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故事

精品 故事


作者:ran.t 榜眼,2815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33发表时间:2010-10-19 11:25:07

“瑶瑶啊,我是沈哥。”
   “嗯,沈哥好。”
   “乖!”
   “可是你不乖——你其实比我小,是不是?”
   “……”
   “消息灵通人士告诉我的,你还是承认的好。”
  
   那个自称“沈哥”的网友居然下线了。明明比我小,还让我叫他“哥”;一戳穿就闪人,没半点风度。我没精打采的下了网。太婆婆喊我吃晚饭,我赌气不吃,把自己锁在房里。太婆婆在外面锲而不舍地敲门,声音温柔得可以,吹气如兰似的:“瑶瑶,听太婆的话,吃饭了。有你最喜欢的京酱肉丝。”
   晕,又是京酱肉丝!太婆婆的一大特色是,凡我表扬过的小菜,她就不厌其烦地做,直到我闻见气味就想吐为止。我拿起枕头摔到门上,大声嚷嚷:“不吃肉丝,死也不吃!”太婆婆像狼外婆那样哄我:“好瑶瑶,开开门,给你讲故事。”我听了更是恶向胆边生。她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拍一拍都是灰尘,还说得津津有味的。我问过妈妈她是不是有健忘症,不记得曾经无数次的重复。妈说也可能吧,老人同小孩子一样,有时候不按牌理出牌,要不怎么叫“老小老小”呢?
   敲门声停了,一片寂静。我悄悄走到门边,倾听外面的动静,过了半晌,把门拉开,太婆婆正笑眯眯地站在面前。原来她在跟我玩游戏呢。
   “怕了你了,吃饭!”我慷慨地答应了她。她开心地走在我前面,颤颤地揭开汤、菜上保温的盖子。说良心话,她的烹饪手艺是第一流的,色香味俱全。带个朋友来吃一顿,人家总赞不绝口。可是再好的东西也禁不起翻来覆去的品评。我对她烧的菜由喜爱到平淡,再到厌烦,也是没办法的事。
   太婆婆是外婆的二姨(应该叫太姨婆才对),年纪一把了,耳不聋眼不花,直到最近身体才有点虚,是传说中的“世纪老人”。她无儿无女,我小时候她就在我们家里了。她中年时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现在简直没什么值得一说的长处,剩下的是她的坏记性,她的罗嗦,她的老人斑。
   “瑶瑶啊,太婆给你讲故事啊。”
   我打了个呵欠:“哦。”
   我比爸妈善良,至少有耐心让她讲个开头。爸爸妈妈那么忙,见到她就躲。一方面我也是可怜她。外婆去世以后,她差不多找不到谁再听她讲故事了。
   “从前有一户大户人家,有姐妹两个。那人家门口有两个石狮子,姐妹俩爬上去玩,跟着的仆人就要罚跪。为什么呢?怪他们没看好小姐啊……”
   我咳了一声说:“我去玩电脑了,明天再讲吧。”我次次都是这样。我以前不爱上网,是被太婆婆霉迹斑斓的故事活生生的逼上了网。过后就认识了沈哥,一个其实比我小两岁的男孩子。
  
   “瑶瑶,你又来了!”
   “嗯,你再跑啊?”
   “这回不跑了。刚才一下子给你揭穿,无地自容。”
   “我决定原谅你了。其实比我大比我小无所谓啊,只要谈得来。”
   “只要投缘。”沈哥别有用心的纠正。
   我给他发了一个鬼脸:“为什么要隐瞒你的年龄呢?”
   “因为我是男人。”
   “这个逻辑很奇怪。”
   “你说你24,我只有22,不想被你喊弟弟。”
   “大男子主义,算了,饶了你了。”
   “谢谢!我一直想告诉你的,但时间越长,越不敢说。”
   “?”
   “因为我怕你生气,因为我有点喜欢你。”
   我愣住了,有些无措。我没想到事情会演变到这个地步,虽然我承认,我对他也不无好感。
   “怎么了?吓着了?”
   “比较突然。”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跟我玩文化!我极快地敲着键盘:“这儿是三楼,没秋千。窗外也没行人,除非是爬上来的小偷。”
   沈哥答复:“我知道,但关键只在最后两句。这词的名字叫《蝶恋花》。”
   我不懂诗词,也不知道这个认识了一年多的“哥”会跟我掉文。我让他等一下,我去搬救兵。太婆婆最喜欢这些了。
   太婆婆坐在餐厅的椅子上。她老是这样,坐着可以打盹,上了床反而失眠。我叫了她两声,她不理我。我轻轻推她,她斜斜滑了下去。我背上一阵发凉,拿手试试她的呼吸。
   停了!
   我还没彻底明白过来,还在手忙脚乱搭她的脉搏,眼泪已经一串串地往下直淌。我给爸爸妈妈打过电话,回到餐厅,蹲下来,像儿时一样,把头挨着太婆婆的胸口,闭上眼睛,拒绝现实。“京酱肉丝”的味道一阵阵飘来。泪水悬在颊上,热热的,痒痒的。
   “沈哥。”
   “哈哈,还肯叫我哥啊?”
   “我太婆婆死了。”
   “什么?”
   “太婆婆刚刚死了。”
   “你家电话。”
   我说了。
   电话响了,我听到他的“喂”,立刻毫无形象、毫无顾忌的痛哭起来。
   转眼过了“头七”。我随着爸妈为太婆婆发丧,把她葬在外婆旁边。墓碑左右是两个石狮子。太婆婆和外婆的妈妈还会跟石狮子玩么?
   我早就知道太婆婆说的是她的“自传”,可是从来没有听完她的故事。她遗物里有几张纸,是朵云轩的信纸,已经发黄变脆了。太婆婆用一笔娟秀流丽的小楷,写下了一个同样流丽的故事。
  
   那一年是民国几年,我可记不清了。脚是不裹了,姐姐是先裹了再放,半大不小的“文明脚”。姐姐嫁了户好人家,剩下我独个儿。外面听说是很乱,可是父亲关起门来,里面好象还同从前一样,很闷,很憋气。我在花园里剪枝,总要朝墙外发呆。
   那天太阳很好,父亲做寿,请了玉昆班来唱《西厢记》。合家大小都去了,连平日不敢跟母亲照面的两位姨太太也去了。她们先贺父亲,又向母亲行礼,恭恭敬敬叫“太太”。母亲正眼也不瞧他们,淡淡地“嗯”了一声。我坐在母亲旁边,手里一柄玉色绣兰花的扇子完全是个摆设。客人来得不多,一则是尹家不比当年了,二则是时局太乱,谁也没了这份闲心思。
   我看见张生初见崔莺莺:“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险些儿笑出来。好在三姨太先笑了。她是堂子里出身,连笑几声也比人家娇媚。母亲看了她一眼,她立刻用碎花袖遮住了那张惹祸的嘴。张生还在连比带唱。这小生唱得真好,又是单单薄薄,面如傅粉,真有些像“多愁多病身”了。“莺莺”却不讨喜,脸盘儿太丰盛,满头珠翠,不是我心里的莺莺。看他们唱念做打,进退离合,我忽然想,要是我扮莺莺,只怕比她还好些呢。
   那张生虽在台上,温存款款之意,却借着眼风一五一十朝我送了过来。我脸上滚烫,偷眼打量左右,看可有人留意到。大家看戏看得入神。三姨太如醉如痴;二姨太一边用长长的指甲把一串晶紫晶紫的大葡萄褪下皮来,放在托盘里奉给父亲,一边不时地扫着台上。大约每个人都觉得“他在朝我看”。我放了心,向“张生”看去,他也正在瞧我:“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恨天,天不与人行方便。”我坐不住,推说身上不爽快,起身回房。他的声音却像长了脚,一路追在我耳边:“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我抬头看了看天,阳光灿烂,照得人发晕。
   当天晚上,那个唱白马将军的武生翻进墙来找我,给“张生”捎口信儿来。我才知道扮张生的原来真是姓张,叫做张锐秋。我仿佛早就料到了似的,没有喊,没有闹,任由那武生带了我去见他。也是这两年家道中落,仆人、护院裁了大半。不然,不单我走不了,那个武生也进不来。后来听说父亲约了族里亲戚,公议把我逐出尹家。深宅大院少了个二小姐,街头巷尾多了个尹碧华。
   我跟着玉昆班走南闯北,辗转迁移,也不觉得苦。班主说我生得俏,嗓子亮,这叫“祖师父赏饭吃”,可惜不是打小儿的童子功,只好练练水袖、身段,上台充充数。我没想到锐秋会不乐意,说我是他的家眷,不该这么抛头露面。有一回我们斗气,他说:“你哪一些儿像个大家闺秀?!”我渐渐感到,锐秋要的不是个喜欢他的女人,而是个没落贵族的身份;不是要我这个人,而是钟意“公子小姐月下私奔”的佳话。我满心盼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谁知他管我比父亲还更厉害。我同“白马将军”说句笑话,他竟动手打人!这一来我也灰了心,收拾了几件衣裳,留下一封信就走了。
   我出来时带的首饰也变卖得差不多了,不多几个钱,盘来盘去,只够我做投奔姐姐的盘缠。幸好姐姐姐夫待我很好,又给我守着秘密,不叫娘家知道。那时候我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我做不成好女儿,好媳妇,总想要做个好母亲。姐姐和我忙着做小衣小裤,虎头鞋,猜肚子里是男是女,成天笑得格格的。姐夫说我们俩倒像一对孩子。
   一天晚上,不知哪里来的一队乱兵,“嘭嘭”的撞门。那声音一下一下,像在棺材盖上敲钉子。大家先还绷着互相安慰,说不要紧。等听到一排枪响才吓慌了,开了后门逃到城郊的山上。风大天黑,我摔了一跤,从山坡子上直滚下去,擦得手上、脸上全是血痕。这还不算,我的孩子也掉了,那个不晓得是男是女的孩子。我本来想给锐秋留着这点儿骨血的。
   建国后我找了事做。姐夫虽然不计较,我不能就此靠定了他。我住是住在他们那里,却是自己养活自己,有时还贴补他们几个。姐姐的女儿荷姐儿聪明灵透,我既然没有儿女,就把她当自己的孩子那么疼。姐姐还说:“荷姐儿,你长大了不孝顺爹娘没关系,可一定要孝顺你二姨啊。”女孩儿认真点着头,笑吟吟的,跟姐姐小时候一模一样。
   父母过世时我都不在身边,也没再见过锐秋。有一天碰到“白马将军”,向他打听戏班子的情形。他说:“嗬哟哟,还等到这会子?早就散了!锐秋死抱着那身张生的戏服不松手,红卫兵掰了好半天,才抢过去‘破四旧’烧了,把他踩得手骨都碎了,右手像个鸡爪子。”我没敢多说,只笑了一笑:“他整个儿是个活在现代的古代人。”
   张锐秋是我的贵人,也是我的魔星。我经常都梦见他。他踩着鼓点,伴着锣声,甩着袖子,同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一样,一径儿那么目光灼灼地望着我。
  
   我小心收好太婆婆的手稿,出了会神。恰好沈哥发消息来:“还在为你太婆伤心吗?”我说:“我后悔平时没好好听她讲故事。”沈哥说:“有些故事已经过去了,有些故事才刚刚开始。”
   朦胧泪光中,我仿佛看见了太婆婆的微笑。

共 38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从民国时候生活过来的老人——“我”的太婆婆。也许是代沟的原因,“我”平日总是不能接受太婆婆的罗嗦,也不能接受太婆婆“霉迹斑斓”的故事,直到太婆婆的忽然去世,“我”在太婆婆的遗物中,发现了太婆婆记录着她的“自传”的信纸,这时,我才真正读到了太婆婆在民国时候的故事,原来太婆婆的故事不但不是“霉迹斑斓”,而且简直是个传奇。“我”这才开始后悔平时没好好听太婆婆讲故事。世上好多事亦是如此,天天面对时,也许觉得庸俗不堪,失去时才蓦然领悟它的价值,却已是难以挽留。小说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故事感人,欣赏学习了。问好ran.t!【实习编辑:上官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01019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竹        2010-10-19 11:25:40
  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从民国时候生活过来的老人——“我”的太婆婆。也许是代沟的原因,“我”平日总是不能接受太婆婆的罗嗦,也不能接受太婆婆“霉迹斑斓”的故事,直到太婆婆的忽然去世,“我”在太婆婆的遗物中,发现了太婆婆记录着她的“自传”的信纸,这时,我才真正读到了太婆婆在民国时候的故事,原来太婆婆的故事不但不是“霉迹斑斓”,而且简直是个传奇。“我”这才开始后悔平时没好好听太婆婆讲故事。世上好多事亦是如此,天天面对时,也许觉得庸俗不堪,失去时才蓦然领悟它的价值,却已是难以挽留。小说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故事感人,欣赏学习了。问好ran.t!
联系QQ:1071086492
2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10-19 12:18:00
  读这文需要透彻了解作者安排的沈哥和太婆婆这个两个人物的内在联系。看起来,这两个人物没有关联,但字里行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扯。“有些故事已经过去了,有些故事才刚开始。”我相信,作者通过沈哥这个人物最后说出的这句话,应该是大有深意的。
3 楼        文友:ran.t        2010-10-19 12:31:46
  感谢上官编辑的辛苦,谢谢耕兄的关注和点评!
回复3 楼        文友:上官竹        2010-10-19 12:35:49
  ran.t的小说,人物对话皆蕴机锋,值得深入探讨,也值得我借鉴和学习。再次欣赏了。
4 楼        文友:alun123321        2010-10-19 12:40:24
  我喜欢民国风情小说,尤其是内涵深厚的
小说作者,笔名味道,味道文章,味道啊味道,alun123321
5 楼        文友:浅泠        2010-10-19 13:41:26
  小说里的故事是一世的温情,二般的人生;小说背后的深意却是二种文化的交锋与融合。
   “我”与太婆之间那些被忽略的,看似琐碎得永远不会结局的亲情跟摩擦,因了太婆的溘然长逝嘎然而止;作者将前一秒“我”抗拒太婆吃到烦腻的“京酱肉丝”,后一刻太婆死了 “京酱肉丝”的香味一阵阵的漂来。
   如此近距离的展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以近乎画面切割的手法,将读者的情绪起落掌控得如此精准,这样的表述方式拥有直达人心的情感冲击力,以至于读到太婆的呼吸停了时,读者会惊觉自己对这样原生态的生活化的描述完全不设防,我们会为这转瞬间的、突然而至的失去不由自主的落泪。
   小说从老小两代温情细碎的生活落笔,将“我”的爱情与太婆的人生互相巧妙的嵌入彼此,又适时的脱离,一篇小说、二段截然不同的女性的人生,以及一个充满希望和象征意义的结局。
   太婆的一生从才子佳人开端,却屡遭不幸,到老孤身一人寄于“我”家……太婆的人生与我的人生是如此不同,太婆的生命都是那些古典传统的美:昆曲、宋词、“朵云轩”的纸张、才子佳人甚而京酱肉丝……
   外婆是的身上附着了传统经典的文化与美,而“我”一个任性的吃腻了“山珍”也当庸常的孩子,不知“蝶恋花”为何物的不掉文的年轻人,“我”宁可要我那不甚有好感的浮躁的网络,也不要太婆的霉迹斑斑的“才子佳人”的故事;而介于“我”与太婆之间的爸爸妈妈终日的忙碌着,比“我”更不给太婆面子,“我”还给太婆开个头,她(他)们连让她开头的机会都没有。
   太婆身上所冀予的那些传统的精粹,就是这般被我们社会的中流砥柱(父母)和未来的希望(“我”)一再的冷落,是的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我”对外婆千篇一律的“京酱肉丝”从喜欢到冷遇到抗拒,或者揭示的正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的单一、老套的缺点,可是当我们有一天真正彻底失去这些“老套”时,才会如文中的“我”一般,只好从故纸堆里捡拾发黄而残缺的故事,只有这时才惊觉原来我们丢失的,是那些我们的先人用旷未有智慧和才能创作的无与伦比的美。
   文中的沈哥,虽然只是一个未曾正式登场的配角,但他的出现却并非闲笔,他与“我”之间看起来有些悬乎的爱情,不过是作者的春秋之笔,他身上所展现的将古典词作与他所表达的爱意的融合,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或者,我们要做的不是回到古代,更不该是抛却经典,而是将传统与现代的试图融合。
   文尾沈哥别有深意的话“有些故事已经过去了,有些故事才刚刚开始”不应当只简单的理解为太婆的故事成为过往,“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我愿意将这句话理解成沈哥与“我”美好未来的预示,同时将之理解成一种新旧文化融合的途径。
6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0-10-19 13:54:05
  这篇小说中,我很喜欢作者对太婆婆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她身上,充满温暖亲切的况味,使我们想起在我们身边或已经远离我们的却被我们永远忽略的或永远牵念的亲人。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7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10-10-19 14:07:23
  故事中人来看看故事……
  
   似乎人总是会在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唉。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8 楼        文友:李荣        2010-10-19 16:14:52
  语言精练,刻画到位!
喜欢文学、音乐
9 楼        文友:笑若灵舞        2010-10-19 17:58:43
  看过。我想,我更喜欢的是你的《艳尸》还有《花非花》。
   问好墨池。
不管我坠入怎样的一个无缘,都要给我透明的羽翼,如果佛前也冷,它可以做我永久的披肩。
10 楼        文友:枝丫间        2010-10-19 21:38:10
  作者构造小说的能力让我想起古代仕女的绣花:将一方上等质量的绸布牢牢固定在绣架子上,用尽七彩丝线,在穿针引线中,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渐渐显出它的轮廓,及至类似于“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般活灵活现的画便呼之欲出。我想,作者的小说便给我这种感觉,他总能在坚固的故事框架中镶嵌进一个个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生成的一句句话却仿佛各有脾性般让人过目难忘。再然后,一个催人泪下、忍人无限唏嘘的故事就那么不由分说地走进了我们的内心。
   品文,我喜欢关注细节。“她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拍一拍都是灰尘,还说得津津有味的。”读到这样幽默风趣并稍带调侃意味的比喻,实在令人忍俊不禁地乐了,一个迈着小脚走路、嗦嗦叨叨但慈祥可爱异常的太婆婆形象便颤巍巍地行至我们的眼前。文中耐人咀嚼的句子有许多,看似都是作者信手拈来,却让读者在不经意,又饱食一顿文化大餐。
   故事即人生。
因了我们对生命的厚爱,岁月也会郑重其事地把我们放在心底,随时给我们以感动!
共 23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