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谈《搁置》

编辑推荐 谈《搁置》


作者:ran.t 榜眼,2815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61发表时间:2010-10-30 14:31:50

以下所写的,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文艺评论,充其量是一种雾里看花的努力,但也不乏水中望月的执着。我是说,我将坚持“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的权利,放松身心,随着这篇叫《搁置》的小说作一次小小的精神漫游。如此而已。
   搁置是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因而带来焦虑;同时也是一种充满未知的状态,因而又带来猜想,甚至希望,乃至憧憬。对于享受着世俗人生安稳的寻常百姓,他们对搁置感到焦虑不耐。而对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知识分子(不仅指知识分子这一外在身份,也包括带有知识分子气质的人),他们因搁置而猜想、希望、憧憬的可能性会大得多。发展到极端,便是对这种“迟迟不见分晓”的过程本身产生依恋和沉迷。
   古人在国画中讲究留白,在园林建筑中也懂得利用空间,塞得太满被视为大忌。但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却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不断用后事刺激着读者的胃口。读者也由此给培养出寻根究底、不看到大结局绝不罢休的阅读心理。谁死谁生,恩怨情仇,必得有个了断;主配角的下场务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放心合上最后一页。换言之,重要的是结果。绘画与建筑中留有余地,讲究回味,含蓄蕴藉的格调,在章回小说中除《红楼梦》以外很少得到体现。这真是个意味深长的现象。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会有这样悬殊的审美心理。
   夏冰的《搁置》从这里入手,呈现的艺术面貌,对于习惯全须全尾的读者,肯定是个挑战。在大部分的篇幅里,我们只看到状态,看不到情节;只看到主人公做着一些可有可无的琐事,观察一些不太相干的物事,加上一些并不提供多少信息量的内心独白。好不容易到了小说结尾,书中人可以继续搁置,作者夏冰却不能就此搁笔,总该做出某种交待了吧,却又不是。我们看到主人公的熟人被捕,有数面之缘的大爷猝死,这两个带有“终结性”的事件,与其说是某种悬念的消解,还不如说是新的悬念的产生。而那个和他约好了谈生意的人始终不曾出现,那个小女孩何去何从也没有点明,就连作为核心意象,反复出现的摩托车属于谁,为什么向右倾斜,何时倒下,上面的积雪为何迟迟不融也都只有问题没有答案,只有谜面没有谜底。
   作者对摩托车的处理,有些像张爱玲在《秧歌》中对被宰的猪的描写。一组镜头,迟滞,放大,不带感情,那么无人性的注视着,却正因其不含主观色彩而格外的冷静超然。那头猪象征了村民,是被宰割者的“共名”。摩托车则象征了悬置,是人世间一切若有所待者的浓缩。只是作者全无同情,一路写来,任其发展,更见惊心。
   《搁置》一直到最后,主人公也没有在十字路口中选择一条,没能决定是否回家,结束这种在常人眼中早已毫无意义的停驻。
   作者写了主人公,而主人公正在写一篇刚起头的小说(照趋势看多半是有头无尾的),这里面至少有三个层次,两番心境。主人公对“等待”着了迷,作者似乎又对主人公的等待着了迷,细细刻划、分析、咀嚼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缕思维。在这一刻,值得注意的反而不是叙事手法上的创新和文章气质的独异,而是作者与主人公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契合,在何种层面上心灵相通,在“等待”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判断上是否完全实现了叠加与重合?
   这些问题,最终也只能付于搁置吧?
  
   附:《搁置》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91242

共 13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亮的评。陶然看得很深很透,精短,睿智,入心,妙不可言。《搁置》推出后,得到大家广泛关注。陶然也对此作予以关注解析,却是以简洁明快的笔触,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把着眼点放在了《搁置》作者与小说中主人公心灵相通、契合上,别开生面。他能够对此生发兴趣并做进一步的挖掘,我是未曾想到的。这充分说明,在更多的角度上、更广的层面上,读者对文本能够产生崭新的感知和见解。因此,热诚欢迎大家见仁见智,畅所欲言。对此,我充满期待。【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10-30 14:32:24
  很亮的评。陶然看得很深很透,精短,睿智,入心,妙不可言。《搁置》推出后,得到大家广泛关注。陶然也对此作予以关注解析,却是以简洁明快的笔触,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把着眼点放在了《搁置》作者与小说中主人公心灵相通、契合上,别开生面。他能够对此生发兴趣并做进一步的挖掘,我是未曾想到的。这充分说明,在更多的角度上、更广的层面上,读者对文本能够产生崭新的感知和见解。因此,热诚欢迎大家见仁见智,畅所欲言。对此,我充满期待。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2 楼        文友:夏冰        2010-10-30 14:32:39
  辛苦陶然了!送上问候!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3 楼        文友:ran.t        2010-10-30 14:38:33
  夏冰兄辛苦。《搁置》的确是一篇别具特色之作。
回复3 楼        文友:夏冰        2010-10-30 15:03:27
  你的所感所想,帮助我理清了一些东西。很有启发。
4 楼        文友:夏冰        2010-10-30 15:02:20
  作者写了主人公,而主人公正在写一篇刚起头的小说(照趋势看多半是有头无尾的),这里面至少有三个层次,两番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你这个“三个层次,两番心境”十分着迷。反复看了,反复琢磨。我在想,这样的见解究竟你是咋想起来的?它咋就忽然在你脑袋里冒头了?越想越有意思。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5 楼        文友:浅泠        2010-10-30 15:41:16
  对于文字的解读,可以是全面恢宏、逐一的条分缕析,也可以是从某一个感动读于心的灵光点切入,进而展开更为广阔的阅读视野,作者的这篇评显见的是后者,从一些反复的等待似意象里(摩托车、孩子等意象画面)切入,由此展开的却是作品的内核——关于“等待”的主题,并由此揭示出作者在行文上的与众不同的革新点(与传统创作手法的全须全尾截然不同的内涵气质)。
   精短的论断评析里,折射出的是评者眼光的犀利与精准。学习
6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0-10-30 22:38:47
  记得本召说过“夏冰,一个被文字宠坏的人。”很别致的说法,我认同是因为看过夏主编不少的文字。
   而陶然,我一直在找一个词,或者是一个比喻句去形容他概括他,寻寻觅觅,始终无法找到一个精准切题的说法。我觉得他是一个可以驾驭多种体裁、宏观微观皆可以掌控的人,看他的文章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即使只是小评,也让人感到“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我不懂什么叫做“严格意义”上的文艺评论,我只知道评论需要用心,惟其用心,才能发掘出作者潜藏于字里行间的良苦用意,成为沟通作者与读者阅读的桥梁,分花穿柳地引领更多的读者去品味去反思。夏主编的《搁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章,从其得到那么多读者的关注和品评中可窥端倪。陶然另辟蹊径,从另外一个层面上去剖析鉴赏,富有张力的语言串联起一个个精准奇妙的观点,这种“漫游”也极为高端,既道出夏主编原作的奇崛,又不失美文之妙。
   《搁置》本难以让读者搁置,如今,因了陶然的谈《搁置》,更难以让《搁置》搁置——这是好文的力量,也是好评的力量,好文好评相映成趣,往返观照,收获颇多。
7 楼        文友:秋兮兮        2010-10-30 22:44:25
  精简漂亮的评论,丰盈蕴藉的语言,独到平稳的风格,短短千余字,从从容容,舒缓清新,若香风拂面,让人读后神清气爽。江山的陶然果真名不虚传!敬服!
喜欢文字
8 楼        文友:冷寞同城        2010-10-30 23:25:45
  师父的文章真是长短皆宜!
落花有魂,信了,你有了感伤;不信,你有了心痛
9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0-10-31 12:52:09
  作者评论,惯用发散思维,打破以文讲文的旧有格式,不拘囿于文章本身,而在此基础上予以拓展,表述手法上独僻蹊径,时有创新。其评已然脱离一般的过于主观的感性评介,而是多了些理性和冷静的审视。这使得此评更有可读性,给人以较好的启迪与警思。
   问好夏冰老师,问好作者 ran.t 。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10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0-11-01 17:44:57
  评论简短,看似无心之作,其实,对《搁置》的理解别开生面,待细品《搁置》之后,再细细品来,问候陶然老师!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