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妩媚今朝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今朝散文】半塘秋荷(外三篇)

精品 【今朝散文】半塘秋荷(外三篇)


作者:南国树 举人,433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54发表时间:2010-04-29 19:20:51

【半塘秋荷
  
   暮秋的一天清晨,我本想去登山,不料却被远处的半塘绿色吸引住了。
   我快步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半塘秋荷。这些秋荷叶儿虽紧挨着,但能分出两个层次。前面的浮在水面上,圆而大的叶子铺开着,里面有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晶莹剔透的水珠;后面的高出水面,大部分都擎着墨绿色的盖,虽然有些叶儿已经残破。更耐人寻味的是,有少数仅剩下一根光秃秃的荷杆,却依然挺立着,它们似乎在以这种姿势向同伴、向人们昭示,自己也曾拥有过绿盖或莲篷!秋荷,虽无夏莲的热烈与生机,但也不乏自己的执着与深沉。缘于此,我爱夏莲,但更爱秋荷!
   一阵晨风轻轻飘来,水面荡漾起粼粼波纹,浮在水面的荷叶摇荡着,上面的水珠如碧玉盘上的珍珠来回滚动着,侧耳细听似乎有珠子相碰、珠滚玉盘的声音。高出水面的荷叶有序地摇曳着,宛如一群照着拍节起舞翩翩的美少女。这风里荡漾着绿意,飘溢着馨香。
   这荷的根扎得很深,无论是怎样的风雨它们都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守住自己的底线。即使是暴雨打碎了头盖,狂风摧折了腰杆。它们堪称坚定不移者的典范。浮萍可就不一样了,它们的根很浅,无法扎入泥层,所以只要风一起,就会随风意,顺风向地飘荡,根本不管什么自己的立场和底线。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赞美荷而鄙视浮萍的缘由吧。
   太阳从东边喷薄而出,金色的光芒洒进荷塘。秋荷在阳光的涂染下,精神更抖擞,风姿更动人。
   古人赏荷、采莲有时会看见鱼。不信,大家可以来读读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南。”
   今晨,也许我有缘看得见鱼戏莲叶间那诱人的一幕,于是,我睁大眼睛盯着荷叶下面……
   “先生,你在看什么?”一个中年人走过来问我。
   “看荷叶下旳鱼虾。老哥,这塘怎么不见鱼虾?”我问他。
   “还想看鱼虾?今天能看到荷叶就算你走运了。”
   “为什么呢?”
   “你不知道?这荷塘的上方有一家黄花加工厂,排出的有毒废水都流到这里,鱼虾被毒绝了,荷也遭受重创。要不是今年旱情严重,废水在半途就渗进了土中。否则,你就看不到这样的秋荷了。”
   听了他的话,我想起了宋代周敦颐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他笔下的莲虽也出乎淤泥,但比起眼前这半塘秋荷要幸运多了,它们绝对不会因有含毒废水来侵害而面临着生存危机。
   想着,想着,我为这半塘秋荷担忧起来,如果不改变生长环境,明年这个时候,我还能够与它们再见面吗?
   怀着忧虑的心情,我离开了那半塘秋荷。
  
   【我的父亲
  
   只要不是雨雪天,每天天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在我家乡江边那片平坦宽阔的沙坪的几畦菜地中,人们就会看到一位中等身材、方脸、皮肤微黑、年近八旬的老人在侍弄着蔬菜。老人的打扮、架势俨然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个老人就是我的父亲。
   你别以为我的父亲真是个老农民,其实,他是一个在教书育人这块园地里整整耕耘了四十二个春夏秋冬的辛勤园丁。
   父亲虽然出身贫寒之家,早年却毕业于祁阳师范。听族上老人讲,我父亲从小聪颖好学,成绩极佳.族上的长者认为他是可造之才,对他寄以厚望.为让他成为一个人物,便用族中的积谷资助他上学.后来,因祖父突然去世,家里难以维持生计,父亲初中毕业时,只能报考官费的祁阳师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从此,族上少个人物,社会多了一个教师.
   四年后,父亲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回到家乡教书.当时,正值土改.工作队有意识培养父亲,让他写写标语,记记账.可后来,父亲还是离开了工作队,正式选择了教书.因为我大叔说,教书一年有二十几担谷,比当干部要强.一想到家中几个弟妹还小,父亲便信了我大叔的话.
   父亲除文化知识扎实外,书法弹拉吹唱也很在行.所以,父亲每到一个单位写标语非他莫属.父亲的二胡拉得很棒,我记得,他在教师文艺汇演中独奏过<<二泉映月>>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父亲的小提琴也拉得不赖,我见过他的一张拉提琴的黑白照,可没见过那把小提琴.据说,有一次他与我母亲吵架,母亲把小提琴砸得粉碎.从此,他再也不拉小提琴了.
   父亲爱岗敬业,书教得有水平,够艺术,颇受领导的器重.当时,有教师脱产进修的指标,可领导就是不让我父亲去,理由是,你这样的优秀教师去读书,谁来教书?因此,父亲便与深造的机会擦肩而过.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自此以后,父亲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成了师生称道的好老师.
   文革初期,父亲什么组织也没有加入。学校的造反派把父亲划为保皇派,父亲陪着校长等人挨了二十多场批斗。在友人的劝说下,父亲加入了“湘江风雷”。红袖章刚戴上,“湘江风雷”就被宣布为反革命组织。父亲为此还蹲了三个月大狱。父亲被释放那天正值赶墟,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引得看热闹的人们将我家围得水泻不通。上面的人当众宣布,“湘江风雷”是革命组织,邓老师是革命派。我们简直无法想象,那个蓬头垢面、胡子拉碴、衣服邋遢的人竟然是父亲!上面的人话刚落音,父母亲抱在一起痛哭起来……
   父亲很关心我们的成长,他教我们练书法、画画,教我们为人处世。我当老师后,父亲还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诫我:“教书育人是良心事。教师最根本的要有良心,要讲良心。你要不断地充实自己,钻研教材教法,别误人子弟。”父亲朴素而寓意深刻的话,早已镌刻在我的心里。
   每当听到有少数教师打牌、搓麻,教书不负责时,父亲总是摇头叹气,一脸的愤慨与无奈(这当然是他退休后的事了)。
   父亲为人一向低调。父亲在教育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是在领导岗位上退休的。他不像别人那样大张旗鼓地搞欢送仪式,而是晚上自己提着简单的行李悄然无声地回到家中。
   与许多人一样,刚退休的父亲有点不适应,产生了失落感,加之他又不打牌,日子过得不舒坦。于是,他就以种菜、钓鱼、养鸡来驱散心中的不快,寻回以前那种塌实的感觉。久而久之,父亲竟然迷上了这三项劳动。有人劝他说:“老先生,你崽女条件那么好,还种菜干什么?”“种菜可以锻炼身体,可以放飞心情。此等美事,我何乐而不为呢?”父亲笑着回答。
   父亲钓鱼的技术和水平,我确实不敢恭维。绝大多数时间,他是大半天也钓不到一条象样的鱼,可他依然十分投入。我想,他之所以如此,是他不在乎鱼的多寡,而在乎钓鱼本身的乐趣。他每次回来总爱说:“今天走了一条大鱼。”后来,只要他钓鱼回来,母亲就抢先问道:“老头子,你今天又走了一条大鱼吧?”他笑而不答。
   当然,父亲也有来运气的日子。有几天,他每天都能钓到三四斤鱼。他把鱼烘干分装几袋送给子女,让大家分享。
   父亲养鸡也很卖力。他在楼顶搭了鸡棚,用大家庭的余菜剩饭养了三十多只土鸡,鸡粪又可做种菜的肥料。最实惠的是,每逢喜庆的日子,大家还可以吃到香甜的土鸡肉。这真是一举多得的美事。
   当我们欣然接受并津津有味地品味父亲的劳动果实时,父亲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灿烂的笑容。
   我们也很理解父亲,他种菜、钓鱼、养鸡,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消遣与休闲;是把它们当做益寿延年,体现自己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行文到此,倦意向我袭来,推开窗户,天已泛起鱼肚白,太阳也将缕缕光芒洒向大地。此时此刻,一幅画浮现在眼前:家乡江边那片平坦宽阔的沙坪上的几畦菜地中,父亲沐浴着阳光,微笑着侍弄蔬菜。蔬菜们呢,有的舒展着叶子,有的绽放着花儿,似乎在尽情享受父亲给它们的关爱之情……
   家有如此勤劳的老父亲是我们的幸福。在此,我衷心祝愿老父亲、老母亲健康长寿!同时,也衷心祝愿天下的老父亲和老母亲健康长寿!
  
   【母亲河
  
   那条穿镇而过,蜿蜒南去的小河,数百年来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父老乡亲。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河。
   母亲河上横卧一座修建于光绪年间的石拱桥。桥上曾有风雨长亭,后因世道变了,小镇要通汽车,长亭被拆除,古桥便成了贯通白太公路的交通桥。
   母亲河的水,曾经也清澈碧透,一年四季流淌不息。
   暮秋的夕阳下,母亲河常常会出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赏心悦目的景观。
   月朗风清的夜晚,古桥的身影犹如一张拉满的弓在清波里荡漾。
   母亲河河面不宽,但流程较长,湾湾多。光上游较出名的就有杉屋湾、罗家坝湾、黑塘湾等。这些地方水流缓慢,蓄水又深,是鱼虾栖身之所。无论什么季节,垂钓者、网捞者在此频频出没。
   河中的水烧堰曾是人们消暑的佳处,更是我们的乐园。堰盘子四由十几块清一色的大石板铺就,上面有层青苔,滑溜溜的。盛夏天,我们都喜欢赤条条地仰面躺在石板上,闭上眼睛,让奔流而来的水把我们冲入堰塘中,既刺激又舒爽。若遇上河水上涨,我们则咬紧牙关,奋力逆水向上游,企图爬上堰盘,却往往是奔涌的激流把我们卷送到那浅浅的沙滩上.....
   母亲河的两岸曾植有成排的垂柳。数不清的柳枝宛若根根绿丝绦,任三月的柔风尽情地梳理。柳树扬花时,鹅绒般的柳絮在风中起舞翩翩,似雪花纷扬,又似群蝶翻飞——这是家乡一年一度的一道令人如醉如痴的风景。­
   垂柳的根须如棕黑色的细发钻出泥岸,或探入水中,或飘逸水面。泥岸上有许多人眼似的小穴,那是蟹洞。夏秋季节,我们成群结队去掏洞捉蟹,常常满载而归。当然,手指被蟹们夹得青青紫紫,甚至鲜血直流,也是家常便饭的事。可当吃着那色香味俱全的油炸蟹时,那伤那痛就抛到爪哇国去了。­
   母亲河的中游有一处滩涂,丛生簇长着一大片芦苇,那是芦荡。春夏季节,芦荡翠绿欲滴,生意盎然,是野鸭等水鸟的家园。在芦苇丛中,你时不时会拾到几枚玉雕似的野鸭蛋。秋天芦花怒放,白茫茫的。一阵阵秋风荡过,玉浪碧波此起彼伏,你逐我赶。冬天芦苇黄中透白,落日的余辉给芦苇们穿上了暖色的衣裳。若是铺一场瑞雪,芦荡便化作了粉砌玉妆的世界。­
   光阴荏苒,小河沧桑。后来人们填河造田,上游被裁弯取直,垂柳毁弃,鱼虾螃蟹顿失家园。再后来,小镇人口多了,上游两岸长满了森林般的混凝土建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奔河中,河面上飘浮着五颜六色的垃圾……
   母亲河失去了往日的清秀与美丽,人们失去了曾经的乐园。
   徘徊河畔,低头沉思,我愈发纳闷:难道为了自己的发展和致富,人们就有理由恣意污染、糟蹋养育自己的母亲河吗?
  
   【祭堂嫂文
   ——8月8日是堂嫂肖德华堂奠之日,愚堂弟偕室率男谨备三牲酒礼等供品,敬致祭礼于其灵位之前,并以此文吊唁。
  
   唉!德华嫂,7月30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揪心撕肺的日子。因为那天您在上班途中横遭车祸,生命垂危。凶讯传来,叔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我们泪水潸然,心似刀绞。次日,我们驱车赶往市中心医院探望,只见您头缠绷带,面部浮肿,双目紧闭,且毫无表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们简直无法相信,更无法接受,那就是您---我们一向敬重的聪明、贤淑的堂嫂肖德华。我们轻轻地呼唤着您,您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无法应答。此时此刻,我们只觉得天旋地转,泪珠夺眶而出,悲怆之情郁积胸中。
   德华嫂,二十多年前。您与国清兄结为秦晋之好,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双。一见到您,我们从您那时时刻刻都写着笑意的脸上和娓娓动听的话语里,就断定您是一个善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孝敬公婆的好嫂子。后来您所做的一桩一件事就是最好的佐证。
   贤惠的伯母年刚五十就因病溘然长逝了,绪明兄嫂公务缠身于雁城,常清弟负笈求学于省城,伯父已年近花甲,您与国清兄一道以当时并不厚实的肩膀挑起了家庭这副胜于千钧的重担。数年来,您任劳任怨,相夫教子,孝敬伯父,家中之事料理得井然有序,整个家庭一年四季洋溢着和睦、吉祥的气氛。对兄弟妯娌您真心实意,一团和气;对左邻右舍您总是以诚相待,在村中众口皆碑。伯父每到我们家谈及您时,总是喜露于形,赞不绝口。嫂子,曾您可曾记得?一次伯父肾结石突发,住进了医院,您心急如焚。因悉心照料老人,您竟然几夜未曾合眼。伯父病好了,您人瘦了一圈,也无半句怨言。为此,我们对您油然而生敬意。
   几年后,您举家迁入雁城,您虽忙于社区工作,对伯父的孝敬却更悉心周到,饭菜的口味与冷热均以伯父为准。为了让伯父在晚年更好地享受都市老人的生活,您在遇难前几天,还冒着烈日酷暑跑上跑下,为伯父办好了入住老年公寓的手续。为了让伯父在那里过得舒心,您布置安排十分周到。在伯父的房间您还特地放了两副字牌。这哪里是字牌,分明是您孝敬老人那滚烫的赤子之心。德华嫂,从这一桩一件的事情中,我们看到了当年伯娘的影子。
   一个事业心强的女性,要把公与私兼顾得十分合理,一般人是力所不难及的,您却做到了。于私,您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孝顺的的儿媳;于公,你是一个工作扎实、成绩出色、群众口碑极好的社区干部。三月份,我们从报上看到你的照片和你先进事迹的报道。透过图片和字里行间,我们听到了您与居民促膝谈心时悦耳动听的话音;我们看到了您走街穿巷为低保户办实事的身影;感觉到您急匆匆的脚步.......
   德华嫂,您是国清兄的贤妻,毛佗的良母,伯父的好儿媳,我们的出类拔萃的嫂子,优秀的社区干部。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因为您是我们的嫂子;我们哭泣,我们痛心,我们怨恨,因为苍天如此无情,如此不公,竟然让您那朵鲜艳美丽、馨香四溢的生命之花凋谢得如此匆忙,如此凄惨!
   我们铭记着8月5日,这个黑色的令人痛心疾首的日子,您那颗滚烫的心永远停止跳动。
   我们也铭记着8月7日,您的骨灰和英灵回归家乡的日子。您看到了吧,家乡的亲人及芳邻们含泪来接您了。家乡的一草一木都低着头,那是为您悲伤志哀;门前的小溪缓缓流着,那是在为你哭泣。
   嫂子,既然残酷的现实,谁也无法改变,您就放心的去吧。家事,无须牵挂,因为还有以绪明夫妇为首一帮兄弟妯娌。公事,不要惦记,以为还有的好同事,他们会化悲痛为力量,把您未竟的工作做好。
   唉!德华嫂子,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也诉不尽我们的敬佩、哀悼、悲痛之情。愿您在天堂里过得幸福!

共 557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半塘秋荷,折射出自然生态被现在工业的污染之毒瘤,除了惋惜之外,更多值得去注意的是——尽量避免危害到植物生存的环境,不能为了利益的追逐,而败坏了纯净的空气……二:多才多艺、朴实善良、勤勤恳恳的父亲,尽管生不逢时,却也把岁月无私奉献了教育事业,培育了莘莘学子!令人尊敬!沧桑退去,漫步时光,愿老人们安乐!【编辑:离别之聚】三:语言质朴,行文自然,内容丰富,令人人向往,好文!【刘伟1111】作者饱含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逝者深切的怀念!【编辑:离别之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00508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