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地红尘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红尘·山里山外】岁月如歌,记忆童年之——童谣

编辑推荐 【红尘·山里山外】岁月如歌,记忆童年之——童谣


作者:巴蜀山人 探花,1265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56发表时间:2010-05-30 21:35:39

岁月的沙漏,悄无声响的滴落。逝去的童年、青春、容颜、梦想,在一天天的长大与成熟中渐远渐封。记忆,很奇妙的东西,渐行渐走里,无数次的回味、追忆。一颗心,再次变得欣慰、充实、愉悦、丰富……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吱吱个个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一首《童年》,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如今再次聆听与回味中,昨日童年点滴往事,如幻灯似的一幅幅的出现,诱惑着一颗心,无限留恋与遐思!
   时间,既像一个路标,又似一双无形的手,在不经意的时刻里,把自己的心绪,牵引到某个记忆的彼岸,静静的停泊靠港……
   我们皆从童年走过来,童年太多的开心、快乐、印象、影子,我们注定无法忘却,无数次打捞,无数次凉晒,时光静静倒退,记忆脚步匆匆,追逐着童年的点点滴滴影子,回到童年……
   又一个儿童节即将到来,将陆续写就《童年印象》系列之——《童谣》、《童趣》、《童心》、《童歌》,以此献给我们逝去的童年!
   《童谣》
   童谣,儿时经常唱的歌谣,它与所谓的儿歌相比,没有可考证的专门作者与曲者,仅仅是一种流传民间自创歌谣,直朴、风趣、幽默、上口、动听、形象……
   我们生命降临,童谣其实就时时伴随在我们童年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亲人、朋友,他们在抱着我们、逗着我们、陪伴我们时,一首首动听的童谣,自然而真实的吟唱中,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难以抹灭……
   印象中,儿时的那个年代,每家皆有二三个孩子的,兄弟姐妹多了,自然乐趣也很多,偶尔打打闹闹,争争吵吵,但有好吃东西时,总记着给留一分的话。童谣曰:“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弟弟回来留一个。”就体现着孩子们的天真、纯朴,一份兄弟姐妹间的爱,在儿童时体现得如此肤浅,却又如此的可爱。贪吃的少儿,有果而分的同时,心间却不忘记留一份,给自己的弟弟或妹妹。
   炊烟袅袅,家家户户开始生火做饭了。看看自家的烟囱,却没有炊烟的冒出。这个时候,旁边的小伙伴总会得意的唱:“一二一,爸爸不买米,饿死你!妈妈不买菜,把你拿去卖!”童真的调侃间,足见肚饿时,多么的渴望地里干活的父母,快些回家作饭。也暗示着如果谁家小孩调皮不听父母话时,小心爸爸不买米饿自己,妈妈把他拿去卖的害怕与担心。
   童年的我,一直很清瘦的,可牙好胃口就好,吃饭喷香,就是身体不棒。看着瘦瘦的身体,孩童们总在彼此端着碗吃饭时戏谑笑唱:“干筋筋,瘦壳壳,一顿要吃八大钵。”如今想来,那时吃的是啥呢?粗茶淡饭,每天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了。一年难吃几回肉,打几次“牙祭”,所谓的营养一说,真的是天方夜谭了。
   旧社会,妇女都要缠足的,“三寸金莲”便是时代的痕迹与烙印。小时的我们特别爱嘲笑一些老婆婆们那双小足,我们谓之为尖尖脚。无论是游玩或者路上,只要看着老婆婆颤悠悠的拄着拐杖蹒跚而行时,我们总会朝着老婆婆笑唱:“老婆婆,尖尖脚,火车来了跑不脱。”这个时候,老婆婆总会挥动拐杖,作要打我们状,吓得我们作鸟兽散。想想一双那样的脚,一个时代的悲剧产物,行走都如此困难,怎么能跑得过火车的速度呢?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家乡的风俗习惯,只要女孩出嫁时都要哭的,乡人们说这叫“哭嫁”。当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来到女方,女孩哭得很伤心,与亲人依依不舍一路哭出村口。每一次遇到路边有迎亲队伍时,我们总是一路追逐跟着,彼此打赌猜测谁是“新媳妇”,一边开心的唱着:“新媳妇,莫要哭,转个弯弯就是你的屋,是你什么屋,是你牛圈屋,是你马圈屋。”童谣一出,惹得迎亲队伍大笑,家人痛骂,新媳妇害羞躲进别人背后。
   谁家小孩哭了,鼻涕眼泪一大把。只要我们看见,一边逗着他,不时让他破涕大笑,笑后又继续大哭。这时的我们自然唱起了童谣:“又哭又笑,黄狗屙尿,屙屎屙尿打发票。”然后是哭者追打着我们,我们飞快的逃跑,院中的天空,留下我们欢快的笑声……
   快过年了,小时最大的盼望就是过年有好吃的。“胡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客来了煮嘎嘎(注:即肉),嘎嘎煮不粑,急忙去喊妈,妈又喊不回来,急忙去喊爸,爸爸说我千翻,给了我一烟杆,爸爸说我讨嫌,给了我一火钳。”这童谣里,写出了小孩见有客人来时,那份喜悦、激动心情,以及内心那分渴望吃肉的焦急情绪。
   夏夜,夜风习习,村口的田野、院落上空,无数的萤火虫飞舞着,在我们身边盘旋穿梭。约上伙伴,带着一个玻璃瓶,踩着田埂,开心的欢笑追逐着萤火虫,抓着一只只放入瓶中,萤火虫不停的发着光,手中的玻璃瓶萤光闪亮,就似一个明亮的灯笼。我们凯旋而归,借萤火灯笼照路,在月色下踏着熟悉的乡间小路,一路开心的吟唱:“萤火虫,挂灯笼,飞到东来飞到西,姥姥回家它来送……”
   “推磨呀推磨,推个粑儿调不过,隔壁大婶来讨火,送给她一个。”小时,家家户户都有石磨的,用来磨玉米、麦子、大米、豆类什么的。磨细成粉,调上水做成型放锅上或烙、或烤、或蒸。比如玉米心饼、汤圆饼、红苕饼、米饼等等。那时的邻里乡亲之间,张家去李家讨个火,王家到赵家借点米或面什么的,没有彼此之分,没有距离感。偶尔借火、借东西、或路过时,热情的主人总不忘记顺便给邻居捎上一个热腾腾的饼。与如今钢筋混凝土浇铸城市邻居之间的冷漠、陌生、不相往来相比,多了些随和、亲近、纯朴、自然。
   童谣悠悠,太多的童谣,如记忆河流中泛起的朵朵浪花,曾经真实的点缀与相伴于童年美好时光,留下太多的童年记忆与痕迹,让人聆听与感受中,回到从前的轨迹,开心快乐而行。
   随着岁月流逝里,渐远渐逝,如今难得再次于现代小孩唇中吟唱起。物质的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流行歌曲的层出不穷,童谣仿佛被太多的新生事物代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永远也体验不到曾经儿时童谣的那份亲切、童真、熟悉,更说不上所谓的一代代的流传与延续了……
  
   2010、5、28灯下随笔

共 24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童谣,极富有乐趣,也极富有音律美,那我们的童年,因为童谣,咋能不快乐呢,咋能不美妙呢……【花下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花下闲        2010-05-30 21:38:42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放屁就是他。
   ——俺对它,记忆犹新,(*^__^*) 嘻嘻……
2 楼        文友:天地红尘        2010-05-31 09:47:39
  有些童谣是植根于生命深处的声音,我至今还记得那些童谣,那是父母亲的爱的声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