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侄儿覃国(纪实文学)

精品 侄儿覃国(纪实文学)


作者:月儿常圆 榜眼,2864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20发表时间:2010-09-04 18:39:56

侄儿覃国
   一
   覃国是我堂兄覃天的儿子。小时候,我俩虽是叔侄关系,却情同兄弟。
   他与我是老庚,我大他个多月。从小学到初中,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我家里,很难得回去,好像我这里才是他的家。我俩一同到村前小河里洗冷水澡,逮螃蟹捉鱼虾,到水田里抠泥鳅黄鳝,到山坡上摘野果,甚至拾粪割草拣柴打猪草等,我俩真可说得上是形影不离的了。
   覃国不愿回家,跟他母亲的病有关系。
   覃国的母亲姓黄,我叫她黄大嫂,她患有很严重的气管炎,整个嘴唇都是乌青的,走不了多远就气喘吁吁,像扯风箱一样,扯得个山响,我们看着都有些害怕。我到他家去,他母亲做的饭,我都有些吃不下去。
   覃国的母亲去世得早,那时覃国刚好初中毕业。覃国的学习成绩不行,比我差得多,我考上了重点高中,他却连普通高中都没考上,只好回家务农。
   覃国的姐覃秦不知是谁介绍的的,嫁到很远很远的新疆,听说男方叔叔是个当官的,我们这家人都认为覃秦嫁到那里是去享福的了,他们一家人的户口也都迁到了新疆。
   谁知覃秦遇人不淑,那男的是个二流子,吃喝嫖赌样样都来,跟我们这儿说的“头上生疮,脚下流脓,坏到了底”一个样。覃秦结婚没两年,那男的就犯了法,进了监狱,判了十多二十年的刑。
   那当叔叔的还算是有良心,他见侄儿有负覃秦,为了不耽误覃秦的青春,又帮忙把覃秦和全家的户口迁回来。也许是为了替侄儿弥补给覃秦带来的伤害,就叫我堂兄覃天把他的儿子覃国留到新疆,他帮忙培养。覃天觉得这自然好了,有了这当官的叔叔关照,今后儿子肯定有出息,于是只带着两个女儿回来。
   覃秦回来后又找了户人家,就是阳全这家。
   阳全因为兄弟姐妹多,家庭条件就无法谈的了,加上他是母亲带起来的,因此人老大不小的了还是茕茕孓立,形影相吊,一个吃饱全家人不愁。现在有人愿嫁给他,他也就没啥挑剔的,也不管女方二婚不二婚。就这样,覃秦与阳全又重新组合了一个家庭。
   再说留在新疆的覃国。
   新疆远在大西北,与我们四川是千里迢迢,那时还没有电话,只有靠写信,可不知什么原因,覃国开初还给家里写过两三封信,后来就一直没写信。覃天写去的信又被退回,信封上附着张纸条,写的是查无此人。大家都很是担心,怕这人出意外。便责怪覃天当初不该把他留在那边,现在覃秦与人家的侄儿断绝了关系,大家也就不沾亲带戚的了,哪会尽心尽力的照看哟!也许人家只是顺口说了那话,你就沙土的萝卜——带不得了。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这路又那么远,如果去找,路费花不少不说,还不一定能找到那人,因为信封上写了查无此人。所以,这人是死是活,一切也只得听天由命的了。
   没想到过了几年后,就在大家快要把覃国淡忘的时候,他却突然回来了,我们在意外之余都感到很高兴。高兴时,我们又感到困惑,覃国回来是身无分文,就像大家开玩笑说的,四个荷包一样重,身上连个“滚滚儿”(钱)都没得。他那头发,连一寸长都没有,像春天刚到时从地上冒出来的小草,“草色遥看近却无”,整个头看起来像洗衣服的刷子,让人怎么看怎么别扭。有人就怀疑他是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不过大家都不愿往那方面去想,好的方面尽可去想,坏的方面就最好不要去想,不管怎么样,只要人活着回来就好。
   后来,不知是谁听到了这么个消息,说是四川的犯人和新疆的犯人对换,也就是说四川的到新疆服刑,新疆的到四川服刑。如果这个消息确切,那就说明覃国是从新疆押解到四川来服刑的了。不过大家一直都没问覃国,因为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你去问,除非你傻。因此,覃国在新疆这几年就像是一个谜,而且大家都不想去解开这个谜。都怕这谜是个伤疤,你去揭开来,人家会痛的。
   覃国倒是给我们谈起过他在新疆喝酒开车的情况。他说他在新疆能喝两斤多白酒,外加新疆产的纯葡萄酒。听他如此海量,大家都觉咋舌的。谁知他在家没喝上一斤酒就醉得来“打兔儿”(呕吐),他解释说是老家的白酒好霸道,不像新疆的酒那么纯和。大家都认为他是在新疆呆久了,适应了那里的气候,现在回到家来,有些不适应的了。
   他说他在新疆开车,那地方平得很,眯着眼睛开都不会出事的。有人不相信,说新疆那么高,怎么会是平的呢?
   覃国就说,我还怕会骗你们,那里真的平得很。
   覃天也说那是真的。
   有人又问覃国去不去新疆了。
   覃国说,不去了,老家是天府之国,这么好的地方,我还去哪里呢?
  
   二
   覃国在新疆这么一蹉跎,眼看已是二十多岁的人了。在农村,二十几岁还没成亲,则是大龄青年,照时下的说法就是“剩男”。我们这儿有这么种说法:人到二十五,衣裳无人补,若要有人补,还有个二十五。意思是一个人二十五都还没成亲,那他这辈子就得打光棍。
   覃天便忙着为覃国张罗婚事。覃国在新疆这几年,别的没学到,那张嘴却练出来了,就像俗话说的,打不烂的车叶子板板。只是覃国所说的话大多不可信,大家又发觉他在新疆学坏了,因而大家都担心,哪家姑娘要是嫁给覃国算是倒霉的了。
   没出半年,覃国就和外公社的余芳结了婚。
   余芳是我妻子田敏读初中的同学,我妻子叹气说,余芳选过来选过去,怎么会选到覃国呢?真像大家说的,左选右选,选个破灯盏。余芳老实巴交的,今后不但管不住覃国,还会成为覃国的下碗菜呢!
   覃国结婚时,家里没钱,他的姐夫阳全姐姐覃秦就倾其所有帮助弟弟。毕竟是“除了青?无好火,除了郎舅无好亲”嘛!
   覃国在结婚那两三年,还像是个成家立业的人。
   他在家老老实实在干活,见有人在本队办起了石厂,他又不怕吃苦,到石厂里去当石匠。这样,家里渐渐地有了起色。大家见覃国这样,觉得先前对覃国看法不好的人是看走了眼,原来覃国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的人。
   接着,覃国有了一儿一女,一家人的生活也基本上过得去。
   覃国在有了两个钱后,又去借了些钱,买了辆二手的手扶式拖拉机,我们那儿称为“抱鸡婆”,因为它的声音听起来像“抱鸡婆”在叫。那时买车的人少,主要是大家开不来车。所以覃国买这辆车货源充足,有拉不完的货。
   那时有这么种说法,车子一响,黄金万两。说明开车是很来钱的。
   覃国有了些钱,他的庐山真面目便暴露了出来,就像狐狸露出了尾巴,狼脱下了披在身上的羊皮。他和本队那两三个不学好,被大家称为“烂货”的女人裹在了一起。渐渐地,他不但不顾家,而且连家也少回了。
   我们见他搞得太不像话了,就说他。他听了,也不申辩,而是答应要改要改,可等转过背,他又我行我素,气得我们也拿他没法子。
   后来,有人介绍他到云南与缅甸交界的地方去开车。他这一去,就是三四年。在这三四年里,他就跟新疆那几年样,好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音信杳无,更别提他跟家里寄钱了。
   余芳带着一儿一女,在家里苦苦支撑着。我们这家人都觉得余芳娘儿仨很可怜,总是想法给予一些帮助。特别是覃国的五叔五娘,把余芳当作自己的儿媳来待,不但叫余芳娘儿仨常到家来吃饭,还拿零用钱给这娘儿仨。连五叔五娘的女儿都有了怨言,怨怪她爸妈不拿零作钱给自己,却拿给二姐和那两个小的(因为余芳叫五叔五娘干爹干妈)。
   覃国的姐姐覃秦和姐夫阳全见兄弟不成才,苦了弟媳和外侄外侄女,虽然他俩的家境也不够宽裕,也还是在物质上给予力所能及地在帮助,还帮弟媳做坡上和田里的农活,尽量让弟媳不因过度劳累而生异心。
   我们这家人这样尽心尽力帮衬余芳,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覃国一家人散了,让他这一脉人能延续下去。等今后覃国浪子回头,还有一家人,而不至于到了晚年,孤苦伶仃的。
   田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老同学余芳会落到这步田地。她常叹息说,也是余芳老实,要是换一个人,早就跑了,哪还会呆在这里跟守活寡一样。
   有人可能会问,覃国的父亲到哪里去了呢?
   人们常说遗传什么的,其实覃国就是他父亲覃天正宗遗传。有其父必有其子嘛!
   我们这家人,追根溯源,源头就是我的爷爷。爷爷的子女众多,不过男丁只有三个,覃天的父亲是老大,我叫他大爷,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当过兵,也就是在部队里染上了鸦片。大爷的儿女也有好几个,儿子却只有两个,覃天是老大,老二覃火,我叫火哥哥。他这两房人就只有覃国是男丁,所以,传宗接代的重任就落到了覃国的身上。二爷家有三个男丁,覃国叫五叔的就是二爷的幺儿,是个背伢子,二爷死时二娘正怀着。我的父亲是老幺,我叫幺爷。我们这一大家子,在我这一辈中,最不成才就是覃国的父亲覃天了。
   其实覃天这人长得还算是帅的,照时下的说法,是个帅哥。在他生活的年代,即人民公社时期,我们大队和其他几个大队合伙买了一台抽水机,不知是因为他长得帅还是其他什么缘故,他当上了我们大队的抽水机手。这活儿轻松,在抽水时节,抽水到了哪个生产队,哪个生产队就得管饭。而各个生产队对他们这些抽水机手是毕恭毕敬的,生怕得罪了,他会做怪,随便说机器有毛病,得修理,就会耽误你不少抽水时间。这是在生产队干活所不能比拟的,因为生产队干活,不但时间长还累人。也许是这样,他便养成了一种好逸恶劳的习惯。在家里,尽管黄大嫂病恹恹的,他仍是轻手不摸四两,哪怕是家里的扫把倒了也不会扶一下,又因为他是我们家族中这一辈分的老大,晚辈们都喊他“大老爷”。这称谓有着嘲讽的意味。
   我觉得黄大嫂跟大哥覃天很不般配的。覃天为什么会娶她,可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酿成的吧!
   黄大嫂在覃天家里,似乎不是妻子而是丫环,她把覃天服侍得贴贴切切的,有时做得让覃天看不顺眼,就会遭到覃天的斥骂,而她却只能唯唯喏喏,不敢答话。因此,覃天在家里是很蛮横霸道的。
   黄大嫂如同一株柔柔弱弱的小草,憋闷委屈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旅,也许对黄大嫂来说,这是一种解脱吧!黄大嫂死了,覃天便有了与儿女到新疆去而复返的经历。不知何故,覃天在黄大嫂死后一直没有再娶,凭他的条件,续弦应该不成问题。不过,他后来的所作所为解答了这一问题。
   覃天不续弦,并不是说他对妻子难忘,就像宋代苏轼在有首词中所写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大哥覃天是个品行不够端正的人,也就是他的生活作风有问题,他对黄大嫂是不会有深厚感情的,他俩顶多是“维持会”,随着黄大嫂入土为安,他俩的情感应该是就此终结。
   大哥覃天是个离不开女人的人。现在黄大嫂没了,他也像没有笼头的马,过起了风流快活的日子来了。
   他曾带着邻队一年轻媳妇玩“私奔”。在那正统的年代,把生活作风是看得很重要的。就在我们大队,有一个男子,自己有妻子,却与一未婚女子发生婚外情,事情泄露后,公社开大会对他进行了批斗。覃天也许是因为没有妻子,才没遭批斗。
   和覃天私奔的女子是隆昌人。那时候,隆昌那地方的生活条件很差,连温饱都无法满足,大凡到我们这儿来要东西的,不用问,就知道是隆昌的。这位与覃天私奔的女子,也是因为生活所逼,尽管男方较弱,当然还不是至于是弱智,只是老实巴交烂忠厚的人而已。这女子自然很是不满意自己的婚姻,于是与覃天勾搭上后,两人一同私奔,想过上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三毛说:爱情如果不能落实到柴米油盐吃饭睡觉这些琐事上是不能长久的。覃天与那位隆昌女子便忽略了这些。他们在把身上带的钱用完后,又只得跑回来。因为那时不像现在,可以靠打工挣钱维持生活。那家人曾来找过覃天,是我父亲出面把这事搁平了。
   覃天在经过私奔事件后,并未幡然醒悟,后来又和舅母子史华美勾搭上了。
   覃天的舅子黄祥跟黄大嫂一样患有哮喘病,这也许是覃天能和史华美勾搭成奸的原因吧!起初黄祥在世时,覃天与史华美俩人还只能是偷偷摸摸,秘密的干那些见不得人的事。不知他俩的暧昧关系黄祥察觉没有,也许察觉了也无可奈何,因为他已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了,哪还管得了那么多。
   就在覃国去云南缅甸交界处开车时,黄祥去世了,覃天这时与史华美正打得火热,两人住在了一起,由露水夫妻变为真正的夫妻。
   我们这一家子都觉得这位风流浪荡的“大老爷”如今找到了归宿,也就不会再像浮萍一样漂浮不定的,能正正经经的过日子了。
   不知为什么,覃天与史华美一直都没扯结婚证,也没办酒席,就那样悄悄地住在了一起。当时大家都觉得覃天怎么也应该简简单单地办办酒席,也让亲戚朋友知道知道,也就相当于给史华美一个名份。至于结婚证扯不扯那到没什么关系,其实当时很多夫妻都没扯了结婚证的。扯结婚证也不过只是种形式,夫妻真正合不来,你有结婚证又能怎样,还不是照样离婚。
  

共 20465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本文非常详尽地介绍了侄儿覃国的种种情况,包括他在新疆不为人知的生活,他与妻子余芳的结合,他在云南不足为外人道的私生活,他在茶馆殷勤的帮工,他在浙江的不思悔改,他在成都的心结等等诸多事情,诸般种种无不证明了覃国的冥顽不灵,不求上进,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对女儿很有爱心,也很重视,我们唯有希望他已经长大的女儿真的可以帮他戒除种种的不良习惯,从此浪子回头,一家人过上幸福和美的生活。推荐。【编辑:上官欢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0-09-04 18:40:53
  本文非常详尽地介绍了侄儿覃国的种种情况,包括他在新疆不为人知的生活,他与妻子余芳的结合,他在云南不足为外人道的私生活,他在茶馆殷勤的帮工,他在浙江的不思悔改,他在成都的心结等等诸多事情,诸般种种无不证明了覃国的冥顽不灵,不求上进,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对女儿很有爱心,也很重视,我们唯有希望他已经长大的女儿真的可以帮他戒除种种的不良习惯,从此浪子回头,一家人过上幸福和美的生活。推荐。第一次编辑纪实类的文章,如有理解不透的地方,月儿老师多指教,问好。
上官欢儿
2 楼        文友:司药        2010-09-05 10:32:44
  月儿老师的作品,总是静如流水,徐徐流动的是完全生活“原生态”之“文字版”,让人感觉到一切仿佛就在身边。家常事,家常情,让人在不知觉间沉浸。
   学习。欣赏。问好。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回复2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0-09-05 11:12:01
  谢谢司药的鼓励!
3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0-09-05 11:11:46
  谢谢上官欢儿精彩点评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4 楼        文友:晋忻李        2010-09-05 11:27:22
  对亲人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关注与叙写,读来令人怦然心动。
晋忻李
回复4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0-09-05 15:33:43
  谢谢晋忻李老师的关注
5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09-06 07:32:06
  庸常的生活却透着无限的温馨,每一个家庭都是这样,琐碎而庞杂。作者娓娓道来,弥漫着醉人的生活气息!
回复5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0-09-06 21:41:36
  谢谢耕耘兄的点评!
6 楼        文友:华夏子民        2010-09-08 19:48:39
  拜读,欣赏,学习。顺祝吉祥!
诗词小说创作
回复6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0-09-08 21:21:00
  谢谢华夏子民的关注
7 楼        文友:草堂瘦叟        2010-09-08 21:33:02
  老朽来访。
   谢谢月儿老弟赞誉。好久不见了。
   魏嵋一身创建国共两党,其结果遭到两党的排斥。
   魏嵋于1920年创建魏家共产党,为中华独立有九位魏氏子女献身。建党初期,山东共产党在魏家举行六次重要会议。其结果,共产党执掌天下后,竟然落了个党史无记,地方志无闻。我斗胆于2006年撰写了《魏嵋传》,想不到竟给魏门带来了明媚的春天。
刘沂生,笔名瘦叟,现代传奇作家 。出版《犟牛本色》、《魏嵋传》、《古州传奇》、《碧血沃古州》、《衡王府史话》与诗集《草堂清韵》等六部著作。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