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雪落·空明(七)

  雪落·空明(七)


作者:林歆 童生,66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42发表时间:2010-09-25 19:01:56

第五章
   近几日,若雪总是心神不宁,不知是天气闷热还是夏蝉的鸣叫的缘故。
   卧于榻上,刚入睡耳畔便回响,“雪儿,姐姐想见你……”姐姐,貂婵!莫名的不安,她匆匆到书房,“我要回白云山!”突然的举动,使他闪过一丝迷惑,“姐姐一定发生什么事了,我要回去!”泪,夺眶而出,倾泻着她的害怕。他似乎已感到她的异常,“你的身子还很虚弱…我,与你一起去”。靠在他宽阔的肩上,心里的不安,渐渐平息,这种依靠,婉薇在现代,也不曾有过……
   白云山与南阳相距并不远,但古代的交通太落后,幸而有他相伴。旅途的劳累,她依偎在他的怀里安然睡去,她知道他已占据她的心,无法控制。淡淡的梅香萦绕在鼻间,唇间有湿润的感觉,这种感觉……她豁得睁眼,他玉晶般的面庞近在眼前,眼神带点迷离,她转过头,薄唇上还有吻的余温,淡而柔,泛红的脸颊……
  
   小院有点冷清,柴扉紧掩,若雪的心无由的揪了一下,越接近小院越不安,被他紧握的手,却是冰冷。
   “玎玲…”房内没有声响,蔓延着静谧的气息,“玎玲!”。
   “雪儿姐姐……”玎玲投入若雪的怀里,如抓住一救命草,“救救小姐…”“姐姐,怎么了?”看着玎玲泣不能言,她冲进貂婵的房间。
   红色的缦纱掩不住她苍白的面色,“雪儿…”“姐姐!”若雪握住她枯瘦的手,示意她不要讲话,脉象有似更无,浮若有丝。“玎玲,怎么照顾姐姐的?!”她怒喝,控制不了悲痛的情绪。“雪儿,不要怪…”貂蝉每说一句都带着几声咳嗽。“雪儿姐姐,我…”玎玲跪在床头,泪如雨下。若雪意识到自己的失言,拉过玎玲,“不哭,我一定会救姐姐的!”“雪儿,见到你,我就安心了…”
   貂蝉的病还得从若雪上山采药说起,若雪因坠崖许久未归,虽报平安,貂蝉免不了挂心,又时值春季,易感染风寒。起先,只当是小病小闹,喝了些汤药,不见有效反更甚,夜间时被咳嗽至醒,时常头晕目眩,亦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玎玲年少,何曾见过这般,欲寻若雪,也不知何处去寻。貂蝉身子素日薄弱,几日折腾便一病不起。
   “都是雪儿不好,雪儿让姐姐挂心害病,雪儿对不起姐姐……”若雪紧握拳头,水葱般的指甲都嵌入了肉里,怎么可以让姐姐一个人在这,自己却在他处安然悠哉!
   貂蝉羸弱的身躯,如一现的昙花,绝美瞬逝。若雪不愿多看,她的悲伤只会徒添她的难过。“姐姐,我医术还不精,让他给你把脉。”“他?”若雪点头,离房。
   “亮,”他站堂屋,紧锁眉头,沉思。她不顾一切,投向他的怀抱,他的怀抱是她温柔的港湾,能够抚平她心灵的浪花。“亮,我一定要救姐姐!”他轻抚她的发丝,“我去看看,你先吃点东西。”
   诸葛亮来到床边给貂蝉把脉,“先生?”貂蝉吃力地问了一声,雪儿的画上是他,终究逃不了……“在下诸葛孔明,雪儿在堂屋休息,我会照顾好她,姑娘先休息。”
   他走到若雪身边,把她拥进怀里,“貂蝉的脉息,左寸沉数,乃心气虚;右寸细而无力,乃肺经气分太虚,这症候应是素日就有,如今又染上风寒,耽搁一些时候,应是无望……”“不!”她推开他,“我一定可以救姐姐!”清泪,梨花带雨,无助。
   若雪游荡于小院中,曾经鲜活的画面,如影片闪过,温热的夏风何时夹杂了丝丝冷冽。只知姐姐素日身子骨弱,竟成病根,都怪自己的医术不精!若早日发现用药调养,何到如今这程度!难道真是天意难违,红颜薄命!难道我真不能逆转什么,那总可以延长几天,多陪伴她几日……婉薇抱着头蜷缩于角落。
   “这药方,可行否?”他把一张方子递给她,“虽不能治本,但可延些时日”。若雪把药方给玎玲,嘱咐她该注意的细节。“雪儿,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他搂她入怀,“早点睡吧!”她抬头,静静地望着他,华美的面容有几分憔悴,也是她害得吧?托起他的面庞,坚定地说,“生死由命,我没事”。
   这几日,貂婵的脸色红润些许,玎玲又快活得如只小鸟,若雪却知是回光返照……“姐姐,药煎好了。”“雪儿,你先放着。”她似乎有话讲。
   “雪儿,你,他,你还是爱上他了…”貂婵无奈地低语着,“曾记上次,他来信让我安心许你在他那修养,我便知……姐姐,希望你幸福,是简单的幸福。姐姐虽说隐于山水之间,但还是知晓卧龙诸葛孔明,这样的男人,胸怀天下,志在千里,可敬仰,可爱慕,却不可托付终身!倒是陆逊…
   “姐姐,你说的我都知,我不曾奢望嫁于他,只要曾爱过……相濡以沫,亦可以相忘于江湖”若雪拉着貂蝉枯瘦的双手。
   “玎玲,去请诸葛先生进来。”貂蝉有些不懂,雪儿竟不求相守,只求相爱,却知她自有主张,自己多言亦无益。
   “姐姐,你不要担忧我,我会好好的……”若雪抑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跟貂蝉的姐妹情,是婉薇在个时空里最大的收获,独女的她,甚珍惜这份情谊。
   “先生,雪儿是我惟一的牵挂,我现在把她交给你,照顾好他……”
   貂婵,让若雪和诸葛亮的手相握,并看向若雪,拍了拍她的手。婉薇顿时明白:貂蝉反对,却因她,特临死相托。依诸葛亮的性情,答应的事必会做到。
   她对她的关爱,在这个陌生世界中,如妈妈的爱,是她永远的护岸。
   他十指相扣若雪的手,对着貂婵,望着她,坚定地道:“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生的承诺,他说出婉薇最喜欢的四句诗,那象征着爱情的最高境界的四句诗。目光中的柔诚,让她沦陷于宿命里……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若雪依照貂婵的意愿,把她埋葬在小院的后山,没有立碑。是年,公元205,建安十年,貂蝉年仅三十有一。
   眼泪,滑落,的是句点;花瓣,漫天,的是芳魂;美玉,消香,的是无形。
  
   貂婵的去世,让玎玲郁郁寡欢,她本想留在小院守着貂婵,若雪不愿她孤身一人,说服玎玲与她一起回南阳。小凝的相伴,让她走出了曾经的悲痛,看着她们打闹院中,若雪心中的一块石头便落地了。
   自回来,她和他多了一份默契,偶尔的一个眼神,时常的一个举动,便知道彼此心系何事。与貂婵的生离死别,让她深切地感到生命的易逝和人生无常,她不再被将来困扰,即使那是她已知的历史……不管以后,把握现在,活在此刻——她对自己说。
   若雪的手中是一条淡紫色的流苏,那是她跟着小凝学编织亲自打的。流苏以紫罗兰为主色调,上端的同心结有白和淡紫两色的粗线编织而成,随后缀着一个白玉色的明珠,紧接的便是些许长短不一的紫罗兰色的细线扎成的穗子,飘逸淡雅。若雪一手托腮,一手的无名指间挂着流苏,在自己的眼前不停晃动玩弄,可用来配饰任何物件,再说他最喜淡紫色,他应该会喜欢吧?
   “雪儿,在想什么?”他进来扰醒了她的神游,她自然地藏起那条流苏。
   他却瞧着她道:“雪儿,给我到杯茶吧!”她起身,流苏自然滑落于地,她未发觉,而是径直去取茶水。他捡起流苏,主心是同心结,两种色调的线紧密相缠,层层相扣,而主调是淡紫色。他记得她偏爱白色,他最喜淡紫色,难道是夫妇相随,夫唱妇随?
   他笑出了声,正引得她注目,发现他手中的流苏。“还给我!”若雪伸手想夺。“不是送我?”他退一步,她重心不稳,跌入他怀。“没事吧?”“都怪你!”
   “雪儿,有件东西想赠于你”,他拉着她来到书房,只见书桌上有一把古琴,棕色的琴身,银细的琴弦,“那日在老师的庄院里听到你的琴声,便想把这焦尾琴与你”。
   若雪用指尖换过银丝,似乎在哪儿见过这琴……他把刚才她赠的流苏挂在琴尾处,“雪儿,你看。”
   那一刻,婉薇震撼了。淡紫色的流苏瞬间击中她的记忆,是她书房里的那把古琴,一样的琴形,她肯定。那还是她穿越前,去成都游玩,品味着巴蜀文化。在一个古玩街里,她一眼就相中了那把古琴,虽然它被些许灰尘遮盖,但琴尾处的坠饰让她觉得异常亲切,便买下。此后,她的书房多了一把古琴,因其声色空明,便取名为“空明”。
   似乎一切都冥冥中注定,当命运伸出手来,我们都无能为力……
  
   时光荏苒,貂婵已离去三个月了,风住尘香花已尽,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桌上的宣纸被秋风吹起,一如风中的落叶,打转着,落在窗外。
   “雪儿…”徐庶站在窗外,灰白色的布衫,沾了些许尘埃,却依然洁净。
   “元直,你来了。”若雪欢笑。近些月,因诸葛亮随水镜先生去游历,他时常会来,陪她说笑,怕她寂寞,亦是受好友所托。“亮,过些日子可回,这些天,烦劳你了。”若雪有些歉意。
   “雪儿,陪我出去走走吧!”他不希望她闷在屋子,才要她陪他。在若雪眼里,他对她关心,她安然接受,因为视他为哥,便无束于男女之情,而这只是她的想法。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泛黄中微红的枫林,摇曳着点点若有若无的寒意;酡红如醉的落日,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呈现着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若雪和他并肩而走,开心地描述着发生于玎玲和小凝之间的趣事,愉悦地欣赏秋日的景色,这样的轻松,是他给她的。若雪暗想,定要做一些特别的东西给他,只给他,因为他默默的关心与支持。
   “雪儿,亮和提过黄家否?”他的话语触痛若雪本不愿多想的心结。黄家?记得史载诸葛亮之妻是姓黄……“没有”,她苦涩一笑,“怎么?”
   “到时他自会告诉你。”其实,是他拗不过自己的心,竟脱口而出。
   “说吧,我也许知道。”她明明不想问,她以为自己可以很淡然,可是她错了。
   “孔明与黄家有婚约,是他父亲在世所定。”她还是从别人的口中听到了自己最不愿听到的话,自欺的日子也该结束了。
   “元直,你满腹韬略,不应在山野之间,而中山靖王之后的刘皇叔刘玄德是个明主,会重用你的……”
   “雪儿,深居闺阁,竟了如天下事。孔明可有管仲、乐毅之才,为何不劝他仕途?”
   “不,我不许他仕途,只要我在他身边,何况时还不到。”原来她是这样自私,连她自己都惊讶。
   他明澈的眼眸交杂着惊讶、失落、痛苦,那种黯然,使帅气的脸庞多一份忧郁,她不觉得伸手滑过他坚毅的眉线。他握住她的手,深情地说:“雪儿,我知道你心中已有亮,容不下他人。但我只想默默地守护你……”眼底是化不开的浓情。
   “元直……”她挣脱他紧拽的手,“我们回去吧!”
  
   亮,爱你,只因为你我相遇。对元直,我只视他如哥,他的一往情深,是我无法回馈……若雪按了按太阳穴,头疼。
   “雪儿,想什么呢?”明媚的眼眸直勾勾地看着她,似乎洞悉着一切。
   “你回来了,不是说会晚几日吗?”她有些想问婚约之事,终究出不口。
   “雪儿,明天和我一起去赏菊,我想让你见一个人。”总是这样,只告诉她他的决定,嘴角得意的笑容,似乎又有什么主意。
  
   若雪装扮了一下自己,毕竟是要去见人。青丝自垂在背后,左侧的发髻上别着一朵白色的花饰,一袭白色的裙衫,隐秀神洁,锁骨处的印记似乎更鲜明。
   他在门外等候她,发愣的眼神,竟失平日的睿智,他点了点她的鼻子,“雪儿,你真漂亮!”因为我即将离去,会留下最美的,她默念着。
   一座素颜的府邸,却看得出主人殷实的家底和声望,若雪抬头一望,见到两个刺眼的字——黄府。若雪有些眩晕,感觉身子要倒地,他过来扶住她,“怎么,身子不舒服?”她摇头,进去,早晚都要面对。
   这菊园很大,各色的菊花,或仰或倾,或聚或散,有怒放的,也有含苞的,绚烂着你的眼球。小亭的桌上放着一盆白菊,润如玉、轻如纱,若在晴朗的夜晚,月光洒在花瓣上,犹如抹上了一层霜,定格外的高雅清贵。
   一老者过来,沧桑中带风骨,“孔明,来了也不去见见月影?她总念叨着你。”老者看向若雪,“这位姑娘是?”“雪儿,这是黄承彦,黄伯父,与吾家是世交。黄伯父,这位是若雪姑娘。”若雪上前施礼,“若雪拜见黄伯父。”这就是他未来的岳丈吧?
   黄承彦看了看雪若道,“孔明,你随我来”。他们在离若雪的不远处交谈,“孔明,你……”黄承彦有些愤怒。“菊会后亮自会给伯父解释。”他说完就转身走向若雪,拉起她的手,宽大的掌心,抚慰了她心中的的忐忑与不适,众人的诧异,更肯定她在他心中的分量。
   这是文人的聚会,他们饮酒作诗,大有奇文共欣赏,凝义相与析之境。若雪默默地垂着头,紧紧地拽着孔明,忽听一声“雪儿”。回头看是水镜先生,“司马爷爷”,若雪松开手来到司马徽身旁,“孔明还真把你带来,那雪儿就再为司马爷爷做首诗,如何?”
   又来啊!婉薇只好扫描一下,就陶渊明的《饮酒》吧,齿唇轻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若雪即吟完,一些文人就道“好诗”、“姑娘好才情”,满堂称赞。司马徽与诸葛亮却在旁低估着,似乎谋划着什么。一人站在人群外,更显其寂寥,眼光中的赞许掩不住失落,徐庶转身离去。
   若雪看到司马徽和孔明有事相商,无意去打扰,便独自一人坐在凉亭内观菊,却发现对面正是黄承彦,无奈上前施礼。黄承彦对若雪亦无好感,稍作应付,起身时却定格在她锁骨处的红色印记。“若雪姑娘,这印记是何来?”色狼,哪有这样盯着人家姑娘看的,“自是有的”。那老头紧追着问,“姑娘的父母是谁?祖居何处?”怎么,户口盘查啊,婉薇甚是不解,却只能答道,“若雪并无双亲,是人收养,黄伯父还有其他问题吗?”
   若雪自顾离去,留下不解的黄承彦。难道她就是月英,锁骨处胎记太像了,也是蝴蝶状,真的会是她吗?月英,我的孩儿……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找孔明相问。
   “老师,求您帮我说服黄伯父。”诸葛亮与司马徽对坐而谈。“孔明,此事极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可违背?若当日你告知我你有婚约,我断不会同意你们!”“吾定会遵守对若雪的承诺!”孔明斩铁似地说道。
   两人正不可开交时,黄承彦过来,拉住孔明便问,“若雪是由何人收养?那人居于何处?”
   “这,亮并不知,雪儿也未曾多言。伯父,为何有此一问?”孔明到有些不解。
   “无事。”“那侄儿有事相求”,孔明双膝下跪,磕头拜礼,“请伯父收雪儿为义女”。
   “贤侄,这又是为何?竟行如此大礼。”黄承彦欲扶起孔明,可孔明执意不起。“是侄儿不好,对不住月影,但侄儿只想娶雪儿为妻,又因父母之命不可违,只能求伯父认雪儿为义女,成全侄儿!”
   徐庶正路经此,看到孔明,正欲相见,却听到这一番,令他怔怔。他还是那个睿智淡雅、不动情的孔明吗?也许,他和她注定……便悄悄返回。
   黄承彦扶起孔明,“有些事还需深究,容我与你说。”
   一个男人爱着一个女人时,不用她要求,什么也会为她想得周全。
  
  

共 574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把三国人物与现代人物联系起来写,古今结合,韵味无穷,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令人刮目相看,扼腕叹息。欣赏,作者的独具匠心,作者的创新水准。【编辑:销愁隐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销愁隐者        2010-09-25 19:02:38
  把三国人物与现代人物联系起来写,古今结合,韵味无穷,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令人刮目相看,扼腕叹息。欣赏,作者的独具匠心,作者的创新水准。【编辑:销愁隐者】
高中语文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文学爱好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