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妩媚今朝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今朝散文】嘉兴古庵.白果老树

精品 【今朝散文】嘉兴古庵.白果老树


作者:南国树 举人,433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96发表时间:2010-04-30 07:58:03

祁东县步云桥镇拔茅冲的坪上村有座叫嘉兴庵的古庵,山门侧有棵白果老树。相传,古庵与老树同龄,它们相依相伴,已走过将近五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初冬的一天,我慕名去拜访它们。­
   清晨,天色灰暗,微风吹拂,细雨飘洒。
   汽车在逶迤、坎坷的公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下了车,我沿着一条沙土路向古庵走去,迎接我的是简朴的山门。它左侧就是那棵六七丈高、粗壮的白果老树。老树笔直、粗健的树干托起满是折扇形叶片的大树冠,犹如华盖,黄中泛绿。青黑、粗厚的树皮龟裂着,缝中长出了青苔,给人一种饱经风雨沧桑的印象。­
   进了山门,一个官轿式的香炉立于庵前空坪上。炉膛里飘出缕缕青烟,散发阵阵幽香。­
   古庵共一栋三间,中间是正殿,两边是偏房。紧挨左侧是竖列的两间民房。背后是墨绿色的山峦,浮动着灰白色的雾霭。
   正殿大门上方有块“嘉兴庵”额匾。走进大殿,一个雕画精致、古色古香的大神龛直逼人眼。它被两根大横梁抬着,几乎占了大半个正殿。两根朱红色的大柱将其分为三格,中间供的是佛祖,其余则为观音、文殊等菩萨。佛祖座下是画着麒麟的粉白短墙,其前有一条形香案,香炉里焚着香。殿内两侧上方飘动着许多写有对菩萨崇敬、感恩之辞的锦旗样的彩绸。这里,没有晨钟幕鼓,也没有青灯黄卷,唯有冷清与寂寞。­
   “施主,是来进香的吗?”一个山民装束的老大娘立在我面前。­
   “大娘,你是做什么的?这里的禅师哪去了?”­
   “施主,从‘破四旧’后这庵里就没有禅师了。这里的佛事由我主持。”
   听了大娘的话,我好奇地向她询问了古庵的历史沿革。她点了一支蜡烛,引我到屋角,“这里有新旧两块石碑,施主要问的都刻在上面。”借着昏黄的烛光,费了好大的劲,我才理出眉目来:旧碑刻于雍正十二年,古庵建于明嘉靖年间,创立者肖宗潮。当年庵产颇丰,规模较大,香火甚旺,历代住持僧有九十位。后因“破四旧”古庵遭严重毁坏。一九九六年由村民集资修复成现在的模样,并于当年刻新碑记之。­
   出了正殿,来到山门外,刚要离去时,我一眼瞥见白果树下竟燃着几炷香,便问主持佛事的老人;“大娘,这白果树也受人香火?”“施主有所不知,此树通人性,成了仙,只要你烧香许愿,她们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大娘回答。见我一脸疑云,她索兴给我讲起了白果树的来历与白果双仙的传闻。
   白果树是一个蔸上生俩主干的双杈树,都是雌性。嘉兴庵落成时,由首任主持僧萧宗朝手植。两百年前,两杈腰下的间隙可容一壮汉通过。而今却紧紧相倚,仅存一丝风隙。有人说它们如并肩而立的夫妻,戏称之为“夫妻树”。其实,应该叫“姐妹树”。
   明、清时期,每到傍晚,总有人看见一双百衣素裤红腰带的妙龄丽人走进白果树里,她们是白果树仙幻化的。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一双树仙在也阑人静的时候,都要外出为百姓治病。久而久之,人们就叫白果树为白果双仙。
   清康熙年间,附近金龙岩有一萧姓山民患了缩颈病,很是痛苦。他去白果树下焚香跪拜,许了愿。
   当天深夜,睡梦中,他依稀看见一双白衣少女为他推拿脖颈......
   第二天清晨,他的病痊愈了
   听了大娘的讲述,我对这常行善举的白果双仙产生了一股敬仰之情,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我向白果树献上一炷香。
   微风还在吹拂,细雨还在飘飞。归去的路上,我仍不时回望那昂然挺立、直指苍穹的白果树,祈望它们即刻变化成一对仙姑,翩然而至,荡漾着涟漪般的秋波,绽放着鲜花样的笑靥,赐我绵延无尽的好运。

共 14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白果树,有国树之称。古庵古树,古道心肠。可以反思岁月的荒唐,感叹美好的传说。 推荐赏读 【编辑:楚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00403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