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迷失的亲情

精品 迷失的亲情


作者:月儿常圆 榜眼,2864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71发表时间:2010-05-31 19:58:46


   张家幺儿媳妇龙琴大清早起来,那右眼老是跳过不停。
   眼睛跳,本也无关紧要,因为它不痛不痒,对人不会有什么影响。可龙琴一想到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时,她便很是紧张。自己可是右眼跳呢!难道说自己今天会有什么灾祸降临么?
   龙琴为了阻止灾祸降临自己头上,就用手揉自己的右眼,想这么揉揉,那右眼也就不跳了。谁知她揉来揉去,那右眼仍是跳过不停。龙琴很生气,便用手拍自己的右眼,发出清脆的“啪啪”的响声,同时又感到眼睛生疼生疼的。然而这样做还是无济于事。
   龙琴又从自己梳妆台的抽屉里拿出一张邦迪,这是集市上一块钱二十张的那种邦迪,她把邦迪粘在右眼皮上,好像这右眼皮是一道伤口,用邦迪将这道伤口强行愈合。在邦迪的强力作用下,右眼皮似乎还想跳,可任凭它怎么跳也跳不动了。
   龙琴咬牙切齿地说,跳啊,你倒是跳啊!你怎么不跳了呢?这时,龙琴心里便有如同出了口恶气的快感。
   龙琴忙完家务活,吃了饭。这时,她把邦迪撕了下来,嘿,这右眼不跳了,看来这邦迪还真管用。今后你敢再跳,我就用邦迪来治你,龙琴对她的眼睛威胁道。然后把三岁的女儿抱到后头院子她爷爷奶奶那里去。在龙琴看来,爷爷奶奶带孙儿孙女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她每天把女儿抱去,搁在地上就走,也不说什么。
   张家两个老人也不见究,想到幺儿在成都打工,幺儿媳妇一个人在家忙里忙外,也够累的,因此尽量把孙女儿带好。
   二
   龙琴来到坡上来看自家的包谷苗。
   五月的乡村,千山叠翠,万壑涌绿。
   天空中有包谷雀儿(布谷鸟)飞来飞去,不住地念叨着“包谷,包谷”,像村子里那些最爱唠叨的老太婆。
   地里的包谷苗已窜出有半尺多高,嫩绿莹莹,和风中,精灵般的舞蹈。在农人眼里,也许更像自家屋里顽皮淘气的孩子。
   龙琴看见地里嫩绿的包谷苗,脸上露出了笑容,早上的不快也好像被坡上的和风给吹走了。作为农民,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庄稼是他们的希望。用一句俗话来说,是哪种虫钻哪种木。所以,他们每天所要做的事,就是怎样把庄稼侍候好。
   龙琴顺着自己的地往前走,在走到与大嫂陈秀的地界处时,她看见挨地界那一行三十多株包谷,全都蔫蔫的,好像是被霜打过的红苕,原本宽大颀长的叶子也变得黄皮柳叶似的。她猛地吃了一惊,以为是包谷生了病,她心里不由一阵阵抽痛,好像这三十多株包谷就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三十多个肉疙瘩。
   她飞奔了过去,一见土沟那头被除草剂打死的杂草,她便什么都明白了。
   此时,她好像屁股上突然着了火,一蹦八丈高,俨然是一只凶悍无比的母老虎。她在地头破口大骂。
   作为农村妇女,虽然没什么文化,龙琴和陈秀都只是小学毕业,可骂人的本事却不小,只是骂的那些内容,真的是不堪入耳,用当地的话说,连鸡都啄不烂。
   龙琴骂了一阵,可她周围不但一个人都没有,甚至连个鬼花花都没有,先前那芭茅上还有几只豌豆雀儿,就在她张口骂人时,可能是被吓着了,扑楞楞张开翅膀飞走了,似乎飞慢了,这骂人的话就会像子弹一样将它们击中。如果要说有,那也只有隐匿于草际的虫虫儿,兴许这些虫虫儿也学土行孙,钻到泥土里去了。
   这骂人没人听,就好像演戏没有观众,纵然你激情似火,也就像被兜头浇了一瓢冷水,那火也就被浇熄了,窝在了心里。此时的龙琴就是这样的。
   于是龙琴不骂了。这不骂人,郁积在心头的怒气自然就无法发泄出来,而这怒气发泄不出来,就会伤肝,使自己身心俱受到影响,这可就亏大了。对于像龙琴这样的人,什么都可以吃,唯独这“亏”不能吃。
   于是,龙琴像一只要找人决斗的鸡,怒气冲冲地向她的大嫂陈秀家走去。
   三
   陈秀一见兄弟嫂黑脸秋风,气势汹汹的样子,知道兄弟嫂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眼下只是不知道是哪河水涨了,等弄清楚再说。
   陈秀假情假意地挤出了一丝笑,“哟哟”了两声说,龙琴,你来啦!快到屋里坐!
   陈秀虽然喊龙琴到屋里坐,可她却站在门口,像一尊门神一样把门口堵着。很明显,她这喊坐仅仅是口头上的。其实她心里却在说,你坐你坐,坐桩桩。
   龙琴却不管那么多,劈哩叭啦把自己的话说了出来,就像锅里炒豌豆或放炮仗一样。
   龙琴这一爆完,陈秀便想起来了。
   昨天,她用除草剂兑了喷雾器一桶,然后背着这一桶喷雾器去打刚割了麦子的那块干田里的草草,结果还剩下些没打完,她便想到包谷土地界处那些杂草,正好可用没打完的除草剂去打这些杂草。
   农人们最恨的就是土里的这些杂草。它们在地头自个儿的疯长,好像《封神榜》里的哪咤,见风长。你若放任它,那你的地里便会成为杂草的乐园。庄稼则涩涩地淹没于杂草丛中,像溺水者,渴望着能抓住那救命的稻草。所以才有“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的说法。
   农人们倒是想让庄稼像杂草这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用不着你费心它就长得高又壮的。然而庄稼总是那样的柔荏,比《红楼梦》里的林妹妹还林妹妹,不知是被人们娇宠坏了,还是先天就体质羸弱,所以,你必须得把它当老人或小孩小心地侍候着,不然,你就别指望它能给你带来些什么了。
   陈秀这地界与其他人的地界不一样。其他人只是在两边土坎上埋一砣石头,并没有人为地划定出一条地界来。陈秀这地界却是挖了一条沟,像一条无法逾越的天堑,标志着地界两边人家情感的距离。
   陈秀地界那头是谁呢?就是这找上门来的幺兄弟嫂龙琴。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兄弟骨肉情深,如书上说的,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兄弟之间不和,那可是当外人都不如的。我们这儿有这么一种说法:弟兄唯愿弟兄穷,妯娌唯愿妯娌怂。陈秀和她幺兄弟家就是这样的。
   先前弟兄在一锅吃饭时,两家就互相“拱槽子”,生怕自家吃了一点点小亏,妯娌间龃龉已成家常便饭,好像他们不是亲兄弟,而是一对生死冤家。父母没办法,只得让他们分家立灶另过。这也正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说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然而就在分家产时,两家又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动了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长才勉勉强强把家分了。不过,两妯娌心里却结了一个大疙瘩。
   陈秀听龙琴这么一说,心想,我以为是什么好大不了的事噢,原来是这么回事。不过,她从龙琴的话里听出龙琴认为她故意这么干的。
   这蛮横的人真是不通理。陈秀心想。当然陈秀没想到自己其实也是那种人。我那样做我能落到个什么呢?虽说我两个你恨我我恨你,可我要整你,也不会这么明整的,我要把你整了,你却不知道是谁。
   陈秀今天不想和龙琴吵架,她便想用几句话把龙琴打发走,就跟龙琴解释说,这除草剂是打不死包谷的,等过几天,你那包谷就会活过来的。
   龙琴听嫂子陈秀说她那包谷能活过来,眼前便又浮现出那黄毛蔫蔫的包谷来,她的火腾地升了起来,毫不客气地打断了陈秀的话,说,那个样子了还能活转来,你怕是在哄鬼哟!
   陈秀愣了一下,她觉得兄弟嫂太小气了,就算你三十多根包谷都活不转来,又能打多少包谷,值得到几个钱呢?当然,陈秀这样想,是她自私的体现,因为她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想的,既然你认为不值几个钱,那你赔她不就完事了么?可陈秀打心眼里就不想赔。这也像当地的一句俗语:说人前,落人后,筲箕挂在灶背后。
   最后,陈秀以一种被逼无奈的神态对龙琴说,既然你那么说,那这样子,如果你那包谷活不转来,死了多少根就赔你多少根,这下总要得了嘛!
   龙琴当然知道嫂子的为人,曾经是一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几年,谁还不了解谁,你尾巴一翘,就知道你要屙屎还是要屙尿。她知道嫂子是不会赔的,她说赔也就只是嘴巴上,或者像大家平时说的,你打两斤酒来,我陪你坐上席。到时候是你连一颗包谷米米都看不到的。
   当然,龙琴也知道包谷不会死,不过被药这么打过,肯定没有先前的产量高了,听陈秀那么说,这损失她可不得赔的。
   可眼下又找不到理由跟她闹或打起来。有了,龙琴想出了一个办法。便对陈秀说,你别说那些,我也不要你赔了。说完就走了。
   陈秀听兄弟嫂说不要她赔,她当然不相信,心想,你什么时候变好人了呢?可她一时半会想不出兄弟嫂会做出些什么举动来。
   四
   龙琴在往回走时,想到早上右眼跳,觉得这真灵验的,果然有灾祸降临。当她想到自己的办法时,嘴角略略一歪,很有些恶毒的意味。
   龙琴又来到地界处。她一下子就扑进嫂子陈秀的地里,把陈秀挨地界那一行的包谷全扯了。她每扯一窝包谷就在心里说一句:我叫你打死我的包谷!
   当龙琴扯完这一行包谷往外走时,她用脚狠狠地踩那躺在地上的包谷,似乎还怕那包谷活转来。
   她跳上了土坎,又看了看那些被她踏入了泥土里的包谷,她感到很痛快,似乎那些包谷苗是她的战利品。然后她转身朝生产队长家走去。
   这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何况龙琴扯这包谷苗,本来就不怕人知道。有人见龙琴扯了陈秀家的包谷苗,就去告诉陈秀,并说龙琴往队长家去了。
   陈秀一听,方才明白龙琴刚才为什么会说不要自己赔,不由骂道,这个妇人心好狠啊!当她想到龙琴往队长家走了时,她便觉得这龙琴是想来个恶人先告状。于是,陈秀也心急火燎往队长家走去。
   陈秀走到半路上时,正好碰上龙琴。
   陈秀想到龙琴肯定到队长那里把自己告了,那气不打一处来。也不答话,跑过去就把龙琴掀倒在地,骑在龙琴身上就打。
   龙琴没想到陈秀会打她,等她明白过来时,自己已倒在地上,身上吃了陈秀不少的拳头了。
   龙琴自然不甘心挨打。于是妯娌俩便在地上翻过去滚过来,撕扯在一起。
   村子里有人见了,跑过来把两人拉开。
   两人披头散发的,互相指着对方乱骂。
   五
   陈秀回去跟丈夫张德说了情况。
   张德自然帮自己的妻子。跑到龙琴家门口像一个泼妇一样跳起脚乱骂。
   龙琴把门关着,她怕张德打她,因为你一个妇女家,再厉害,也打不过一个男的。但龙琴也不能等张德在外面乱骂,她也在门里回骂。
   张德虽然跳得很凶,好像要吃人的样,可他也不敢破门而入,只得在外面骂。他骂主要是把男人优于女人的特点发挥出来,使龙琴在对骂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陈秀有了丈夫撑腰,那气焰更是嚣张。
   张德的父母见一家人闹惹外人笑话,就出来阻止。
   他俩还没说上两句话,张德夫妇就把火力集中向两位老人扫射。两位老人气得当场就差点背过气去。
   张德在骂到最后,对门里的龙琴说他要报派出所,说龙琴破坏庄稼,叫派出所把龙琴抓进去拘留几天。
   张德还真是说到做到。回去后就跟派出所打了电话,派出所答应明天下来调查。
   第二天,张德见人就说,派出所要下来调查,如果情况属实,就要抓龙琴进去。张德后面说抓龙琴进去的话,是他编出来说的,目的是想把龙琴吓住。
   有人把这话传到龙琴耳里,那些人就叫龙琴先躲起来。因为如果真的抓进去,那日子不好过的。
   龙琴一时也没主意,不知往哪里躲。这些人便叫她到成都张亮那里去,如果没事,他们通知她。
   结果派出所并没下来,只是叫大队干部把情况了解一下,由大队干部来解决。
   六
   张亮其实并不是在成都打工,他在成都干的是不正当的事。他们一伙贩卖假火车票,假钞,开赌局等等。
   他听龙琴一说,就说他马上回去把张德“做”了。
   龙琴不知张亮说“做”是什么意思,就问张亮。
   张亮嘿嘿地笑了两声,说“做”嘛,就是叫他今后不再吃饭了。然后眼露凶光,说,这就叫无毒不丈夫。
   他那些哥们也随声附和,说是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简直没把兄弟放在眼里了。
   龙琴懂了,原来是杀人啊!她叫张亮不要杀人,说是杀了人你也跑不脱的。
   张亮显示出一副英雄豪气来,说,你妇人家就是胆小怕事,难怪人家会欺负你。
   龙琴还是叫张亮不要杀人,说是你杀了人,我们娘儿俩怎么办?
   张亮便说,好,我不杀他,我吓吓他总行了吧?
   龙琴听说只是吓吓,也就没说什么了。
   七
   张亮特意等到天黑了才回家。
   他提了把杀猪刀,径直去他哥张德家。
   张德家的门紧闭着,屋里也没动静,看来是睡了。
   张亮也不喊他哥开门,两脚就把门踹开了。
   他把灯拉亮,走到他哥张德睡的房间。
   张德听到响声,正想起来,猛然看见兄弟张亮杀气腾腾地走了进来。张德正想问兄弟什么时候回来的,那张亮却不容他说话,一把将张德从床上拉了下来,然后把杀猪刀架在张德脖子上。
   张德一时被弄得云里雾里的,突然觉得脖子上凉凉的,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就想站起来跟兄弟解释解释。
   张亮心想这刀子架在脖子上,他哥张德肯定会吓软的,没想到张德会站起来。这下了,那刀子把张德的脖子划了一条口子,那血就像喷雾器打出来的一样。
   张亮见状,知道他哥的颈动脉被杀猪刀割断了,这人是没法救的了。就一扔杀猪刀,跳出屋跑了。
   陈秀见了,忙跳下床,等她把张德抱起来时,那张德只瞪了她几眼,头一歪,死了。
   陈秀一见张德死了,就跑到屋外大喊大叫,像疯了一样。
   院子里的人听见陈秀的喊声,都起来了。
   大家见此惨状,都痛惜的摇了摇头。
   这时,有人才想起报派出所。
   张亮在逃三年后,被公安机关抓捕,法院依法判处张亮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陈秀在这次事件后,整个人变得疯疯癫癫的。
   龙琴带着她那三岁女儿,不知嫁到什么地方去了。

共 521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向人们阐释了古人说过的一条真理:“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龙琴和陈秀本来是至亲妯娌,本应该相互照应,相敬相亲,可是却为了几棵秧苗弄起轩然大波,并不断推波助澜,终致家破人亡。作者用自己对农村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精到参悟,把一个平常的案件搬上文学殿堂,深刻揭示了农村的愚昧和莽撞,为人们敲起了理智的警钟。【编辑:耕天耘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05-31 19:59:22
  小说向人们阐释了古人说过的一条真理:“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龙琴和陈秀本来是至亲妯娌,本应该相互照应,相敬相亲,可是却为了几棵秧苗弄起轩然大波,并不断推波助澜,终致家破人亡。作者用自己对农村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精到参悟,把一个平常的案件搬上文学殿堂,深刻揭示了农村的愚昧和莽撞,为人们敲起了理智的警钟。
2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0-05-31 22:58:38
  突然的就想到了那两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其实,这世上大奸大恶的人不是没有,但并不多,更多的只不过是一时糊涂与冲动,可是就往往是这一时糊涂与冲动,恰恰可以害死人!但愿,我们的社会少些这样不该发生的悲剧吧。问好月儿老师跟耕大哥。
上官欢儿
3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0-05-31 23:10:05
  谢谢耕天耘地兄与上官欢儿的点评!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4 楼        文友:海棠        2010-06-01 13:02:34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若是妯娌们知道亲兄弟以刀相见,或许就不这么是非,不这么计较了吧。然而,悲剧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不可重播。作品告诫生者:妻贤夫祸少,醒世警言。
5 楼        文友:冷月        2010-06-01 18:31:36
  作者善于运用方言,文笔细致入微,真实地再现了农村利益熏心,淡薄亲情的一面。这种现像现在应该减少很多了。随着农民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个人修养也有所改变。
6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0-06-01 18:34:54
  谢谢海棠与冷月的点评!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7 楼        文友:秋风向晚        2010-06-01 19:58:58
  痛惜,悲叹。
   农村的落后,造成了愚昧的众生。读后,像一把把刀插在心口,久久不能平息。
   这是农村经常发生的故事,虽故事或许有点夸张,但却真实存在。仿佛亲临当年,那些在农村的日子,就如同作者的文字一样,真实,贴近生活。
   妯娌之间,兄弟之间,乡邻之间……好,好不过兄弟。毒,毒不过兄弟。祸起之源,不外乎一些鸡皮之事,而女人往往充当其中的调味品,引发一系列的争执,反目成仇,酿成悲剧。
   作者能够从中挖掘这些素材,从而对当今农村的愚昧做一个剖析,难能可贵。问好。
从原来的《红袖添香》搬运过来作为收存。
8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0-06-01 21:03:10
  谢谢秋风向晚的点评!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9 楼        文友:晋忻李        2010-06-01 22:14:49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农村,许多命案就是因为些许小事引发的。确有警示意义啊!欣赏。
晋忻李
10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0-06-01 23:26:33
  谢谢晋忻李老师点评!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