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一蓑烟雨,红尘摆渡

精品 一蓑烟雨,红尘摆渡 ——ran.t《摆渡的人》读后感


作者:秋梧飘絮 探花,14702.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43发表时间:2010-09-09 13:53:39

一蓑烟雨,红尘摆渡 这不是评论,充其量是读书小笔记,因为作品的内蕴太厚重,涵盖太广袤,以我的浅薄之力无法一一概括,更何况此时的我“身在此山中”。然而,也不愿品读时脑中的闪念风过无痕,遂用浅淡的墨迹留下瞬间的思索和感受。至于字里行间浸染的复杂况味,就留待其他有幸读它、用心读它的读者自悟。
   ——写在前面
  
   当一种心动以遇见的方式步步生莲、款款而至时,相信你的心底会涌起无可言状的喜悦,它铺天盖地,蔓延成海,比如勤劳的蜜蜂邂逅艳丽的花朵,比如困顿的鱼儿跃入浩瀚的海洋,比如爱书的我得到陶然的小说集《摆渡的人》。
   此书收录了作者一九九六年至二零零二年期间创作的九篇小说,三篇为一帧,以“此岸”“渡口”“彼岸”的顺序排列,颇具匠心地铺陈摹刻,把处于转折期的青年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感触,以及对家庭、婚姻、社会的领悟隐在故事中娓娓道来,这些故事脉络别致,剪裁得体,刻画人物形象鲜活,难得的是嵌入了诸多动人的细节,透彻地展现了人间的悲喜剧。
   这是一本不该在书海里沉寂的书。这本书里,作者集中描写了一批精神上的摆渡者,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过渡,理想和现实二者的交锋。此岸和彼岸的纠葛题材本身属于“断层期”,具有“不上不下”、“不高不低”的尴尬,而恰恰因为如此,反倒成了特殊而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作者以自身不同凡响的生命体验融于广博的知识,用生活化和原生态的手法,沿袭正统的现实主义,不以技巧甚至渲染抒情取胜,而是在平淡中引导读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文中没有雕琢之痕和晦涩之语,讲究形神兼备,通俗明朗,叙述上不疾不徐,显示出作者在驾驭文字上的从容不迫。通篇读下来,灵魂深处潜藏的怅惋和恍然与之遥相呼应,有一种行行复行行,山重水复后柳暗花明的独特体会。
  
   读《摆渡的人》,读破陶然一片渡己渡人的悲悯之心。试着在每一帧中选出一篇,寥寥几笔,聊记阅读过程中的体验。
  
   此岸篇。《柔情似铁》。
   一道菜之所以被称为“佳肴”,是因为色香味俱全。一篇小说让人记忆深刻,在于内容、思想和技巧三者俱佳。《柔情似铁》是入眼入心的上品,无容置疑。
   世人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而我在小说中看到的是“相爱不易,相处更难”。陶然的想象瑰丽,别具一格——“墨绿色的夜空中,无数的星星汇聚出了一个动物的轮廓,晶蓝的头部呈浑圆状,白灿灿的身子上有草绿色的花纹,眼睛却是狰狞的红点——一条由星星勾勒出的硕大无朋的蛇!”正是这条奇特的“星蛇”,作为意象的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串起了凌皓和唐琪的感情线。第一次,凌皓遇见唐琪,觉得她很特别很可爱,但他已经有了女朋友,于是心里起了“她要是我妹妹该有多好”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产生了朦胧的“喜欢”,却不约而同地用理智煞了车,于是,在唐琪要凌皓把她当做最好的朋友的那天晚上,星蛇在夜空中出现,斑斓绚丽,却短暂得来不及拿相机拍下来。这时凌皓心里是充斥着巨大喜悦的;第二次星蛇出现在凌皓的梦里。这天是他和唐琪冲破重重阻碍最终执手成婚的晚上,梦见星蛇醒来后,他的心情是“迷惘”。怎么会不迷惘呢?逆了父母的意,负了俞越的情,就连在单位里也没有消停,风言风语流言不绝,局长还亲自找凌皓语重心长地谈话……凌皓处于磨盘中心,一方面承受着沉重的压力,一方面怀揣着浓厚的歉疚,难免愁眉深锁,偏偏“横刀夺爱”成为他妻子的唐琪过于敏感,总有“不安全”的感觉,豆腐心被刀子嘴掩盖,婆媳关系紧张不说,夫妻之间亦是矛盾重重。当矛盾进一步激化,凌皓终于无法忍受,虽然他知道他依然爱她爱得心发痛,但她“占有”和“控制”的爱却让他快要窒息,于是决定先暂时离开让彼此冷静一下,然而命运无常,一辆卡车与他乘坐的客车相撞,在最后的意识里,凌皓第三次见到那条“星蛇”,它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了所有……
   在我看来,“星蛇”隐喻“爱”。承载了心动、欣喜和甜蜜,它斑斓得让人目眩神迷,夹带了哀愁、猜忌和痛苦,它又凶残得令人叹为观止。可不可以这样说——幸也因爱,不幸也因爱。李白说“妒深情已疏”,他是对的。陶然的洞悉,使得《柔情似铁》立意深远,闪烁着哲理的光芒: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怀疑和禁锢,莫把一腔的似水柔情炼化为铁,须知,爱的秘诀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我在合适的距离,好好爱你。
  
   渡口篇。《我和姜鸿和其他》。
   这篇小说具有一定的古典之风,注重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写,有趣味,更有意味,意味尤甚趣味,语言精美,极见功力,尤其是心理描写和对话的运用,扩展了生活的空间,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余地,从小说情节的穿插和感情色彩的错落有致上可以看出构思的匠心。
   一直对“人具有两面性”这个观点深信不疑,所以看到小说中的“我常怀疑自己是两个人的组合,一个是‘我’,一个是姜鸿,他们共同寄居于一具身体,然而性情大异”的时候,不禁共鸣。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丰,率真让位于老成,理性覆盖感性是必然的,反映在《我和姜鸿和其他》中,是冷眼旁观察言观色同学间错综繁复的微妙情愫,游刃有余进退有度应对职场中暗流涌动的拉帮结派……用面具隐藏真实的自己,这似乎是每个人走向成熟的代价。让我记忆犹深的是作者通过刘律师的嘴道出了时下问题婚姻的症结——“要不是离婚太轻率,就是以前结婚太轻率”,细细咀嚼此句,钻心地赞同又何止姜鸿一个?有一种滋味叫做“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爱情如果不夭折,云淡风轻也好,轰轰烈烈也罢,最好的结果便是走进围城。当浪漫回归现实,风花雪月被柴米油盐代替,谁能保证相扶相守,漫漫人生路上执起的手不会放开?一声喟叹。
   好在陶然的犀利亦是宽厚的,他不动声色地拾起了一些极易让人忽略的微枝末节,把点点滴滴的善良加以联缀整合,让我们在失望中重新擎起了希望。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人事怎样变幻,掌管真善美的另外一个自己总还是在的,虽然它有时处于劣势。正如作者充满睿智的总结“我明白姜鸿是杀不死的了,平日虽是我大占优势,姜鸿偏居心灵一隅,然而只要有足够的真诚、信任或是其他美好情感的刺激,姜鸿马上开疆拓土,大逞威风,抢占意识、思想的绝大部分。虽然这种占领是不牢靠的,但是威胁时时存在,姜鸿永远不会消亡。我和姜鸿在往后的日子里,势将不尴不尬地僵持着,哪一方也不能取代对方。”
   想说,人生如梦,岁月如歌,长长短短的路途,我们将和另外一个自己,且梦且思,且歌且行。
  
   彼岸篇。《堡垒》。
   这是一个动人而温婉的故事,陶然将笔触深入到人物心灵的纵深处,字里行间积蓄着一股内在的力量。虽然情节没有太多的起伏跌宕,却不乏有力的情感冲撞,谋篇布局浑然天成,起承转合颇为自然,语言不事雕琢,畅顺而有节奏感,使得作品既有可读性,又耐得住细细品评。
   高清从小不爱说话,自从父亲婚变,家里多了一个后妈和妹妹后,她话更少了,在她眼里,“家”是“不冷不热”的,后妈赵阿姨待高清很客气,买菜挑她爱吃的,买什么都一式两份,偏偏这一副取代原来母亲地位的女主人形象讨不得她欢心;不欣赏妹妹高澄的幽默,看不惯她刷牙的样子,甚至她吃饭弄出的声响也不能忍受,如此刻意的疏离,使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她和她们之间始终存在距离。“学校”之所以成为她的“乐土”,是因为在某一个程度上,它成了精神避难所,可以使她逃开家的氛围,尽管她在班上并不活跃。至于“校门外的世界”,“整个是个庞大的拖累”。她把自己的情感深锁在堡垒里,在身周筑起屏障,活在自己的空气里,是那种“身在人海,心在云上”的安心又可心的逍遥感觉。
   为了“大考”,高清临时住在宿舍里,这是她逐渐撤下心防、攻陷堡垒、重拾快乐的转折点。只是这个变化时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就像父母感觉不到每天在身边的孩子在悄悄长高一样。在众人的感染下,高清的思维方式有了逆转,心理构建开始重组,待人处事也出现了变化,最终从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到同呼吸共进退的“当局者”,她经历了从蛹到蝶的蜕变,蜕变的过程有苦有痛还有伤,但是堡垒崩塌,敞开被关怀久扣的心扉,接纳友情、亲情的阳光,收获的是久雨初晴和如释重负。当看到高清把“赵阿姨”喊成“阿姨”,不久的将来她会叫“妈”的时候,一股热流从心田涌出,打湿了眼眶。
   《堡垒》触动我心阕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似。和文中的女主人公高清的家庭背景差不多,在有些懵也有些懂的年纪,我的母亲就去世了,然后父亲另娶。难以言状的孤独感无法消弭,便把自己重重包裹起来,拒绝交流,只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像个把头埋在沙里的鸵鸟,又像是坚守无形堡垒的卫士,怕看到天空的灰色,索性选择不抬头——不去希望,便没有失望。现在想想,当时真的很天真。回眸往昔不由得掬一把冷汗,好在那时身边不乏温情,那丝丝缕缕的关爱,最终让我从堡垒里走了出来,没有一味自闭偏执下去。正因为亲身体会过把心层层上锁的滋味,才更懂得珍惜真情相待的幸福。很多时候,我们只要稍稍转身,走过瓶颈期,便会豁然开朗,春暖花开。
  
   《摆渡的人》出版时,作者陶然年方二十六。一直觉得他的小说紧贴生活,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着朴素,他总是习惯用异常洞明的眼睛去捕捉、整合一切感知,从冷静的角度去旁观生活,描述世界,所以他的表达里有一种温和的锐利,往往能在不经意间击中你的神经,让你被其中灵动的细腻深深打动,不能自已。
   掩卷沉吟,灵魂上的悸动依然久久不能平息,几分惆怅,几分豁然。作者在自序中写道:这是一种由近及远的“回望”,虽然来路上有些风景,其实已不忍再看。而我要对陶然说——说是不忍再看,却频频回顾,这已不是追怀的执着,而是飘忽的苦涩,深邃的悲悯。基于种种,在我看来(或者不止我),你亦是万丈红软中那个双手摇橹、身披“一蓑烟雨”的摆渡人。

共 38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通过文字,文友之间的共鸣真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读秋梧飘絮这篇文章,我越发坚信这一点。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选取陶然小说集中三篇代表性的作品来着笔,让读者见微知著,窥斑见豹,领略了陶然小说的风采。所选三篇各自成章,又互为关联,由此岸,到渡口,再到彼岸,从而完成了对陶然作品中一批精神上的摆渡者的心灵展示与剖析,给人很深印象,并结合自身感受与体验,加深了文本的感染力。一篇很不错的赏析文字。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夏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09-09 13:54:45
  通过文字,文友之间的共鸣真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读秋梧飘絮这篇文章,我越发坚信这一点。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选取陶然小说集中三篇代表性的作品来着笔,让读者见微知著,窥斑见豹,领略了陶然小说的风采。所选三篇各自成章,又互为关联,由此岸,到渡口,再到彼岸,从而完成了对陶然作品中一批精神上的摆渡者的心灵展示与剖析,给人很深印象,并结合自身感受与体验,加深了文本的感染力。一篇很不错的赏析文字。欣赏!推荐阅读!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1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0-09-09 21:55:37
  谢谢夏主编用心而精准的按。祝一切都好。
2 楼        文友:孙本召        2010-09-09 17:23:31
  絮儿的评论不只是对文字本身的解读,更深的是心灵交流后的感悟,升华。我自觉得是品论,心释。
一口木刀雕文字,两袖清风笑人生。
回复2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0-09-09 21:58:21
  “絮儿”,有多久没有听到这样的称呼了,亲切得让我想起很多的曾经。美好的曾经。
   而“品论,心释”的评价也让我心猛然一震。
   本召,好久不见,不知近况如何?
3 楼        文友:alun123321        2010-09-09 18:53:33
  早就知道陶然《摆渡得人》这本集子,却一直无缘得见,上次拙作《落叶随风》合奏获奖,等他惠寄这本书等了一个多月,结果还是邮丢了。这边邮路怎么搞的?都几个世纪了,还老牛拉车,真恨死邮局那帮吃干饭的了。后来据说陶然一直心疼他寄书的邮费,也是哈,邮丢了谁也心疼。我心疼那本书。他家大概还有不少,将来非再问他搞一本不可。看到小秋这篇精彩的评论文字,心动的更欢了,抽空非逼着他再寄一本不可。不过他不寄就算了,我倒心生一种对此书遥远而又近在咫尺朦胧感,有时候,这种朦胧感更让人向往。希望早日得到他这本集子。
小说作者,笔名味道,味道文章,味道啊味道,alun123321
回复3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0-09-09 22:00:20
  真是便宜邮递员叔叔了,凭空得了本好书,不知走了啥运。
   味道同学,俺整这篇就是要惹得你心痒痒的,咋滴?嘿嘿~~~
4 楼        文友:alun123321        2010-09-09 18:55:59
  秋的评论文字毋庸置疑已经达到了心灵的高度,既好读又不乏深度,是这本书最好的伴侣。
小说作者,笔名味道,味道文章,味道啊味道,alun123321
回复4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0-09-09 22:05:34
  味道的评价折杀我也,俺又要躲椅子底去了。
   其实,这篇文字很久就已经写出来了,只是羞于让它现世,只因知道自己的水准,怕解读有误,反曲了陶然赠书的好意。后来一寻思,不管,我只是我手写我心,所以一咬牙,发了。
5 楼        文友:浅泠        2010-09-09 20:17:06
  欣赏小秋温婉深入的解读
回复5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0-09-09 22:07:21
  小评唯以用心,浅浅。咱不兴抱抱那套,心照,好姐妹。
6 楼        文友:李学民        2011-07-05 08:12:12
  挥挥洒洒,又是一篇精到美文。读了,我了解了陶然了解了秋梧,尽管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受益。
发表文章近百篇
7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4-01-22 04:07:35
  所有的经历都是沉甸甸的美好。。。。。。。。。。
哪里天涯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