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启阵,你该和朱自清好好谈谈

编辑推荐 丁启阵,你该和朱自清好好谈谈


作者:文定楷 秀才,1284.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27发表时间:2010-07-04 21:27:21

丁启阵,你该和朱自清好好谈谈 请问背影是描述哪年的事???如果读文章到这份上,也只能是教育的悲哀了
   ——题记
  
   就在刚才,我在凤凰网上驻足浏览了片刻,一份名叫“因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将《背影》从课本中删除?”的帖子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不知道别的,我只知道这个名字太雷了,或者是这件事情太雷了。雷到什么程度呢?雷到喷饭。
  
   提出这样的观点的人竟然又是一位砖家——丁启阵。听听,又是砖家,这个年代,干什么都比不过砖家与叫兽。我虽然书读的不多,但也勉强读过朱自清的《背影》。对于朱自清这个人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那个时候老师老喜欢把朱自清啊,老舍啊,等人说得神乎其神。也许是潜移默化的原因,我也渐渐喜欢上了朱自清。而他的《背影》那是一篇散文题材的文章,颇受出题老师的喜爱。正因为是散文,其中各类文章寓意自然是不容易被人揣摩的。所以那时候我考试也没少吃这篇文章的苦头,经常都是答非所问。不过我骨子里清楚,我的错误只能说明自己的水平还不够。像《背影》这样的文章我那时候只能意会而不能表达。虽然心里清楚这是一片好文章,但却不知怎么来形容。就像现在,我试图想写几句来赞美下《背影》,仍是无从下手。
  
   我想《背影》在中学生里面受欢迎的程度不高也正是我以上的原因。因为《背影》内涵深,考试的时候不容易得分。应试教育下的孩子是可怜的,他们过早的被分数束缚。他们的思维中只要是简单的,只要是容易得分的,那都是好文章。除此之外的,最好统统枪毙。但我觉得这样的理由并不能证明《背影》没有存在的必要。尤其是出自一位专家之口。当然啦,你可以不喜欢,你可以不去读,你可以不去看,你甚至可以把他当手纸,但你却不能建议别人也不去读,不去看。
  
   以上种种本来也就是鸡毛蒜皮,而你再提出一些鸡毛蒜皮的理由,不引起鸡飞狗跳才怪。其中我觉得孙教授和丁砖家把“违反交通规则”拿出来掺和《背影》,都显得过于白。我起先不明白,这好好的文章和违反交通规则有什么关系啊。后来查了一下《背影》的段落才发现。里面有一个细节,里面有父亲横跨护栏为我买橘子这一幕。原来这横跨护栏是违反了交通规则啊。你说当时朱自清先生怎么不再安排几个交通警察,或者开辟几条人行道呢?显然在那样的背景下,交通规则这样的概念还是没有的。既然没有交通规则这样的概念,自然更谈不上违反交通规则了。只不过我们现在有了这个交通规则的概念,所以丁砖家认为文章违反了与时俱进的原则,认为文章这一情节会使学生也违反交通规则,淡化交通意识。所以应该枪毙。这分明就是厚此薄彼,或者是从鸡蛋里挑骨头,更甚者你是在偷换概念。这一细节只是九牛一毛,无足轻重。如果一学生连“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这一点都想到了,那当真的令在下瞠目结舌。不过我现在只能赞美丁砖家你想象力丰富,有极强的洞察力。能透过一个牛毛看整头牛。有关于这一点,丁砖家还写道:“朱自清父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因为,他的行为有可能触犯他人的利益,造成火车无法正常行驶,破坏火车站的秩序,影响他人的正常旅行。”我们亲爱的丁砖家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啊,人家都想到这一点了,这个父亲违法了,要开罚单,甚至要拘留。丁的做法简直是无事找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们暂且一笑视之。
  
   其次丁砖家还认为文中父亲的动作很不雅观。他认为父亲可以“轻松,轻快,潇洒的把橘子买来,一个向来节俭的父亲一反常态,在自己囊中羞涩的情况下,不但没跟可怜的卖橘者讨价还价,反而多给了几文钱,或者买下了他全部的橘子——多的根本吃不完”。而不必表现得笨拙,费劲。在此我倒也建议,丁砖家可以也去写个丁启阵版的《背影》,只不过我觉得,文中的父亲过度消费,会不会给中学生在价值观念上造成影响?原文中父亲的动作也是受到时代所限,如果是现在,你认为父亲送儿子上学,会傻到为儿子买一堆多的根本吃不完的橘子?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以全文看,丁砖家看问题以偏概全,鸡蛋里挑骨头,丢西瓜,捡芝麻。到后来发现大势已去的时候。自己也无奈恶言相向。最后自己由主张删掉《背影》妥协到个人批评,把自己说得至善至美,最后又来个“呜呼!”,貌似是要为自己鸣冤。
  
   对于你这样的,我只能以“悲哀”二字来回应你的“呜呼”。虽然我也不喜欢《背影》,但我知道他有存在的必要,他有他的价值。至于像你认为的那些细节中的细节,我建议你得和朱自清先生好好谈谈。希望他把父亲重新塑造成一位遵纪守法,玉树临风,人见人爱的新星好男人形象。

共 17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学课本篇目的去留问题本不该引发大范围轰动以至到了全民讨论的地步。引发此事件的主要原因即专家教授的“删除理由”过分牵强附会,进而引起了众怒。为什么会有这样不负责任的建言产生?所谓专家究竟想了什么?令人费解。【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07-04 21:27:54
  中学课本篇目的去留问题本不该引发大范围轰动以至到了全民讨论的地步。引发此事件的主要原因即专家教授的“删除理由”过分牵强附会,进而引起了众怒。为什么会有这样不负责任的建言产生?所谓专家究竟想了什么?令人费解。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2 楼        文友:潇潇夜雨        2010-07-07 18:56:58
  本来课本换篇文章无可厚非,毕竟我国的传统好教材多的是,但砖家的换教材的理由实难苟同。依他们的理论根据岂不是把五千年的古文明全部废了,不然达不到他们现在的标准,真是不可思议。
文学爱好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