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芙蓉外史》之《追源记》(一)

精品 《芙蓉外史》之《追源记》(一) ——第一卷 黄金印


作者:陈晓江 进士,633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753发表时间:2010-06-25 23:02:07
摘要:哈声猫凑近紫燕欲说一句悄悄话,紫燕得体地退了一小步,他还是提高嗓子说出憋了好久的话:“黄金印。”

编者按:
   青年农民陈晓江创作的150万字的长篇小说《芙蓉外史》,于去年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农民日报、温州日报等报刊分别以“乡村历史的记录者”、“朝为田舍郎,暮登文学堂”、“从楠溪江走出来的农民作家”等为题,予以评论和推介。这位名不见经传、遗之草泽的“草根作家”、“布衣作家”,也因其作品被认为是“乡村历史的记录者”、“集楠溪江山乡风俗民情、方言土语之大成”、“堪称浙南乡村60年来发展变化的百科全书”而名声鹊起。150余万字的的鸿篇巨构,对读者的阅读耐力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是,只要你耐着性读下去,就会大有收获,乃至如含甘饴,回味无穷。也许,你会从芙蓉这个古村落“一滴水”中,窥见浙南农村从苦难到辉煌,从三十年代的“闹红”(红十三军举义)、50年代“包产”(包产到户),到当今年代闯荡天下的“温商”的演变轨迹中得到某些启悟。历史将在这里沉思……
   本网站从今天起连载这部作品,敬请读者关注。
  
   《芙蓉外史》卷首语
  
   亲爱的读者,也许你不肯相信,那年芙蓉村780人跳崖殉国以后,南宋王朝的大旗才算真正倒下;相比之下,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的事,真算不了什么。
   也许你还不相信,抗战时期内政部合作司司长陈岩松就回家调研试点,创办芙蓉乡合作社。这个合作社若能正常运作到今天,中国的富强之路会是什么样子?
   也许你更不相信,一个曾是“文人多、坐牢的也多”的小山村,即使是今天,仍然保守着最古老的美丽和赤诚!
   芙蓉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本书系统深入细致地描述了民国初年到文革结束以后芙蓉村在饥饿中煎熬60余年的苦难历程,主题是回家。
  
   序
  
   芙蓉村历来由陈氏聚族而居,至今村里仍保存着上下五千年完整的宗谱。陈氏家族的发端可追溯到上古的虞幕氏族。一脉相承到了唐末宋初,芙蓉陈氏祖先从河南开封迁往福建,再迁温州瑞安场桥,越五世,陈拱分派到永嘉楠溪。陈拱见楠溪大源腹地山水风光奇丽,前有腰带水,后有纱帽岩,三龙捧珠,四水归塘,且有峦翠澜光掩映,是块莲花宝地,遂取“芙蓉(莲花)”之名,建立村庄。芙蓉陈氏在楠溪成为耕读世家,历来文风炽盛,文人雅士代相接踵,世称豪门望族。后人将历代位高职显者遴选十八人,并按辈份先后排名,号称“十八金带”。
   1276年正月,元兵压境,临安失守,文天祥、陆秀夫带着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南逃。船靠瓯江口大门岛时,文天祥即修书给遁归于瓯江口七都青岙的榜眼陈宜中和楠溪芙蓉村的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陈虞之,召他们到温州江心屿共商抗元大计。他们在江心屿商定,由文天祥等带二王逃往福建,陈虞之率领乡勇把元兵主力引向楠溪。
   陈虞之率众在楠溪下游绿嶂垟与元兵打了第一仗。陈家将领陈嗣培首战就把元将乞答剌挑于马下。陈虞之佯败,诱元兵深入楠溪山谷。退至家乡后,以芙蓉岩的南岩为天然堡垒,建立南岩寨,牵制南下元兵。同年五月,益王赵昰在福州被立为端宗皇帝,陈宜中为左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为右丞相。这时,楠溪的战斗进一步激烈,元军屯兵芙蓉赤岸垟,不断向南岩寨发起进攻。陈虞之率众拒守三年,最后被困在南岩顶上,陷入绝境。
   1278年,8岁的广王在雷州湾外的一个海岛上被拥立为宋帝昺,改年号祥兴,不久迁广东新会。元兵进迫,宋祚垂亡,文天祥被俘,张世杰水上兵败全军覆没,陈宜中把行朝迁到占城(今越南),随后陆秀夫抱着小皇帝投海而亡。陈虞之闻讯后,复国希望彻底幻灭,便用布蒙住人眼、马眼,率780多位将士一齐跳崖殉国。陈嗣培志欲回天,与元兵死战,最后与其父陈规一起被擒,不屈而死。陈规一门子孙24人,妇女10余人都同心报国尽忠死节。芙蓉村被烧杀洗劫一空,毁为平地。后人有联为证:
   想当年拒元兵焦屠芙蓉惨矣血染瓦砾如火海,
   溯昔日扶宋朝殉节南崖伤哉泪湿衣襟似水流。
   小乱逃城市,大乱逃深山。侥幸逃得劫难的族人如残萍数点,漂泊他乡。其中,陈虞之的曾孙陈振者带着藏宝图隐居到云霓峻;另有部分幸存妇女儿童逃到楠溪背牛坑、下寮江山等地避祸。元兵的杀戮并没有征服剽悍的楠溪人,楠溪人反抗异族统治的战争持续了整整一个朝代。《元史·石天禄传》载:至元十五年,戍守温州管军总管石兴祖出兵围剿林大年,斩首千余级,招辑南(楠)溪山寨归农者三万余户。直到元朝至正年间,芙蓉几代人历经60年躲避他乡的苦难陆续回来重建家园。村民们称这60年是芙蓉村史上第一个甲子轮回的磨难。在大批人反复进山出山的漫长历史长河中,芙蓉人进山避世隐居和回归认祖的活动也从没有停息过。
   二十世纪,人类在动荡不安中飞速发展,楠溪山纷争不断,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芙蓉人也经历了血与泪的洗礼,并一代代传承其独特的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支撑着一代代人演绎了刻骨铭心的爱与恨,同时也表现出对传统的反叛和对世俗的宽容。
   本书系统深入细致地描述了二十世纪民国初年到文革结束以后60余年芙蓉村在饥饿中煎熬的苦难历程。这也是芙蓉陈氏自建村以来第二个60年磨难的全过程。本书要解读的是芙蓉村在逆境中没有沉沦而且越发坚强的故事,主题是回家,并以饥饿、生存为凄美的主旋律,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老百姓几乎所有的苦难。全书共分六部:
   第一部《追源记》:着重描述了陈虞之的后裔走出大山到芙蓉村寻根追源,而文人雅士却对深山净土情有独钟的历史现象。一枚时隐时现的黄金印更是搅得多少人心绪不宁,演绎出无数离奇的故事。
   第二部《寻金记》:在红十三军在楠溪山诞生的历史背景下,一个从芙蓉追远书院走出来的叛逆者郑云横,实施一系列自戕式报复行动。他致力于寻找十八金带遗留下来的宝藏,当悟透传说中的金子所在时却发生意想不到的事。
   第三部《归宗记》:芙蓉人准备提灯游行庆祝抗日胜利的时候,主人公陈时川突然以疯子的形象出现在亲人面前。随后黄金印的突然出现使时川归宗认祖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括苍绥靖处的杀人魔王吴万玉“帮助”时川逐渐恢复记忆。云横之子继鹰、继马的出现又使黄金印等宝物的收藏以及宗亲关系错综复杂。
   第四部《荒年记》:在饥饿中煎熬的芙蓉人念念不忘抗战时期的芙蓉乡合作社;尽管深受迫害,但有一个共同美好的精神家园支撑着他们顽强地活下去;牢里牢外,面对人为的灾难通过一系列的抗争,结果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好在形势发生变化,才恢复了生机,最后还圆了归宗圆谱之梦。
   第五部《争斗记》:有识之士试图通过装疯卖傻搅乱政治旋涡未果。文革期间弱势群体组建了硬骨头战斗队,试图自强而创造生存空间,并发展经济,结果陷入两派武斗和宗族械斗的泥淖。黄金印对芙蓉村的影响日益深远,经专家考证它的来历大白于天下,灾难却并没因此结束。
   第六部《还乡记》:陈时舫刑满以后盼望芙蓉老家能够接收他,却因种种原因再拖延四年才能回家。其父陈颜松一生致力于合作事业,晚年对国民政府感到失望,更对中国大陆的人民公社感到不可思议。他家几代人身在异国他乡,念念不忘宗功祖德,一直梦想回归故里。陈时川违背了自己“再来狗屁不值”的誓言,毅然“二进宫”代侄坐牢,历经种种磨难后,再次违背了自己“永不回家”的誓言,回家了,但梦幻人生并未走到尽头。有人甚至预测芙蓉村第三个60年甲子轮回之劫将会过早地来临,他便有了新的历史使命。
   《芙蓉外史》有纪实的一面:一枚黄金印,一个把宋王朝的大旗举到最后的山寨,一个蒋介石的替身,一个蒋介石的高参等等,都真实且有案可稽;它又有虚幻的一面:没有虚幻没法解释一个小山村把什么好事都占了,而且虚幻也是天经地义的,比如荒年一到毛竹就纷纷结籽救人而后枯死,又比如芙蓉寨墙拆出一个生门大批劳改犯就放回来了。同时,本书对温州地区的方言、民俗和民间传说都有广泛涉及;在表达准确、尽可能让现代人读懂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温州方言中一些不晚于《诗经》时代沉积下来的古汉语风貌。书中原型人物绝大部分来自楠溪。其中陈时荒、谢志超、邵会川、陈继烧、谢定荣、陈时培、陈开宗、陈时枋、陈文海等人还亲自提供了包括打油诗在内的相关材料,或口述了相关事件。因某些虚构的故事情节需要,对人物原型予以必要的分解组合和创作加工,故此,书中人物与原型人物大有出入,不可对号入座。除此之外,本书故事情节纯属虚构,充其量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影子。
  
  
   楔子
  
   芙蓉大宗祠里,辈份最大的族长公硬要辈份最小的大众子吃完米粮盒里的东西。大众子吃了一块猪头肉,已觉半饱。米粮盒里的东西有股烟火的臭味,大众子知道那全是祭祖后撤下来的冥供,不愿多吃。他用手巾擦了擦油嘴问:“族长公,你真的有十八把钥匙吗?”
   “吃吧吃吧,要那些钥匙干吗?”
   “听说好多人在找,那一定很有名堂的。”
   “现在有饭吃,还圆了宗谱,我还找那些钥匙干吗呢?”
   大众子有些疑惑:“有饭吃就什么也不玩了?”
   族长公摸一摸撑得滚圆的肚皮说:“从前,我说有那么一天我能够吃滚饱,死了也情愿。”他爱怜地看大众子一眼,“现在的人哪,天上都爬到啦。”
   “呵呵,以前的人怎么啦?”
   大宗祠里红烛高烧,香烟缭乱。族长公叹口气说:“又是一个甲子轮回的事了,又一个六十年的磨难过去了。”他浅淡而浮泛地看着戏台柱上新贴的对联,有些感慨,“这次你妈托我一件事。”
   “还不是叫我出国?我不去。”
   “听说为这事你跟你妈讨价还价。”
   “我已经让步了,要去爷爷、奶奶一起去,还要买好回程机票。”
   “唉,你爷爷也太固执了,连哄你一下都不干。”
   “族长公,我又不是三岁小孩,我是那么容易受骗上当的吗?”
   “唉,为这事我也受气,你妈说我们这些老东西就知道整天填你肚子。”族长公看一眼大宗祠中堂上的供案,“这事我最清楚。原先,你妈也说外国的教育不行,把你留在芙蓉念书,现在她后悔了,因为你疏远了她。她甚至为了你们母子感情的事对你爷爷、奶奶都有意见,还针对你说,都这样不听话,儿子也不用养了。”
   “又不是她养的,我五岁时爸妈就已出国了。”
   族长公说:“你爷爷、奶奶也太固执,两老说什么也不愿去蛮夷之地,硬说跟番人永远搞勿灵清的。”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家里还是不错的,当大众子也很好玩。”
   “你父母呀,有一点连我也不能接受的。八字还没有一撇,竟然把你名字都改了,改什么洋名(我老是记不住)。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也不知道怎样劝你,这恐怕就是她说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吧。这样吧,你也是十多岁的人了,我把咱村近一个世纪的事笼统告诉你,然后出不出国由你自己定夺。”族长公盯着放在供案上摆看的黄金印,沉默很长时间后说,“黄金印,咂,这枚黄金印……就从黄金印说起吧。”
  
  
   第一卷黄金印
  
   第一章兑糖客
   兑糖客肩挑圆形糖笼担子快步钻出芙蓉村西巷门,就像蛇蜕了一层壳一样,顿感一丝清凉。刚才还痛心疾首的他,现在竟恨铁不成钢地发起牢骚来:“芙蓉村败了,陈家没能人了……满清王朝气数已尽,芙蓉村岂不也是累卵?”时而幸灾乐祸般声嘶力竭地高叫,“完啦,完啦。”
   这个神经兮兮、说话哈声嘶哑的兑糖客不是别人,正是冯家湾绰号哈声猫的冯升芒。
   这是一个晴暖的冬日下午。芙蓉村后垟麦苗已基本出齐,被摘光了桕籽的乌桕树显得很光秃。田头田尾,土墩旁,乌桕树下,到处都有苞黍(玉米)秆堆放。风不小,尘土飞扬,有些裹着尘土和败叶的螺旋风在田野里迅速旋转移动。
   兑糖客将糖笼担子换肩时猛一抬头,前面芙蓉岩似乎比平时高了一截。他意识到一点什么,便缄口不语,低头看着路心,一路继续急速西行。
   冯家湾东距芙蓉西巷门二里,西距郑洞湾一里。他穿过芙蓉后垟到达冯家湾地界时,也不过家门,直奔郑洞湾。才到瓜山脚,半里之遥的郑洞湾郑显绍一家便引起一阵骚动。
   郑云轩这小子首先听到兑糖客发来的信号——一连串用打糖锤敲击打糖凿发出的丁零当啷声,兴高采烈地又叫又唱:“阿婆,哈声猫来了。台台七台衣台锵,台台七台衣台锵……”
   儿子提起哈声猫,陈紫燕心里便有一种说不出是什么样的滋味。她一手搭在露筋的旧黑门板上,正欲提脚迈出门槛,只听婆婆纠正孙儿的话说:“哪来的哈声猫?无空白地讲一套的,又是你想糖吃哩。”
   云轩说:“骗你的话我太上弥罗狗生。”
   “阿弥陀佛!”老太婆一宣佛号,郑洞湾逼仄的山峡似乎开阔了许多,郑家阴暗的茅棚厂也似乎亮堂些了。
   “一定是哈声猫。不是哈声猫的话,我尕鸡割了三年不撒尿。”云轩坚定不移地发咒。
   老太婆心痛:“人种哎,种种,你千万别这样说啊宝贝哎,尕鸡留着做种的哟。”
  

共 1007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从当年南宋灭亡时楠溪陈家写起,“系统深入细致地描述了二十世纪民国初年到文革结束以后60余年芙蓉村在饥饿中煎熬的苦难历程。这也是芙蓉陈氏自建村以来第二个60年磨难的全过程。本书要解读的是芙蓉村在逆境中没有沉沦而且越发坚强的故事,主题是回家,并以饥饿、生存为凄美的主旋律,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老百姓几乎所有的苦难。”写实中穿插历史传奇故事,增加了历史的沧桑感。期待精彩继续。【编辑:晋忻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晋忻李        2010-06-25 23:04:07
  从当年南宋灭亡时楠溪陈家写起,“系统深入细致地描述了二十世纪民国初年到文革结束以后60余年芙蓉村在饥饿中煎熬的苦难历程。这也是芙蓉陈氏自建村以来第二个60年磨难的全过程。本书要解读的是芙蓉村在逆境中没有沉沦而且越发坚强的故事,主题是回家,并以饥饿、生存为凄美的主旋律,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老百姓几乎所有的苦难。”写实中穿插历史传奇故事,增加了历史的沧桑感。期待精彩继续。欢迎大作发在江山。
晋忻李
回复1 楼        文友:陈晓江        2010-06-26 20:00:02
  我自己亲历苦难,父亲又是个顽固的右派分子,有些事写起来比较深刻。
2 楼        文友:赵兴华        2010-06-26 00:30:13
  值得关注,如此鸿篇巨著,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个考验。
江山,是我人生的最后一件事了
回复2 楼        文友:陈晓江        2010-06-26 19:45:28
  所谓的巨篇也是不期然而然的。我的家族文人多,上世纪坐牢的也多。当那些释放回家的劳改犯拿着一本本又酸又臭的笔记本找我的时候,我便有了使命感,不写还真不行。
回复2 楼        文友:陈晓江        2010-06-26 19:49:18
  这些劳改犯大都出口成章,跟我说上一会儿,我就得用不少5000字的篇幅去描述。
3 楼        文友:华夏子民        2010-06-26 09:00:00
  嗯,很好的作品!值得学习欣赏!问好作者,祝福吉祥!
诗词小说创作
回复3 楼        文友:陈晓江        2010-06-26 19:50:08
  你好!
4 楼        文友:凤凰连城        2010-06-26 11:45:28
  果然很厚重,拜读了。
福建连城人,个人微信nike2546844697
回复4 楼        文友:陈晓江        2010-06-26 19:41:03
  向你问好!
5 楼        文友:柔然越女        2010-06-26 13:30:20
  文字的恢弘气势~
低成本微笑
回复5 楼        文友:陈晓江        2010-06-26 19:40:16
  谢谢夸奖!
6 楼        文友:柔然越女        2010-06-26 13:32:09
  会来学习,并受益~
低成本微笑
7 楼        文友:潇潇夜雨        2010-06-26 16:27:52
  六部六十多年沧桑一百五十多万字的弘篇大作,我试试能顶下来不能,考验一下。
文学爱好者
回复7 楼        文友:陈晓江        2010-06-26 19:39:45
  文章当长则长。我曾在作家出版社说过大话,称用个框子任意框出《芙蓉外史》中的一二千字,都是言之有物而且精彩的。
8 楼        文友:小咬        2010-09-25 10:24:28
  有特色,欣赏。
9 楼        文友:小咬        2010-09-25 10:25:41
  是不是在玩马尔克斯的魔幻啊?
回复9 楼        文友:陈晓江        2010-09-25 21:37:08
  玩马什么斯的魔幻?这是什么话?
   那个小国家的什么斯玩的是咱们中国人玩剩下的,我没有必要玩他的。
回复9 楼        文友:陈晓江        2010-09-25 21:47:42
  总体上说,文学还是几个文明古国比较强大。
   以前有中国人写小说,一开篇就扭扭捏捏学《百年孤独》的,可是那点魔幻还没搞利索,结果还得了大奖。你说咱们泱泱大国的脸是不是给那帮评委丢尽了?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