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愧抱琼州

编辑推荐 愧抱琼州 ——宗坛石记


作者:天之道 童生,89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65发表时间:2010-11-07 21:46:22

1
   “大家快看,前方山顶上的那块石头,就是被央视版《红楼梦》片头取过景的那块石头”,我们顺着导游的指向朝山顶的那块石头望了过去,的确和电视剧《红楼梦》里的那块“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出奇地相似。这时,一个耐不住性子的游客向导游喊道:“不可能,导游又是在骗我们了吧,《红楼梦》里的那块大石是在黄山取的景,我到过黄山,就是黄山的飞来石”。其他的一些游客也嚷嚷道:“是啊,怎么可能,电视剧里头的石头落得那么高,而且石头底下全是云海,哪像这小土堆上的石头?”一路上,人们都是怀揣着一种敬仰、畅想的心来登临那个被认为是太虚幻境的文笔峰的,可谁料到被大家企盼了多日的仙峰竟是眼前这么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土丘。我仔细地望着那块顽石,不禁思忖到:“导游的话未必是假的,游客们的话也未必全对,我见过黄山上的飞来石,虽兀立高坐于平台之上,但与《红楼梦》里的那块顽石相比,与眼前这座小土堆上的石头相比确有些‘瘦骨嶙峋’。也许电视剧里的那块顽石真的是眼前的这块大石,而石头下的云海兴许是从黄山拍的,要不怎么能说是取景呢?”然而,汽车一到文笔峰正门前的广场,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陡变,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大巴车已过半百,游客们操着东北话、四川话、杭州话,把这里吵得沸沸扬扬。何况此时正值农历六月,按理来说应当是海南旅游的淡季,但眼前的“盛况”让我确实感到有些意外。文笔峰前的广场虽然不是很大,但平整而干净的石板路将这里铺得不乏古韵且气势宏伟,尤其再加上耸立于青峰前的牌楼,大门一正四侧,六个石狮,将一副仙家气派跃然于众生眼前。同行的朋友瞻仰着石门上刻写的四个大字,嘴里叨念着“大罗胜境”。对道教文化一向感兴趣的我忍不住向他们解释道:“那字不读(da),而要读古音(dai),经文里常常要三称‘大(dai)罗三宝天尊’……”。话音未落,我的朋友已等不及将左脚迈进了庙门。
   一进神殿,深幽肃穆的气氛将我等被激起的一种崇敬之心开始反复涤荡,我已记不清第一个神殿里供奉的两位尊神姓何名谁,只是对他们脚下存放的《道德经》、《太上感应》、《道教南宗简史》充满了好奇,接着我便背负着那本被南宗宗坛的正式创立者白玉蟾亲自注解而后又被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的《道德宝章》,开始不虚此行。
   2
   擎天的龙柱,挺立的影壁,还有拾级而上、层层推进的庙宇早已让人打消了“小土堆”的心绪,此刻的心似已变得严肃、虔诚了。一路上,浓绿袭人,各式各样的热带动植物将这里装扮得清新自然,间或还能听闻溪水、泉水的叮咚声。起初,导游还告诉我们文笔峰的整体面积能和北京的故宫相媲美,这让我们面对眼前的这座小土丘怎么也无法相信,可是第一个神殿一过,眼界大开,巧匠们隔景、障景的设计手法带给我们的自是一种若隐若现、曲径通幽的独特意境,这种莫名的恒镜所造成的近在咫尺而又遥不可及的感觉让人久久不能释怀,我想这也许就是“道可道,非恒道”的缘故吧。我们的脚步抬了又放,放了又抬,无数次重复的运动让同行的朋友感到有些疲惫,而此时的我却是“逞颜色,怡怡如也”,凝重的心此刻变得极为轻松,每走完一段台阶,我总是会“趋进,翼如也”,感觉不到一丝乏意。很快我就把同行的朋友甩在了后面,孤身前往文笔峰的主体建筑——玉蟾宫。
   我是头一次在道教建筑里亲眼见到如此庄重典雅、超凡脱俗的八角形飞檐楼阁的,里面的供的不是别人,而是这座琼楼玉宇的主人,也是整个文笔峰的主人——紫青道人白玉蟾。想起这位不食人间烟火,清静无为的仙翁也曾锋芒毕露、趾高气昂过,然而我们可以谅解的是,趾高气昂的他当时只有十岁。天资聪颖的白玉蟾七岁便可诗赋,十岁时顺理成章地取得了参加童子试的资格。考试那天,主司命赋《织机诗》,这对于玉蟾来说根本不具挑战性,于是他应声咏下了那首千古名段“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诗作当然是好的,可是读了大半辈子书竟不及一个孩童的主司赌不过这口气,便“意其狂,弗录,遂拂袖归。”
   《织机诗》中虽不免显现出一种大气、张扬的格调,但作者将目光投向的是“大地山河”、“日月双梭”,其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钟情与那位南华真人庄子可谓如出一辙。主司官的偏执非但没有打击十岁的玉蟾,反而让他更加勤勉,他的创作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在诗赋方面,在书画领域也造诣颇深,继而成为了中国学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从小就有“悟”根的他,十六岁那年开始了他的学道生涯,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他的学道不只是一次普通而简单的仪程,而是一个建立了内丹派南宗的惊天动地的举动。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也影响了中国好几个世纪。
   没有因自己的博学而混迹宦途,没有因自己的修真而傲倪于万物,白玉蟾一生只是“蓬头赤足,其右耳聋……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可是就这么一个“疯颠”的蓬头道士却有着一颗强烈的爱国心。他曾经讲到:“吾中国人也,生于中国,则行中国之道,理也。若以夷变夏,背天叛道,吾不忍也。”于是,他为了建立“中国之道”呕心沥血,倾注了自己的大半个人生。
   3
   已是黄昏,正赶上玉蟾宫的道士们上晚课。念经打坐究是自然,然而一旁的道乐演奏却让你久久不能离去,道士们悠悠地吹奏着笛、笙、萧,辅之以扬琴、琵琶、大阮、二胡,将一曲曲明代古乐演绎得悠扬婉转,清幽明镜,呈现出一片至真妙境。这庄重、袅袅的玄韵讲究的就是内心的安详、纯真天性的重现,自然感应众仙的乘鸾跨风,天与人一,可谓“万里无云万里天”。听着这幽幽古乐不禁让我思绪万千,倘若,时光再退后30年呢……近年来,海峡两岸的道乐交流会举办得很热,因为我们要向台湾学习。30年前,万里江山一片红,容不下这青白色调的玄乐。经典书籍的大量焚毁已不在话下,就连这传承了上千载的宫廷古乐也难逃干系,由此而变得五音不全。我们先不论内丹派,就众人所熟知的全真派来讲,全真韵在北京白云观祖庭一时间也难觅其音。然而我不敢相信,在这远隔千里的琼州,竟能有幸听闻这纯正的南宗道乐,可这是为什么呢?我曾埋首于故纸堆,在一部定安县志里发现,文笔峰上曾有一个屹立了数百年的文笔塔,可现在也难觅其影,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龙首龟背,处五气朝元之地的文笔峰自唐朝就被统治者选为皇家苑林,可以说是中国最难的禁苑,可是今天当你登临文笔峰时,却发现这里的建筑几乎都是新建的。
   在缕缕轻烟的熏染下,新建的宫阙也逐渐变得凝重肃穆,我只希望这里宫阙越发的旧起来,能在千年的香雾缭绕中旧起来……
   4
   一天门、二天门、南天门,顺级我们便超越南天,与这“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蒙面。饱经了风雨的顽石,身上已是伤痕累累,有人说白玉蟾是从此石上羽化登仙的,有人说这个石头就是白玉蟾的化身。可种种传奇已让我无心拷问,我只是倚傍在这静立的巨石上,俯瞰着山下的万千气象。一道铺天盖地的历史,留给顽石的只有几个象征性的痕迹,没有抱怨,没有愤慨,只是静静地、静静地鉴证着山下的一切。要是让我来辨认这石头究竟是仙人登天用的,还是仙人所化?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山下还有许许多多的顽石簇拥着他,那些顽石是谁呢,他们就是右佥都御史海瑞、太子少保王弘诲、翰林院编修张岳崧……。我写“愧抱琼州”这篇文章,并不是有意在跟哪位作家的风,只是由于去年海南国际旅游岛一声令下,许多人因风景如画的宝岛海南是“文化荒漠”这个问题一直穷追不舍、一问到底。可是就这么一个不起眼儿的山,一个历经千载的山便可以给予追问者最好的回复,并可以将此地的荒漠治理得不复存在!
   顺势而上,于玉清境域感受清风之沐浴。“山不再高,有仙则灵”这句被众人吟唱了无数次的名句,终可以在文笔峰找到最好的归宿。众人在清微天、在天上乐园,寻求到的是人性本真的归还。
   没有过多停留,从南坡下去,穿过一个仅一人可以通过的石缝,等待你的还有未曾观摩完的“三奇十景”。一个亭接着一个亭,蜿蜒曲折的山路恰好把这一个个亭子排成了七星阵,“天枢—天璇—天机—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这里的奇石也多得出奇,“仙人步”、“磐台流风”、“虎吟龙天”,“紫清洞天”……把一个宗教圣地与大自然整合得是如此完美无缺。而此地的神仙,多得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当人们花了近一天的时间才转完了整个文笔峰,只记得临走时再没有一个人敢言这是一个“小土堆”了。
   临行时,我幸遇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道长,便要求他赐几句话。他也欣然应允了,于是在神秘昏暗的庙堂里,几个龙蛇竞走的字印然在纸上:“运行不息,把握机遇,百无禁忌,适可而止”。
   5
   记得庚寅年农历八月十五的那一天,我又一次来到了思念甚久的文笔峰。那天,天很阴霾。到了晚上,整个海岛几乎都被笼罩在了蒙胧的无月之夜当中。
   “天上广寒宫,人间玉蟾宫。”一轮圆月,一轮黄灿灿的圆月竟悬在了文笔峰山顶上的顽石旁……
   6
   天还未亮,远处仍是昏暗一片。他披着长长的青丝,在一个偌大的巨石上静静盘坐着。此时已是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一切是那样的静,那样的清。忽然间,远处传来美妙的音韵,仔细洞看,天际间还闪烁着一道五彩斑斓的光。
   音乐越来越近,光也越来越亮,此时他一手拿着宝扇,一手按着顽石,一只脚也紧紧地蹬着顽石……旦见他将宝扇一扇,“嚓”的一声,几道青光飞过……不见了踪影。
   一只大手印和一只大脚印深深地陷在了顽石上。
   庚寅年九月廿九午时

共 37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海南文笔峰之游。笔力雄健,激情漫溢,于历史的烟云中回溯,发掘,探究,大气张扬立现。其中山顶上那块神异的顽石,庄重典雅、超凡脱俗的玉蟾宫,文笔峰的主人——紫青道人白玉蟾,悠扬婉转的道乐演奏……一起给人凝重肃穆的感触,底蕴十足,韵味十足。【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11-07 21:46:50
  海南文笔峰之游。笔力雄健,激情漫溢,于历史的烟云中回溯,发掘,探究,大气张扬立现。其中山顶上那块神异的顽石,庄重典雅、超凡脱俗的玉蟾宫,文笔峰的主人——紫青道人白玉蟾,悠扬婉转的道乐演奏……一起给人凝重肃穆的感触,底蕴十足,韵味十足。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2 楼        文友:夏冰        2010-11-08 00:26:41
  文字有一种宁静肃严的氛围,让人内心平和。自然的环境中融入文化的元素,便有了一份凝重,道观,道乐,念经打坐,修心养性的同时,汲取自然的精华,真乃境界。“传承”二字所蕴涵的内容,令人有些感概。【编辑:梅暗香】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3 楼        文友:夏冰        2010-11-08 00:28:36
  能够领略其文化内涵,需要有心且用心,“愧抱琼州”,也许我可以懂得其中的内容了。读完作者的这篇文,我想到了一些字眼,比如“珍惜”,比如“珍贵”,比如“存在”和“消失”。耐读耐品的文字,意味深长,令人回味。【编辑:梅暗香】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