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冯缤为妻维权义无反顾受关注

精品 冯缤为妻维权义无反顾受关注


作者:空中飞 榜眼,2461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72发表时间:2010-07-28 14:26:19

【江山·时事述评】报道:近日,湖北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文,免除了冯缤助理审判员职务。妻子工作10年却被辞退,身为法官的冯缤为帮助妻子维权,穿着法袍多次上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人将其遭遇看作法律的悲哀,也有人认为,冯缤的“执拗”表现了他对法律的信仰,值得肯定(7月27中国青年报)。这么一个穿着法袍上访的法官举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为法律的信仰而战”,而且说到做到,义无反顾,大义凛然,令我等众生羞愧难当。
   原来,冯缤的妻子胡敏,在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是一名后勤人员。2008年,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清退“临时人员”为名,要求胡敏和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而胡敏及其家人认为,作为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唯一一个工作了10年的后勤工人,按当年新施行的《劳动合同法》,法院应当和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她应当成为法院的正式职工,而不是一名合同两年一签、随时可能无工可做的劳务派遣工。交涉后,法院方面没有理会胡敏的要求,最后辞掉了她的工作。
   作为丈夫,并且又是法官,有义务和责任给妻子维权。冯缤认为,法院的行为违反了《劳动合同法》,遂亲自代理妻子的案件,将自己的工作单位孝感中院告上了法院。两年来打了两场官司,他走的是一条相当坎坷的依法维权路。开始,他身穿法官服,胸前别着法院的徽章,手举一个大大的“冤”字牌,来到湖北省高院门口上访,几天都没有人接待他。没有办法他采取“暴力”方式,守在法院大门前拦车,看见行驶的车就用头往上撞。脑壳经不了几下撞击就鲜血乱流,这时法院才被迫开庭。一审,认可了胡敏与孝感中院10年的事实劳动合同关系,判决孝感中院补齐胡敏10年的社会保险金。二审,判决孝感中院补偿胡敏6000元。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四壁空空的家里,冯缤对记者说:“中国的法治每一步都要流血,如果我的鲜血能够唤醒司法机关的良知,死也是值得的。”他自认为是在为法律的信仰而战。但让不可理喻的现实是,这个法官无奈地穿着法袍走上了上访之路。而且借着法袍护身还不行,只有用鲜血才拿得到,踏入高院门坎的通行证。虽然手持冤状博得众人的瞩目,最终也让“被告”低头妥协,但距离劳动法的保护还是相去甚远。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工作满10年,只要劳动者提出,就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正因为有这条法律给他撑胆,他才能在“为法律的信仰而战”的漫漫道路上而奔波。
   身穿法袍上访,这在新中国信访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作为一位对法律烂熟于心,曾被同事们认为很有前途的法官,冯缤今天上访维权而被免除助理审判员职务,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法官尚且如此,一个普通百姓上访又该如何遭遇推诿扯皮?为了不被推诿扯皮,有的人几十年孜孜不倦,力求真理。问题才得以解决,焚香告祖,皆大欢喜;那些有问题久拖不决的,心生绝望,或自残谢世,或迁怒而杀人。法官上访,这是对法律的嘲讽。正是因法律途径的闭塞,上访期盼的是权力,而不是法律。当法官也不能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那普通老百姓只能、必将使用自己的方式维权。这个案例说明,《劳动合同法》不仅在他供职的法院不起半点作用,即使劳资双方对簿公堂,相关法条也被“合理稀释”,最终皈依公权部门的既定说法。由此可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哪怕身处体制内,私权照样不是公权的对手;再好的法律,也未必都能实现立法时的良好初衷。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便形同虚设”。虽然这句话可能过分强调了法律的宗教维度,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中的世俗法律,但这又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要遵守所做到的。大量的社会科学研究已经表明,法律和法律机构所赢得的信赖比惩罚更能有效地保障公民的自觉守法。如果公众对执法者没有了信任,相当一部分人就会失去守法和配合执法的动力。现在很多人,认为走正常的司法途径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就连一些法官在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上,也不信任法律程序,法官冯缤上访便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可见法官都要穿上法袍,千里迢迢,寻找能给自己“做主”的权力人物,凸显我国建立法治国家之任重道远。
   去年年底,曾有广西桂平原信访办主任吴宗明,因为自己的房子被强制拆迁而上访无果的报道;而今,又有法官为妻维权穿着法袍喊冤递状的事例。社会问题研究学者于建嵘说,“上访无果的原信访办主任,大约就是现行信访制度的最佳代言人”;那么,法官穿着法袍上访,大概可称为基层法院有法不依、公民维权难的真实写照。网友们称冯缤是中国法官维权第一案。与吴宗明相比,冯缤的遭遇其实更让人辛酸。近几年来,一直有人在宣讲“信访不如信法”,谁能想到,他一个法官最终还是放弃了“信法”的努力,转而加入“信访”的队伍。法官不信法,从一般民众到有一定资源的人,他们都遭遇了如此维权之困,法律信仰何以为继,民众权利何以舒展?如果逐渐蔓延,当越来越多的维权之路被堵死,这必然是令人感到可怕的现实,不由人不毛骨悚然。最高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说过:“当前,部分群众对司法的不信任感正在逐渐泛化成普遍社会心理,这是一种极其可怕的现象。”然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法律一旦被蹂躏、被屈辱,丧失了其神圣性,就造成了民众及执法者随即丧失了尊严感、神圣感。公众没有了安全,法律没有了信徒。
   法官告法院,还暴露出法院违反了程序法。冯缤不服判决,于去年10月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又提出申诉,要求启动再审程序。申请再审的材料提交已过了大半年,早就超过了3个月的期限,可冯缤至今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信息。冯缤的同事说:“按照法律,他的维权没有错”。可现实为什么又行不通呢?因为这一强力保护劳动者的措施,如果没有领导者的发话,要想维权成功是不可能的。法院碍于各方因素,不敢下判,大都判决强行解除双方劳动关系,用工方支付双倍的工资赔偿。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冯缤成功了,那就是《劳动合同法》实践的一个成功案例,就是法治进步的一个体现;相反,如果他不坚持、不去挣,那就永远不能成功维权,他的法律信仰也就无法得到捍卫。也就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维权,这几年法律就白学了”。尽管冯缤知道自己力量单薄,但他坚定地告诉记者,他不会中途停下来。“我希望这个案子能产生一些影响力,让今后老百姓维权的劳动纠纷官司能够好打一些,我就知足了”。
   冯缤感叹,“维权开庭是我拿命拼来的”。他这种为法律信仰而“执拗”的精神,得到了公众的赞扬。正如时评家鄢烈山所言,“他不屈不挠的维权,已经教训了那些不依法办事、傲慢地对待公民合法权益的权势者,为维护法治的尊严和劳动者的权利作出了贡献”。当然,冯缤几次喊冤,搞的孝感地方法院很被动,影响了法院的光辉形象。不信治不了你,于是湖北省孝感市中院发文,免除了冯缤助理审判员职务,看是你狠,还是我法院狠。一个法官连自己妻子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不了的话,更何况是寻常老百姓。冯缤尚如此,我们的老百姓不是更奈何不了吗。
   告状难、打官司难、上访难,这种种不正常的社会顽疾,就是因为隐含着权力部门的“黑幕”生怕被扯开曝光而产生的。冯缤的诉求,暴露出孝感中院在对待用人劳动关系上的不合法。劳动合同法涵盖的是中国全社会,而不是行业法。孝感中院不与冯妻签订劳动合同,明显是违法行为。但像此类、人在政府机关工作、没签劳动合同或工资待遇明显不符“同工同酬”的现象,不只孝感中院存在,可以说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之所以没有类似于冯缤这样的人敢出来公开抗争,就在于即便你个人赢了也是输,因为输掉了自己的饭碗,这是非常现实和残酷的一个问题。为了生存,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屈膝低头在不法面前。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法治的悲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虽然已经写入宪法,但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真相,却依然是权大于法,领导说的话比法院的判决更管用。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人治局面,那么,无论是公然的暴力对付信访者,还是委婉的采用“和谐”措施,都起不到维护稳定的作用,反而可能成为破坏稳定的导火索。长治久安之道,恐怕还是那已经摆在“神龛”上、却尚未“显灵”的法治。国家公权力的机关,尚且埋伏着种种不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呼唤社会其他人员、组织必须依法办事呢?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在你面临切身利益问题时,第一念头是选择法律,还是动用各种关系?要想让法律成为信仰,那就让众多的网友们声援一下冯法官吧,老百姓期望法律一定会对这场法官告法院的官司,有一个公正的说法。
   (2010-07-2717:11:36)

共 34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一己之力,行公正之实,结局可谓令人扼腕叹息。究竟公理何在?民众如何为自己维权?这不是一个个案,有其代表性。尽管冯缤是首位身穿法袍上访的人。“作为一位对法律烂熟于心,曾被同事们认为很有前途的法官,冯缤今天上访维权而被免除助理审判员职务,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法官尚且如此,一个普通百姓上访又该如何遭遇推诿扯皮?”这样的思考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编辑:夏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07-28 14:27:10
  以一己之力,行公正之实,结局可谓令人扼腕叹息。究竟公理何在?民众如何为自己维权?这不是一个个案,有其代表性。尽管冯缤是首位身穿法袍上访的人。“作为一位对法律烂熟于心,曾被同事们认为很有前途的法官,冯缤今天上访维权而被免除助理审判员职务,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法官尚且如此,一个普通百姓上访又该如何遭遇推诿扯皮?”这样的思考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2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0-07-30 12:36:48
  欣赏朋友的文章,感谢朋友的精彩报道,真诚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更多人的觉悟,也能够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关注和反思。为了社会的和谐和发展,让更多的冯缤之妻不再下岗。
   祝朋友快乐。问候编辑夏冰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