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蝉趣

精品 蝉趣


作者:鲁芒 进士,10218.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51发表时间:2010-06-24 11:58:00
摘要:蝉

隐隐又听见蝉鸣声,这声音将我的思绪带回童年时代的故乡。
   那时候,我们村后是一片茂密的杨树林。树林沿着鸡龙河一直向西延伸到渰子村后,因为村庄的阻挡,就看不见了。
   每年的夏至之后,是我童年生活最快乐的时光,不仅可以脱光衣裳随便地在小河里游泳,在那隆起的沙滩上接受日光浴,最令我兴奋的就是到树林寻蝉。每天天刚蒙蒙亮,我就从梦中醒来,急忙穿上衣裳,拿一根竹竿,带一只小布袋,跑到河边的树林。月明星稀,鸟儿还在它们的巢里做梦呢。我怕惊醒了它们,便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一面仰面观察树上有没有蝉的影子。小时候眼睛好,一些藏在枝叶间的刚刚蜕皮的嫩蝉,只要露出尾巴,或者透明的蝉翼,哪怕只露出一点点,也会被我发现。我举起竹竿,照那里轻轻拨弄一下,蝉就落在地上了。我弯腰捡起来,还粘呼呼的呢。看看那蝉,它的身体白白嫩嫩,它的翼比糖纸还要薄,还要透明。找到一只蝉的感觉,就好像博物学家找到一块奇石,那种快感是无法形容的。
   我把蝉放进布袋,然后到另一棵树上继续寻找,一直找到我们当地称为“西北河”的地方。那里是一片三角形树林,是蝉的乐园,当然也是寻蝉的孩子最集中的地方。
   太阳出来的时候,是蝉开始变硬棒的时候。看看布袋,已经鼓起来了。但是我还是那么贪婪。我用竹竿拨弄着沐浴着在金色阳光里的树叶,或者用脚踹踹树干。不料,硬了翼的蝉一只只飞走了。我这才提着布袋回了家。
   奶奶正在过道里烙煎饼。我把蝉给了她,让她给我烧烤。奶奶很会掌握火候,不一会儿就将几十只蝉烧好了。我让她吃,她不舍得吃。我只好自己吃。烧熟的蝉有一种特殊的美味和香气,至今想起来还流口水。
   早上可以寻蝉,傍晚可以寻蝉猴。寻蝉猴的感觉也是非常愉快的。但是你必须有好的视力,用眼睛仔细在树下寻找蝉猴的洞口。太阳将落未落,正是大量出蝉猴的时候。在黑暗的地下呆了三年的蝉猴,往往用前爪划开洞口的一层土皮。划的口子往往是狭长的一道。你必须用你的经验和悟性来判断那是不是蝉猴的洞。如果判断错了,即使外表很像蝉洞,也未必是蝉猴,很可能是一只大蜘蛛。我曾经误判多次,后来准确率就高了。
   蝉洞往往洞口很小,里面很宽绰。找到蝉洞你不能慌,必须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抠开洞口,将准备出洞的蝉猴取出。弄不好蝉就缩进洞底,天旱土硬,很难往外取,便只好用铁铲挖出。
   有一些急性子的蝉猴早早地出了洞,爬上附近的树干。这样的蝉猴很容易被人发现。
   我学习没有毅力,可是寻蝉猴却很有耐心,经常一个傍晚寻几十只。
   我习惯于睡觉前将蝉猴放在蚊帐上,让它们蜕皮。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满蚊帐爬满了蝉,有的都变黑了,这是蜕皮早的。也有少数只蜕了半截,正在艰难地“脱着衣裳”。有的仅仅脊梁上裂开一条缝,有的还能脱下来,有的就永远脱不下来了,成了“罗锅”。
   我惊奇自然界是这么奇妙,居然有蝉这么可爱的昆虫。
   夏天的蝉鸣是美妙的音乐,虽然单调,但不叫人厌烦,反叫人感到亲切。蜕皮后接受了风和阳光的沐浴,蝉便高声吟唱起来。天热的时候,我常常带一领蓑衣,来到树林,将蓑衣铺在地上,躺在上面休憩。蝉的吟唱像是催眠歌,使我进入半睡不睡的状态。那种幸福感是今天睡在席梦思床上所感觉不到的。
   有时候,我从家里弄一把麦子,送进口里嚼一嚼,嚼成粘稠的糊状,寻两根竹竿,将其接在一起,将粘得像胶一样的面筋敷在竹竿的顶端;或者将一根竹篾弯曲为圆形,绑在竹竿的顶端,缠上蜘蛛网。这是我捕蝉的法器。我举起竹竿,悄悄地伸到蝉的背后,小心翼翼地接触它的脊背。蝉一旦粘上我的法器,便吱吱地叫起来,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一个个成了我的俘虏,成了我的美味。
   或者当夜晚来临,我和我的小伙伴到自家的草垛上扯一抱麦洋,来到一株大榆树下,划火柴点上。麦洋燃起熊熊的火焰。我们用脚狠狠地踹一踹那棵树。蝉受了震动,不知如何是好,便纷纷投向火光所照的区域,仰在地上吱吱的挣扎着。我们便将它们一个个捡起来装进布袋。
   这样的蝉因为身子已经硬了,所以吃起来味道差一点。但是寻得多了,用菜刀剁碎,炒韭菜也很好吃。
   当然也有恶作剧的时候,有一次我跟我的表哥捉到一只蝉。他将蝉的两只眼睛掐掉,然后往天上一扔,那只蝉便吱吱地呻吟着飞走了。本来距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就是树林,可是它却看不见,只好在天上毫无目标地胡乱飞,最后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不知落在什么地方去了。
   就这样,由此一个夏天盼到另一个夏天,年复一年,我不知不觉告别了那个充满快乐的童年时代,告别了故乡,告别了寻蝉的快乐。那种快乐是人生至乐,可是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即使见到蝉也给它注入了新的内容。听到蝉吟,往往想起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等古代诗人咏蝉的诗句,特别是李商隐的《在狱咏蝉》,用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表达一种洁身自好的情怀,虽然这也是一种快乐,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跟小时候的蝉趣相比。作为一种食品,我后来在参加酒席的时候也吃过蝉,但是其味道远远比不上小时候吃的奶奶给我烧烤的蝉。
   如果人能够返老还童,我愿意再一次回到我的童年,回到我家乡的那片树林,去寻蝉,去听蝉的吟唱。我无缘、也不愿意在城里听着流行歌手们的靡靡之音,享受当代名厨们做的山珍海味,只愿意吃我奶奶在鏊子窝里给我烧烤的蝉。2010-6-23

共 21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蝉是夏季的精灵,它的蛹和成虫都可以食用,而且蝉脱是一味中药,它的叫声给夏天带来生机和灵气,作者爱蝉是从童年开始,也许童年的记忆大多都是美好的,所谓“蝉趣”正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体现,同为农村人,我也有作者的经历,如不是看到此文,或许很难忆起那时的事来了,可是读了此文,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编辑:柳絮如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絮如棉        2010-06-24 11:58:33
  蝉是夏季的精灵,它的蛹和成虫都可以食用,而且蝉脱是一味中药,它的叫声给夏天带来生机和灵气,作者爱蝉是从童年开始,也许童年的记忆大多都是美好的,所谓“蝉趣”正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体现,同为农村人,我也有作者的经历,如不是看到此文,或许很难忆起那时的事来了,可是读了此文,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人生就是一场修炼!
2 楼        文友:雀儿        2010-06-24 13:26:40
  我也有这样的童年。
我交出自己的的翅膀,飘落,然后把天空涂成了黑色```
3 楼        文友:故事不多        2010-06-25 10:07:44
  感觉作者小时候太“虐待”蝉,吃蝉令人接受不了,总觉得不在万不得已一般人是不太去吃的,因此我觉得这样的童年虽然对于你来说是“快乐”的,但是对于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儿童来说,那就是太“恐怖”了。当然,这是作者独特的经历,也是一种美好的,更是过去的,一区不复返的,我对作者这样的回忆无可厚非。但是说城里的靡靡之音,那就有点“任性”了。一时感言,见谅。
新人,向大家学习。
4 楼        文友:秋风向晚        2010-06-25 23:27:58
  我想没有经历过农村的童年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也许是因为经历相似,所以对这样的文字特别的有感觉。蝉,作为童年的“伙伴”之一,与我是亲切、熟稔的。童年的夏天也许是因为有了蝉鸣,因为有了蝉的美味而感到特别的有意义。作者能抓住自己童年的一些回忆,倾注大量的笔墨去书写蝉给童年带来的快乐和收获,在这样的年代,是难能可贵的。仿佛一首歌,轻轻地吟唱,童年的记忆便又回到了眼前了。问好。
从原来的《红袖添香》搬运过来作为收存。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