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整理20世纪之二:我们的老大哥!社会需要诚实的作家

精品 整理20世纪之二:我们的老大哥!社会需要诚实的作家


作者:海天居士 举人,32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75发表时间:2008-11-20 15:22:43

米哈依尔•布尔加科夫(1891——1940)苏联作家和戏剧家。他自称是“苏联俄罗斯文字的广阔原野上”,“唯一的一只文学之狼”!在他的一生中,他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曾多次拒绝按当局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作品,怎么也不肯“在狼皮上涂点颜色”。他的许多作品都一度曾被苏联当局没收,索回后不能发表,贫穷与流落街头等待死亡是他一度的生活内容。代表作是《大师和玛格丽特》。这是一部充满奇思异想的小说,作品中展现出了三个时空的交织——历史时空、现实时空和魔幻时空。作为一部倾注了作家毕生心血的作品,它在表面的滑稽怪诞中表达了作者对于20年代苏联的社会生活,甚至人类生活的整个历史的观察和思考。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呢?俄罗斯是个宗教国家,但革命后的唯物主义彻底否定了人们的宗教热情,并且自身变成了物质主义!人们缺失了传统信仰和道德观念,存在和虚无成为了生活的精神错乱原因,唯物论给人们带来的是物欲的极度扩张和道德的沦丧。他的这一部书是俄罗斯人的忏悔录,但也是人类的悔过书。因为他写作时并不单单局限于指责苏联,他似屈原发出的天问:为什么几千年来强权一直能得逞,为什么在强权的压制下生活在恐惧中的人们得过且过?不听从真理的呼唤?而作家本人在书中探讨了权力与艺术、权力与人的生活等他一生关注的问题,表达了他的最终信念:爱和真理最终将战胜强权,人类将迎来一个没有暴力、没有强权的世界。《大师和玛格丽特》一书在作家完成后二十余年间,始终不能发表。直到60年代初,他的作品才开始被解冻,在西方研究布尔加科夫的作品,尤其是《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人越来越多,布尔加科夫的作品的国际研讨会多次召开,英法美加等国都先后出版了布尔加科夫的专著,形成了“布尔加科夫学”。
   鲍里斯•列奥尔多耶维•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苏联俄罗斯作家。代表作《日瓦戈医生》被西方文学界称是“关于人类灵魂的纯洁和尊贵的小说”。它的问世被称为“人类文学和道德史上的伟大的事件之一”。1958年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瓦戈医生》的作者,以表彰他“在现代抒情诗和俄罗斯伟大的叙事诗传统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于1957年在意大利出版,在国外引起巨大轰动,被译成多种文字。然而在国内,由于该书通过没落贵族后代日瓦戈医生的曲折命运和部分知识份子的不幸遭遇,对十月革命的失误和挫折有所反映,该书的政治倾向受到严厉批判,在苏联遭禁长达30年之久。为此,帕斯捷尔纳克被开除出作家协会,甚至要被剥夺公民权。他因此被迫宣布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金。1956——1959年间帕斯捷尔纳克创作了最后一部诗集《雨霁》,流露出内心凄凉的情感。1960年5月30日病逝,直到1982年才被恢复名誉,1988年,《日瓦戈医生》才首次在苏联发表。《日瓦戈医生》描写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30年历史变革中的坎坷命运和思想变化。帕斯捷尔纳克在58岁时才开始着手《日瓦戈医生》的创作,他曾说过:“我一直幻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把我在这个世界上看见和了解的一切奇妙事物,全部像炸药似的迸发出来。”小说历经八年才完稿。这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它的写作形式也是独特的,它以一系列的场景、对话、描写和思考作为结构把诗人的幻想同深奥的哲理结合在一起,成为俄苏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作品。瑞典文学院的常任秘书厄斯特尔林把它和《战争与和平》相比较:“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然而毫无空洞政治宣传的痕迹。”它材料丰富,地方色彩强烈,心理描写极为坦率。
   阿纳托利•纳乌莫维奇•雷巴科夫(1911——1998),俄罗斯作家。代表作《阿尔巴特街的女儿》。小说创作于1966——1983年,但受苏联当局阻挠未能发表,直至1987年,贝科夫,卡维林等15位知名苏联文学家和艺术家在《星火》画报第27期发表了致雷巴科夫的公开信,极力赞扬《阿尔巴特街的女儿》这部小说,贝科夫认为小说的主要价值在于“从真实出发,毫不隐瞒和不作辩解地写出了一切”,并预言它“将在任何情况下流传下去,而且将长期流传下去”。
   雷巴科夫自己认为,文学的使命是:给人们展示社会本来的面目,文学是严肃的事业,文学要有历史感……他说他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在于指明“什么东西是我们应当摈弃的,什么样的桎梏应当摆脱掉”,他要找出“为什么我们取得胜利负出了如此昂贵的代价?产生1941年悲剧(指苏联在与德国的战争初期的大溃败)的根源在那里?”,“为什么作者及其同时代人的生活、民族的发展如此艰难?”
   小说曾被译成50多种文字。它是写些什么东西的呢?
   我们阅读了它之后便会发觉——苏联共产党在其执政的那么多年里是有很多不可原谅的错误的!说明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道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内部的压力太大了,政治骗子再也捂不住了!
   1956年,赫鲁晓夫作了一个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搞“非斯大林化”,但他还是最终被迫改口并被撒职。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最轻微的错误。苏联共产党对自己的错误讳莫如深!很有意思的是,新的领导班子都指责前任,而后继者又责难它!政策摇摆不定,缺乏统一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认识,这些都使得各种历史问题非但得不到解决,反而越积越多,由许多零散的小块不断抱团并继续成为现实的问题,那是火山的积压沉默与一朝喷发。
   斯大林犯下了什么的错误呢?他创造了著名的斯大林主义,从而修正了马列主义;他将党、军队、秘密警察弄成了三套马车的复杂体制,自己则居于它们之上;他让反对派去承担不该由他们负责的失误而加以任意清洗并扩大化;他把一切都弄成了极端……对权力的无限贪求促成了他的个人悲剧,也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苏联体制的悲剧,国际共运的悲剧。
   雷巴科夫宣称,他所有书都是为了说明:“一切都可以原谅,但是杀死无辜者的人永远得不到宽恕。”《阿尔巴特街的女儿》还有续集《恐惧》和《万念俱灰》。
   让我们记住人们的一句至理名言:“作家的作用也许不是在于回答了问题,而是在于他提出了问题。”所以我才有了这一篇,目的是要告诉人们,我们的社会不但更需要有诚实的作家了!而且永远需要有诚实的政府!没有一个不曾犯下过错的政权,但是它能够不断去自我完善才是社会发展之福,如果只懂得压制和打击持异见者,就象火山的沉默那样,我们需要整理20世纪,历史是不会讳疾忌医说谎的!
   亚历山大•伊赛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俄罗斯作家、政治家,原苏联著名持不同政见者。自1965年起,他的作品因官方压制屡屡未能在国内发表。1967年索尔仁尼琴向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散发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检查制度和保障苏联作家的合法权益。他在俄国知识分子心目中成为了道德高尚和刚正不阿的象征。1970年索尔仁尼琴由于“继承了俄罗斯文学传统中不可缺少的道德力量”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受政治迫压力,他没敢前去斯德哥尔摩领奖。代表作是《古拉格群岛》,1973年在巴黎首次出版,由于该书极具鲜明的政治倾向和高度敏感的政治内容惹恼了苏联政府,作家被剥夺了公民权并驱逐出境!1976年后他侨居美国,不时发表反共反苏言论,随着苏联老大哥的下台,索尔仁尼琴在同内声望日高,1991年被定为“索尔仁尼琴年”,莫斯科出版了他的十卷文集。1994年返回俄罗斯,声称回来是为了寻找使俄罗斯爬出泥坑的途径,企图以恢复东正教信仰来医治当今俄罗斯种种弊病。他是一名致力于揭露“共产党的罪恶”的作家。《古拉格群岛》一书写了些什么呢?作者用了140万字的巨大篇幅,收集了众多材料,大肆攻击苏联政权在劳改犯问题上的政策,那是一个“监狱工业”。劳改营制度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国家制度离开了它就不能生存。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崛起世界已有半个多世纪,它像是一个巨大的钢箍一样紧紧地箍住两亿多人的一切。在这个国家里没有法律、没有民主,更谈不上自由,有的只是钢箍,钳制思想,镇压人民,以维护一小撮人的利益。总之,不管他的观点是否有偏激之处,《古拉格群岛》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苏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因其政治性为西方资产阶级攻击苏联提供了绝妙的材料。
   书中写着:一个有6个子女的农民,拼死干活挣得了一枚勋章,授勋时说:“能给我一普特面粉来顶这个勋章多好”。于是全家被流放;砌炉匠在登有斯大林画像的废报纸上练字,便以反苏宣传的罪名判处十年刑期;许多人都因一根黄瓜、两个土豆之类的“盗窃公共财产”罪而被判刑,受害者成批成批“逮捕像流行病一样逐街挨户地蔓延……如果你明天注定要招认你曾纠集了一个图谋在本市自来水中放毒的小组,而我今天曾在街上握过你的手,那就是说我的命运也注定了”1926年批准的(直到赫鲁晓夫时期)的刑法典,把所有以前分散的政治条文拧在了一起,织成一张“58条的结实的拉网”——专门用来对付那些有意无意与无产阶级、斯大林同志过不去的人。自1918年6月死刑恢复后,数百万人因此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如16岁的楚瓦什族中学生用非本族的俄语写错了壁报纸上的标语——政治犯!5年;又聋又哑的木匠因把衣服搭在列宁半身像上——反革命罪!十年;两名共产党员关心党代会问题!十年。等等。强权政治与残酷的阶级斗争,实际上是使苏共的统治比沙皇俄国时期更残暴和血腥!1929年——1930年因农业集体化而引起的对富农及其子女的大规模流放,像瘟疫一样导致了1500万农民的死亡,斯大林死后,群岛却依然存在,苏联自由生活的某些特征就是永恒的恐惧、互不信任、出卖告密、奴隶心理等等。书中内容稠密,需要亲自阅读原著才可以仔细把握作者对苏联官方的极尽嘲讽与揶揄之能事。
   费拉吉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美国俄裔小说家、评论家和翻译家。代表作《洛丽塔》描写了一个年届40岁的中年人对一个十来岁少女的迷恋。而且在数年间书中的主人公与这位少女非法同居。所以这部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视为“淫秽小说”。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洛丽塔》是一部“为过去的迷恋所摆布”的书。这种解读主要是从心理分析入手的,书中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早年丧母,心理发育失衡,是一个沉溺于童年时与阿娜贝尔的恋情而不能自拔的人物,他因此而精神失常,陷于不正常的、实际上是奸淫少女的勾当。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以喜剧方式描写紧张的家庭关系的书,亨伯特•亨伯特在其中“扮演父亲的角色,怀疑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是不是中断了”。或有人认为该书是“对童真神话的反驳”洛丽塔的早熟及富于心计表现出道德沦丧问题。还有人把它看作是“对浅薄的情感的伪解释”。让作者最终成名的解读意义是:它用象征的方式揭示了20世纪中期文明的腐蚀和纯真的泯灭。这种解读将亨伯特•亨伯特对少女的迷恋看成是一种寻求纯真的象征。纳博科夫的文学威望历经磨难。他经常是评论界攻击的对象,还有他独具一格的傲世文风被称为势利风格,他的众多小说也被称为“势利文学”,就连西方追求社会意义的批评家对他也没有好感。苏联更是不曾出版过他的作品。但是1940年他开始用英语写作后声望日高,到了70年代,他已经被称作当代小说之王。
   以我的观点去评论:他是一位诚实的作家,当然不是为了性能而描写性事者!所以我们才会对他的作品的评论延伸出不同的理解力,但是只要我们在批评中辩证解读,诚实的作家便是个最优秀的作家。
   乔冶•奥威尔(1903——1950)英国著名的政治讽刺小说家和现代散文家。把他安放在了这一篇章里,那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和特殊经历与特殊作品《一九八四》。1922年,奥威尔在印度帝国警察驻缅甸部队中担任英国皇家警官。但是他痛恨暴政权力滥用,同情人民的反抗意志,1927年毅然辞去警职,离开缅甸回国。为了赎罪,他穿上了破衣衫到伦敦东部和巴黎的贫民窟流浪并且开始了创作生涯。他这段时期的作品矛头直指向帝国主义与阶级矛盾。他也因此成为当时英国左翼文坛的新秀。1936年底,他以社会主义者身份加入了西班牙内战,把当时领导西的共产党人看成是自己的同志。然而在巴塞罗那前线进行的一场大清洗中,他却差一点被当作托派成员处决。因为他认为西班牙共产党人的目的不在于搞国内的社会主义革命,而仅仅是为了苏联的利益服务,同时他也不同意西班牙共产党以暴力镇压政治反对派的做法。1937年,他逃离西班牙,从此他一生害怕共产主义,进而形成反共反苏的政治立场,转向对专制权力的思考,企图在帝国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因此在1948年创作了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四八》。1950年病逝,他的名字被载入英国文学史和西方思想史。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呢?斯大林的国内外政策是机会主义政策,是愚蠢害民的政策。共产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本质相似,共产党人和法西斯份子无论出发点有何不同,其真正的目的都是通过蛊惑民心夺取政权,而不是追求一种良好的政治制度。极权者通过“自由即奴役”和“无知即力量”对人民进行奴化统治。他把极权主义的完全奴役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人们现在已经不再把此书只看作是对苏联的指控了,它的警示作用是无比巨大的。权力滋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会产生绝对的极权主义,导致人们基本自由的丧失,因此这部小说指出了西方许多国家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所带来的危险。奥威尔在这部书中竭力刻画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国家,展现了一副十分真实的可信的社会预言。小说问世后便立即取得成功,相继被译成各种文字,畅销全球,接着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的研究和激烈争论。从那以后直到1984年,人们每年都举行大型学术研讨会和电影记念周,专门依照奥威尔的设想来评论展望人类前景。他的反极权主义思想是针对全世界的,这点已经被世人确认,奥威尔的预言的可怕事实并未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未来作了预言,对人们发出了警告,从而避免了一场灾难。因此,他值得我们在世者都去警戒。
   写了这一篇文章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我们的国家未来是什么?改革还可用什么去支撑信念!反对极权的意义可以指导我们的思考。而且我们需要有诚实的作家,原苏联的例子会让我们去相信——一个诚实的作家即使不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理解,他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伟大的!而我们在新时代下得到的启示录是——多元化文化量度和丰富性人文理解精神是我们当代评论家必需具备的评论素质。

共 579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对前苏联文学的反思录,文章运用丰赡翔实的材料,缜密的逻辑思辩来论述,目的是想告诉作者,苦难是文学最伟大的母亲。曾如有人所说的:感谢生活所给予的痛苦,感谢生活所给予的孤独。我们在读这篇文章时,应从文学的角度去解读,有关政治方面的问题,那是政治家的事儿。【实习编辑:月儿常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空灵如镜        2008-11-20 21:12:35
  很不错的文章,介绍了前苏联的许多作家,只是中间有许多错字,特别是把一个作家的作品名字都写错了,《一九八四》还是《一九四八》。诚实的人,也要少写错别字,不然后诚实也要被误解。其实前苏联的解体也是必然,红色恐怖代替了白色恐怖,而百姓不喜欢恐怖。诚实的作家自然希望用自己的理解展示一个时代的真实。
以后不来了哈
2 楼        文友:海天居士        2008-11-21 09:16:25
  是<一九四八>的!现在是看第二稿!以前不用电脑打字,我很少写错字的,因为速度慢,有时间查字典,现在会电脑打字后,老是打错字,特别是还记不起是什么字了,以后请编辑帮忙吧!发现错别字就直改了它,不过我不是说编辑要做成个专门改错别字的专家.这是一个有关写作与评论在中国文坛上不与世界文学接轨的问题,本想等有时间后再做篇长论的,空灵在此发言了,我也只好说一说.第一:由于翻译不同语种的文字呈现出不同的语法结构间的转换,所以如果你想以汉语语法结构去分析西方文学,那么西方文学可能会变得一文不值.同样道理,西方文学追求近代文学走向的口语化和俚语化,甚至解构化,如果你还不理解他们玩弄错别字的深意,你不可能真正读懂他们,好比鲁迅有文章语句写道:我家后院长有两棵树,有一棵是X树,另一棵也是X树.如果你喜欢挑剔错别字和语法错误,最好找鲁迅!不过还没有人敢跟他找磋!(时间不够,只说一点算了!当然,我写错别字和语法错误是我的老毛病,我得承认)
大汉天子(红袖添香网)\X蚂蚁|\注意力\天下文章\海天居士\还有天涯孤客……
3 楼        文友:海天居士        2008-11-21 09:29:23
  特别声明:以后所有<整理20世纪>系列文章资料来源仅来自《20世纪影响世界的百部西方名著提要》一书,由漓江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刘锋、张杰、吴文智主篇。我只是个剪辑家,有大量的语句是直接来源于此书中的!我本人虽然也有一些独特的观点或理解包含在内,但写作这些文章目的是介绍知识,所以荣誉归于伟人和前辈们,我之所以并不惭愧直接剪裁了非常多的原书话句来粘贴本文章,那是因为前辈们也是属于专家型的,他们的工作也是整理伟人们已经有了的思想观念学说及前前辈们已经有了的论证评论和结论,以后请有人不要赞扬我的这些文章了,但是可以赞扬我的努力.谨此说明.
大汉天子(红袖添香网)\X蚂蚁|\注意力\天下文章\海天居士\还有天涯孤客……
4 楼        文友:邬海波        2008-11-21 15:18:12
  我们的国家未来是什么?改革还可用什么去支撑信念!反对极权的意义可以指导我们的思考。而且我们需要有诚实的作家,原苏联的例子会让我们去相信——一个诚实的作家即使不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理解,他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伟大的!而我们在新时代下得到的启示录是——多元化文化量度和丰富性人文理解精神是我们当代评论家必需具备的评论素质。
   说得好。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5 楼        文友:海天居士        2008-11-29 16:49:44
  非常对不住大家!我发现又弄错了!是《一九八四》的,不是《一九四八》!道歉了!
大汉天子(红袖添香网)\X蚂蚁|\注意力\天下文章\海天居士\还有天涯孤客……
6 楼        文友:溪洋        2012-10-04 01:54:23
  佳作欣赏,问好,祝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7 楼        文友:溪洋        2012-10-04 01:54:41
  佳作欣赏,问好,祝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8 楼        文友:丁该乍        2015-09-12 18:29:18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