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面子

  面子


作者:木墨痕 童生,59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32发表时间:2010-06-01 00:51:28
摘要:全文没有一个“面子”,但是却处处说着面子。是的,好面子,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很多隔阂的事由却源于面子。文章取材于北方一个小村子里的丧葬故事,借助于乡风习俗,说“面子”。

大年初二,是个喜庆的日子。就在钱富贵全家上下忙活着办酒桌、吃团圆饭的时候,一个电话,打破了这个欢快的气氛,钱富贵老婆的爸爸的哥哥的老婆去世了。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在农村,有个维持千年的风俗,如果有人去世了,亲朋好友、街坊邻里、同门同族,只要沾亲带故有往来的人,都要去上礼悼念,用他们家乡话叫“送趟”。不必担心听不到消息,也别想装作不知,因为事主那家会派人登门报丧。
   撂下电话,钱富贵开始犯起愁来了。年前年后,光走亲访友就花去了一千五百多块钱,这可是他一个月全部的工资和全勤奖。昨晚打电话给三妹全家拜年时,得知妹夫不小心被狗咬了,过几天也少不得登门看望一下。三个孩子,两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开学时又是不小的一笔。钱富贵和老婆农忙时疲命的耕作,农闲时到外地打工,两人一年的收支加在一起,与杂多的支出相比,还是赤字。幸亏钱富贵年轻时积攒了点家底,几个孩子也有指望了,能支撑到现在,在农村已经非常不易了,也正因如此,在乡亲邻里面前,钱富贵确实颜面十足。
   “你们老赵家工事真不少,天天这个病那个病的,没个省心的茬。”富贵紧锁双眉对着老婆抱怨着。
   “人就那些,死一个少一个,早死晚死这份子钱都少不了。”正在切着菜的赵大婶对丈夫话中有话的抱怨极为不悦,菜板成了出气筒,被剁的砰砰作响。
   时间凝滞了几秒,赵大婶低估了一句:“这老太婆子,生前要强了一辈子,死的时候还那么霸道,真会选日子。”
   待在锅台前烧火的二儿子听了后,忍不住的笑了:“妈,你还真别说,大年初二,大家伙都在家,送趟的队伍绝对很派场。”
   “假期本来就不长,又难得吃个团圆饭,这下子葬礼送趟,两三天的时间又没了。”大儿子满脸的不情愿。
   “妈,你和爸爸什么时候去苏州上班啊?”小女儿拎着扫把从里屋里走出来。
   “初六走,搭你二叔的顺车,这样还能省点钱。”赵大婶心疼的看着三个孩子。
   的确,逢年过节,车费就特别贵,在外地上大学的两个儿子也深有体会。一家人,被几张车票,支配着往返的日程。
   “二毛,跟我去村口超市买点东西,一会将就着吃点东西,赶紧去吧,不然不好看,正好去你姥姥家一趟。”富贵开口说道。
   “我们兄妹三个就不用去了吧。”大儿子其实想参加第二天的同学聚会。
   “都去!”富贵丢下一句话,带着二儿子去买东西去了。
   赵大婶简单的弄了两个菜,把鱼肉等年货都埋进雪堆里冷藏着,又拉着女儿到内屋把红色的羽绒服等换了下来,穿上了冷色的衣服。
   “大毛,你去奶奶家告诉她一声,我们今天去赵庄,就不去她家了。”赵大婶刚说完,大儿子就跑出去了。
   超市的门口,钱富贵和老板娘还着价,老远听上去,就跟吵架似地。
   “这酒哪有那么贵啊,都没听说过这牌子。”富贵早就看好了那箱包装气派的酒。
   “这牌子都没听过?人家都上央视了,这几天都卖出去好几十箱了。”老板娘涨着脖子,唾沫星子直飞,又补了一句:“钱老板,你们俩口子在苏州赚了那么多钱,走老丈人家,还在乎这箱子酒?村里谁不知道你能挣钱?”
   富贵心想这老板娘越来越油滑了,一个乞丐到她这儿,估计幸苦讨来的碎钱也能被忽悠个精光。虽说富贵知道这话的成分,但内心还是乐滋滋的,加上时间紧,又有不少乡邻在那买东西,钱富贵选了两箱,一箱给岳母,另箱上礼用,又顺便又买了些水果海鲜,就和二儿子抱着东西回去了。遇到乡邻,他们就会夸富贵:“你小儿子都这么大啦,长的真高,随老。”,“你终于熬到头了,往后就等着享清福吧!”…….每次富贵都笑得合不拢嘴。
   从村口到家不足二百米的路程,却走了足足十分钟。
   大毛到了奶奶家说了这事后,奶奶也很意外:“这老太婆子,真命好有福,大年初二,是个好日子。”怔了一会又问孙子道:“你和二毛、三丫也去么?你们都算外姓,今天你二叔、姑姑他们几家也来,待在家玩,就别去了,大冷天的。”
   “我也不想去,可爸说要顺道去姥姥家一趟,从年前到现在还没去过。”
   钱奶奶寻思了一会,觉得也是,就和大孙子一道去了儿子家。毕竟,乡俗往来的事,她知道的更多,少不得吩咐一下礼数,不能毁了钱家的声誉。
   富贵刚到巷口,就听到了老妈的声音。
   “上礼送趟,你和大贵去就行了,三个孩子是外姓,就让他们仨待在你妈家行了。”钱奶奶对儿媳妇说着。赵大婶刚要说什么,富贵回来了。
   “妈,孩子他姥姥说叫一起去的,不然不好看。两家靠的又近,让孩子去一趟再他们回姥姥家就得了。”富贵把酒放在门口,顺手给老妈搬了个板凳。
   “妈,你一起上前吃个饭吧。”赵大婶边盛着饭边对婆婆说道。
   “我吃过了,你们赶紧吃吧。三个孩子能少去就少去,冰天雪地的别让小孩遭罪。”其实,钱奶奶也很矛盾,既想让孙子们去,让乡人们看看钱家人丁兴旺,又不想让自己的亲孙子给别人祭拜送趟。
   “这酒多少钱?”钱奶奶问儿子道。“两箱二百来块。”富贵刚说出口就后悔了,因为年前给老爸送的酒也没这个钱。
   “你也真是的,有个闲钱给小孩买个吃的也行,摆这个谱干什么。”钱奶奶有些不悦。
   “大过年的,孬酒也拿不出手呀。对了,妈,三弟有空么,我打算让他开车送我们一趟,这雪天骑车怕滑,又冷。”富贵赶紧转移了话题。
   “还在炕上睡觉,估计没什么事。大毛,你赶紧去催一下你三叔,一家人早点去,不要赶到晌午,让村邻说闲话。”钱奶奶也准备起身回去了,对富贵说:“你大姐、二弟、二妹几家人今天上午也要来,我得回去准备准备。你们到了那边仔细打听一下上礼多少钱合适,跪拜、上香,送趟的礼数也要尽到,家里你们就别担心了。”赵大婶送婆婆出门后,富贵一家急忙忙的吃完了饭,等着三弟开车去送。
   “爸,三叔车停在巷口了,我们赶紧带着行李过去吧”大毛气喘吁吁的在大门口喊了一声。一家人带着大包小包,浩浩荡荡的去了。
   三叔的车是奔驰顶级配置的越野车,车牌号数字007也是花大价钱买的,一路上,自然很气派风光。到了赵庄,更是惹来了不少乡里行人的注目。
   车在赵姥姥家门口停下了。在下车前,三叔拿出了一千五百元塞给了富贵:“大哥大嫂,这钱是给三个孩子上学改善伙食用的。”
   “这怎么行,你虽然有钱,但挣钱也不易。这钱不能收。”富贵把钱推了回去。
   “就是,老三,这钱使不得。”坐在后车座的赵大婶也觉得不好意思。
   “大哥,你就收下吧,在车上推推扯扯的不好看,这钱孩子他三婶也知道,你要是不收,她也会亲自来送的。”三叔再次把钱塞给了富贵的口袋。富贵没再推辞,一家人进了屋去。三叔寒暄了一会,就说有事会去了,约好三天后来接大哥一家人。
   说来也巧,昨晚有人找赵姥姥去帮忙,赵姥姥碍于情面觉得不去不好,忙完回来的路上,因积雪冰冻,路特别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臂摔骨折了。赵大婶一家人去的时候,她正躺在炕上挂药水。当然,又免不了大女儿赵大婶的一顿抱怨:“你年纪都这么大了,还那么爱管闲事,大晚上还往外跑,出了事还不是儿女遭罪,人家哪个来帮你的?”
   “瞅你说的,谁想到会出这档子事,怪不得岳母。”富贵打断了老婆的话。
   “是啊是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儿子也觉得妈的话过火了。
   赵大婶刚想说什么,却听见门外有了动静…….
   “大姐、大姐夫你们来啦,我刚听孩子说二姥姥家来亲戚了,估计是你们,就过来看看。”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刚去世的大姥姥的儿媳妇孙夫人。
   富贵心想,这人消息可真灵通,刚进丈母娘家门,板凳没坐热,她就来“请”人了。
   “呵呵,我们刚到。本打算停一下脚就去上礼送趟的,没想到妈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出了这个茬,真让人不省心。”赵大婶依然在火头上。
   “这个怪不得二婶,谁会想到出这种事。只不过二婶要遭罪了,这么一把年纪,伤筋动骨一白天。我那个婆婆偏偏大过年的时候去世,搅得亲戚邻里年都过得不好。”孙夫人叹了一口气。
   “对了,你大儿媳妇什么时候生啊?”赵大婶忽然想到。
   “正被这事儿烦着呢。老太婆子早不死晚不死,偏偏选在她大孙媳妇要生的时候死,本来生孩子是个喜事,被这么一搅合,真晦气。村里人都议论着,有人还说是什么投胎转世。”孙夫人苦着脸。
   “也太巧了吧!”赵大婶本想说什么,但是这种事也不知如何安慰是好。屋里一片寂静。
   “你们赶紧去那边看看吧,先去把礼上了,领好丧服,下午还要送趟呢。”炕上双眉紧锁的赵姥姥对儿女和女婿吩咐道。
   “那行,岳母,你先待在炕上休息,我们过去看看,老是待这儿不过去也不好。”富贵应着,刚起身准备要走,这时孙夫人突然说:“三个小孩一道去吧,中午在那吃就好了。”
   大毛和妹妹傻了眼,本想留在姥姥这儿,可以在炕上看看电视、聊聊天,正好陪陪姥姥。“大舅妈,你们先去,我和妹妹留下来照顾姥姥吧,她一个人在家也不放心呀。”大毛以为找到了一个好借口,谁知炕上的姥姥说了句:“没事,你们都去吧,我正好睡个觉。”
   六个人,直奔放置灵柩的破宅子里去了。
   因积雪融化,路很泥泞。刚到宅子巷口,前面的孙夫人和赵大婶就开始掩面大哭了起来。大毛兄妹三虽然见过这种场合,但还是被这突然的哭声吓了一跳。
   门口有个专门报丧登记的,旁边搭了一个小棚子,是敲锣打鼓的殡仪队用的,院子里放着哀乐。富贵上了礼,一家人都领了孝服、孝帽。
   听帮忙的伙计说,一天要送两次趟,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要跪棚。在富贵一家人来之前,浩荡的队伍刚送完一次。大人们帮忙的帮忙、喝茶的喝茶,妇女们则聊着家常。一直到下午三点前,孩子们没有什么事情。大毛、二毛和表哥他们在院子里慌了几圈,看到做饭的师傅们煮鱼不破膛、烹肉汤如浆,差点反胃吐了出来。没到晌午,几个孩子就溜到姥姥家了。表嫂娴熟的炒了几个菜,想起之前的一幕,兄妹几个不停的夸着表嫂炒的菜好吃。怕有人来叫去那边吃饭,他们几个狼吞虎咽的吃了个大饱。赵姥姥一直坐在炕上笑着:“几个做饭的师傅把你们几个吓成这样。”
   “姥姥,你不知道啊,那鱼肉简单的冲洗一下就直接下锅了。我老是觉着,那做饭的师傅是不是畜厂主,做饭不是给人吃的。”二毛边打着饱嗝边说着。
   “可不是,纯属糟蹋东西。多好的菜啊,做成那样。”三丫开始嗑起了瓜子。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两点半,几个小孩在赵姥姥的催促下去了殡仪场。头戴白帽,身披大白布,院子里聚满了,人大毛余光扫去,都是陌生的面孔。
   没几分钟,门外的锣鼓喇叭声开始撕喊了起来,院子里一阵躁动,死去的大姥姥的长子走在最前面,从族人近亲到旁系远亲,男前女后,队伍从院子里延伸了出去。
   大毛、二毛走在富贵的后面,三丫跟着赵大婶。队伍走得很慢,几乎是用脚丈量着路程。送趟的路程也很讲究的,从家门口,经过村子的主街道,一直到土地庙,然后再沿途返回。
   这段路放在平时,最多走十分钟,送趟时往返一次则要尽两个小时。村民最喜欢看热闹,众目睽睽之下的送趟也成了一个家族隆重的“阅兵仪式”了。队伍浩荡,说明这个家族人丁兴旺,可以在街坊邻里面前赢得很好的声誉。
   “弟,你腰酸么?”大毛低着脑袋问后面的二毛。
   “酸死了。人好多啊,我们俩这么高,太显眼了。”二毛压低着嗓门。
   “我刚才看见姥姥了,旁边的人还夸她有福,外孙子一表人才。她胳膊都骨折了还出来,让妈看见了,回头又要说她了。”大毛余光看到了人群中的姥姥。
   “你姥姥这下子脸可有光了,你大姥姥的家孙都没到齐,我们都来了。”前面的富贵听到街坊啧啧的称赞,自然也是美在心里。
   就这样,磨蹭了半天才到土地庙。前面的殡仪队停了下来,听说外人不能进土地庙,喇叭声渐渐的小了。妇女们的哭声越来越厉害,哭妈、喊娘、叫姨的人都有,好像哭声越大越孝顺似的。
   突然,一个同族的司仪大喊一声:“都不许哭了,不要吵着土地神。”众人都默契的停住了哭声,轻轻的进了土地庙,一排排的跪在庙前,待队伍全部跪好后,齐磕三个头。礼毕,又沿途返回。当然,又少不得看热闹的乡邻“评头论足”一番。
   送趟的队伍回到院子后,一个看上去德高望重的老头说了一声:“大家伙赶紧到对应的席位上就坐,晚饭一会就上桌。”
   “哥,我们要不要溜回去呀,我不想在这儿吃。”二毛看着大哥。
   “等一下,现在人都已就坐,这样大摇大摆的走出去不好。先到角落里坐一会,实在不行就不吃,等席散了回姥姥家吃。”大毛向靠近大门的桌子走了过去。
   不一会功夫,饭菜都已上满了,大人们只喝酒、闲聊,偶尔的加两筷子菜;孩子们则拼命的喝茶,万不得已等到大人们叮嘱好好吃的时候,就捡看上去最干净的才吃两口,一直到席散了,大多的菜还未动几口。
  

共 795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面子】是个欲哭无泪,想笑又笑不出的故事。富贵三个孩子有两个上大学,这在穷乡僻壤的那疙瘩,该是多么的光宗耀祖,多有面子。富贵在大年期间举家奔丧。他不但精通三叩九拜之大礼还出手大方,果然令众乡邻羡慕不已。为了和听到的称赞相配套,他不得不去花钱买好烟充面子。可是,他的大方喧宾夺主超过了主家,不但引起主家不悦,老婆也因为他花了小叔给娃们上学的钱而大怒。其岳母也因有面子跑出而加重了骨折病情。由此想到一句最淳朴的俚语“死要面子活受罪”故事细腻生动犹如情景再现。【编辑:海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棠        2010-06-01 00:52:12
  【面子】是个欲哭无泪,想笑又笑不出的故事。富贵三个孩子有两个上大学,这在穷乡僻壤的那疙瘩,该是多么的光宗耀祖,多有面子。富贵在大年期间举家奔丧。他不但精通三叩九拜之大礼还出手大方,果然令众乡邻羡慕不已。为了和听到的称赞相配套,他不得不去花钱买好烟充面子。可是,他的大方喧宾夺主超过了主家,不但引起主家不悦,老婆也因为他花了小叔给娃们上学的钱而大怒。其岳母也因有面子跑出而加重了骨折病情。由此想到一句最淳朴的俚语“死要面子活受罪”故事细腻生动犹如情景再现。
2 楼        文友:木墨痕        2010-06-01 08:22:51
  谢谢海棠,初次写小说,望诸位指教!
别忘了回头看看几千年积淀而成的中华文明.....
3 楼        文友:郑力萍        2010-06-01 23:25:21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特爱讲面子,作者就抓住了这个而写了这篇小说,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在里面。
   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爱面子最后可能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
一直想流浪
4 楼        文友:木墨痕        2010-06-01 23:28:37
  呵呵,嗯,确实此意。
别忘了回头看看几千年积淀而成的中华文明.....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