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闲品《三国》之五:曹操两次危机处理技巧分析

编辑推荐 闲品《三国》之五:曹操两次危机处理技巧分析


作者:残剑 秀才,158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18发表时间:2010-10-04 16:03:56

都说“老不看三国”,因为三国写的多是权谋之术,看多了,悟透了,人会变得狡诈,不利于官家需要的稳定和淳朴。其实里面有很多东西还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不管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
   曹操一代枭雄,权谋天下。《三国演义》通篇围绕三国之争而展开。我对其中曹操的两次危机处理细细品味,独成一家心得,也在此试分析之。
   第一次是“孟德献刀”。阿瞒当时的本意是要刺杀董卓,无奈被董卓察觉,急中生智,改为献刀,得以脱身。这一节里面,曹操的心智自是不用说。但若把曹操这次行动综合到他的一辈子去考量的话,我们会发现有趣的东西:那就是——曹操怕死,非真壮士,只为图名,积累资本!为何?试想,当时曹操不过一典军校尉,身份太低,身处乱世又胸怀大志,欲号令天下,却人微言轻。所以在众汉臣面前图个表现,赢取人望。你想,董卓半睡半醒之间,曹操出身军旅,又有宝刀在手,纵是董卓力大,曹操舍命、玉石俱焚的话,以宝刀削金断玉之利,怎会不成功?但曹操没有。他选择献刀托辞。谁又知道他当时是否想到自己虽刺杀不成,但已博得忠臣名号,为日后纵横诸侯之间淘得“第一桶金”。曹操接下来纠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建立根基就是明证。这一次危机处理,曹阿瞒用的是“借梯上楼”之术。人以弱势时取胜于乱世是为经典。
   第二次是袁绍讨伐曹操时,陈琳的《讨曹檄文》。此时,曹军力薄,曹操面临天下对手,两军对垒,又恰逢曹操头风病发。按照一般统帅,此时陈琳的檄文不啻于油泼大火,雪上加霜。可曹操没有。这位千古枭雄不怒反喜,认为这篇骂遍他十八代祖宗的文章是天下良药。他用自己的“大度”激发了全军斗志,赢得官渡之战,并收陈琳于帐下。这里不论檄文与头风之间的因果关系。且看阿瞒把个文攻武伐的危机化于无形是怎样一个用心。当时的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尚无对抗天下之力,他最需要的不仅是战场上的胜负,同时需要天下士子归心,实现王霸之业。作为统帅,面对危机,他表现出了超于常人的“雅量”,把小事放进天下这个大思维中去考量,其驭人驭天下之术可见一斑。阿瞒打败了对手,感化了对手,这是“苦肉计”的最高境界。
   翻开《三国》,尽是权谋。处处危机,步步陷阱。一部演义史,其实又何尝不适于后世?以及我们的现实生活?

共 9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能够细细品味“三国”中曹操对两次危机的处理,得出自己的认知,且所言成理,给人启迪作用,让人真切感受到,“一部演义史,其实又何尝不适于后世?以及我们的现实生活?”。快哉快哉!【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10-04 16:04:55
  能够细细品味“三国”中曹操对两次危机的处理,得出自己的认知,且所言成理,给人启迪作用,让人真切感受到,“一部演义史,其实又何尝不适于后世?以及我们的现实生活?”。快哉快哉!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1 楼        文友:残剑        2010-10-05 08:49:37
  谢谢编辑。用心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