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也说状元

编辑推荐 也说状元


作者:江苏黄云峰 探花,188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03发表时间:2010-10-07 16:59:12

看了民间的忧伤编发的《状元趣谈》一稿,颇有兴趣。十八年前,我在《新沂日报》上,曾连载过自己撰写的《趣话中国状元》,每篇千字,大约数十篇。现在看来,还是有点意思。这里选摘几篇,以飨读者。
   “状元”实际是“状头”之说。考官将新科进士的“状”(考生家庭状况表、州与府的举荐信)连同考试成绩,一起呈报皇帝。录取为第一名的便叫“状头”,“头”与“元”同义,所以俗称“状元”。据有关材料载,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状元孙伏伽始,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的状元刘春霖止,共有状元592人。此外,张献中的大西国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都曾开科取士,也选拔了一批状元。其中,大西国可考的状元1人,太平天国13人。以上指的是文状元,武状元可考的,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薛奕,到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的张三甲,共168人。另外,大西国武状元1人,太平天国2人,总计中国可考的文武状元共777人。
  
   一、别字状元
  
   中国历史上有个状元叫孙家鼐,时称“别字状元”。这也是中国有据可证的惟一的别字状元。
   孙家鼐,字燮臣,号蜇生,安徽寿州(今寿县)人,生于道光七年,32岁时,也就是咸丰九年,中了状元。
   考状元得先通过乡试、会试,然后才能殿试。也许是因为紧张吧,在试卷上把汉代明儒董仲舒的“舒”字写成了“书”字,巧得是阅卷官们粗心大意,竟未发觉。按清朝科举制度规定,殿试阅卷后,选出十份好的答卷叠放一起,呈送皇帝钦定,决定这十人的名次。一般说来,这十份试卷中放在最上面的即是本次科考的状元。皇帝在多数的情况下照原来的顺序发下来,名次自然不会变化。有时,皇帝心血来潮,也抽阅一下,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调整名次。那次殿试,孙家鼐写的那个别字,十个阅卷大臣竟没有一人看出来,就放在上面上呈皇帝。此时咸丰皇帝一来有病,身体憔悴,二来内政外交上有一系列事搅得他心烦,所以没有细看试卷,只是随便翻一下,便照原样发了下来。金殿唱名时,孙家鼐中了状元。
   事后再看状元卷,才发现孙家鼐写的那个别字。但因孙的状元是皇帝钦定的,况且名次已经揭晓,木已成舟,若另改状元,咸丰皇帝和十大阅卷大臣面子上也难看,何况孙家鼐的文才确也出类拔萃,于是乎只好顺水推舟将错就错,让别字状元孙家鼐安享盛名了。此后,孙家鼐步步高升,但“别字状元”的“雅称”却被后人传为科举趣话。为此,咸丰皇帝也得了个“瞎眼皇帝”的“雅号”。
  
   二、相扑状元
  
   如果说孙家鼐是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的“别字状元”,那么,王嗣宗则是天下无二的“相扑状元”。
   天宝八年(975年),也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宋太祖在讲武殿主持进士科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两卷皆上乘佳作,难分雌雄。状元只有一个,谁当合适呢?宋太祖也会出点子,让两人当场角力,胜者为状元。角力即相扑,自唐末五代以来,极为兴盛。王嗣宗和陈识在大殿上便相扑起来。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获胜,成为大宋王朝的第15位状元。
   司马光《涞水纪闻》和元人编纂的《宋史-王嗣宗传》也曾记载过王嗣宗靠相扑而大魁天下一事。不过,司马光却说王嗣宗是同赵昌言角力争状元的。书中记载:赵昌言是个秃头,开扑不久,帽子便掉了,王见状,撒手奔向太祖跪奏说:“臣胜了!”太祖大笑,遂以王嗣宗为第一。看来,司马光在记载这件事上是错的。因为赵昌言是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中进士的,比王嗣宗晚四年,是不可能和王嗣宗相扑的。司马光把赵误为陈识了。
   王嗣宗汲汲于功名,戚戚于富贵,有时不惜损人利己,晚年患病,犹贪恋官,徘徊不去,曾对人说:“鄙人唯此一事,未能免遭非议。”众人嗤之。
  
   三、丑状元
  
   一般说来,皇帝选状元都是选一些漂亮的举子,可是,明正统元年(1436年),中状元的浙江永嘉(今温州)人周旋即奇丑无比,时称“丑状元”。
   周旋当上状元可以说具有戏剧性。周会试列95名,廷试完毕后,大学士杨士奇选出一甲三人,准备把周旋列为头名,当时参与拟定榜中名单的,只有杨士奇几个人。周旋的学识无可挑剔,但相貌如何,杨士奇不清楚,参与内定的人也都不熟悉周旋。杨士奇只好询问其他同僚:“谁认识浙江周旋,他的长相如何?”当下有一个浙江籍的官出列答道:“此人状貌修伟,皮肤白皙。”
   原来这次应考的浙江人中,还有一个叫周宣的,他是淳安人。“旋”与“宣”,二字音同,这个官员误以为问的是周宣,就阴错阳差地把周宣的相貌告诉了杨士奇。实际上,这个官员也不知道浙江还有一个叫周旋的。
   杨士奇听了介绍后,便放心地将拟定的一甲三卷上达英宗皇帝批阅。英宗刚刚即位,年尚幼稚,本来就没有能力批阅试卷。再说杨士奇又是顾命大臣,秉持国政,这次考试又是他主持的,英宗还能不言听计从吗?所以就走过场似的点定周旋为头名状元。后诏见时,英宗和杨士奇等一班文武大臣见周旋状貌甚丑,大为诧异。但宸断一出,不能更改,只好承认既成的事实。
  
   四、驸马状元
  
   在中国历史上有证可考的状元,只有一个当了“驸马爷”,他就是唐朝的郑颢。
   郑颢是荥阳(今河南)人,其祖父是宰相。郑颢于会昌三年(842年)参加在礼部贡院举行的进士科考试,高中榜首。进官起居郎,负责记录皇帝的起居言行。
   郑颢漂亮,曾和于楚州(今淮安)卢家千金缔结秦晋。中状元后,郑回淮安迎娶,当行至郑州时,被宰相白敏中的手令追回。
   原来,唐宣宗的心爱千金万寿公主,到了出嫁年龄,宣宗令白敏中物色人选,白敏中看上郑颢,推荐给宣宗,宣宗很满意,遂令白敏中派人将淮安迎亲的郑颢追回,辞掉卢家,另娶万寿公主。
   郑颢极不愿意娶万寿公主,那时文人学士都不愿娶公主,因为公主往往仗势欺人,凌辱丈夫。可是,白敏中用圣旨压郑,郑只得屈而从之。
   做了驸马后,当了宣宗的贴身侍官,后任礼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可谓官运亨通。但郑颢从不以势欺人,为人公正。
   不过,因为婚姻问题,他对白敏中始终耿耿于怀。大中五年,白敏中免相,出任分宁行营都统,临行时,白对宣宗说:“从前,公主下嫁,皇上命臣选婿,当时郑颢去楚州迎亲被臣追回,皇上心事了却了,可郑颢不愿攀国婚,对臣恨之入骨,臣在朝中,他无可奈何,如今臣外放,他必找茬,臣大祸临头了。”“爱卿怎么这么晚才说此事?”宣宗遂命人取来小木匣说,“这里面全是他弹劾你的材料,若听他话,朕早罢你官了。”
   万寿公主对郑颢也没感情。一次,郑颢弟病重,宣宗遣使探视。她却看戏不看人,宣宗很不高兴说:“朕从前还奇怪士大夫为何不愿与我家为婚,今日方知,事出有因。”当即宣公主入宫,斥责。
  
   五、女状元
  
   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状元叫傅善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开科取士,破天荒举行了一次“女试”。沈懋良的《江南春梦庵笔记》说:“癸丑尝设女试,以傅善祥、钟秀英、林丽花为鼎甲。”汪堃《盾鼻随闻录》卷五《摭言纪略》也云:“凡识字女人,概令考试,以金陵人傅善祥为女状元,又取女榜眼钟姓,女探花林姓。”
   但是,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者对此看法不一。如简又文的《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云:“然细考太平文献,全找不到天朝特开女科之事,且天朝历科状元姓名,大都传留,但未见又傅姓女子。再观干王洪仁玕新制定的‘士阶条例’,亦无特设女科之规定。可见天朝绝无女科之制度。我以为天京奠定后,各王府内皆用女官,初于女馆中考选识字女人入掌簿书职。其一、二、三名沿成例称为三元,时人或以此称之,必非如正式朝试之殿选也。”
   但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中说:关于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曾考试女子事,是太平天国史上有争论的问题。经过同志们大家多年的探索和讨论,今天已经可以断定太平天国考试女子是一件确实的事。”但他又说,“女试”不同于科举,“案科举取士制度之所以成为‘科’,是因为有它的规格和年份。所以,即使可以断定太平天国癸好三年的考试女子确实科举,而以后因条件关系不能再举行,既没有某年某月某科的分别,又不曾开过县试、省试,严格的说,也不好称为‘女科’的,最稳当的称谓,应该把它称为‘女试’才好。”
   不过,评判太平天国的“女试”是否是女子科举的惟一标准:考试授官。太平天国的“女试”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如此,傅善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女状元。
  
   六、清忠状元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1265年南宋理宗亲点的状元文天祥被元军俘虏,押解过零丁洋士写的一首诗。文天祥是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名云孙,天祥是字。天祥中状元四天,其父病故。按封建礼教,在家守孝三年,实际是两年零六十天。
   忽必烈大汗命伯颜以丞相身份率20万大军突破长江天险,攻占鄂州,直逼临安。文天祥率部抗击,辗转千里,后升为宰相。1278年,12月20日,文天祥在海丰北面的五道岭遭元军偷袭被俘。被俘后,他吞吃两片冰片想一死殉国,因药力无效,昏眩许久却没死。祥兴二年二月,宋王朝结束。4月22日,押解北上。两次自杀未遂。十月初一,押至燕京(今北京),囚禁在会同馆。
   元统治者对文天祥十分优待,并不断派人劝降。第一个劝降的是临安逃走的丞相留梦炎,被骂了个狗血喷头。第二个是被俘的宁恭帝,他只不过是个九岁的孩子,面对旧君,文天祥跪倒在地,痛哭流涕,连声说:“圣驾请回。”再也不讲别的。
   文天祥软硬不吃,十二月初八,元世祖忽必烈在皇宫亲自照见说:“你在这里日子久了,如能改初衷,做大元朝的忠臣,中书省有你一席。”文天祥说:“天祥乃大宋状元宰相,大宋亡了,天祥唯有一死。”忽必烈只好批斩。十二月初九,被押到柴市(今北京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刑场。文的衣带上写的遗言是:“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也。顷被执以来,欲引诀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而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天祥绝笔。”
   目睹这一壮烈场面的人,无不泪下。
  
   七、武状元
  
   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可考的武状元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薛奕。
   薛奕是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像进士科一样,武举也锁试于礼部贡院,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和策文等,既考武艺,也考文才。薛奕在熙宁九年的大考中,力挫群雄,夺得第一。在薛奕中武状元时,同福建人徐铎夺得文状元。当朝天子宋神宗高兴地赋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不过,宋代重文轻武,薛奕不像徐铎那么受宠。他大魁天下后,被授予凤翔府都监的官位。元丰五年(1081年),宋夏爆发了“永乐城之战”。1081年,宋神宗接受徐禧的建议,在银州(今陕西)东南筑永乐城为银州治所,谋占夏国衡山地区,进逼夏都。夏倾全国之兵来攻,败宋军于城下,遂围城。城中乏水,渴死者大半。城破,守军被歼。薛奕壮烈殉国。
  
   八、王“三元”
  
   王曾,山东青州人,八岁而孤。他在中国科举史上,是13名荣获“三元(州府的第一名解元、第一名省元、殿试第一名状元)”桂冠的前五名。也是北宋开国以来的第27位状元。
   金殿传胪后,王曾休书向叔父王宗元报喜,信中写道:“曾今日殿前,唱名忝为第一,此乃先世积德,大人不必过喜。”不久,王曾荣归故里,青州知府闻讯,命父老乡亲载歌载舞,去郊外欢迎。王曾获悉,变姓名,换衣服,骗过人群,悄悄地从另外的城门入城。入城后,谒见知州。知州惊奇地:“听说王状元荣归,已派人去欢迎,门吏没报,王君怎么竟到了?”王曾道:“不才幸忝榜首,岂敢烦知州父老迎接。若那样,是增添了鄙人的罪过。故改名换姓,骗过欢迎的人群和门吏,前来拜谒大人。”知州叹曰:“君乃真状元!”
   王妻李氏,是明相李沅的女儿。李沅是河北人,王曾赴京应试,李沅正在宰相位上,想从应试的举子当中物色一个女婿,他看中了王曾,对他夫人说:“我找到了一位佳婿。”并说:“此人今科不第的话,后定高中,为公卿。”当时,河南人,太平兴国的状元、宰相吕蒙正也看上了王曾,但王曾知道李沅知他,遂答应了李家。
   王曾眉目如画,为人端厚,谨重,在朝为宦,进止有礼。闲时平居,寡言少语。为相时,进退士人,都不让外人知道。有人对此不满。一次,范仲淹对他说:“公开地任用贤人名士,是宰相的职责,公德高望重,惟缺这一点。”王曾道:“作为执政大臣,把恩赏全揽在自己身上,那怨恨归谁?”范仲淹叹服。
  

共 680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状元趣闻,让人看到众多状元的另一面,使人较为全面地对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有了解,增长了见识,可读。【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10-07 16:59:52
  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状元趣闻,让人看到众多状元的另一面,使人较为全面地对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有了解,增长了见识,可读。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