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菊韵☆散文随笔】“国兽”原是“拓荒牛”

精品 【菊韵☆散文随笔】“国兽”原是“拓荒牛”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30发表时间:2010-11-04 19:27:21

【菊韵☆散文随笔】“国兽”原是“拓荒牛” 牛是人类最忠实、最可靠、最密切的朋友之一。
   甲骨文中就有了畜牛的“牛”字。这是发现最早的文字记载。《礼记》中说:“中央土、食稷与牛”。牛进入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有五千多年历史了。牛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使牛免遭风雨、冰雪严寒之袭,在畜牧过程中首先为牛建造了“牢”;在水草旺盛的夏秋季放牧于野,甲骨文象手执鞭子牧牛之状,许慎释:“牧,养牛人也”;甲骨文中有“牡”、“牝”二字,说明古人对牛有了相当的研究。中国畜耕始于新石器的中晚期。商周时期铜犁出现后,就在金甲文中对牛(马)耕的农作办法做了真实地记录。在周王的赏赐中,把牛(马)与田连在了一起,说明耕牛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劳动资料,已为上层所重视。《周易》中就有了“有耕田无牛不行”的说法。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牛的象形字是个牛头的模样,弯弯的牛角特别显眼,在后来的演变中渐渐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就像以女字偏旁的字多与母系社会有关联一样,牛字作为部首偏旁的字也很多,我们最熟悉的“犁”就是一个。肯定的说,是先有了牛才创造了“犁”字的。犁原本作“犂”,就是耕,《山海经》说,后稷之孙叔均是始作犁牛耕的人。古代谓人耕者为“耕”,牛耕者为“犁”。后来就通用了。此字外形可知,牛对人类的利益不言自明。
  
   牛的力大无穷无尽。春耕、夏耘、秋收、冬运,一年四季无闲日,生产劳动当主力。步虽慢但稳健,食随粗但无怨,活虽累但能干。工作不管多么脏、多么累,路途不管多么远、多么难走,牛们“牛劲”十足,一门心思的奋力前行,爬坡过沟,克难履险,不达目的的决不罢休。“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颌血”,我们知道了“粒粒皆辛苦”,也应知道“粒粒”之中有着牛的“汗牛功劳”啊!古代,官府十分重视对耕牛保护;解放后,政府同样严厉打击擅杀耕牛的人。“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那个时代的理想追求啊。虽然现在牛在农业生产中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
  
   牛的奉献牺牲无声无息。牛默默的耕耘,“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语),不仅干着非凡的重活,还为人类贡献了全部的热量。牛是农家宝,自不用说。牛全身是宝,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真正地实现了“裸捐”,想一想,牛,还有什么没有奉献呢?我们听到了牛的一声怨言么?
  
   牛与人的感情深厚无与伦比。牛受到人类的重视,与农业生产分不开。人类驯以养之,绳以牵之,轭以压之,鞭以策之,千百年来,牛与人共处,温顺、老实、忍耐、勤劳,役于人、友与人,早已到了牛是我、我是牛的境界。古人以牛为伴,朝夕相处,秉性稔知。我也听老人们讲过老牛救主人性命的故事。我见过老农惜牛如己命,赶车的鞭子舍不得打在牛的身上;重载时舍不得坐在车上加重牛的负担;牛拉犁时在旁边帮衬着使劲;牛生病急得吃不下饭,急得伤心流泪的情景历历在目。
  
   牛的脾气和顺温柔。“老牛舔犊”,仁慈之心天日可鉴。我们常见的是“放牛娃”,或者是老汉。因为牛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脾性互知,所以人类敢于把牛交给孩童去放牧。孩童无知,嬉戏打闹,但是牛从来没有与孩童争锋较劲。孩童在牛背上骑来骑去,吹笛子做游戏,然而牛没有厌烦生气,优哉游哉,任凭孩子们的所作所为。牛作为人类的朋友由此可见一斑。
  
   牛的形象高大而美好。对牛的美好形象的最初定格是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牛与人的感情、牛的牺牲奉献精神在这个故事里得到了升华。老牛为了解决牛郎的婚姻问题,不怕违犯天条说出秘密;又为了牛郎一家的幸福,献出自己的角与皮,让牛郎乘着上天,与织女相会。
  
   牛的精神伟大而崇高。《左传》哀公六年记载,齐景公与儿子嬉戏,口里叼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后来人们用“孺子牛”比喻甘为大众服务的人。齐景公放下架子,仆地做牛,不是对牛崇拜的真实写照么?堂堂一国之君,以牛作比,是对牛精神的褒扬。鲁迅先生名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赋予了更深的内涵。我们把诚诚恳恳、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的人比作“人民的老黄牛”,牛们享受最少,付出最多。牛朴实无华,淳朴自然,踏踏实实,坚韧勤奋,其精神岂是言语可与比拟?
  
   当然,牛也有牛脾气。没有脾气就不对了。我们说某某人比牛还犟。这个犟与牛有关。土地爷还有个土性呢,作为牛,当然也有脾气。即使犟,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人要它干什么?超出了它的活动范围没有?要是你做得不对,“对牛弹琴”,就是不理你,你有什么办法?
  
   牛也有发威的时候。敢对强敌,顽强抗争,无畏无惧,“初生牛犊不怕虎”,何况久经战阵的老牛?牛为六畜之首。作为老大,牛当然要有自己的尊严。脾气是外在表现。坚韧不拔的性格,不畏强敌的勇气,克难闯关的斗志,才是牛脾气的内涵。有些人不了解牛的脾气,误解牛的精神,常常“吹牛皮”,糊弄上下,这不该让牛背黑锅。牛如有知,必定以犄角相问。
  
   对牛的歌颂、崇拜、尊重自古就有之。远古的祖先以及有的民族以牛为图腾,是因为牛对人类的贡献太大了。十二生肖牛占第二。牛还是报春的使者。每当立春,人们用鞭子象征性的抽打牛或以“土牛”替代,即为“打春”,又叫“鞭春”。宋代诗人杨万里《十二月廿一迎春》一诗中说:“星淡孤萤月一梳,迎春早起正愁予。土牛只解催人老,春气自来何事渠。”唐代诗人柳宗元撰写《牛赋》,称牛“利满天下”。自喻作牛的人除了齐景公、鲁迅以外,科学家童第周也表示“愿效老牛,为国捐躯。”续范亭将军诗中写道“爱人君子将何报?牛马精神死不休。”画家李可染先生把画室称为“师牛堂”,以牛做老师,故郭沫若题他的“水牛图”写有“知足神无馁,力充度自雄。稻粱麦黍稷,尽在一身中。”毛泽东曾号召“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倡导革命者“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实践的,因而他们的精神光照日月,辉映千古。改革开放初,前沿阵地深圳市竖起了一座雕塑,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奋力向前进取的《拓荒牛》。牛的拓荒精神激励了多少青年人,敢于做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振臂呼啸着,奋力开拓着,挥笔书写着春天的故事。
  
   牛与人类的特殊关系,决定了画家们的选材取向。于是,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为牛造像的画家们。我们也欣赏到了许许多多画家笔下牛的英姿。在画家们的画笔下,一只只活生生的牛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有的披沥心曲,有的沉勇挺拔,有的气宇轩昂,有的温驯纯良,仿佛是一曲曲赞颂牛的颂歌。牛有南北之分,然而牛的品格没有南北区分。
  
   赞美牛吧,牛永远是人类崇拜的对象。人们评选国花、国树、国宝,还没有听说评选“国兽”,如果评选的话,牛应当之无愧。“国兽”原是拓荒牛!牛也无敌,舍牛其谁?

共 27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牛是人类最忠实、最可靠、最密切的朋友之一。作者从牛字的起源开始谈起,一路引经据典,把牛的形象、禀性、奉献精神刻画的惟妙惟肖。通篇文章穿行无数的圣贤巨著、宗教经典、名人高论、学者文章,看似随意拈来,却足以看出文者深厚的文学根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大家风范一览无余。文章真情实感,心平气和,娓娓倾诉,推心置腹,如同亲人知己般促膝长谈,文辞就如真知灼见、睿思哲理,足以启迪读者心扉,安神益智,受用匪浅。学习欣赏。赞!【编辑:兔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01105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疯狂的兔子        2010-11-04 19:29:32
  欣赏刘春老师的文章,学习了。
善良,像那颗缀于叶间的露珠,也许它很小,但它可以滋润一朵花,并让她美丽的开放
2 楼        文友:叶雨        2010-11-05 22:02:37
  刘春大哥把牛写绝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啊,牛是国兽当之无愧。我肯定投上一票,为牛高唱赞歌!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3 楼        文友:叶雨        2010-11-05 22:03:03
  读刘春大哥的文,就是长知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4 楼        文友:※疏影※        2010-11-06 20:29:4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要是选国兽,俺也投一票。读刘春老师的文章就是长知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