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雁点青天字一行

编辑推荐 雁点青天字一行


作者:刘孟斌 布衣,11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252发表时间:2010-11-30 18:19:03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课本上对大雁飞翔时的描述,想必很多人都清晰于心,当然,我也没有不例外,而且每每想起,眼前就会浮出小时候在田野里所看到的那些天高云淡雁声和鸣的秋色图谱来,很是有些惬意。不过在我看来,如果和白居易的“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相比的话,课本上的描述还是要稍微逊色一些的。读白居易的诗句,感觉不只是景色很美,还有美好的憧憬和无尽的遐想在里面。雁阵在青天,可望不可即,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朦朦胧胧的,确实很像一行行的文字。这一行行的文字,除了外观上有些像“一”字或“人”字外,恐怕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至于这丰富的内涵是什么,就要靠读者或观者自己去联想去想象了。
   大雁是一种候鸟,在我国,夏秋季节生活在新疆、内蒙、黑龙江一带,秋冬时迁徙到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在古诗文里,湖南的衡阳是大雁越冬的代名词,长城一线的燕山、雁门则是夏秋季节的生活场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大雁“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范仲淹在《苏幕遮》中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王恭的《春雁》说:“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大雁的迁徙很有规律:正月北归,七月南迁。这个规律,早在20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孟春之月雁北向”,“孟秋之月鸿雁来”。“孟”是第一的意思,孟春就是春季的第一个月正月,孟秋就是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的七月。迁徙时由最有经验的老雁带头,其他的跟随左右。左右飞得快了,雁阵就成为“一”字形,飞得慢了,便成为“人”字形。飞行时,喜欢呼朋引伴,相互提醒,以免有谁拉下队伍,成为孤旅而危险加重。
   我的家在小城的最西边,再往西是一大片低洼的坡地。坡地里有个养鸡场,养鸡场里有群鹅,每到夜深人静受到惊扰时,鹅群就发出嘎——嘎——的鸣叫声,跟大雁的和鸣非常相似。起初以为是大雁过境,便竖起耳朵静听,听得多了,就渐渐地怀疑起来,直到弄清了缘由。原来,鹅是由大雁驯化来的,鹅的先祖是大雁,叫声当然也就与大雁特别地相似。鹅的体内,流有大雁的血液,不仅与大雁同样机警,而且听到雁的叫声时,就仿佛听到了先祖的呼唤,浑身躁动不安,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凌空飞翔的欲望。《骑鹅旅行记》中,雄鹅茅帧就是听到了大雁的叫声,唤醒了飞翔的欲望,才驮着它的小主人跟随大雁们旅行的。
   就我而言,从小至今,近距离观察大雁,只有过那么一次,而且是一只死雁,是邻居在小麦地里捡到的,老死、病死或是被毒死,我说不清楚,而且街坊邻居也没有谁能说得清楚。那只死雁,棕灰色的羽毛,除翅膀上的稍长外,其余的都短而细腻,整洁光滑,小小的头儿,细细的腿儿,长长的脖子,肉质鲜嫩而细腻。活着的时候,想必是精神劲儿非常十足的。不知什么原因,每每想起这只死雁,总会联想到《骑鹅旅行记》的大雁美羽。
   大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鸟类。苏武牧羊十九年,从北海回归大汉,就得益于鸿雁传书的托辞。李清照希望“云中谁寄锦书来?”也寄托于“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也许是城里有高楼大厦遮挡着,也许是大雁真的少了,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好多年都没有见到过大雁的身影、没有听到过大雁的和鸣了,非常想念的。今年的春天早已过去,全然没有希望,秋景也已渐行渐远,还是没见大雁的身影。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大雁们斑斑点点地贴着蓝天,傍着白云,排成个“一”字或“人”字,在我们的注目下,前唱后和着,从头顶上悠然自得地飞过呢?

共 14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笔优美,对大雁的生活规律以及迁徙作了绍介,并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11-30 18:19:28
  文笔优美,对大雁的生活规律以及迁徙作了绍介,并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