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玉蕊*小说】尤老二

编辑推荐 【玉蕊*小说】尤老二


作者:品味孤独 秀才,233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75发表时间:2010-10-10 03:36:13

【玉蕊*小说】尤老二 其实人家本姓尤,龙字少一撇的尤。可那些年月,村里人都叫人家“农老二”,或许是因为和“龙”字的相似,也或者是因为当地人鼻音和边音分不开的缘故。但现在村里的人只要一见到他,哪怕鼻音和边音分不清楚,也要使着劲的去喊成“龙老二”了。
   毕竟是秋天的雨,虽说只是稀稀疏疏地零落着,可寒气还是有些逼人。
   尤老二从学校刚到家门口,就听见孩子咳嗽的声音。不好的预感顿从心起。本来早上自己去上课的时候,孩子就有些感冒。临走的时候摸了摸口袋,还有5角钱,便拿给了妻子,让她给孩子买点药。看来孩子的病情没有得到好转。
   他顾不及想那么多,推开了门进了家。家里也没有点灯,一丝丝昏暗的光透过将近1平米的窗子照进来,整个屋子黑黢黢的。老二也明白,是妻子怕孩子冷着,才关上门的,自己进了门后,也顺手又将门关上了。刚想掏火柴点灯,才想起煤油昨天就点完了,只好顺着窗子中透过来的光摸到了火塘边。
   火塘边的“沙发”是很老式的那种,用两个长方形的石头做支撑,上面放几块木板,再用尼龙口袋将洗干净的废旧薄膜装在里面,算是“坐垫”了。
   妻子双手抱着孩子,用一条破烂的毛毯捂着孩子靠在“沙发”上。孩子则半闭着眼睛,咳两声又歇歇,很是痛苦的样子。
   未等老二坐下,妻子便道:“娃娃他爸,二毛咳得很……”话没说完,老二便打住了妻子的话。
   “怕得,你等哈,我出克借点钱带娃娃克看。”
   妻子无语,只能点头默许。
   除了借,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家里出了炒菜用的锅锅和吃饭的碗筷,就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了。甭说生病了,平日里都是上顿不接下顿的了。住的是草房,楼上就是几块木板简单的搭在一起,算是楼板了。遇到下雨,真是左躲躲,右躲躲的。
   出了门,老二去有些不知何去何从。
   本想找表哥的,但转念一想还是算了。
   记得上个月,自己的代课工资已经透支了。在发工资那天,反倒差学校2块钱。表哥领了300元,人家是正式的老师,工资自然高一些。碰上家里又要断炊了,便厚着脸皮开了口,欲向表哥借5块钱买些包谷面,没想表哥却说一大堆理由,想至此,也只好作罢。
   雨依旧下着,还有些大了,像麻线一样密密麻麻地交织在天上。
   尤老二在家门口迟疑着,脚却找不到方向。
   突然,老二的眼前一亮,并迈开了脚步向马三哥家的方向走去。
   马三哥和尤老二是从小玩到大的死哥们,虽说小学毕业马三哥就没有读书了,但现在三哥也结了婚,买了个补鞋子的家什,逢赶集的日子,就到街上补补鞋。生活不是很宽裕,但零用钱还是有的。
   到了马三哥家的门口,只见马三哥正在门口补着鞋。看尤老二过来,便起身招呼。
   “二哥,你咋不打伞,下那么大的雨,快进屋坐。”三哥边说边放下手里的活计,忙给老二摸烟。
   “算了,不坐了,就在这里站站算了。”老二接过了3毛钱一包的金沙江,点了火,立在廊檐下。
   廊檐水滴答滴答地滴在门口的台阶上,老二的心也随着加速了许多。毕竟是开口借钱,三哥也不是很富裕,还是有些为难的。可孩子在家中也拖不得,便咬着牙,还是开了口,
   马三哥招呼了老二,又接着坐下去补鞋。
   老二躬身弯下去,凑近马三哥说道:“兄弟,想找你商量点事……”话说得有些沉重,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二哥,是不是又没着落了?”马三哥好像看出了老二的心思。
   “不是,二毛生病了,咳得很,你看……”
   “哦,那要多少钱?”三哥的话也直接。
   “我想背他克打针,可是身上一个硬币也没得,想跟哥哥商量哈,借2块钱。”
   马三哥摸摸了口袋,掏出了一把钱,仔细理了一下,共有5块6角。拿了3块给老二。说道:“二哥,没得事,先把娃娃病看好。你先拿着3块克,明天不好再说。”
   老二一时不知该怎么说,只见他的眼睛有些模糊。
   “二哥,代课就不要克了,一个月60块钱,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还不如做点小生意,再不说养家糊口也比代课强。”马三哥想劝老二不要去代课了。
   “不克了,今天我跟学校说过了。”老二肯定了三哥的说法。
   拿着钱,老二赶忙回到了家,来不及换衣服,只让妻子找了把破伞,二人便背着孩子去了乡卫生院。
   给孩子打了针,开了药,用掉了2块多钱。回来的时候已经太黑了。
   妻子忙着煮了点玉米稀饭,炒了个洋芋汤,一家人凑合着吃了个半饱,也就睡去了。
   第二天,孩子的病好了许多,又喂了些药。吃过早饭,老二便去了马三哥家。马三哥生意好真不错,照旧在廊檐下补着鞋子。兄弟俩也没有什么客气的,便坐在一起吹起了牛。
   “三哥,要不我来当你的徒弟,跟着三哥混碗饭吃?”
   “不是兄弟小气,怕你抢了我的生意,只是我有更好的生意,不知你是否愿意去做?”
   “三哥哪里的话,有生意我怎么会不去做呢?你仔细说说,看看我做得了不?”
   “张老五你是知道的啊,现在人家妻子大发了,也不在做爆玉米花的生意了,机器是一直闲着的,我跟他关系还好,我的意思你去做爆玉米花的生意。你看要得不?”
   尤老二有些为难地说:“那个东西我不会啊,况且机器要几十块……”
   “那个很好学的,我让他教你就是了。至于钱的问题,先赊着,等苦到钱再给。如果二哥觉得可以,待会我们就去把机器弄来。”
   “三哥如此帮忙,我怎么会说不行呢?感谢都还来不及。要得嘛,一会儿我们就去买机器。”老二打心眼里高兴。
   “要不我们现在就克,今天张老五在家,怕下午找不到人。”马三哥想了想后说。
   “那不是耽误三哥的生意了。”
   “兄弟还说那些啊。走嘛,现在就克。”马三哥边说边放下了手里的活计,和尤老二朝张老五家去了。
   运气也挺不错,张老五在家。马三哥没有说是尤老二要买机器,说自己要干这一行,让张老五把机器赊自己。
   张老五也是爽快人,二话没说,便答应了,还教了一些技术。尤老二则在一旁仔细地看着。
   其实很简单,打开机器盖子,将玉米按重量放进去,再盖上盖子,放到火上烧20分钟,烧的时候要不停的转动,时间一到,打开盖子就是玉米花了。
   马三哥给了张老五3块定钱,然后保证了个还钱的期限,便和尤老二背着机器回了家。
   回来后,马三哥也没有说太多的话,直接让尤老二将机器带走,只是嘱托他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欠款送去。
   尤老二感激都还来不及,哪里还会说不呢。也就高高兴兴地背着机器回了家。
   回家后,尤老二便让自己在门前升起了火,从邻家借了几斤玉米,开始了实验。刚开始的时候老是炒糊了,经过几次,便有了些感觉。尤老二决定,明天就开始去炸玉米花。
   第二天天刚亮,老二就起了床,煮了一锅洋芋,算是早饭。吃完后,背上机器,便出了门。
   虽说那些年月人们都不是宽裕,但出个两三角钱炸一锅玉米花给孩子们解解馋还是有的。尤老二从村头开始,边走边喊,有生意的时候就停下了做,一直到傍晚才回了家,中午就在炸玉米花的火塘里烤了几个洋芋吃。
   回家一看,生意还好,第一天出门,竟然赚到了5块3角钱,相当于代课时3天的工资了。
   时间也就这样的流着,日子也就这样的过着。
   一个月后算了算总账,除去买机器的钱,还剩余128块。那天晚上,尤老二和妻子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
   也是该还钱的时候了,尤老二拿出了10块钱,给马三哥买了些烟和酒送去,顺便也把买机器的钱送去。
   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尤老二通过炸玉米花,生活上也过得去了,不至于像以前一样吃不饱肚子,但还是很节约,吃得还是玉米面。妻子除了带两个孩子,还要去种庄稼,老二则天天背着机器去找生意,无论刮风还是下雨。
   有一天,刚做完几笔生意,坐着休息。正好碰上个打糠的(农村将玉米杆等作物粉碎后用来喂牛马)和老二在一起干活,两人就坐着一起闲聊。
   从聊天中,尤老二发现,人家一天可以赚二三十块钱,可自己最多就十多块,还要背着机器到处跑,被火熏得像个非洲人一样,有些不她太划算。
   回家后和妻子商量了一下,估计了存款,但买打糠机还差些钱,便又找到了马三哥。这次尤老二没有说借钱,而是说合资,让马三哥投资200元,不出人力,然后四六分账。马三哥听了尤老二的介绍,觉得这个生意可做。但在分账问题上,提出要二八开,自己占两份,等将机器的成本赚回后,在分半年,其余就归尤老二。
   这样的答案让尤老二觉得有些不妥,自己太占便宜了,便死活要四六开。马三哥便毛起了脸:“你是不把我当兄弟看是吧,那你找其他人去。”
   尤老二拗不过,便答应了。他心里明白,像马三哥这样的兄弟,真的是比亲兄弟还亲,先答应了再说,至于分账的问题,到时多给他些便是。
   钱凑够后,尤老二和马三哥一起赶着马车到了城了,买了一台打糠机。回来后,尤老二每天就用马车拉着机器到处去找生意。
   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生意一直很顺利,一年下来,机器的成本回来了,尤老二还分了2000块钱。
   第二年,本想继续和马三哥合作,但马三哥死活不依,让老二自己去做,老二觉得有些愧疚,就逢年过节买些东西送给马三哥。
   时间一晃就是三年。
   在临近过年的时候,尤老二依旧驾着马车,拉着机器,走街串乡去找生意。运气却不怎么好,一户农家的糠才打完一半,机器就坏了。可能是因为老化的缘故,以前一些小毛病老二都能修好,今天弄了很久却没有效果。于是只好找了个车来拉机器去镇上修理。
   找来了一辆农用车,老二将马车和马寄在农户家,装上机器就和开车师傅一起去了镇上。
   下车的时候,尤老二掏出了50块钱给运费,心里却很是不舒服。心想:“我辛辛苦苦两天才苦50块钱,却被人家1个多小时就赚去了,不划算。”可转念一想,为何自己不也去买辆车来开呢?这几年积攒下来的钱也够买一辆了。
   主意打定,也不准备修打糠了,问了问修理铺的人,将打糠机买了。然后走着路去牵马回家。
   一段时间后,尤老二果真买了一辆农用车,开始了新的生活。
   老天总是这样照顾着他,经过几年的拼搏,尤老二将农用车又卖了,因为孩子考取了市重点高中,家里也有些储蓄,便一家人搬到了城里。尤老二买了一辆出租车,妻子则在工厂里找了份工作,算是为了照顾孩子读书吧。
   出租车的生意不错,尤老二存了些钱后,又买了一辆,将马三哥接来,一起跑出租。
   两人在一起,经常商量着如何将生意做大,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已经拥有了5辆出租车。那年听说出租车要合并,执照要承包。二人于是找亲戚借,托人从银行贷款,想尽千方百计又买了3辆,最后拍卖,每辆价值竟20万左右。一夜之间,两人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孩子也考上了大学,两人除了各自开一辆出租外,剩余的就全部卖了出去。两家人从此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每每回到老家,尤老二还是要买上些烟酒,去看看教书的表哥。并不是为了给表哥难堪,而是想回味一下曾经的岁月。
   村里的人也不再叫自己“农老二”了,改成了“龙老二”。

共 42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讲述了“农老二”艰苦的奋斗历程,可谓是艰苦万分,最终靠自己的辛苦过上了小康的生活的故事!其间,作者不乏在故事里穿透了亲情与友情的情感线索,以及人世间的人情冷暖现象!小说的故事人物鲜明,条理分明,加之插入人物的奋斗史,催人奋进!欣赏了!推荐阅读!【柴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