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情醉瘦西湖

  情醉瘦西湖


作者:心花一瓣 进士,1013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22发表时间:2010-09-21 16:32:28

江南之行太过匆匆,仅仅两天,我们又要踏上归程。朋友们提议到瘦西湖一游。说实心话,我并无多大兴致,但凭瘦西湖的名字,我妄加猜度,认为扬州人似乎有些东施效颦之嫌。你想杭州已经有个西湖,扬州却偏偏再来个瘦西湖;镇江早有个金山,这里又来了个小金山。走进扬州瘦西湖,一睹瘦西湖之神韵,才知我妄下断语实属大错特错,方知扬州人的匠心独运。原来扬州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借”,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来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借乎小”。
   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知倾倒了四面八方的多少文人墨客!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踏上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一如踏上一道彩虹。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问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赞叹不已:“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信步漫游,步入了瘦西湖的南大门,她正敞开怀抱,对我们这些远道的来客热情致意。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门厅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这幅祖联,让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磁力。
   步入大门,脚下一道长堤,逶迤北去。从虹桥直至徐园门前,是一条长坝。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万紫千红的花圃,路的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美其名曰“长堤春柳”。六月里,虽不见的桃花满树,那细细的柳树被夏风染成墨绿,在微风中婆娑起舞,婀娜多姿,湖上微风吹来,那柳丝们娜起舞,树影婆婆,似青烟绿秀,漫步其间,凭添了瘦西湖的妩媚。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写的:“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
   虽不是春日踏访柳堤,但心头依然妙趣横生,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上,心旷神怡。堤虽长但并不显得单调,请看前面堤畔的这座攒尖翘角式的四柱方亭,显然是让我们在此驻足,静静地揣摩欣赏这里的景色。亭内面西的“长堤春柳”匾是清代进士扬州书法家陈重庆的手笔。联题:“佳气溢芳甸(赵孟頫句),宿云檐野川(元好问句)。”为扬州书画家王板哉所书,登亭小想,使我们在领悟中又进入了新的意境。
   如果说“长堤春柳”似东风二月,以桃红柳绿间植取胜,那么桃花坞则以成片桃林,云霞散彩的气派见长,夏日里虽不见“花落花飞飞满天”,但依然可以想见“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楚楚动人。
   登上四桥烟雨楼,南面的虹桥,北面的长春桥,近处的春浓桥和西边的五亭桥,都历历在目。每当风雨萧萧时,四桥就忽隐忽视,也不枉称了“四桥烟雨”。诸桥近在咫尺,桥桥不同,但这四座桥却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衔接起来,又以各桥不同的落点和构架将全彻景点划分为各具特色的若干区间,使每一风景区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韵味。
   走出趣园,又入徐园。方寸园林,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此园是瘦西湖正门进入的第一个园,步入其中,顿感园林的精巧。未到过瘦西湖的人,就以为这就是瘦西湖的风貌,其实这正是构园者的苦心,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穿过徐园的后门,越过小虹桥,来到了小金山。沿着蜿蜒山路,拾级而上,岭上便是风亭,匾额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阮元所题。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深,贵在曲折。此时俯瞰小金山,上有风亭,中有观音阁,下有各种形式的厅堂,层次井然,错落有致,四周碧水时宽时窄,时直时曲,使人感到变化无穷而又富有自然之势。
   来到了临水而建的琴室,门前古柏两株,树高过檐数丈,葱笼叠翠。走进琴室的庭院,东面花瓶门的石额上刻着“静观”两字。琴室后是木标书屋。走近书屋,我们情不自禁地压低了声音,也不得不将脚步放得轻轻安静。不忍心惊忧了这里的书香墨趣。园内种有十余株老桂树,错过了季节,虽不见花开,但仿佛依然闻得去年桂花的余香。
   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条岸柳成行的长堤,伸向湖心,长堤的顶端就是吹台,也叫“钓鱼台”。伸出水面的小岛,岸柳成行,宽丈许,长有百余步,直插湖心。整个吹台既无繁杂的斗拱挑出,又无雕梁画栋的富丽堂皇,而是素油涂抹梁檐,显得朴实无华。听导游说:钓鱼台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设计者的本意是:乾隆游湖时,乐队在其中弹奏江南丝竹,以助游兴,所以亭内有沙孟海题“吹台”匾。谁知有一次乾隆皇帝来到此地,觉得此处更宜钓鱼,于是勃发钓鱼之兴。这下忙坏了手下人,管事的盐商火速暗中挑选水手,潜入水下,以荷叶盖顶,以荷茎换气。每当乾隆落竿垂钓,水手就将活鱼一条条挂上钩去,乾隆举竿鱼跃,大家都喝彩欢腾,以为水神也从太君心意,盐商也自然得到奖赏。现今檐口的“钓鱼台”三字匾,是书法家刘海粟所题。两边槛联,上联为“浩歌向兰渚”,是唐代徐彦的佳句;下联为“把钓待秋风”,是唐代杜甫的名言。吹台三面各开圆洞门,以门借景,有“三星拱照”之称,为我国造园技艺中运用借景的杰出范例。
   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巍峨屹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环拱石桥就是五亭桥。五亭桥不仅是扬州瘦西湖的象征,而且是全国风景名胜中独一天二的景观,因桥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称它为“五亭桥”。因为其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又叫“莲花桥”。全桥基平面分成12个大小不同的桥墩,虽然用大块青石砌成,但十分纤巧,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主桥为单曲拱桥,旁构4翼,每翼各有3个半拱的桥洞,连同引桥两个扇形桥洞,共有15孔。孔孔相连,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5孔,大小各异,形状各殊;泛舟桥下,孔孔相通,犹如城堡。莲花出水似的五亭桥,结构巧妙,造型独特,桥亭结合,气势宏伟。
   五亭桥南面为莲性寺,原称“法海寺”,里面有名的建筑是白塔,巍峨矗立,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塔身为砖结构,分三层,上层叫刹,中层是龛,均呈圆形,下层是塔基,为正方形。整个造型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关于这白塔,还有一段美丽的传奇故事:一天,乾隆的游船到了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开窗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瘦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当然真塔不可能是在一夜之间造成的,它究党建于何年已无法考证。但白塔属喇嘛塔,系藏传佛教喇嘛教寺院里的塔制,在瘦西湖中也仅作为点缀而已。它比北海白塔瘦长,塔座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雕刻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筑台53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53参;相轮为13层,象征天的最高处13天。正是:处处有象征,时时有暗示,造园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过吹台,穿五亭桥绕过蜀冈山麓。眼前是一组气势恢宏的仿清建筑——熙春台。熙春台与小金山遥遥相对,都处在湖面转折之处。它是当年乾隆皇帝祝寿的地方,因此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宏大气派。所有建筑的瓦顶全用绿琉璃筒瓦,与远处五亭桥的黄瓦朱栋,白塔的玉体金顶相映成趣。熙春台内的装饰,使用了扬州漆器工艺,特别是壁画《玉女吹萧图》,采用扬州磨漆画的工艺,表现出一群唐代仕女欢歌艳舞的壮观场面。
   从熙春台向东隔湖相望,赫然入目的是望春楼,楼屋二层,翘角飞檐。上层半为露台,登台可览园中秀景;楼下中为茶室,南北两小间分别辟为山水庭院,顶部可见天日。
   望春楼之西为“小李将军画本轩”,透过扇形窗户观赏对面熙春台金碧辉煌的廓影。过了画本轩向北过小石桥西折便是那名闻遐迩的二十四桥了。整座桥是用汉白玉砌成的单孔拱形石桥。桥上雕饰明月图案,秀丽典雅。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再现了唐诗中的诗情画意。
   “二十四桥月如钩,黄花开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叹服于李鸿章处有游览瘦西湖后生发的感叹,可谓道出了游客的心声。置身西湖,纵然不见满眼的花黄,但迷人的瘦西湖的一草一木依然拨动我的心弦,在我的心灵底片上留下清新隽永的回忆,让我回味无穷。
  

共 36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扬州之瘦西湖,从开始作者的无多大兴趣到一睹其神韵之后的方知特错大错,跟随作者的笔墨一路而来,瘦西湖便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虹桥、徐园、小金山、法海寺等等景致,作者都赋予了其传奇的色彩,引经据典,诗词歌咏,无不再现瘦西湖曾经当年的神韵。二十四桥月如钩,黄花开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古人西去,遥想当年,瘦西湖正以一颗饱满的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编辑:秋风向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风向晚        2010-09-21 16:32:50
  扬州之瘦西湖,从开始作者的无多大兴趣到一睹其神韵之后的方知特错大错,跟随作者的笔墨一路而来,瘦西湖便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虹桥、徐园、小金山、法海寺等等景致,作者都赋予了其传奇的色彩,引经据典,诗词歌咏,无不再现瘦西湖曾经当年的神韵。二十四桥月如钩,黄花开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古人西去,遥想当年,瘦西湖正以一颗饱满的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从原来的《红袖添香》搬运过来作为收存。
2 楼        文友:秋风向晚        2010-09-21 16:34:37
  读这游记是一种享受,尤喜欢里面的典故以及诗词的歌咏。问好,中秋快乐。
从原来的《红袖添香》搬运过来作为收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