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追求永恒

编辑推荐 追求永恒 ————记正宁县鸿福超市总经理林鸿福


作者:蔚风 探花,16788.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08发表时间:2010-10-10 21:45:52

在我国的北方,人们都会说南方人精明,会赚钱,适合做生意,可又有多少人真正体味过南方人在精明的背后,那种不畏艰辛,锐意开拓的坚韧毅力和那种顽强拼搏,不甘人后的生命意识。他们同样在历经逆境、尝遍酸甜苦辣、饱经风霜雪雨的过程中,不知流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而他们得到的却不仅仅是成功的辉煌,在那人生的征程上,也一路领略到无数瑰丽的美景,这是平庸者永远也看不到的。
   ——采访札记
  
   引子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劲风已经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思维超前的个别南方人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为契机,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使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多数观望的人被市场经济的浓厚气息所感悟,看到了许多充满生机与发展活力的好机遇,他们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把目光投向了贫穷落后的北方,准备在那里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神州大地一个又一个改革的浪潮正汹涌澎湃,然而,计划经济的阴影仍像雾一样笼罩着大西北群众的视线,人们渴望自己能够过上富足康乐的生活,但严酷的自然条件和保守的思维,使大多数人在不断地进行观望,迈不动自己沉重的脚步,就在这时,一大批精明的南方人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不远千里来到贫穷落后的大西北,寻找赚钱的门路,捞到了他们创业的第一桶金。
   在甘肃省庆阳市的三百六十行业中,提起经商和手工业,以渐江人领头的南方人可算得上是首屈一指,在竟争激烈的商海大潮中,他们以超前的思维和眼光,引领着庆阳当地商业市场和加工业发展的新潮流。要是说到在商业界善于经营、头脑灵活、思维超前者,林鸿福可算得上是他们中的佼佼者,这位五十多岁的渐江汉子率领着他的鸿福超市,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勇立潮头,独领风骚,不断演驿着他丰富的人生历程,在正宁县当地商业流通企业中,起着龙头老大的重要作用。
   1988年,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乐清市农民林鸿福审时度势,他把希望与发展的目光投向了贫穷落后的大西北,他毅然别离了故乡,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来到甘肃省庆阳地区的西峰市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创业生涯。
   一个来自江南鱼米之乡的农民,一个从西北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林鸿福是怎样走过自己的人生创业之路,怎样坚持着使自己的事业不断走向辉煌。
   为此笔者在庚寅年国庆节前夕,专程在庆阳市的正宁县城近距离走近林鸿福,见到这位干练的企业领头人,令我们完全没有想到,他完全没有大老板的架子,谦逊、和气、刚毅、自信之中不时流露出他那份特有的精明与强干,他不但经营着一家效益不错的超市,还亲自在超市外面自己的“蜘蛛王”皮鞋专卖店里亲自当营业员,不时去应付来店选购皮鞋的顾客。在与我们的交谈中,他的思绪不禁飞回二十多年前,一部充满辛酸与欢乐的个人创业史,被他娓娓道来……
  
   心血铺就成功路
  
   1957年,林鸿福出生在渐江省乐清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这里地处山区丘陵地带,面临大海,自然条件差,群众的生活水平低,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辛苦劳作,竭尽全力养育着他们四个儿女,但依旧过的是缺吃少穿的日子,一年到头家中的条件也没有什么变化,还是过着穷日子。做为儿女中老大的林鸿福,他过早的尝到了艰苦生活给家庭带来的困难。在村里小学上学时,他就是班上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深受老师的爱惜,十二岁上到初中以后,有空闲时间就跟着父母在家参加队里的集体劳动,他的报酬由一个工分慢慢增加到二个工分,以及后来同其他劳力一样,每天也能挣到十个工分,成为大集体中一名小社员。手脚勤快,干事认真,是林鸿福最大的优点,1975年,刚好18岁的他就有了自己的理想,他开始外出学手艺,当时好学挣钱又多的手艺他一时找不到,最后他只好到海边的石料场去当上了一名小石匠,跟着有经验的师傅学习石料的加工技术,整天在野外与石头打交道,十年的石匠生涯,使他练就了一身的好力气,至今手上还留下许多退不去的老茧。
   1984年,结婚刚一年的林鸿福,为了能够改变家中贫困的面貌,他来到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帮着三弟承揽当地群众的木工活,他和三弟两人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名堂,争取能挣到很多的钱,来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他们为了取信于当地的客户,按时完成预订好的订单,不管对方的工期多么紧,他们都要按时兑现对客户的承诺,他们经常从早上的八点多开始干起,一直干到第二天早晨的五、六点,饿了随便吃点东西应付一下,困了就靠在一旁打个盹,然后再继续接着干,从来没有因为他们的休息而延误了客户的订单。他们的这种诚信精神,赢得了不少的回头客,很快在当地站稳脚跟,找他们做木工活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承接活路的增多,他们的收益也跟着向上增加,兄弟俩从最初每天勉强能够收入八、九十元钱逐渐增加到后来每天能收入二百多元。辛苦的劳动,终于换来了丰厚的效益,两年以后,他们兄弟怀里揣着用汗水换来的20多万元回到家乡,给还没有成家的三弟盖了一栋楼,娶上了媳妇,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初次看到家中的面貌有了改变,林鸿福没有静下来,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家乡又开始走乡串户干起了收购废品的生意,虽然没有他在西藏做木工挣的钱多,但生意还算不错,只要人勤快,每天都会有一定的收入,多少还可以为家庭解决一点生活问题。
  
   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1987年,随着市场经济在全国的逐步兴起,不甘寂寞的林鸿福从亲戚那里得知,大西北的生意有许多商机,他经过认真考虑后,决定投奔已经在甘肃西峰做布匹生意的亲戚,来到千里之外的黄土高原小城西峰市,初来乍到,北方的气候和生活习惯使他很不适应,对于他来说,这是个不小的考验,租来简易的住处,简单的行李,这就是他全部的衣食起居,他一时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生意做,他就从在当地加工服装的老乡手中代销成品服装,围绕着西峰市周围的农村集贸市场,他背着大包的服装,搭乘着公共汽车,北上庆城和环县,南下宁县和正宁,东去合水县,西到镇原县,这些地方的农村集贸市场什么时间逢集,他慢慢都牢牢记在自己的心里。超负荷的工作,寝食无常,日子过得虽然十分清苦,但心里却十分地踏实。他每天早晨就忙着坐车去赶集,在农村集贸市场上设摊推销服装,很晚才能回到自己租住的小屋,他由于人生地不熟,与当地人语言交流不畅,又举目无亲,一天下来吆喝得口干舌燥也销不了几件服装,十分累人还不算,还要时刻提防着小偷的光顾。有一次,他在宁县的和盛镇赶集,整整一天下来只卖出去了两件服装,却被小偷一下子偷去了四件服装,面对如此的境况,他求助无门,辛酸的泪水在他的心里流落,创业竞是这样的艰难。
   失败和困难象一根无形的绳索,并没有束缚住林鸿福的手脚,也没有使他低头和后退。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恰恰是这种逆境,锻炼了他的耐心,培养了他不屈的精神,通过这次经历,他慢慢积累起了更多的赶集经验,服装生意也逐渐做得十分顺手。他慢慢地开始入乡随俗,他也慢慢适应了北方人的全部生活习惯,从原来只吃大米饭,逐渐吃惯了北方的羊肉和做工独特的面食等地方风味小吃,学会了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方便与当地人交流,这为他以后在创业的历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逐渐溶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成为半个名副其实的庆阳人,开始喜欢上了脚下这片黄土地。
   1988年,林鸿福为了照顾已经在正宁县做加工服装生意的妻子弟弟媳妇长期患病的生活,受妻子弟弟的多次恳求,经过审重的考虑,他把自己在西峰做得十分红火的服装生意转让出去,从西峰市区来到这个远离市区,靠近陕、甘两省的小县城,重新开始了再创业。初到正宁县,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商业门店,他开始就在县城靠近老农贸市场的街道旁租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店面一边卖服装、毛线,一边给当地人加工服装,由于人生地不熟,他的生意开始也十分冷淡,做得非常辛苦,没有赚到多少钱。1990年,林鸿福在考察新门店时,意外得知正宁县乡镇企业局被服厂第一门市部因经营不善,准备对外承包经营,他壮着胆子亲自到正宁县乡镇企业局找局长,碰到了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他没有退缩,又到被服厂去找厂长,经过几次交往,领导们终于被他的诚心所打动,答应他可以把第一门市部交给他去承包经营,但必须有一个前题条件,就是要安排原厂的一名职工,每年必须向原厂上交1000元的承包费,林鸿福经过考虑答应了对方提出的所有条件,同被服厂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经过紧张的准备,同年6月1日,关门已经多时的被服厂第一门市部,以新的面貌又重新开张,随着店内经营品种和服务项目的不断增加,他以诚信在当地赢得了不少的回头客,林鸿福终于又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大舞台。
   1996年5月,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林鸿福根据当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加,他将承包经营得十分红火的被服厂第一门市部转让给别人,自己腾出手在县人民政府对面人流密集的商业街上租下了80多平方米的门店,开始经营服装、百货、日用品等品种繁多的商品,他发挥正宁邻近西安的优势,直接从西安的批发市场直接进货,省去了中间的许多批发环节,把节省下来的利润让利给消费者,使消费者慢慢感觉到他经营的商品不但品种齐全,而且价格还比县城其他地方的便宜,一时间,前来在门市购物的消费者不断增加,他三天必须去西安进一次货,林鸿福整天忙着在西安与正宁之间来回跑,他把店里的生意交给妻子、弟妻、妻妹和侄儿经营,这种火爆的生意,为他积累了丰厚的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林鸿福的生意慢慢做大了,店面在正宁县城也从最初的一家慢慢增加到三家,而且每个门店的生意在他的亲自管理下,都经营得十分红火,为他继续在商界发展积累了丰厚的利润。
   2002年,林鸿福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出资在正宁县城购买了面积为138平方米的商业门面房,他又开始了新的创业计划,取得了中国真皮名鞋——“蜘蛛王”皮鞋在正宁县的独家代理权。这一年的8月份,他把自己名下的一家门市转让给二弟夫妇去经营,以便自己能够更有精力去开拓新的市场。
  
   自强不息创市场
  
   正宁县城虽然是一个小县城,人口也不算多,但这里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处,自古以来商贸流通活跃,随着近几年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济收入逐年增加,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不在是以前的吃饱饭、穿暖衣,而是以时尚、健康、享受为新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逐年增加,林鸿福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鸿福超市终于顺利开张营业。
   2007年,经过认真的考察和充分的准备,林鸿福在正宁县城筹集资金230多万元,开办了一家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米的超市,为了纪念自己的创业成功,他将这家超市的名字正式命名为——鸿福超市。
   鸿福超市位于正宁县城人流繁华的兴旺路,超市经营商品的品种近千种,安排县内外剩余劳动力30多人在这里就业,每年上缴国家税费六万多元。经过不断发展,鸿福超市的功能已经逐步完善,吸引来了一大批名牌生活用品到这里长期驻店销售,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使超市的人气更加旺盛,经济效益不断上升,成为正宁县商贸流通行业中的知名企业,林鸿福个人荣幸地当选为政协正宁县委委员,2002年、2007年先后被正宁县表彰为“先进纳税个体户”、2009年被庆阳市物价局树立为“物价诚信单位”、“食品安全单位”……
   林鸿福开拓了市场,他自然拥有这一市场。一些成功的先进经验证明,企业办得好与差,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者,一个好的企业领导可以搞好一个企业使企业变成利税大户,也可以搞垮一个优秀的企业,使企业变成亏损大户。有了好的领导还不够,还得有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硬的员工队伍,才能保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林鸿福的领导下,鸿福超市的经营已经走上正规,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通过实践证明,一个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是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正比的,这是被多少创业者在实践中证明了的真理。
   面对走过的风雨坎坷,面对着未来的灿烂前程,林鸿福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他自信地说:“开拓新市场,是自己不断创业的最大心愿,他正在酝酿着在正宁县城再筹办另一处大型超市,以方便消费者,为正宁的经济发展出一点力。”
   不忘国家,不忘人民,尽快让贫困的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林鸿福富裕后的思考,2008年5.12四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他及时为灾区人民奉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像这样的社会公益活动,每次都少不了林鸿福的积极参与,他都要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为社会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创业有了成绩之后,林鸿福并没有满足现状,他更加勤奋进取,心中有了更加远大的创业目标。我们相信,林鸿福的远大计划一定能够实现,他的事业将会走上一个新的高峰,展示出他诚实、成熟的风采。
   英雄本色,豪言掷地。
  

共 510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超强毅力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林鸿福勇立潮头,独领风骚,不断演驿着他丰富的人生历程,在正宁县当地商业流通企业中,走出了一片天地,成为卓尔不凡的龙头老大。他的诚信待人,他的不畏艰辛,他的锐意开拓,终使他创业有成,风采卓然,成为商海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值得尊敬,值得学习!【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10-10 21:46:32
  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超强毅力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林鸿福勇立潮头,独领风骚,不断演驿着他丰富的人生历程,在正宁县当地商业流通企业中,走出了一片天地,成为卓尔不凡的龙头老大。他的诚信待人,他的不畏艰辛,他的锐意开拓,终使他创业有成,风采卓然,成为商海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值得尊敬,值得学习!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2 楼        文友:蔚风        2010-10-16 09:09:30
  辛苦了夏主编,外出归来,看到你的精彩点评,让我受益颇多,问好。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