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家的絮语

编辑推荐 家的絮语


作者:秋耕 举人,3625.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25发表时间:2010-10-14 19:32:30

人们常说家是魂的皈依,心的居所,是避风的港湾,情的归宿;也有人说家是外出时的思念,情感空虚时的寄托,等等——这些如诗一般的语言,吐露了人们对家的归依和对家的赤子之爱。家,从古字面上理解,就是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屋子且养了猪的地方,或“居其地曰家”。现在通常理解为,家是至少有两个以上共同生活的人所组成的单元。对家的感觉,及对家的存在形式或其对家的本质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
   自我们由赤条条之身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就已注定与家有着割舍不断和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是的,家如一个风筝的线盘,漂泊在外的游子,走得再远,飞得再高,也离不开盘线的牵与挂,“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离人几行情泪。”;家亦如黑夜里的北斗星,在那遥远的地方,给游子们带来无限的温暖遐思和心灵慰藉。此时,鱼传尺素或鸿雁传书便成了游子们与家联系的纽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手里的一封封家书(现在大都是电子邮件),虽已经倒背如流,但岂又止读了十遍百遍呵:真是几行热泪,几度相思。
   有人说,有佝偻苍老的父亲或白发亲娘的地方,是家。当我们在外拚搏得伤痕累累的时候,回到父母的身旁,与他们说回话,或他们虽已过逝,但只要默默地立于他们的墓碑前,家便在为你疗伤;当我们感到“梦里不知身为客”的“五更寒”时,拉一拉离家时母亲密密缝的棉衣棉被,家便给了超越时空的爱和无限的温暖。当然,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但没有父母与自己住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常常忆起童年的时光,想着父母为了子女,长年劳作被风霜浸染的双鬓时候,此刻,即便我们在深夜里也想立即回家看看,因为我们再大也是父母的孩子,而我们自己拥有的只是一个小家。
   也有人说,有爱人和孩子在等你的地方,是家。是的,那是一个常年累月的柴米油盐、锅碗瓢勺的“交响曲”里相度时光的地方,是一个给童年以欢乐、幻想和成长的地方,是一个和你相爱的人携手一起慢慢变老的地方。虽然,有时由于我们生计或工作的原因,一个人长期在外,也有居住的地方,甚至有漂亮的新房,然而没有爱人或小孩在身边的日子,有的只是孤寂和相思,那不是家。
   还有人说,有船的地方,是家。那是长期漂浮在万里江河湖海上的渔人们休憩的地方;更有人说,有树的地方,是家。记得有一则故事,说一个又脏又聋的母亲,带着三个孩子长年在外乞讨,夜里只能栖身在一颗大树下面,以避风遮雨。忽然有一天,其中的一个孩子被一位好心人收养,但那个孩子没过几天就偷偷地跑了出来,回到了那颗大树下,当好心人找到那个孩子的时候,孩子说,我不愿意回去了,这儿就是我的家。因为这里有我的妈妈,有妹妹和兄弟。
   这就是家。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而且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刻也有不同的感觉。然而,不论怎样的理解,家总是那么温暖,那么让人牵肠挂肚。然而,从另外一个方面看,除了温暖轻松和安全自由外,其实家还是一个十分平淡而普通的地方,甚至是一个不讲理或矛盾集中的地方。生活之不易,我们每天都遇到各种困难、挫折、烦恼、痛苦、诱惑,这一切都在家里家外随时发生着,冲突、冷战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感情冲动的时候,因而此时呆在家里,又感到那么地平淡无味;更感到再温馨的家也难免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乃至小吵小闹,家太平凡了。再者,即使一家人在一起,而且有一个不错的房子,是否就有家的良好的感觉呢?记得前些日子,听说爱人单位有一位同事,在较远的外地购置了一幢新房,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了过去,然而还没有住上一季,就想着回来。问为什么,他说在外地住没有家的感觉,缺乏安全和认同,还是老地方好,人缘、风俗、俚语皆是那么熟悉。
   可是,这些情况,我们只好认为它只能作为家的这个矛盾统一体,并且在这个统一的矛盾体中,平凡和普通也罢,客居或客家也好,它们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只要我们把每次冲突化为成长经验,学着开放个人的心胸,面对现实,爱着并为对方着想,就可化解一切,返璞归真,家仍然是避风的港湾,心灵的归宿。同时,只要我们学一学客家人,在漫长岁月里,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尽艰辛,融入当地人的豪迈之情,学一学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那么就会不论走到哪里,我们的家就会安到哪里,我们就会得到当地人的尊重,从而也有了家的归属感,认同感。事实上,客家人就是这么做的,他们是一群奋发有为的人,文天祥、廖仲恺、阮啸仙、宋庆龄、胡耀邦、朱德、郭沫若、李金发、卢嘉锡等等,都是客家人。
   如此说来,不论我们对家作如何理解,也不论对家的存在形式作何种列举,家,她的本质总还是温暖(虽然也有平淡)、安全和归属的集合。同时,家也不能仅从单个的个体上理解,还应把她放到家族、民风等环境因素中去理解。甚至更进一层,我们的家是如此,那么作为一个单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球,是否也应该去全面的理解呢。矛盾无处不在,矛盾也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敢于、善于解决矛盾,有了大爱,就会有家的感觉,就会迎来大同的和谐之家,之民族,之国家。

共 20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家,一个令人温暖的地方。不管是谁,尤其是当你身在离家遥远的地方时,对于家,都会由衷地生发感触、留恋和思念。家确实是避风的港湾,心灵的归宿。文本由家升华开来,所述理性客观,让人感同身受。【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10-14 19:33:32
  家,一个令人温暖的地方。不管是谁,尤其是当你身在离家遥远的地方时,对于家,都会由衷地生发感触、留恋和思念。家确实是避风的港湾,心灵的归宿。文本由家升华开来,所述理性客观,让人感同身受。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