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春天】春天的疼痛(散文)

精品 【春天】春天的疼痛(散文)


作者:文德芳 布衣,32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38发表时间:2010-06-28 07:21:36
摘要:“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杜甫笔下充满生命意识、祥和安宁,大自然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春天欢愉画面,在2010年这个春天不时翻涌于我的心间。这个春天,祖国西南遭遇百年大旱,人民群众用水告急,农村田原春播困难;青海玉树满目疮痍,房倒屋塌,地震夺去了一个个同胞的生命。这个春天,祖国南方疼痛,北方疼痛,我们的心也为之疼痛。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杜甫笔下充满生命意识、祥和安宁,大自然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春天欢愉画面,在2010年这个春天不时翻涌于我的心间。这个春天,祖国西南遭遇百年大旱,人民群众用水告急,农村田原春播困难;青海玉树满目疮痍,房倒屋塌,地震夺去了一个个同胞的生命。这个春天,祖国南方疼痛,北方疼痛,我们的心也为之疼痛。
  
   永恒的生命亮色
  
   “上游是茅台,下游是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郎酒。”这是赤水河畔人人皆知的船歌之一,可以想象,一条赤水河将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紧密相连,三省自然气候生态环境等是如何的相互依存。长500多公里的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在川黔交界的崇山峻岭间蜿蜒穿行,经贵州省的赤水市至四川省的合江县流入长江。我的故乡就在长江、习水和赤水河三河交汇之处的古城,这个古老的城市今天仍然是川、黔、渝三地交汇要冲,与云南、贵州毗邻,鸡犬之声相闻。
   赤水河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接壤地区,赤水河如玉带一样缠绕其间,三省相望。记得小时候,父亲和母亲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我们去爬离家六、七公里的笔架山。当时我们很乐意去爬这座山。不因为这座山丹霞秀丽、景观独特,也不因为这座山历史文化悠久,而是因为笔架山平地一山突起,山势陡峭,古树参天,长江、赤水河、习水河绕山而过。我们站在山顶,是为了俯瞰那三条时而蜿蜒起伏,时而波浪滔滔在山岭间穿越的河流,看它们如何纵横交错地把崇山峻岭拥入怀中。从山顶眺望,三条河流两岸岭谷交错的美景尽收眼底。
   春天,从山顶近眺,桃红李白绕着一缕缕炊烟在院落升起,随着风儿向山沟漫延;院前院后层层叠叠的梯田里是新栽不久的谷禾,阳光洒在稻田里,春风吹过,泛着新新嫩嫩的浅浅绿波。远眺,赤水河与长江之中,来来往往的船只,飘流在河道中,一片繁忙,两岸青山随河流的蜿蜒而起伏错落。那时候,年纪尚小,只是看山看河,实在是没有去想更多。实际上,那山中居住着多少人家,一户户的人家里一年四季又滋扰出多少柴米油盐酱醋茶,春耕夏锄秋收的乐趣与故事。依存河流又有多少古老的传说以及河流文化积淀,诸多人间烟火的乐趣儿与辛酸,都在日升月落中继续。
   再往远眺,那就是一座座山与山相连,层峦叠嶂。父亲顺着手指的方向和我们说:“那边是贵州的山,那里是云南的山,这边是四川的山。”其实,在我看来,山和山没有什么区别,春天绿意盎然,秋天金黄满坡。绿的是播种的希望,黄豆、水稻、玉米等都在春天播种、发芽、生长;黄的是秋天的收获,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都在秋风中渐渐泛黄。一场秋风一片黄,随着秋深了,成熟的色彩也就更深了。
   后来,几经变迁,我离开了故乡,但我的心仍然翻越滔滔黄河、巍巍秦岭,飞过重重关山、迢迢长路而为亲情牵挂,故乡的山山水水仿佛是我的血肉,与之息息相通。从去年秋天开始,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出现大面积干旱,我的心便为之牵挂起来,那是我的故乡,是与我的故乡毗邻的地方,血脉相连。我眺首关注,默默地牵挂那些干涸的田地,牵挂那些饥渴的乡亲。
   这是一个很疼痛的春天。
   去年秋天到现在,西南地区一直干旱。去年的玉米到收割的时候,一穗穗却干瘪得如同未长开的女孩子胸脯;稻子还没有抽穗,田里的水就被一天连着一天火火红红的太阳蒸发了,没有水,稻子就如同人没有血液,枯萎干焦,到了秋天,一穗穗稻谷都如同被麻雀咂吸过一般,甚至有的就是一把枯黄的稻草,颗粒无收。那是一家人的口粮呀,望着田头地头一年辛苦下来,却几乎绝收,乡亲们心中是何其的揪痛!乡亲们的表情也如这没有收成的年景,如那干涸得泛起尘烟的土地,灰头土脸!
   庄稼不好是一季。乡亲们在乡(镇)村干部的带领下,每天找水抗旱是生命的第一要素……他们天天盼、夜夜盼下雨,盼着来年地头能有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可是,去年,从立春到隆冬,只是高低下过几场小雨,像样点的中雨都没下过一场。俗话说,月母天,阴雨连绵二十天,阴雨连绵二十天的月母天结束,本来就应该很冷了,可是去年到了月母天结束,还是没有下过一场雨,照样是炎热得如同春末夏初。
   村庄院落,无数人每天仰望天空,从清早到晚上,从晚上到清早;从春天到夏末,从夏末到秋深,从秋天到月母天,从月母天到隆冬,从隆冬到今年初春,大多数日子天空都是万里无云,偶尔有几片云飘过,都是白白飘过,偶尔洒下几点雨,也不及乡亲们期盼的眼泪。一天天的望眼欲穿,一天天的白白等待。
   乡亲们每天都忙碌着,或者用小水泵在小溪小河里抽水,或者挑着水桶从很远的坝塘溪流里挑水,浇灌蔫瘪干枯、死巴干浆的小麦、蚕豆和豌豆。尽管如此,许多小麦、蚕豆、油菜还是枯焦了。去年冬末今年春初,湖泊干涸,河流坝塘就几乎都干枯见底,见泥沙了,有的地区已经干旱200多天,水源枯竭,而往年此时坝塘的水都还满满当当、碧波荡漾,溪流也都还清凛凛地流淌。
   今年春天很疼痛。
   我的乡亲们渴渴渴!故乡的田地干干干!
   找水艰辛!
   背水艰难!
   饮水困难!
   有的乡村山高路难行,政府组织的送水车到不了村子里。孩子。背水。找水。成了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等干旱地区令人心痛的场景。在农村,壮劳力的男人大多出门打工去了,家中留下爷爷奶奶和上小学的孩子。有的爷爷奶奶年迈,体力不支,腰酸腿痛,背水就成了孩子们每天的必修课,他们与我们的孩子不一样的童年多么令人心痛。
   在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的山岭,崎岖的山路中一个小男孩躬着腰背负的水桶有近20公斤重,孩子小小肩背重负,脖子因超限而青筋鼓起,鼓起。这个孩子年仅10岁,上小学二年级,每天放学回家就是翻山越岭背水,小小年纪承受着不该承受的旱灾之重。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灾区,有多少这样的小男孩儿、小女孩儿,他们每天躬着身子、一步一步地在起伏不平的山道上攀爬,他们的肩上超负重地背着水桶,水桶里装着一家人生命的源泉——水!
   在重庆灾区,消防车将送来的水放入临时蓄水池中,塑料桶、木桶、牛车等井然有序地排列着长长的队,眼巴巴地盯着从消防车往临时蓄水池里流淌着的那清粼粼的水,那清粼粼的水让乡亲们看到了抗旱的希望。男女老幼将水肩挑牛驮地运回家,用水如用油一般的珍贵。有一位老人,将洗过衣服的脏水,给一个多月未洗澡的孙子洗澡。那浑浊的水擦在两岁婴儿稚嫩的肌肤上,老人直皱眉头。
   在灾区,像这位老人一样为水皱眉煎熬的乡亲还有多少?西南五省(区)有1890多万人饮水困难。连饮水都困难,哪里还舍得用水去洗涮?衣服穿脏了用太阳晒晒再穿,穿了再晒,如此反复,天天如此,月月如此……田地绝收,带来的是口粮紧缺,820多万人需要口粮。820多万人因为田地绝收而生活艰难。
   一串串看似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与百年大旱连接在一起,成了一串串多么令人揪心的数字!
   今年春天确实很疼痛。
   春越来越深了,祖国西南大地的山川田野却没有春的景象。去年秋后播撒的小麦,长得如同经霜的秋草,零零星星、干枯蔫瘪、细瘦黄薄;种在稻谷地边长出来的蚕豆苗、豌豆苗,长得矮矮爬爬的,还没长出稻茬的高度。往年放眼一望就是油菜花黄,蚕豆荚成串,豌豆藤蔓覆盖棚架,蔬菜碧绿,蝶飞燕舞的田野,今年却因为去年秋天种下的油菜籽没有出苗,山川田野看不到油菜花黄,蚕豆、小麦、豌豆都没有收成。春花和山花迟迟未开,许多野山茶花和野杜鹃、其他野花,还没有开放,花蕾就在枝头干枯凋萎了,落得满地满坡都是,山坡上的枯枝荆棘上,野鸟找不到水喝,有气无力地呻吟,不时张嘴呼呼热气。山路上,田原里,一脚踩上去,飞起的尘土迷蒙了眼睛和脸,几乎看不清眼前的田野、稼禾。看不到往年春天田原的繁忙与热闹,令人越来越觉得有浓浓的孤单死寂袭来。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的滋养,生命没有春天;没有水的滋润,大地看不到春天;没有水的喂养,人畜没有生机……西南疼痛,祖国疼痛,我们疼痛!从疼痛中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同胞心手相牵,看到了中华民族永恒的生命亮色。国家领导人亲临云南、贵州等地指导抗旱救灾。乡亲们惜水如金,从早到晚找水、抗旱,拉水、送水,生产生活积极自救。全国各地的同胞热切地关注着乡亲们的饥渴。瞧,2010年4月16日,由我所在的城市——阳泉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会员和越野族阳泉分队队员组成送水抗旱小分队,赶赴几千公里外的贵州省贞丰县鲁容乡,送去灾区急需的抗旱物资和矿泉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有多少弘扬抗旱救灾精神的热血儿女,有多少爱心为灾区的乡亲送去生命的源泉,精神的源泉!
  
   无法联系的牵挂
  
   玉树,多么美丽的名字,在这个本应该是春花绽放、万物生机的春天里,玉树却失去了以前的美丽。汶川地震的伤痛还没有从我们的心中消散,又一次大灾难降临到了玉树。原本以为玉树离我很远很远,可是现在却觉得离我很近很近,近得在心里常常为它牵挂、疼痛。
   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春天,却又是令我们为之揪心扯肺地疼痛的春天。
   2010年4月14日,这是一个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的春天,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牧歌响起;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早晨,到处是早起的人们放牧的牛羊;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一座座美丽的寺院经幡飘扬。骤然间,地动山摇,震撼了巍巍唐古拉茫茫大昆仑;骤然间,天昏地暗,掩盖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清源。房倒屋塌,一个个生命消失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此离开了我们。
   玉树强震,我担心一个老乡的安危……又无法与他联系,不知道他有没有生命危险?我常常盯着电视荧屏,生怕错过了一个关于玉树救灾的消息……
   这些天,常常想起他健谈风趣的话语,豪爽热情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来,我帮你们!”随着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飘进耳畔,一位年轻人已经将我和女儿的行李放上了行李架。前年暑假,我和女儿从成都乘特快列车北上,与他同在一个车厢。
   仔细看,他清清瘦瘦的,像个大男孩儿。当坐定后,他就与我女儿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起来。
   同是四川人,都是一家亲。我便与他用四川话交谈,离家在外很多年,能够听到久别的乡音,自然就天南海北、家长里短很随意地聊起来了。
   他家在成都平原的农村,他的家庭是典型的工农结合。他父亲是工人,他的母亲是农民。他父亲在石家庄工作,他跟随母亲在老家上学,父亲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去几天。他每年盼过年,不是为了过年能吃上好吃的,也不是过年能穿上新衣服,是因为过年了,父亲就会回来,就会和他一起滚铁环,玩铊锣,一同做农活儿。他说着说着就笑了,从他甜美的笑容中我能读出那个居于成都平原一隅的家庭的温馨,而他,正在向我们传递着人生中那些平凡而普通中的美丽回忆,传递着那些牵挂亲人的日子的酸甜。他说:“小时候,父亲在身边的时候,总感觉心里特别踏实,我很依恋父亲。”
   他在南北牵挂的情愫缠绕中想念父亲、等待父亲、期盼父亲回家。过了春天盼夏天,过了夏天盼秋天,过了秋天盼冬天,当冬天快过完的时候,父亲就快回来了。年复一年,他在盼望父亲回家中渐渐长大了,毕业了,工作了。他工作于成都某公司,却被派往青海省的玉树两年了,他的妻子也是农民,他的小家庭又成了他小时候的翻版——又是工农结合的家庭,又是南北牵挂。
   “你怎么不调回成都工作?”听着我的疑问。他说不是单位非派我去玉树工作,而是在玉树工作比在成都工作工资收入要高。他虽然很不适应玉树的生活和气候,但他还是主动请缨到玉树工作。他的妻子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他的家庭需要他挣钱,孩子需要抚养,母亲年岁也逐渐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了。他这次回老家,是因为妻子生孩子,他回去探望。探亲后,他乘这趟列车匆匆去北京出差,出差办完事还要赶回玉树。
   他说着玉树的神奇。那喷香的奶茶、绿色的高原,还有那素面朝天、高立于山腰间的寺庙……都令我随之浮想翩翩。他说:“我更喜欢那里的人。”他说:“纯朴而倔强的康巴汉子,脸上总是挂着豪爽的笑脸,能够随心随性自然相处。和康巴汉子相处不累,你付出真诚,他们会回报你真心,人与人之间根本不用设防。”他说,在那里才工作了两年,已经有好多相处很不错的玉树朋友,看得出,他也是一位为朋好友不错的人。
   他聊着玉树的美丽,讲着玉树的风土人情……他越讲越带劲,便拿出一张手机储存卡,插在手机里,玉树的风物人情便从他手机的屏幕上显示出来。他一张一张地给我们解释着照片中的画面。画面中有文成公主庙、有玉树独有的婚俗,有玉树的骏马,有玉树的草原,有寺院、佛塔、经书、法器、圣山、经轮,还有寺院中的和尚,有新娘出嫁时着装的服饰,有玉树独特的建筑……听着他的描述,我感觉玉树离我很近很近,仿佛也随之去玉树旅游了一番。
  

共 658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老师文德芳的征文《春天的疼痛》,她从西南大旱的春天里找到疼痛,又从玉树的春天季节找到中华儿女的痛。文章写到西南大旱,西南三省的旱情,更让我读来揪心,也许,我们都是赤水河的儿女,喝赤水河水长大的赤水河儿女。这些我都看到作者对家乡的爱,也看到作者笔下的春天很痛。特别作者写到今年玉树地震,这是发生在春天,更让作者作为人民作家的责任心,她尽一个作家的良知,用她的笔,呼吁这个春天的痛。推荐欣赏,给广大文学爱好者学习。【编辑:王万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赤水河王万兵        2010-06-28 07:22:10
  老师文德芳的征文《春天的疼痛》,她从西南大旱的春天里找到疼痛,又从玉树的春天季节找到中华儿女的痛。文章写到西南大旱,西南三省的旱情,更让我读来揪心,也许,我们都是赤水河的儿女,喝赤水河水长大的赤水河儿女。这些我都看到作者对家乡的爱,也看到作者笔下的春天很痛。特别作者写到今年玉树地震,这是发生在春天,更让作者作为人民作家的责任心,她尽一个作家的良知,用她的笔,呼吁这个春天的痛。推荐欣赏,给广大文学爱好者学习。
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协会首席特约副秘书长,贵州省作协终身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作品》网络版编辑,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工作室成员,观音山文学社副社长兼贵州分社社长,《塘厦文学》特邀副主编。《新文报》总编
2 楼        文友:赤水河王万兵        2010-06-28 07:24:02
  老师简介:文德芳,四川省泸州人,1993年定居于山西省阳泉市。中共党员。学新闻,爱文学。先后发表各类文学及新闻作品40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文学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报》、《四川党的建设》、《重庆日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阳泉日报》、《收藏》、《时尚》、《阳光》、《江门文艺》、《黄河》、《山西文学》、《娘子关》、《泸州文艺》、《少岷》等报刊杂志。先后从职于报社记者、责任编辑,《娘子关》杂志社文学编辑,《天下山西名人》编辑部阳泉联络处主任。散文集《窗外的月光》在山西省阳泉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奖评选中获得铜奖,被山西省阳泉市《娘子关》杂志授予2000——2007年度“优秀作家”称号。作品《生命的价值》获“中国人口杯”报告文学二等奖;《吹尽狂沙始到金》获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新视野杯”全国文学大奖赛随笔类二等奖……参与过《本色》、《阳泉文学艺术六十年》、《辉煌阳泉六十年》等丛书的编辑,《红鬃马》社刊副主编,高长虹研究会理事,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分院校园文学社辅导老师,阳泉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阳泉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阳泉文艺评论学会理事等。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协会首席特约副秘书长,贵州省作协终身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作品》网络版编辑,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工作室成员,观音山文学社副社长兼贵州分社社长,《塘厦文学》特邀副主编。《新文报》总编
3 楼        文友:文德芳        2010-06-28 21:52:03
  万兵,辛苦了!
生命是灵魂的载体,我们要完成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一个因真诚而闪光的灵魂。
4 楼        文友:文德芳        2010-06-28 21:52:38
  谢谢!
   祝编顺!
生命是灵魂的载体,我们要完成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一个因真诚而闪光的灵魂。
5 楼        文友:古渡        2010-07-04 19:07:50
  此文写的大气磅礴,情深意切,给人以身在高山之巅独览天下,江河大地尽收眼底之感。作者心怀天下,心忧万民之情殷切感人。语言简洁有力,行文豪放豁达,欣赏并问好作者。
回复5 楼        文友:文德芳        2010-07-05 06:45:31
  感谢古渡先生的鼓励和点评!
   握手!
   并借此捎去遥远的问候!
6 楼        文友:陈晓江        2010-07-12 14:30:47
  天马行空。
作家、书画家,《辞海》纠错专家。微信chen4401
7 楼        文友:施云南        2015-08-23 07:57:32
  春天真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雨贵如油”、“春眠不觉晓”、“春风得意马蹄疾”,用美好的句子来描写春天再好不过,今天看了这篇文章,觉得原来还可以这样写春天,很受启发。喜欢这篇作品,祝您创作出更多好作品。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