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散文】窥探都市的缝隙

精品 【梧桐散文】窥探都市的缝隙 ——浅析《有人在青春中死去,有人不》


作者:枫林过客 秀才,136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0发表时间:2010-07-05 09:55:20

文学家的写作经常会以一种“殊途同归”的方式出现,来剖析人的灵魂在各种不同生存环境中的境况,以各种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引导读者去体验未曾经历过的生活况味,并且以独到的视觉挖掘出人间的悲喜剧,从而揭示出人性的某种本质。在茅盾先生的笔下(见长篇小说《子夜》),年届耄耋的吴老太爷三十年代初到上海都市时,在五光十色流金溢彩的夜景中、惊见那些衣着暴露****高耸的太太淑女们公然在街衢穿行调笑,这些惊世骇俗的景致如同鬼魇般时时盘旋于他的脑际挥之不去,一夜之间便魂归九天,生生地被惊“吓”死了。显然,这种猝死为精神医学上极度受挫的原因所致,吴老太爷不幸从历史发展的缝隙中窥探到久被锁闭的古老乡村与现代都市之间潮汐的巨大落差,数千年礼义廉耻与当代文化激烈搏击,让赢弱的灵魂受到了一种致命的冲击,于是他宁愿让自己的生命肉体选择藏身于九泉之下,来躲避繁华都市这只怪兽的来袭。
   时至今日,打开历史的缝隙,发现生命的秘密,这样的写作仍不绝如缕。网络长篇小说《有人在青春中死去,有人不》让人想到了这个话题。与茅盾笔下的吴老太爷截然相反的是,小说中的主人公郝佑南似乎并不畏惧都市这只怪兽,而是千方百计地去亲近它、去讨好它,心情急迫地愿与这只怪兽同眠。故事一开始:在南方打工的哥哥突然神秘地故去,大学毕业的他,独自背着行李,去一个陌生的南方城市想去那里追问哥哥逝去的谜底,带着一个人的灵魂远走他乡,想去寻找自己安身立命的秘籍;怀着一种孤独和勇气,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求生。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车站里,刮着凛冽的风,郝佑南独自拎着行李,啃着干面包,一脸焦急地在等着火车;上车后,便累得睡去,一觉醒来,耳边是火车轰轰的声音…真是不知身是何处客,一副活脱脱的流浪汉形象!
   然而,小说主人公郝佑南的“寻兄”计划并未让读者看到。作者笔头一转,指向了主人公在这座南方城市的种种沉浮辛酸、情爱故事。
   当他满怀希冀地来到这个城市,原本以为青春和才华是自己拥有的资本,通过打拼能够在这里锦衣玉食、豪宅香车地活得象个人样,然而,他发现自己被却一个无底的黑洞所吞噬。在这里,都市仿如璀璨的烛光,吸引着众多的飞蛾,延续着飞蛾扑火的悲壮故事;在这里,都市仿如地平线一抹希望的晨曦,却让你竭夸父追日之力仍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在这里,都市仿如那永远露着神秘笑容的蒙娜丽莎,接受你对她的顶礼膜拜,让你精神和灵魂被抽空,却始终难以进入她的心灵。在这人口密不透风的繁华都市中,作为外来人的他,惊异地发现眼前发生的一切并非他预先设想的那样容易,寻找谋生之道竟然会象在沙漠中寻找绿洲那样艰辛。财物底蕴的单薄、社会人际关系的缺失让他在寻找工作时成了一只可怜的无头苍蝇,他竭尽全力奔波,最终获得一份担任杜撰“黄色爱情小说”的工作,以他颇有天份的写作才能,这样的“枪手”工作于他本应是种羞耻,但人总得生活下去,“都市不相信眼泪”已成了这里生活者的信条。于是,他为了获得生活的资源只能没日没夜地炮制“垃圾文学”,以文学才能编造逼真的火爆****男女,以火爆的****男女换取金钱。初时也许让他羞愧,久之便是灵魂麻木,只有两个硕大的字在眼前晃动:金钱!他在为他人为自己甘作造币机,他也在为自己即将死去的灵魂掘开了一洞墓穴。啊,他心目中繁华的都市,人的灵魂会被它掠夺,****会被它歪曲,肉体会被它摧残,难道这是自己虔诚的付出不够?抑是自己本就是一颗流星,于繁华都市仅仅就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文学的形式常常会以一种让人始料不及的面目出现,这才会让人欲罢不能。作者形象而生动的文字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都市白领“每天匆匆来,匆匆去”的生活图画,更是折射出他们每天背负的那种孤独而疲惫的灵魂。****城市必定让每一个人内心喧嚣浮躁,****城市必定也有人在隅偶一角倍感落寞。这颗本应安宁平静的灵魂缘何一夜间变得理智全无?人的某种精神、肉体的疼痛己经进入了文学的领地。
   一曲LENE的歌可以让肢体得到放松,却不能让灵魂找到归宿。他的灵魂在四处飘荡,他的****随都市的节奏在发出脆响而向肢体外澎胀。有悖常情而可笑的情景发生了:当郝佑南偶然邂逅了那位陌生“摩托女人”,两人戴着头盔,在黑夜里,竟然连彼此的脸面都不曾看清,便匆匆做了爱。不曾有什么承诺,更不曾存在什么感情,连游戏的念头也无。只能是一种纯粹兽****望的发泄。这种****的渲泄,****的抚慰,也算是一种精神之船临时停泊的港湾,也算是一种心灵寻求安宁的栖息地?无法回答。只能说复杂的人性中隐藏的那种残余兽性,不会因你“学识和操守”修炼的精深而消失,一旦按捺不住,便会如猛兽般不分场合地跳将出来。小说中殚精竭虑调动各种叙述手段,重彩涂抹的应是在都市生活着的那一组如蒙太奇交错迭现的女人。这几位女人生动鲜活,款款徐来:文墨染,曾给郝佑南带来情思初弥的女人,虽只是给读者惊鸿一瞥,但始终象影子一样追随着他;程紫烟,差不多与郝佑南走进了婚姻,却因为生活重压下导致情绪的无常而最终凄然分手;陈家墨、蓝雨的出现,虽给郝佑南带来过短暂精神及肉体的愉悦,但终究是他在精神极度空虚时的填充物罢了;朱文君和刘莹莹则也许是郝佑南众多的倾慕者之一,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是自己生命过程中匆匆远去的一道风景。没有一点爱情吗?他们那忘情的拥吻似乎也佐证了他们彼此的真情渴求;是真情的诉求吗?他们又须留有余地彼此在算计着什么。在这浮华的时代,那腥红的****血,原本是少女的珍藏,此刻因着瞬间肉体的需求而成敞履。这里哪有什么灵肉高度统一的爱情?这里哪有朝思暮想的梁祝之恋?连郝佑南也感觉到,在别人眼里的爱情大多都是浪漫和愉悦的,而作为“爱情小说”的枪手呢?曾写过那么多的爱情小说,感伤的,甜美的,柔和的,病态的都写过,可是那仅仅是陈述一个个男女肉体的交欢世界,并没有丁点地感觉到一丝爱情。
   似乎都市的人总爱沉浸在愚人节的氛围中,张国荣的跳楼自杀是选择了这一天,无独有偶,“我”的哥哥也是在愚人节自杀的。这是一种繁华背后的冷嘲,还是芸芸众生狂热追捧物流****过后的一种反思?人们合着****都市的节拍,疲惫而心甘情愿地独舞,没有信仰,没有道德观照,终极的目标是“房子、车子、老婆和孩子”,心底朝思暮想的是“在这城市,没有钱能行吗?”—这一巨大的恐慌会让在都市中搏击的人们变成一只只“无脚鸟”,不知疲倦地呼啸鼓噪在城市的上空,直至哪天力竭而死。显然,作者在小说中以“无脚鸟”来比喻都市人是形象生动的,正是目睹了无数都市人的生存状况,赋予了一种沉痛的警示深意。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是由“情节推动中的各种人物性格冲突”所构成。小说中塑造的陈家墨,其实就是郝佑南未曾见过的嫂子,在现代通讯异常发达的今天,竟然连自己的嫂子姓甚名谁也不知,似乎不合情理,感觉到了作者对这一传奇性情节编造的刻意,但这个女人备受生活打击,丧夫、失业、病痛等不如意之事接踵而至,却是值得同情的。她如同屡次遭受风霜欺凌的枯叶,落寞地蜷缩于一隅。于情感,曾经沧海难为水;于都市,惯看风云淡定中。这个外形美丽而内心冷漠的女人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一种冷竣而从不轻信人的性格特征。当这个忧郁而美丽的女人出场后,便获得了读者的关注。作者以其符合人物性格的描写塑造了一个都市白领丽人的形象,她始终没有过任何身世的表白,始终如一种云淡风轻的风景存世,但她那同样悄没声息的死亡,却给读者带来了深重的震撼与同情!这位以仙人掌—可以在荒漠里永生的植物自喻的女人,可以经历那么多的哀伤而不倒,也不因疾病死去,却死于漫漫长夜的精神寂寞,被无人诉说的寂寞杀死。试问:一个体格健康的人为什么要选择自己肉体的毁灭?答案是沉痛的:她已经无法救治和忍受自己精神的疼痛。
   可以说,真正的小说关心的是人,叙写的是人在某种特殊生存环境里的人生遭遇和内心体验,小说作家的写作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意味的情节事象和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帮助读者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向读者提供人生的经验和智慧。我以为小说中人物描写出彩之处当首推陈家墨。在“帮助读者认识社会,认识生活”方面,陈家墨是一位令读者怀念的人生教员。
   此外,小说涉及的城市与乡村的互动,“老家亲情”与“外面打拼”的联系,单线的叙述很难显现故事的复杂维面,作者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方面,设置了一明一暗的两个结构维面,时不时在小说的叙述中出现老家的情景及亲友们的牵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整个故事的立体性和矛盾冲突复杂性,使读者产生了阅读欲。人们常用“凤头、猪肚、豹尾”的比喻作为对佳作的评定。显然,作者对“猪肚”所耗笔力是不遗余力,而对“凤头”—小说开头及“豹尾”—小说结尾则未予用心。冗长繁琐的尾声叙事,看去已成整个故事的强弩之末。郝佑南历经这座都市怪兽对他灵魂的抽空淘洗后,他被生活划了一个大园圈,显得很突兀的是,作者似乎宽容地安排了郝佑南一个最园满的结局—他考上了国家公务员。而这种廉价的安慰似乎想遮蔽这位外来人的身份尴尬,以一了百了的形式园满地结束郝佑南的故事。就在他正欲平静地开始新的生活的时候,生活又不怀好意地开了一个恶意的玩笑:在公交车上,与文墨染亲密相拥的他,竟然发现不久前曾与他已到谈婚论嫁的前女友程紫烟正瞪着一双惊疑、怨恨的眼睛就站在他的面前…
   是的,这是一场周而复始的生命之旅,一场****之旅。“风景”过去,一切变得淡定。浮躁而流动的世界制造出更多不安的灵魂,受伤的灵魂最想找到归宿,那静谧安宁的精神故乡最令人神往,即使追索途中遭遇的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景象。平静的世界一点也不缺乏风暴的潜流,平凡的市井生命同样拥有幕启幕落的传奇,历史和生命的结合与借位也会呈现千姿百态的人生景观。只是,人们的这种“历史”不断地被生活制造出来,所产生的“垃圾”日复一日地将人们的过往掩埋。能否从历史废墟的缝隙中去发现并寻觅到什么鲜活而有深刻启示的“宝物”,这需要一双具有穿透一切的眼睛,也需要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这便是作家高下的标志。小说作者正在用一颗敏感而勤奋的心在“废墟”中不断地思考着,不懈地挖掘着,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让读者惊喜地看到那璀璨炫目的光芒。
  
   2005年7月14日初稿于白沙苑

共 41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评论者用客观的笔触对长篇小说《有人在青春中死去,有人不》做了细致的评述,由评者文字的牵引,我们阅尽原作的精粹,被评者提炼后的小说精华,更显现去那种迫人压抑,外乡人在都市打拼的压抑与无奈、人性的纠结、精神领域的寂寞与死亡,都经由评者的笔,借几个小说的主要人物的经历突现出来,评者在评点分析小说的精彩部分“猪肚”时,亦不忘客观的指出小说的值得商榷的开头和结尾,评论行文态度深入而客观,学习,推荐——编辑:浅泠【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浅泠        2010-07-05 09:55:45
  评论者用客观的笔触对长篇小说《有人在青春中死去,有人不》做了细致的评述,由评者文字的牵引,我们阅尽原作的精粹,被评者提炼后的小说精华,更显现去那种迫人压抑,外乡人在都市打拼的压抑与无奈、人性的纠结、精神领域的寂寞与死亡,都经由评者的笔,借几个小说的主要人物的经历突现出来,评者在评点分析小说的精彩部分“猪肚”时,亦不忘客观的指出小说的值得商榷的开头和结尾,评论行文态度深入而客观,学习欣赏了
2 楼        文友:浅泠        2010-07-05 09:56:36
  问好作者,感谢作者赐稿梧桐
3 楼        文友:浅泠        2010-07-05 09:56:48
  精彩的文评,学习
4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0-07-05 16:57:40
  这是我在江山看到的最为客观的文评,独特的观点,冷静的笔触,犀利的剖析,让我对原作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然,还没看到原作,但经由你的评,极想去领略一番其妙处了。
   枫林写得真好,你的文评老到,行文老练,给我很多启发。谢谢,欢迎来到梧桐,期待进驻梧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