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菊韵☆文学评论】浅析逝者如斯的六篇小小说近作

编辑推荐 【菊韵☆文学评论】浅析逝者如斯的六篇小小说近作


作者:梦在心尖上 白丁,6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3发表时间:2010-10-12 19:02:43

【菊韵☆文学评论】浅析逝者如斯的六篇小小说近作 在我印象中,逝者如斯不是一个很勤奋的人,若按他的实力,如果条件许可,他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许,目前在南方漂泊的他,或多或少地会受到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的制约吧。在他涉猎的众多文体中,我最爱读的,还是他创作的小小说。他的小说语言风格朴实自然,从不过份追求词藻的华丽,力求保持语感的平静沉稳,于不急不慢的叙述中,告诉读者在生活中应该关注什么,或是人生应该反思什么,其中提出的,不乏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他都作出了很好的思索或提问。
   老实说,他并不是一个会编故事的人,因此,他笔下每篇小小说中的主人公,我总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某个影子,那个影子或许就是正在读小说的你自己,又或是你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在小小说这种有限的文字和较短的篇幅里,想要揭示一些重大的、或是不被人们注意的问题,是需要一种技巧的,这种技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谋篇布局的安排;另一个就是主人公背后如何添加小人物的陪衬。在这两点上,逝者如斯下足了功夫,长期在坚持一种创新或者突破。借此机会,我祝愿他经过多年的辛苦努力之后,能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由于时间有限,下面我就按小小说的标题,简单地谈谈我对他的作品的看法,因为在写作方面我是一个门外汉,所以我要讲的,仍然只是针对小说中的思想方面的内容发表一点个人的浅见。若有偏颇或错漏之处,敬请如斯本人批评指正罢。
  
   《高谈阔论或纸上谈兵》:据如斯讲,这是一篇被退稿的作品,理由是“没有中心思想。”后来又被编辑拉出来发表了,不知道为什么?我仔细地读了,觉得编辑并没有错,因为这篇作品,光看标题,就能想到它的思想是隐藏的或者说是故意缺漏的,作者的用意,其实从“高谈阔论或纸上谈兵”这一题目上就可以窥见:这是作者特意运用了一种反讽刺的手法,因为“高谈阔论”与“纸上谈兵”这两个成语,极少有人拿来当作标题的,在词义的某个交叉点上,它们可以是近义的,但作者的用意,显然是取其的反义,是在用一种对比的手法。
   那么,文中要“高谈”的是什么呢?无非是与“性”有关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其实是被赋予了幻想的意义:我们不难发现,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女主人公美琪(一位业余女作者)为杂志“两性专栏”写稿的过程,并且交待美琪本人就是一位未婚大龄女青年;暗线是美琪写的文稿中,一位三十岁的剩女,她对爱的渴望与对性的追求。掩卷沉思,不难发现,文稿里“她”的追求实际上也是小说的主人公美琪本人的追求,因此,可以这样说,作者笔下的这两个女性人物,在表面的叙述上虽然是分开的,但在精神上,她们又是合二为一的。文中所揭示的,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当今高学历的剩女越来越多,她们对爱情的渴望有谁在关心呢?现实中,没有事业基础的小男青年看不上或高攀不起她们;能看上她们的男人又早已成了家。她们和所有的女人一样,同样有着正常的七情六欲,她们对性的幻想甚至渴望,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应该遭到人们的议论或者耻笑的。
   在本篇中,作者只是客观地提出了问题,并没有作出回答,因为这个答案并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文学的使命是什么?不就是要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中提出问题,从而引起社会学家的关注吗?至于文中涉及到一些性的描写,完全是为了主题的需要,所以不应该被扣上“黄”的帽子吧?再说,在许多名家的作品中,专门描写性生活的片段比比皆是,它们,早已成为了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之一句话:没有中心思想,其实就是这篇小说的终极思想。只要细读而不是走马观花,有心人是不难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的。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见邪。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是可以百家争鸣的,只有这样,作者的辛苦付出,才会变得有意义起来,文学的使命,才会不致于被当作垃圾而弃之不顾焉。
   写作特色:化虚为实,虚实相间,以某一时点的生存空间,折射一个群体的精神世界;另外,就是标题与内容相结合,互为补充,前面五分之四为“纸上谈兵”,最后的几句对话为“高谈阔论”,繁简得当。
  
   《举手》:小说简单地写了一家三代人“举手”的动作,如电影中的一组剪辑镜头,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每次不同的举手,表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现状和人的不同精神层次的追求,作者运用的,正是以小见大的写法,用一则小故事来反映大社会。老杰老师的四次不同时期的举手,表现了一个老人民教师对党、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对儿子小杰深深的爱。儿子小杰的举手,是在他经过一番复杂的思想斗争之后作出的:这种转变的过程,其实是小说的重心,是向社会提出问题的关键,“为何学校这样的育人之地如今也受到了铜臭的污染?为人师者,应该怎样才算合格?是不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呢?……”
   而孙子延杰的一次举手,看似是作者无意中的一笔带过,实则体现了又一社会课题:上一代人对金钱的崇拜,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在成长的一代人的童心,要让他们如何不受污染呢?……
   写作特色:穿越时空,移步换景,让相同的“举手”动作在不同的时代和人物身上演绎别样的经典。
  
   《广州吹来的风》:这是一现实主义的作品,作者紧扣时代主题,让亚运之风从广州吹遍全国,吹进无数青少年的心。今年十一月亚运会第二次在中国举办,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国家为了在青少年中传播奥林匹克及亚运精神,加强体育素质教育,增强运动健康观念,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是值得欣慰的。本文的小主人公小雪,是一个身残志不残的好学生,她为了获得一张亚运会的门票,不惜旷课而离家出走。
   在谋篇布局上,作者巧妙是运用了五个小标题,一步一步地留下悬念,最后才揭开谜底,无疑增强了读者的好奇心,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全文。在看似虚构的人物背后,其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国,这样的好学生是一定存在的,同时,这也是国人的一种对强国之梦的追求,这是中国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强盛不败的见证。在不足二千字的篇幅里,能让如此好的主题和文风均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足见作者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平时的创作积累,才有作者一瞬间的厚积薄发。亚运会即将开幕了,这股广州吹来的激人奋进的风,必将吹遍我神州大地。
   写作特色:布局巧妙,惜墨如金,让五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同时为主人公服务。
  
   《哭泣的石头》:从题目上看,谁都可以确认这是一个悲剧。可是读罢全文,我并不感到悲痛,相反的,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是的,女主人公阿欣的命运是坎坷的,前夫的背叛,热恋中即将谈婚论嫁的男主人公阿钱的骤然去世,对她的打击实在是太大。可是,作者凭借一件常见的道具——石头,巧妙地化腐朽为神奇,让女主人公毅然从悲痛中坚强地站起来,继承男友阿钱未完成的事业。那块常年流泪的石头,既是对过去一段感情的珍贵回忆,又是一块鞭策女主人公奋发图强的警示牌。而文章的最后,点出“我”有幸加盟公司,看似画蛇添足,实则是作者别有用心,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让读者感到:原来这一切,是真的发生了,那块石头,常年摆在办公室里最重要的位置,那个故事,显然在公司早被传得妇幼皆知,而“我”,无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另外,本篇开头开得很好,“石头上面,正在流着鲜红鲜红的血。……”,第一句便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一个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读了这篇作品,我才真正感受到原来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写作特色:悲喜结合,让重生的力量,穿透纸背,增强读者的感染力。
  
   《一块水淋淋的豆腐》:这种标题,本身就是一句精辟的广告语。平平常常的一块豆腐,它的背后,又怎么会发生吸引人的故事呢?作者就是以读者的平常之心,来带动人的视觉效果或者说是勾起人的好奇心理的。原来,主人公孙冰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肉,只好常常吃豆腐。其间,穿插童年玩伴砖头(孙勇)的趣事,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又为后面孙冰与孙勇成人后对待金钱、对待老人的种种对比,从侧面让读者意识到:孙冰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正直、有爱心、孝顺、有责任心(表现在他对老婆许佳、对娘、对孙勇的妈妈、对大狗等人身上的好),然而所有这的一切,又是为了为孙勇最后的表现作好铺垫:一个正义、爱家、有责任感人男人,在对待国家和民族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更是立场坚定的。他在公司拒绝为日资厂供豆腐、甚至自己回家后坚决不吃豆腐的做法,才有了可信的基础。所以,他受到了日报媒体的表扬,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孙冰的形象,实质是正在走向富强的一代中国人的一个缩影,在目前中日关系紧张的局面下,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对日本当局的作为是愤慨和不耻的。这篇小说的意义,正是因为它关注了重大的社会题材,才得到了众多读者的肯定和赞赏。
   写作特色:用平常之物作为道具,通过正面叠加的方式,不断为人物添彩。当量的积累完成的时候,质变已在读者的意料之中。另外,小人物的陪衬与对比的写法,值得借鉴。
  
   《秋夜本无事》:首先我想指出的是,编辑山林原野为这篇作品写的编者按语是相当精彩的。“秋夜本无事,有事的仅仅是一颗浮燥彷徨的心。”只此一句,便慧眼识破了作者选用该标题的深刻用意,完全洞悉了作者的心机。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没有用任何笔墨去描绘主人公老李和其他室友沐足的场景,也没有去描写沐足女技师的美丽外表和无限柔情,而是巧妙地通过人物的直接对话或手机对话,来展开和变换场景,让读者从简短而又简洁的文字中了解到“老李”在秋夜的“忙于应付”。那么,小说中揭示的问题和给读者的启示是什么呢?那就是“物极必反”的规则,那就是“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教训。如果,老李没有及时刹车,最终会向迷恋色情之路越滑越远。
   另一方面,作者又是通过这则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故事,来反映时下宠大的打工大军中,众多单身男性(当然也包括女性)身上性生活无法满足的残酷现实,以及业余生活中娱乐活动的缺乏和精神上的空虚。作品以小见大,揭示的是又一重大的社会课题,值得社会上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一打工群体。
   小说的点睛之处,在于老李失足跌进下水道后的醒悟。这是一种人性真善美的回归,也是一只走失的迷途羔羊重返羊圈后的惊喜。或许这种醒悟是迟到的,但又是必须的。因为人非圣贤,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犯错误,更不能保证永远不迷失方向,那些摔倒了能够重新站起来的人,更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写作特色:巧用对话来推动场景和故事情节,让读者展开充分的想象空间。用有些夸张的成份,让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堆在一个人的身上,直至他承受不住的时候,要么爆发,要么灭亡……
  
   以上六篇小说,四篇精品,一篇社团推荐,一篇社团不推荐。
   附作品链接如下: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23743(一块水淋淋的豆腐) />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23506(哭泣的石头) />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22384(广州吹来的风) />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22271(举手) />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22083(秋夜本无事) />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24149(高谈阔论与纸上谈兵) />   (后记:谨以此作纪念本人小小说创作完成100篇)
  
   如斯2010-10-09中午草于东莞虎门

【编者按】这篇文评,作者把逝者如斯的六小说放在一起综合评价,各有千秋,的确,如斯的小说写的很真实也很现实,读来就觉得是身边发上的事情一样,但又是身边故事的升华。或许这就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作吧。我也很喜欢读如斯的小说,读来总有一种现实意义和人生哲理,很耐读也很耐品。作者对这些小说的写作特点一一概述,评价的恰到好处,真正点出了作品的经典之处和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突出之处。推荐给大家欣赏。【编辑: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