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七夕】美丽的悲剧(随笔)

  【七夕】美丽的悲剧(随笔)


作者:厚土逍遥 举人,381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25发表时间:2010-07-07 14:39:48

有些评论家认为,除了一部《红楼梦》,中国便没有了真正的悲剧。这种说法多少是有些偏颇的,至少,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至高的悲剧审美内涵早就饱藏于这个千年的民间传说。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要抬头在满天星河里寻找爱情的传说,首先就去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吧。因为从时间上来考证,中国最早的两个典型的爱情故事的传说,一个是嫦娥与后羿的故事,另一个就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了。这使得牛郎织女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的代言与象征,也成了中国传统爱情故事的范本。可以说,正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奠定了中国式爱情故事的情节模式。也正因为如此,民间才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月初七定为了中国的情人节。所以,中国的经典爱情之旅要从隔河相望的牛郎星与织女星那里开始。
  
   牛郎织女的故事其实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农业社会的男耕女织,象征着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早期一种最为稳定的情感状态。至于这种情感状态到底如何,故事内容给了我们最合理的答案:触犯天条后被贬凡间的金牛星(老黄牛)因感恩图报撮合了一段美满良缘。“没办法,天最大,天注定的爱情就让它来吧!”(《大话西游》)天注定的爱情接受起来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织女照样可以爱上“偷衣贼”牛郎,并为他生儿育女。
  
   如果这个故事只是到这里结束,大概是没有多少味道值得咀嚼的。不论这个故事前面的发生发展如何,最感人的结局依然在最后。织女被捉回天宫,牛郎挑着一双儿女追赶,王母拔下发簪划出一条银河。牛郎和织女从此“相隔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了。于是,牛郎和两个孩子就发挥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始“牛公移河”,王母怕他们真的舀干了银河,终于允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鹊桥相会一次,民间也就因此有了东方的情人节和乞巧节。
  
   对于这样一个结局,我们放在中国式爱情的大背景下应该怎么去看呢?这就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正剧?
  
   首先当然得肯定这绝不是一个喜剧。明清时代的才子佳人戏,从“私定终身后花园”到“奉旨完婚大团圆”确实有很大的喜剧成份,但那只是明清小说戏曲的主体模式,并非中国式爱情的主要情节模式。虽然牛郎织女最后看似有了一个鹊桥相会的机会,这使得故事多少带有了一些完满性结局的正剧特点,但鹊桥相会实质上是对银河相隔的这种残酷现实的强化,也就是说,它反而点明了夫妻永世分隔的残酷现实。这种处理应该说是一种特有的东方智慧,它一方面让人们对未来还保留希望,另一方面却让每一年剩下的三百六十四个夜晚变成了一种更为深沉的煎熬与等待。正是在这种煎熬与等待之中,悲剧的美得到了延伸和升华,这也是这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为什么会历久弥新,历经千年却依旧能够拔动我们心弦的重要原因。
  
   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虽然仅仅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但蕴含于其中的民族智慧却让我们表现出哀而不伤,甚至化悲痛为力量,化悲伤为渴望,收拾起心情,像秦少游一般深情地吟唱:“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想到两情长久的期望,我们不禁会生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慨。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哪怕是盖世的英雄与月宫的仙女,也难免会有这般的遗憾。

共 13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独辟蹊径,从探讨牛郎织女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正剧着手,做出了让人信服的答案,令人耳目一新。文本语言很好,有一定表现力。【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07-07 14:40:42
  文章独辟蹊径,从探讨牛郎织女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正剧着手,做出了让人信服的答案,令人耳目一新。文本语言很好,有一定表现力。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