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众神殿堂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散文】吃·故乡·过客

精品 【散文】吃·故乡·过客


作者:储凌风 进士,703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18发表时间:2010-11-25 20:49:47

淮河从皖苏穿流而过,汇入形如天鹅的洪泽湖。我的家乡,就在洪泽湖边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淮河不像黄河那样激昂澎湃,也不像长江那样雄浑博大,更不像江南之水的温润柔绵。淮河仿佛只是一条普通的河流,除了一个中国地理分界线的名声以外,再没有其他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
   我的家乡也是这样。很普通,很平常,但很舒适。
   我至今也没有分清楚我的家乡到底属于南方还是属于北方。只知道我们家向南几里,种庄稼是一季小麦一季水稻;而到了我们那里,就是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了。种玉米的那一季田里一般还要种点别的东西,比如大豆,红薯,棉花;而再向北不远,一些地方就种起了花生。家乡人吃东西也杂,田里没有的附近亲戚家也有,走门串户经常捎带一口袋两口袋的。不过主食还是以面为主。在我小时候,只有来客人了,家里才会做米饭。所以那个时候,对米饭还是很期待的。早上一般是玉米粥,中午是面饼,晚上吃得自由一点。面条,面皮,面疙瘩,把面翻来覆去的倒腾,却总是那么可口。
   没什么特产,可是从春到秋,屋前屋后那零星的两三分菜地,总有吃不完的时蔬。春天的胡萝卜油菜,秋天的雪菜菠菜,实在没什么新鲜的,到田野里采点荠菜苋菜,洗洗就可以下锅了。当然还是夏天最热闹。豆角茄子丝瓜芹菜莴苣小白菜……怎么数都数不完。单单是黄瓜西红柿,就够我们这些孩子嘴馋的了。夏天我们家还经常包饺子,韭菜鸡蛋馅儿的多点,纯粹因为韭菜吃不完。一家四口人围着桌子集体忙活,妈妈擀饺皮儿剩下的三个包,不到半小时,热气腾腾的饺子就上桌了。冬天倒是紧张点,现在不敢想,当时到了冬天,就基本靠红薯酸菜和窖存的黄芽菜过日子了。小时候冬天还经常听到有的人家断粮的,大家帮衬着,也就一起过去了。
   家里人也基本一手好厨艺。我们那里不叫厨艺,叫会做饭,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仅仅是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上初中以前,家里的饭菜基本都是我和妹妹做的。妹妹烧火,我做饭炒菜,大人在田里忙活。母亲不说,她的手艺是我永远吃不厌的;就算是外婆和奶奶,做出的饭菜也总能让我大快朵颐。外婆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到现在每年春收秋收还总是到地里拾荒,把别人不在乎的那些收成聚到屋前的场上,家中的粮仓里。我最喜欢她夏天做的凉菜。花生毛豆粒凉皮瓜头……用佐料拌到一起,滴上几滴香油,上了桌子,一会儿的工夫就被抢完了。
   奶奶则很传统。她一辈子很少出家门,用她的话说,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做什么事好像总是怯生生的样子。喜欢唠叨,总是自言自语,小时候觉得不耐烦,现在听着,却说不出的亲切。她对我们这些孩子尤其好,但总像有些距离,上学回家在奶奶家吃饭的时候,老感觉自己就像客人一样。每次去总要做几个菜,就怕我们吃不好。而且你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她会记得清清楚楚。什么东西吃的少了点,她下次就不会给你做了。
   父亲的手艺更好,而且总是变着花样儿。但是我小时候他不经常动手,只有家里来客人,母亲忙不开手,或者做一些大荤的东西,其他人做不来的时候,他才会卷卷袖子,拿起锅铲。等他和母亲到苏州以后,因为体谅母亲工作的辛苦,一般饭菜都是他做的。现在有时候母亲就和我开玩笑,说自己被父亲照顾的快不会做饭了。
   现在呢?当初怎么做饭做菜,我早忘得一干二净了。高中开始习惯自己照顾自己,食堂里的菜一个字“煮”,什么煎炒炸,统统不见影儿。等上了大学,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城市,第一次吃到甜味的肉包子,险些没吐出来。好在七年过去了,总是习惯了。现在再给我吃什么味道的菜,咸的淡的甜的辣的,我都不惊不诧。又或许是,根本不在乎了吧。淮扬菜是四大菜系之一,扬州的美食也很出名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面对这些的时候,心里总是冒起一句话。《白马啸西风》里,李文秀看着江南烟雨,红男绿女,在心里只是默默说:“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不喜欢。”
   不光是我,听母亲说父亲现在的胃口已经大不如前了。以前他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吃,现在在苏州,有时候却为了找一把习惯吃的葱而走遍菜场的每个角落。
   十一回家,奶奶的唠叨越来越多,外婆健壮如昔,相同的是头上的白发都添了几缕。她们做的菜依然那么好吃,可是,我却不能常常吃到了。
   有些事情是永远改变不了的。就像看着周围大大小小的餐馆,却总在几个面店里打转;到那一刻我才明白,无论家乡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我都只是一个异乡人。就像早已习惯寒冷的身子,穿着别人看起来很单薄的衣服,在大街上与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人群对行而过;如同我自己撑着条小船,与一条陌生的河流对行而过。从春到秋,月圆月缺,花开花落。雪就快要落下来了,岸边的景物渐渐熟悉,而我,始终还是个过客。

共 18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虽然算不上顶尖的作品,却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行文流畅,带着浅浅的意识流,作者任意行文,却随意地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乡村景象,不华丽却温馨。这是传统文风影响下的优秀作品,立意并不新奇,但贵在纯真,作品中透出的朴实气息,很容易温暖人心,实在是一顿饭吃出来的岁月流年,一种味道记录下的思乡情切。——月无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0112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烟霭江南        2010-11-25 21:23:55
  整个文章毫无绚烂之彩绘,但笔锋过处浓情四溢,透出故乡袭人的醇美与丰厚,散发着一种纯正的意味深长的气息。
2 楼        文友:未名书屋屋主        2010-11-26 09:25:21
  故乡很平常的吃在作者笔下很亲切很朴实很有暖意,由吃想到家人,想到身在异乡的自己,乡土情结愈益深放不下了。问好苏北老乡!
喜怒哀乐,人生百味皆成文。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
3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0-11-26 12:47:38
  读作者的文字很容易让自己回到最本真最初的自己,由吃写到故乡,朴实而真切,随作者的文字走进了一个平凡的乡村世界,亲切而温暖。文字真实,平平淡淡的描述中更多的体会到作者的乡土情结,无论是谁,终究只是过客!问好作者!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4 楼        文友:        2010-12-02 10:38:28
  无处出奇之处,但散发那深深的乡情,已足够矣。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