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百万军饷(纪实小说)

绝品 百万军饷(纪实小说) ——仅以此文献给在中条山战役中为国捐躯的先烈们!


作者:陋石 进士,605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398发表时间:2010-11-18 08:42:36
摘要: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勇于效命疆场,敢于以身报国,就无愧于“国之卫士”,“民族之脊梁”,就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百万军饷(纪实小说)
  
   1941年5月6日拂晓,一艘大木船由黄河南岸的南村渡口向黄河北岸的东滩渡口悄然驶来。
   “清明桃花汛,谷雨雾连天。”时值5月,阳气正盛,即便日出东山,黄河谷里也依然烟云滚滚,雾气腾腾,单闻涛声吼,不见浪花翻。在这白茫茫一片中行船就好比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险之又险。
   船已靠岸才依稀可见:这是一艘1丈多宽,3丈余长的大木船。船上站着百十个荷枪实弹的士兵,还有10头牲口。
   士兵们悄无声息地依次走下跳板,没人说话,没人咳嗽,就连那10头高大雄健的牲口也没弄出半点声响。最后一个走下船的是佩戴少校军衔的姚奎,他中等个儿,清癯儒雅,若不是那身戎装,还以为是个教书先生。
   士兵们已在岸边列好队,牲口背上驮着木箱,规规矩矩地夹杂在队伍中央。一个上尉跑步来到姚奎跟前,“啪”地立正,行了个军礼,双目直视着姚奎,没有了下文。姚奎没吱声,从头到尾将队伍巡视了一遍,微微一点头。上尉随即朝队伍一招手,士兵们齐唰唰向左转,沿着黄河岸面的沙滩走出3里许,才直奔垣曲县城而去。
   这支队伍拱132人,军容齐整,钢盔锃亮,胸前横挎着美式冲锋枪,另有捷克式轻机枪8挺,二七式掷弹筒6具。如此装备在国军系列中可为精良,行动却又如此慎秘。他们不是普通的战斗部队,而是国民党第一战区最高长官部独立团的加强连,肩负着特殊使命——给中条山驻军押运军饷。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相继失守,中条山的战略地位就显得愈加重要。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端、黄河北岸,呈东西走向。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连接晋、豫、陕。东接太行、西连吕梁,西屏潼关、南护洛阳,是华北、中原和西北的战略枢纽地带。为此,日军决心要清除中条山这华北战场上的“盲肠”,便纠集10万余兵力,从4月底到5月初完成了进攻中条山的部署。
   与此同时,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也屯兵中条一线,准备应战。
   当时,黄河以北、山西境内的各个县城均被日军占领,唯有垣曲这个地处中条山腹地的山区小县还掌控在国军手中。因而,山西垣曲——河南渑池便成为国军唯一的交通运输线。
   中条山驻军名曰中央军,其实是由湘、赣、粤、滇,川,陕等地抽调来的部队。派系众多,心存各异,大都拒绝南京政府的法币,军饷仍以金条、银圆折算。去年此时,姚奎就押运军饷从河南洛阳出发,北渡黄河来到山西,在绵绵数百里的中条山里兜了个大圈子。先在垣曲历山舜王坪下的西皇皇与第15集团军交接军饷完毕,再沿着锯齿山向西,经后河,过望仙,再向南拐,经骆驼峰,桑池,第二天黄昏便抵达第4集团军的驻地横岭关。姚奎仍按去年的押运路线行进,虽是在国军实力范围内旧地重游,却唯恐万一,因而行动也就格外谨慎。
   东滩渡口据垣曲县城5里之遥,天色微亮押运连就赶到了县城。
   这是个一望尽收眼底的山区小城,南临一泻千里的涛涛黄河,北靠景色宜人的凤凰台。东有允东河,南有亳清河,两条河环城而过,呈二龙戏珠之势。如此一个依山傍水,风光秀美,物丰民富的风水宝地却没能给当地人带来好运,据县志记载:当年李自成就是从垣曲东滩渡河,取渑池,克洛阳,逐鹿中原。然而,这个方圆不足十里,人口不满3千的弹丸之地,竟阻挡李自成百万大军5天5夜。破城后,恼羞成怒的李闯王公然下令屠城。
   正因为垣曲地处要冲,日寇曾于1939年先后两次攻陷垣曲县城,又两次被中国军队赶了出去。战争给这个美丽富饶的小城留下的是满目疮痍,残垣断壁。一条40度斜坡、坑坑洼洼的石板路从城东直通城西,却没有了城门,只剩下残缺不全,伤痕累累的城门垛子。街道宽约丈余,两边的铺面房低矮而破旧。由于天色尚早,大都关门闭户,只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铺正在忙活着。通红的火苗呼呼叫着窜出炉膛,恣肆地舔砥着锅沿。浓浓的羊膻味从灶台上的大铁锅里溢出来,随风飘撒。锅盔(大饼)的焦香馋得人直咽口涎。就在这时,饭铺的小伙计冲着正在行进的队伍,热情地喊了一嗓子:羊汤——锅盔——
   大清早这一声喊,遍世界都听得见。队伍半夜时分出发,此时天已放亮,尚水米未进。这时若能来一碗羊汤泡锅盔,不光能垫垫肚子,也能驱驱身上这寒气。然而,上峰没有命令,队伍岂敢停下。皮底鞋踏在光滑坚硬的石板路上,发出有节奏的“咔咔”声。霎时,小伙计便收起脸上那仅有的一丝笑容,怯怯地望着这些荷枪实弹,冷漠呆板的士兵,怔怔地伫在了那里。有几家店铺的门刚开一条缝,便“叽哩咣当”关了个严实,从窄窄的门缝里扔出来七、八只不知所措的黑眼珠子。
   不消一刻队伍便开出了县城,沿着允东河畔的乡间土路行进。河两岸尽是一望无际的麦田。“人间四月天,小麦扬花时。”此时恰逢立夏,小麦刚刚扬花,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日渐丰满的麦穗,宛若情窦初开的少女。身着绿罗裙,头带栀子花,微风中轻盈地摆动着倩倩腰身,向世人展示她娇媚的丰姿与青春的活力。
   队伍又行进了7~8里,姚奎搭眼看了一下周围,教队伍停下,放出警戒哨后下令原地休息。
   允东河潺潺流过,10来头牲口急不可耐地将头伸进水中,“咕咚咕咚”的饮水声宛若闷雷滚动。士兵们取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就着清澈甘甜的河水边吃边喝。姚奎手里攥着两个烧饼,一言不发地在河边上踱来踱去。
   太阳像个烤得焦黑的大烧饼悬在山尖。时针已指向8点3刻,天色依然污涂涂地像块脏抹布,空气潮湿的一把就能拧出水来。雏燕低飞,蜻蜓点水,这些小生灵们已预感到天气的变化。距目的地历山舜王坪下的西皇皇还有100多里。姚奎瞅一眼这阴霾的天空,眉毛拧成个疙瘩。
   近20万大军驻守中条山两年之久,中日大战一触即发。但何时何地开战?他不清楚,更无法预测押运途中是否会出现意外,心也就总是悬着。在军饷未交接之前,就是山珍海味,姚奎也无意下咽。去年押运军饷完毕返回洛阳,他人整整瘦了一圈。此次虽是轻车熟路,却丝毫不敢大意,休息不到10分钟,他就下令队伍起程。吃喝麻利的士兵也不过正抹抹嘴巴,动作稍慢的,手中还捧着大半个烧饼,却也不得不边走边吃。军令如山,谁敢懈怠。
  
   二
  
   下午3时许,押运连抵达同善,这里是进山的最后一站。本该修整一下,为了赶路竟人不歇脚,马不卸鞍,绕过同善直插历山。
   历山舜王坪是中条山的主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节令已至立夏,山里人依然穿着夹袄夹裤,身着单装的士兵不禁就添了几分凉意。这里长期驻守着部队,因而山里人对士兵并不惧怕。他们既不躲闪,也不回避,一如既往地干着他们的营生。
   往往人们只知城里喧嚣,山里宁静,却不知山里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粗犷、绚艳和充满野性的活力。此刻洛阳牡丹婀娜多姿,山里却也繁花似锦。崖畔枝头,翠鸟嘀啾,声声不息地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过了青风口、不落地、麻姑岭,就到了百花沟。别看这一连串名字怪怪的,却个个都有来头。传说神农采药路经此地,山风吹走了他的头巾,一直追出十多里到麻姑岭才追上。头巾上竟没有一星儿尘土,原来这头巾总是被遍地的花草蓬着,从此这儿就叫不落地。神农也因此与麻姑娘娘有了一夜情。麻姑娘娘珍惜这段情缘,将头上的百花簪抛向岭下,便有了这百花沟。
   百花沟是通向舜王坪的必经之路。此时,这里“山花满目扑面来,赤橙蓝紫别样红。”道两旁,沟岔间,山坳里,崖畔上,姹紫嫣红,争相斗艳。毛绒绒的红绣球,金灿灿五月菊,白生生的蟹爪莲,蓝莹莹的猫儿眼。还有荠荠菜、蒲公英、马蹄莲,满天星,桐花、苦菜、石竹、石葵……数不尽,道不完,看不够,只恨爹娘给他少生了一只眼睛。
   空气里弥漫着艾蒿淡淡的苦涩与山花浓郁的芳香。人们不能自制地扬脸翘首,贪婪地吸吮“天然氧吧”所提供的新鲜空气。五颜六色的小花就开在道边,唾手可得。赵四有经不住诱惑,摘下一朵别在耳旁。
   军人戴花成何体统。姚奎低喝一声:赵四有,臭浪啥!
   赵四有没有停下脚步,稍稍瞥了姚奎一眼,喃喃地:谁臭浪啦!再臭浪还不是光棍一条。
   姚奎笑着揶揄道:想媳妇了?
   赵四有“嗤”地一笑,说:想有个屌用,媳妇还在丈母娘肚子里打滚儿哩!
   一句话逗得人们哈哈大笑,姚奎也笑了。笑声过后,只剩下机械单调,乏味枯燥的脚步声。姚奎想活跃一下战士们的情绪,喊道:嚎两声,你给大家来一段。
   这话听起来别扭,押运连却个个心知肚明。嚎两声是外号,他真名叫郝良圣。因为他平日里爱唱两声,大家就叫他“嚎两声”。此时他还沉浸在刚才的笑声里,姚奎要他唱,也就没客气,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唱道:
   革命军人个个要老婆/团长三个营长要两个/当兵的一个也没捞着/革命三年还没有老婆。
   顿时一片酣笑声。
   人们笑,并非是为郝良圣喝彩,而是他在歌里唱道:“团长三个营长要两个”老婆。姚奎就是团长,营长曹宝川就在他身边。曹营长狠狠地瞪他一眼,他立马觉察到自己唱走了嘴,也就不敢再接着唱,耷拉着脑袋不再吱声。所有人全都意识到这歌声因何戛然而止,笑声也就随之消失,一双双眼睛有意无意地瞥向团长姚奎,窥视着他的反应。
   姚奎脸色端得平平的,像“要老婆”这样的淫秽小曲他早有耳闻。若在军营,他定会严加批评,但今天他没有。这小曲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他心上。
   姚奎是独立团团长,军饷押运连所有人员是他亲自挑选的,唯一的条件是无妻无子,因此押运连又叫光棍连。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按说20岁早就娶妻生子了,如今是战乱年间,也就顾不了那么许多。没媳妇当然就想媳妇,想媳妇又不违反军规。哪个光棍不想媳妇?当兵的想,当官的更想,姚奎也不例外。
   姚奎的家境,人才,职务,说个媳妇绝不在话下。只是他上军校,当教官,东征西讨,一晃26岁了还是个单身。此时他并不太想自己,考虑更多的是押运连这100多个弟兄。
   押运连大部分官兵是中牟、尉氏、周口、阜阳一带人。1938年6月,南京政府为阻止日军机械化部队大举进攻,在黄河花园口掘堤。40多个县被洪水淹没,千里黄泛,饿殍遍野。为了活命,为了生存,为了国仇家恨,人们毅然投军。这些思想单纯,了无牵挂的娃娃兵,经过3年磨练已成为血气方刚的战士。到了婚娶年龄还是光棍,想媳妇自在情理之中。姚奎毕竟是个文化人,他知道如何鼓舞士气,就冲着队伍高声喊道:弟兄们!赶走了日本鬼子,我保证你们人人有媳妇。
   立刻就有人问道:真的?
   团长,你说话算话。
   姚奎右手握拳,高高举起,说:我保证,押运连的弟兄们先娶媳妇,我是最后一个。
   瞬间一片欢呼声:
   好!好——
   我有媳妇了!
   团长,我有了儿子认你作干爹。
   我也是。
   嗷——嗷——欢呼声回荡在山谷,回荡在蓝天,回荡在每一个战士心中。
  
   三
  
   说话间就到了三里腰,这儿距舜王坪还有60~70里。
   当最后一抹夕阳消失在山坳里的时候,天色骤然暗下来。山里的天气变幻莫测,一阵凉风过后,电闪雷鸣,核桃般大的雨点子“噼里啪啦”砸下来。夜也来的更加迅猛,刚才还隐约可见,眨眼就漆黑一片。姚奎记得清楚,去年押运军饷就曾在这儿休息。离道边200多米有一户人家,人家旁边有一条小溪,小溪边上有一块空地。队伍在空地上休息、打尖,还以很公平的价钱买了这户人家半罐蜂蜜,弟兄们美美地解了一回馋。他下令在此休息,队伍赶着牲口朝那户人家走去。
   队伍停在小溪边的空的上。牲口急不可耐地吞咽着溪水,战士们就着溪水吃干粮。姚盔又想起了蜂蜜那档子事儿,就独自朝那户人家走去。
   这户人家,不弯腰进不去门,说穿了就是个窝棚,只不过墙是石头垒的。姚奎来到这户人家门前,喊了两声,没人答应。门是开着的,屋里却没有人,他用手电一照,东西扔的满地都是。他觉得奇怪,这家遭了抢劫?不可能啊!军队在这一带驻守已两年,强盗山贼早几望风而逃。莫非出了什么意外?出于一个军人的敏感,任何蛛丝马迹都会引起他高度警惕。他速速返回空地,以不容置疑地口吻命令道:抓紧时间,5分钟后出发。
   人们一脸地疑惑。屁股还没坐稳,一个饼刚下肚就要走,上次在这儿休息了半个钟点,有人还睡了一小觉。从这儿到舜王坪下的西皇皇还有大半天的路程,与15集团军交接完毕又要马不停蹄地朝西走,一直到第二天天黑才能赶到第四集团军的防区横岭关。人又不是机器,两天两夜不停地转,谁受得了。
   尽管满腹牢骚,却谁也没说出半个不字。他们深知姚奎不是那种不通情理的长官,而且他们也从姚盔的语气中觉察到一种紧迫。牲口背上驮的不是砖头瓦块,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圆,黄灿灿的金条,一旦有个闪失就别想活着回去,霎时人们就紧张起来。
   老兵一紧张,新兵就更沉不住气,抓住半个烧饼一口就塞进嘴里,倒不过腮帮喘不过气,憋得直呛咳。好在此时雨渐渐下大了,伸出舌头一舔就是一口水,倒省了爬在溪边用小搪瓷碗舀水喝了。
  

共 25923 字 6 页 首页1234...6
转到
【编者按】回顾历史,中条山战役之残酷,条件之恶劣,中、日力量之悬殊,均超乎想象。中国军队以落后的武器装备、凭着信念与精神,同飞机、大炮、武器精良的日军顽强抵抗,殊死搏斗,虽败犹荣。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勇于效命疆场,敢于以身报国,就无愧于“国之卫士”,“民族之脊梁”,就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荐读,问好。【编辑:上官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01118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竹        2010-11-18 08:43:06
  回顾历史,中条山战役之残酷,条件之恶劣,中、日力量之悬殊,均超乎想象。中国军队以落后的武器装备、凭着信念与精神,同飞机、大炮、武器精良的日军顽强抵抗,殊死搏斗,虽败犹荣。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勇于效命疆场,敢于以身报国,就无愧于“国之卫士”,“民族之脊梁”,就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荐读,问好。
联系QQ:1071086492
2 楼        文友:司药        2010-11-24 10:55:16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有如此悲壮,豪气,任何战事就不能仅以胜败来做定论,更何况是抗日战争那个特殊时段的战事。仗打与不打、怎么打,受制于太多人为原因。
   反映国民党军队抗日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让我们可以在相对客观的“尊重现实,还原历史”的氛围中对国民党军队的对日作战有越来越多的了解。
   “民族在义,军人情怀,男儿本色。”这样的定位药觉得更客观,更符合人性,更切合军人天职。所以,以失败告终的中条山战役在陋石笔下赋以特有的光泽和引力,也在情理之中。
   这样的作品如果改编为剧本并制作成影视剧,也应该相当有震撼力。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3 楼        文友:司药        2010-11-24 10:56:34
  尊重现实,还原历史。文本工整,用笔严谨,情节跌宕引人。好作品,值得重点品读。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4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审        2010-11-25 20:40:28
  作者文字不事奢华,却将一声轰轰烈烈的战争,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一种可圈可点的人性成功地呈现出来。这样单纯贞净的小说,在网络已经比较少见了。
5 楼        文友:犁梦        2010-11-26 13:16:42
  一首英雄的赞歌,它存封于厚重的史册,流芳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
他现在所做的一切无不正当而平凡,但他却心绪不宁,因为成就非凡卓绝之举乃是他的使命!
6 楼        文友:碧水晴天        2010-12-09 10:51:18
  一早上的时间,全给了老师的这篇纪实文学。再一次为老师的文字感动,在想象着老师是用多少个黑夜凝结了这篇震憾人心的文章,历史渐渐被人遗忘,而老师的文字,又让人重拾历史,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百万军饷,要是拍成电视更会令百万中华人民动容!
简单、分明的个性喜欢像风一样自由地放飞思想!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