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寻访金粟寺

编辑推荐 寻访金粟寺


作者:chhl110 布衣,21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02发表时间:2010-10-24 23:17:18

一次在嘉兴图书馆和范笑我老师的聊天当中说起海盐的金粟寺,他跟我说这寺院是嘉兴最早的寺院,寺院最兴旺的时候僧人要有一千多人,可惜已经毁掉了,听说现在在重建当中。他的一席话,我很感兴趣,想到实地去看看。
   七月下旬的一天,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我和海盐金粟寺的筹建办的陆复初老师相识,他邀请我有空去金粟寺,并简要地介绍了金粟寺的历史,使我更加坚信要去看看的愿望。
   今天天气特别的热,我就驾驶我的摩托车去了金粟寺••••
  
   三国古刹——海盐茶院金粟寺
  
  
   “天下名山僧占多”,在海盐县澉浦镇茶院金粟山下,曾有一座在江南历史最古、地位堪与宁波天童寺相匹的三国古刹——金粟寺。
   金粟寺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距今已有近一千八百年历史,创建人是西域前来中国传法的康居国僧会;唐末,武肃王钱镠至此施茶,赐号“施茶院”;宋大中祥符改“广慧禅院”,寺内藏经千轴,其用纸被命名为“金粟笺”;明初,太祖朱元璋遣使进香,天启时高僧密云圆悟在此开堂说法,僧侣达千人,弟子遍江浙,圆悟成为临济宗中兴之祖;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一再御赐墨宝“心经”和楹联。金粟寺历史久、规模大、高僧多、文物盛,本文略述其概要。
  
   赤乌建寺
  
   在东汉明帝年间,佛法传至中国,至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但当时在长江以南,尚无佛寺。三国吴赤乌四年(241),西域康居国(古国名,在中亚)僧会至建业(今南京),营立茅茨,设像行道。孙权诏问,康僧曰:“如来大师,化已千年,然灵骨舍利,神应无方,昔阿育王奉之为八万四千塔,此其遗化也。”孙权曰:“舍利可得,当为塔之;如其虚妄,国有常刑。”于是约定七日为期祈获舍利。
   康僧会对徒属曰:“大法废兴,在此一举,当加意洗心,洁斋恳求。”但至期无验。于是展二七,又无应。孙权趣曰:“再无应,将烹之。”康僧会默念佛名,更请展期。又七日,五鼓闻铿然有声,起视瓶中光明错发,大呼曰:“果我愿矣。”
   黎明进之,孙权与公卿聚观,叹曰:“希世之瑞也。”康僧会又曰:“舍利威神一切,世间无能坏者。”孙权使力士搥之,砧碎而舍利光明自若。孙权大为叹服,于是为之建塔于佛陀里,又建寺奉康僧会居住,名建初寺。这就是著名的康僧会法化江南,为吴大帝祈获舍利的故事(详见《金粟寺志》)。
   据明初大学士宋濂考证:赤乌年间,康僧会在江南又创三寺:一为南京保宁寺,一为太平万寿寺,一为海盐金粟寺(见《宋学士全集•太平万寿寺记》)。
   明正统礼部尚书胡滢在《重建金粟广慧禅寺记》中记述:“康僧既而游方至海盐金粟山,时值炎暑,构亭施茶以济渴,朝廷闻之,赐名茶院,已而建寺居焉。”
   在《金粟寺志》内,也刊有“开山康僧会法师”专章,详细记载康僧会为孙权祈获舍利的过程。三者所记,完全吻合。
   天纪四年(280)秋,康僧会立化于天禧寺,晋孙绰有《康僧会赞》曰:“会公萧瑟,实惟令质。心无近累,情有余逸。厉此幽夜,振彼尤黜。趋然远诣,卓矣高出。”(见《金粟寺志》)据传,康僧立化后,以漆固其像,未几,像忽腾空入海,缁素力请之,皆莫能举,唯金粟请之,飘然肯就。(见《金粟寺志》和胡滢碑记)因此,在金粟寺内长时间供奉着康僧会身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元至正十四年(1354)三月十三日晡时,学者姚桐寿偕广文、泽民在像前礼拜时,亲见身像眉间有光,须臾,光若白线嫋嫋而出,盘绕华盖而上,众人礼拜赞颂,叹为稀有,至暮,光复从眉间收摄。泽民为之写《放光记》,姚桐寿将此事记于《乐郊私语》一书内。康僧会的身像,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移请至大报恩寺供养。
   吴赤乌创建的江南最早三寺:保宁寺在江苏南京,万寿寺在安徽当涂,金粟寺在浙江海盐。所以,金粟寺不仅是浙江省的第一座寺院,也是我国东南沿海的第一座寺院。后人为纪念康僧会,明代,把建在金粟寺前白鸥滩上的石拱桥,命名为“康僧桥”。建国初,当地农民把刚成立的农业合作社,命名为“康僧社”。
  
   茶院成市
  
   金粟寺的地理位置,县志载:“金粟寺,金粟山下”,“金粟山,县西南三十五里。”历来为澉浦镇属地。《金粟寺志》称,“山居兑位,寺向震方”,具体指明金粟山在西,金粟寺在东,寺的朝向也是东。
   关于金粟山名的来历,一说金粟是泛指钱财和粮食。《后汉书•光武帝纪》:“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是岁始行五铢钱。”一说金粟是佛名。《文选》:“金粟来仪,文殊戾止。”李善注:“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
   当地认为,金粟是金玉的转音。宋李正民在《题金粟维摩像》中说:“所传乃金玉山也,玉与粟,声相近,语转而然。”明胡滢也有“有山曰金玉”之说。金粟山是以金粟寺而得名,故在宋、元、明的古书和古地图上,有时把金粟寺直呼为“金粟山寺”或“金粟寺山”,两者密不可分。
   那末,当年确定寺址时,怎么会选择这一地方呢?原来,金粟寺所在的澉浦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据明《续澉水志》载:“按旧志,晋光熙(306)初,有毛人三集洲上,盖泛于风也。居民贸易,遂成聚落。”宋《澉水志》说:“海在镇东五里,东达泉、潮,西通交、广,南对会稽,北接江阴、许浦,中有苏州洋,远彻化外。”当地“户口约五千余,主户少而客户多,往来不定,口尤难记。”因此,这里是一个与江苏联系密切,又在海上四通八达的港口城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金粟寺西南5里有菩提寺山,山脉与金粟山相连,我国志怪小说的鼻祖干宝,在东晋永嘉元年(307)任盐官州别驾时,特地卜宅于此,后舍宅为寺,名菩提寺。干宝宅所以地近金粟山,很可能与比干宝早建60年的金粟寺有关,故记此备查。
   金粟寺所在的茶院村,是澉浦镇内一处交通要道。寺前的河道名白鸥滩,水路东至六里堰6里,南至黄湾镇12里,西至袁花镇7里,北至通元镇5里,茶院正处在水道十字港中间,清初陈镛在《茶院记》中称:“宋以前,漕河未辟,运艘都经于此。”在宋《澉水志》所载“澉浦所全图”西北角,明确标有“金粟寺山”和“茶院市”二地名,茶院不写“村”也不写“桥”,而写“市”,可见当时茶院的经济地位。这里是古代海中诸货流转三吴的必经之处,所以古人择此建寺。
   茶院之名,其实源于金粟寺。当金粟建寺以后,历经晋朝和唐朝,今有唐“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人司空曙《送準上人归金粟寺》诗传世。诗曰:“昨闻归旧寺,暂别欲成年。樵客应同出,邻僧寂伴禅。后峰秋有雪,远涧夜鸣泉。岂藉公卿论,人间事共传。”至唐末宋初的开宝二年(969),武肃王钱镠至此施茶,赐号“施茶院”。
   为什么名施茶院?一说当时茶在江南地区尚处于试种推广阶段,寺院是种茶、品茶的带头者,如陆羽在余杭径山寺写“茶经”,所以施茶院是钱镠“劝课农桑”的措施之一;另一说是钱镠起兵前,常从老家临安至澉浦海边贩卖私盐,茶院是必经之地,路过时常得到金粟寺的施茶以解渴,故立国后不忘旧恩,名金粟寺为施茶院。这是金粟寺的第二个寺名。
   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金粟寺敕赐为“广慧禅院”,这是金粟寺的第三个寺名,明确金粟寺的性质为禅宗寺院,而“施茶院”的名称则留给了当地。从此,当地的小地名就叫茶院,宋时名“茶院市”,明清名“茶院街”或“茶院村”,而茶院之名千年未改,沿用至今。在20世纪50年代前,沿白鸥滩的茶院街上,有一条约长500米的石块路,跨河有康僧桥、放生桥、招宝桥、油车桥等石桥,街上有小学和鱼行肉店、杂货豆腐、理发茶馆等商店。
  
   明末中兴
  
   明朝开国,太祖朱元璋遣使至金粟寺降香,并把他在打天下时,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所获的战鼓——独桑鼓,赐给金粟寺珍藏(独桑鼓,高三尺,围一丈一尺六寸,独木所成),使金粟寺名声大振。经过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四朝一百多年的建设,金粟寺是“僧徒弥众,规制益宏”(见胡滢《重建金粟广慧禅寺记》)。
   但是,至嘉靖年间(1522~1566),海盐县遭到倭寇一再骚扰,金粟寺“楼殿半为灰烬”,出现了“僧众寥落,民宅其地,桑麻鸡犬,横满目前”的惨象(见《金粟寺志•广慧禅寺》)。
   约经过三十年,至万历中(1595年前后),有一位名叫蔡联璧的居士“缘感异梦”,发心修复金粟寺,鬻田三十亩,偕僧广道重建大悲阁。接着,又在海盐县令樊维城和浙江按察司副使赵国琦支持下,请来禅德本彦,继续由蔡联璧护法,在万历末和天启初,陆续修复和重建正殿、禅堂、方丈、祖师堂和僧寮若干。
   赵国琦在天启三年(1623)《重建金粟寺碑记》中语重心长地说:“今垂要约第,当推择名德住持禅堂,使十方贤圣有所归仰。”蔡联璧不负重托,于次年礼请临济宗30代祖师密云圆悟禅师住持金粟寺。圆悟在金粟五载(1624~1630),大兴临济(义玄)、德山(宣鉴)禅风,七百余僧众慕道而来,使金粟寺一跃成为全国著名的一大禅林。
   圆悟移锡宁波天童寺后,蔡联璧又先后礼请石车通乘、费隐通容、百痴行元、孤云行鉴等高僧主持,盛况一直延续到清初。顺治十六年(1659),寺僧木陈道忞应召至北京见皇帝,敕赐“宏觉禅师”称号,并赐墨宝和宝印。这是金粟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有“缁素云集,檀施山積,大厦鸿构,食堂尝万指(千人)”的赞誉。
   据《金粟寺志》记载,其时殿有大雄宝殿和天王殿,大雄宝殿高6丈余,深5丈,广亦如之,重簷,四周有廊,月台高2尺;天王殿有敕赐寺额,宋景祐(1034~1037)翰林蒋晖书;另有山门一座,由乡绅沈胤芳书额曰“古金粟寺”;阁有藏经阁、轮藏阁和大悲阁,藏经阁内有宋熙宁(1068~1077)间笺书大藏经六百多函,并宋高宗(1127~1162)御书法帖十卷珍崇于此;楼有钟楼、方丈楼、刷印楼;堂有含晖堂、正受堂、法堂、祖堂、戒堂、斋堂、禅堂、藏堂、伽蓝堂、祖师堂、东客堂、西客堂、且过堂、女客堂、延寿堂、涅槃堂等16处,法堂由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书匾曰“狮子吼”,禅堂由董其昌书匾曰“选佛场”;寮有退步寮、知事寮、值岁寮、七间寮、西堂寮、知客寮、合室寮、众行寮、塔后寮等9处;房有香積厨(厨房)、库房、浴房、磨房、碓房、守船房、田房、園房等8处;香積厨内有重达一千斤的大铜锅,香積厨外有内阔一丈、深七、八丈的千僧井;亭有茶亭、井亭、车亭、碑亭4处;塔院内有密云禅师遗衣塔、石车禅师塔、普同塔、二首座塔等4座,还有娑罗树二株和桧柏,森列塔旁。寺外有田3处、園2处,田有寺右田46亩、寺东角田6亩、寺西北田18亩,合计70亩;園有河东園5亩9分、寺后園15亩8分,加寺基共28亩。田、園、寺基,共计98亩。
   据当地陈培荣(1922年生)、陈市荣(1933年生)、陈锡良(1941年生)三老人回忆,他们在年青时都看到在金粟寺山(简称寺山)的半山腰,有台阶、地平砖、条石、石柱等房屋遗迹,可证古金粟寺的范围是包涵了整座金粟山,其中印象特别深的有二处:一是骨塔,位于金粟山东麓,塔院内西有舍利塔4座,旁有银杏一株,大可三人合抱,直到60年代大办丝厂时被砍。(按:据《金粟寺志》记载,塔院内栽有娑罗树二株,为珍贵树种,不知此树即娑罗树否?)塔院内东有焚化池一处,六角形,直径约5米,20世纪50年代,池内的骨灰用5吨农船装了2船作农田施肥用。
   另一处是哈德僧殿(谐音),位于金粟山南麓,在殿址上有一大青石,约4张八仙桌见方,正中有一孔。据说古时在孔中豎一大木,其上筑成有门窗有屋顶的房屋,房屋可以旋转。可惜这一大青石,于20世纪50年代被炸药炸碎,现在已无实物可供研究。
  
   高僧大德
  
   金粟寺的高僧,开山祖师康僧会,是我国佛教史上最负盛名的神僧之一,除为孙权祈获舍利外,至孙权之孙孙皓接位时(年号元兴,公元264年),下令遍毁神祠,波及寺院。康僧会应召见孙皓,皓曰:“周孔既明,安用佛教。”会曰:“周孔不欲深言,故略示其迹;佛教不止浅言,故详示其要,皆为善也。圣人唯恐善之不多,陛下以为嫌,何也?”皓无以答,遂罢。后来,在菜园中得一金像,孙皓把像放在秽处蒙不洁,以为笑乐,不久即患肿疾,昼夜呻吟,孙皓悟曰:“吾以慢像致此耳。”于是迎像供事,请康僧说法悔罪,康僧为之开示玄要及授五戒,少顷疾愈,由是待以师礼,崇饰寺塔(见《金粟寺志》)。
   唐代,金粟寺有高僧凖上人。一说凖上人就是通元法喜寺的良凖大法师,在古县志上载有元大德九年(1305)立石的《良准大法师传》,凖有种种“奇踪伟迹,潜德秘行”,因年代久远,所以“生不知其所自来,死不闻其所遗付。”
  

共 1045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通过欣赏文本,我们对嘉兴最早的寺院——三国古刹金粟寺有了一个大致了解。金粟寺历史久、规模大、高僧多、文物盛,是很具科学研究价值的一所寺院。【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10-24 23:17:48
  通过欣赏文本,我们对嘉兴最早的寺院——三国古刹金粟寺有了一个大致了解。金粟寺历史久、规模大、高僧多、文物盛,是很具科学研究价值的一所寺院。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