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文章中的风骨

  文章中的风骨


作者:dujuanwudi 童生,91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75发表时间:2010-05-04 12:04:04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南唐后主李煜的这两句,缠绵无奈的语词,也深刻的表达出他愁思郁结,而又优柔寡断的性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字字铿锵,朗朗上口,豪气十足。文天祥忠心报国,铁骨铮铮,什么样的血肉就写出了什么样的风骨。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怀难抒,心伤难消,愁眉紧缩间哀思自现。李清照寥寥几语便道尽辛酸苦楚,皆因心有苦难自制,便倏忽流泻而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轻轻一句慨叹,令人领略忧国忧民的胸怀,也为天下寒士心酸。之所以字句动人,皆因这是杜甫的心声:归来倚仗叹息黎民苍生。
   正所谓“文为心声”遣词谋篇再精妙,若是作者没有好的思想为其风骨,只怕美丽的辞藻永远只是件华丽的衣服。
   在简单的学习了一些文学理论之后,对文学原先诸多粗浅的自以为是有了很多改变和新看法。首先,一直自认优美的文字就是打开文学殿堂的钥匙,可惜我只顾欣赏杯子的样子而忽略了里面清冽的泉水。文章的思想、风格都与作者自身的道德情趣、审美水平、性格特质密切相关。
   其次,无论是记叙文还是、写景文、散文没有内在的精神支持,只会显得空泛,虚无。在我学习此课程前,往往写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文章满篇在叫寂寞,可是却只让人觉得可笑和虚伪。
   我在文学这条路上磕磕绊绊的前行时,一直有一种感触:一词一句皆来源于生活,并将高于生活。
   因而作者在习作之前应该为自己塑造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思想,以利写作时言之有物,同时也能提升文章的思想水平,使文章浑厚饱满。
   而作者的思想取向和性格也是影响文学作品风格的重要因素,在学习文学理论时我了解到“风格是主题与对象、内容、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背景里各种意识形态的出现,就对文学作品的风格形成一大挑战。我开始为自己的文章定位,却发现单薄的思想、粗劣的言语组织使其晦暗无彩。
   自古以来文章自有其风骨,有的豪迈大气、傲气难驯;有的缠绵跌宕、清心怡情;有的朴实无华、率真坦然,各具其骨,魅力天成。但在过去的学习赏析中往往关注过多的是文学作品中的遣词造句、结构方式。现在想来,真是颇有买椟还珠的意思。
  
   另外我有一些想法,不知有无道理,诗歌的发展,似乎远逊于小说、散文。现代文坛脍炙人口,传播广泛的诗歌也很少。这是为什么呢?是否因为人们过多的关注文章的词句忽视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而在中小学教育中对诗歌的思想情感也进行了格式化的规定:谁谁谁的诗一定是忧国忧民的,谁谁谁的诗一定是描写山水田园的。本人自觉这是对诗歌的一种伤害。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本就该由读者自己体味。诗歌文体特别,用词精炼,一句话往往包含很多意思,往往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平生来理解。是否正因这样思想内涵的不确定性或难理解而致使人们疏离它?诗歌是抒情的很好载体,个人认为它是较为生动的情感呈现方式,更容易让人接触到作品的核心,思想的内部,作者的心灵。诗歌应该有更多的观众和创造者。

共 12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美诗美文,看其中蕴含的文人风骨,我们也似乎看到了文人的个性,它的豪迈大气、傲气难驯;缠绵跌宕、清心怡情;朴实无华、率真坦然,都是文人的见证,都是读者叹然的地方。【编辑:单培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单培文        2010-05-04 12:04:28
  文章有骨在其中,才能屹立不倒。
-刻画心灵的印记
2 楼        文友:天山雪饮        2010-05-05 14:34:46
  说的好。文如其人嘛。就是如此,作文就要先修身养性……呵呵……
上班族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