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梧桐散文】“黄导”

编辑推荐 【梧桐散文】“黄导”


作者:天涯伊人 进士,643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9发表时间:2010-05-07 16:33:12

【梧桐散文】“黄导” 在台湾桃园机场,导游使劲地握手,挥手,一一同大家告别,到我身边,他特别深情地一拥。刹那间,我决定,回去后如果要写点什么的话,那么首先要写“黄导”。
   “黄导”,是我们对导游的昵称。那天,刚到台湾,我正揣摩着会有一位美女来接待,大巴到了,一位鬓发渗白的男子摇着小红旗乐呵呵地迎过来,等大家上车入座,他便用闽南腔“国语”隆重自我推出,说:“我是导游,姓黄,名XX……”一时,让人颇为失落。
   这导游中等个头,普通“国字”脸,大鼻头。初入眼帘时,他的穿著先声夺人:我们都裹了夹衣、毛衣,他却身穿短袖衫,还是花花的,反差过于强烈因而印象极深。面对惊疑的目光,敏感的他便开起玩笑:“这里是台湾,走着瞧吧,看你脱不脱……”
   由台北向东至南,再转西北上返回原点,在绕行台湾的几天里,导游逐渐变得清晰、立体起来,于是乎大家开始亲切地叫他“黄导”。
   黄导尊我为“团长”,特地递上了名片。那上边的头衔是:观光局导游/领队考试及格,国立空中大学兼任讲师,XX市公所计画室主任退休,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研究所硕士,黄XX。
   原来这年近六十的黄导还有些来头,说是一提了主任便提前退休,干了自己“喜欢又好玩的事”,更况收入不菲,何乐不为?
   导游主要是用嘴干活,黄导的嘴绝对好使,所言常常令人讶异或者捧腹。套话、说词,从那嘴里咕咕流出有如泉涌,自不待说。我想记录的,只是别具黄导特色的“佐料”式说词。
   “大陆台湾,同胞一家,血浓于水,同根同宗,都是中国人。热忱欢迎大陆贵宾来‘解放台湾’……”初次见面,一个大胆的敏感说词,出人预料,让人倍感亲切,一扫先前“失落”。
   在慈湖,黄导说:“台湾的阿公老蒋和小蒋,很得台湾人认同,没有他们,难有台湾今天。老蒋入台路过慈湖,下车小解,发现这里四面青山环抱着明镜似的小湖,酷似浙江老家慈溪,便生出‘往生’(去世)后暂时寄身这里的念头。这里是上等的风水宝地,可惜两蒋并未真的入土,所以好像后人难于得到荫庇。”
   两蒋居所士林官邸,现在已辟为生态观光园。黄导介绍,“有人以为官邸深藏秘密,老蒋过着皇帝一样的日子,非得地归原主台北市不可,输不知弄开一看,哇:原来一切都十分简朴!”
   在“民主纪念堂”(中正纪念堂)、在蒋介石塑像公园,黄导几次慨叹:“老蒋灵不灵?黄菊在高雄推倒老蒋塑像,就中风,嘴歪了;阿扁在台北摘了中正纪念堂的牌匾,弊案就发了。你说老蒋灵不灵?”
   见到大街小巷有很多槟榔店,有人问:“槟榔怎么吃?”黄导阴笑:“这个问题女的不要问。男同胞是不是想看看槟榔西施啊!这槟榔有提神的奇特功效,专卖给男人嚼,男人需要的,就该女人来卖。一有漂亮女人,男人远远见了就前来停车看西施、买槟榔。于是,槟榔西施人才越来越年轻、漂亮,穿得越来越少,这样生意就更好做。现在,觉得不雅,对此有禁止了,你们可能难饱眼福。”在阿里山,他指了一片片槟榔树,又说开槟榔话题:“这高高的就是槟榔树,有歌唱‘高高的树上结槟榔’。以前来台湾的外国人很坏,专门让姑娘爬树去给摘槟榔,他就在树下偷望裙底风光……”
   台湾人普遍笃信宗教,大大小小的宫、庙、寺、庵林林种种。黄导似乎对佛教、对星云法师情有独钟,不厌其烦地向我们推荐佛光山寺、中台禅寺,说,时代越发展,人心越浮躁,越来越多的人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就是俗话所说的临时抱佛脚。而星云法师生动活泼、丰富多采、趣味盎然的释法,向我们传播了宁静、博爱、平等、克制、知足等精神思想,帮助在漫漫人生征途中迷惘的我们更加清醒,帮助在痛苦与烦恼中挣扎的我们涤除忧扰,也将帮助我们抚平创伤、慰藉荒芜的心灵。佛教是文化,佛光山、星云法师正代表了台湾佛教文化的深厚积淀。
   黄导也不脱导游窠臼,会游说大家努力“消费”,“离开台湾,什么都可带走,钱不能再带走!”“介绍由我,买不买由你。台湾人做生意就这样,不二价,我就这个质量,这个价钱,值!不买,没关系,看一看回去介绍一下就好,台湾人也高兴,没有脸色。”“要买,我会保证你不买假货,不买不值的货……”“珊瑚,猫眼石,绝对台湾特产。”“钻石,原料来自意大利,台湾加工,工艺绝对世界一流”。“台湾电子业世界知名,只要你说得出名字的产品,这里一定能买到。”“凤梨酥在台北食品选秀中高居榜首,阿美麻薯是原住民最富特色的食品……回大陆面对亲友,你不能不带这些!”台湾人收入颇高,一个科级人员提前退休,每月退休金可合人民币1.8万,物价自然不会低。大陆工薪族们当然参观居多、下手购物者有限,黄导仍是乐乐呵呵,脸上并无“晴转阴”的情况发生。
   记得有个午餐推迟了一点时间,黄导解释:“今天的午餐是最最好吃的,延误一点为的就是吃这顿美餐。”饭后,有人问起:“这午餐没十么特别啊?”黄导就讲故事:“有一个大老板,曾经上学时饿得晕倒,一位老妈妈给他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面。他后来总是说,那是他一生中吃到的最好吃的面。当他做了大老板,便千方百计地寻来了老妈妈为他煮面,可是无论老妈妈怎样精心制作,他总难再吃出当年的味道来。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问老妈妈:‘您还是做您曾经给我吃的那面的味道吧。’老妈妈摇了摇头回答:‘我还是那个我,面还是那个面,而你不再是那个你了’!”听君一席话,我不免想到,也许往后大陆妈妈一直愿意老老实实地给台胞做面,但是,会不会有一天,台湾的大老板也将觉得面味变了呢?
   时逢台湾立法院讨论“陆生入台”相关法案,民进党“立委”大闹了“立法院”,蓝绿“立委”爆发肢体冲突。我便以台湾“民主乱象”就教黄导,好像他很识大体,顾左右而言其它,说:“看一个国家、地区,主要看它的领导人是否民选,是否施行法制……”我修正:“该看国家是否安定,百姓是否富足。”他嗫嗫嚅嚅,并不争辩。又有人不揣冒昧,问:“你加入的什么党?”沉吟半响,他答:“台湾的党,今天是这个,明天又可以是那个。不满你的执政,就改投另一个党的票。”
   在台湾人嘴边常挂着的是“不好意思”,“对不起”,“谢谢你”,而黄导另有口头禅,除了称呼大家为“大陆贵宾”外,每每讲话,每段总以拉长的“好——”开头,而几乎每句前边总带上“那——”字。时间一久,大家便开始摩仿逗乐。临别前夕,黄导刚刚举起沉甸甸的话筒,大家立刻不约而同地齐齐发声:“好——”一阵哄笑中,黄导感动着,立刻声情并茂地致告别词:“贵宾们这次来台湾,‘解放’了阿里山、日月潭一批风景区,‘解放’了一批商店,还‘解放’了高雄、台北一批城市,欢迎再来‘解放台湾’……”掌声一阵又一阵,平时口齿流利的黄导结结巴巴起来。有人致词:“谢谢黄导!祝愿大陆、台胞世世代代永远友好下去……”,这时,有人大声报告:“黄导眼睛湿润了……”又一阵热烈掌声响起。
   黄导家住桃园,临去桃园机场,我们劝他:“送客千里,终须一别。不如你早点回家,早几小时去享受那‘久别新婚’的快乐?”“不,这是责任,是礼节,更是感情。我一定把大家送上飞机!”他又开始重复那个故事:“有个休假的公司职员,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大陆客提着他所在公司的袋子,买了不少东西,他立刻让座,又帮助提东西,带路。别人信任我的公司,是公司的贵宾,我是公司一员,为什么不该给他服务?这就是台湾职员,这就是台湾人!”车到机场,黄导再三叮嘱:“请大家从前门下车,从前门下车!”原来,他早与司机串通,双双把住了中门,俩人前前后后把几十件行李一一送到大厅前。看着默默往返的黄导和司机,大家都不忍拂了他们的好意。我的心里在阵阵翻滚:“啊,这就是我们的台湾同胞!”
   红尘中有许多擦肩而过的人,过去了,也就永远忘却了。
   而对于黄导,却是我一生中众多擦肩而过却又深感有缘而不敢忘却的一位。

共 31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对一次台湾之行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一位可敬、可爱的台湾同胞,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述,“黄导”在我们的印象里清晰起来,这位理智、友好、博学、温暖的台湾老人,跟我们身边的同胞无异,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一湾海峡隔不断的,问好作者,也祝愿两岸人民世代安好!喜欢作者温暖的文字,为着作者与“黄导”传达给我们的这份温暖的友好,推荐——浅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ran.t        2010-05-07 16:41:23
  随性自然,真切活泼。
2 楼        文友:浅泠        2010-05-07 16:51:55
  问好作者!顺带的借网络问好一下那位可爱的台湾老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