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现代诗歌 >> 诗歌的抒情与歌者的痛

  诗歌的抒情与歌者的痛


作者:咏梅前沿播报 秀才,238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9发表时间:2010-12-14 12:10:25

诗歌的本原是什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向读者呈现怎样的东西?这些问题,在诗界一直争论不休,于是才会出现许多诗的流派。让我们先读一下这首诗:
  
   先民的嗜血和诗的抒情
  
   作者:天城阿扁
  
  
  
   藏于万年雪峰下的冰晶
  
   是雪山的灵魂
  
   冰缝里汩汩流响的春泉
  
   是生命的福音
  
   匍匐于河沿啜饮的先民
  
   第一眼便认出
  
   自己
  
   尚未脱毛的兽形
  
   额骨突出
  
   面目狰狞
  
  
  
  
   他们混迹于野兽群内
  
   惧怕獠牙的锋利
  
   战战兢兢走在平地
  
   远没有虎豹行走的轻盈
  
   被追逐被围剿
  
   连睡觉也保持着清醒
  
   不敢侧卧平躺
  
   只能蹲着
  
   缩成刺猬的球形
  
  
  
  
   直到偶然的一次突围
  
   石块代替了手的柔软和长度
  
   重创了一只熊罴的眼睛
  
   才让借力的智慧
  
   突破了闭合的天灵
  
  
  
  
   羸弱的先民
  
   开始举着石斧石矛
  
   酣畅地奔跑在
  
   广袤的大地
  
   茂密的丛林
  
  
  
  
   嗜血的快感
  
   膨胀了的野心
  
   开始灭绝一个又一个
  
   危险的种群
  
   他们呼啸旷野的声音
  
   从此不再凄厉
  
   彼此联络的语言
  
   开始传达复杂的
  
   感情
  
   惊喜狂欢求助呻吟
  
   协作分享求偶悲鸣
  
   人类所有的活动
  
   在唇齿间吞吐
  
   婉转而动听
  
  
  
  
   逐鹿中原
  
   结网临渊
  
   陌上采桑
  
   荷锄家园
  
   战争的奔放和祥和的来临
  
   让诗歌承载了所有的抒情
  
  
  
  
   最原始的诗歌
  
   浸泡在血水与汗水之中
  
   口口相传传承着它的生命
  
   直到今天
  
   我们依然困惑
  
   诗歌也许只是人类的矫情
  
   我们抛弃或者忘记诗歌
  
   是有理由的
  
   就象先民
  
   临照于冰晶之水
  
   呈现的面目
  
   是原始的狰狞
  
  
  
  
   那么今天呢
  
   诗歌仍只能呈现这些吗
  
   满足私欲后的矫情
  
   独自蜷缩的清醒
  
   咀嚼着失乐园的心境
  
   抑或是满目疮痍里的一片歌舞升平
  
  
  
  
  
   整首诗共8个小节,诗人用了5个小节(过半的篇幅)描写了先民的原生态生活,可谓不惜笔墨。先民们临池观颜,看见的是“自己/尚未脱毛的兽形/额骨突出/面目狰狞”,“混迹于野兽群内”,也只能“战战兢兢”,让人不免想起“适者生存”的道理,恐怕在达尔文提出之前,早就已经深入先民的心。诗人接着述说:在“偶然的一次突围”中,石器被使用,捕获猎物的欣喜,终于使他们“突破了闭合的天灵”,开始更多更强悍的杀戮,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语言”产生了,文明被推进了一大步。
  
  
  
   第六小节,诗人首先继续描述历史,但仅用了几个四字语(“逐鹿中原/结网临渊/陌上采桑/荷锄家园”),一带而过,却精准传神。接着说到正题——诗歌的本原。正因为有了先民酣畅淋漓的丰富生活,才有了诗歌的出现。而最初的诗歌,只为“战争的奔放和祥和的来临”,是“浸泡在血水与汗水之中”(第七小节的首句)的,不禁让读者也跟着生出一些喟叹和感慨。
  
  
  
   第七小节开始,诗才进入高潮,前面的重墨铺垫,才显现出价值。诗人说,在“口口相传”中,诗歌得以延续。直到今天,它仍然存在着,且不论它的生命力和色彩如何,终究还是有人写诗,有人读诗。
  
  
  
   这里留下一些空间让读者想象:诗歌是什么?诗歌是劳动时流汗的号子,是杀戮时激情的号角;是思者的醒世名言,是旅者的一路行吟;是求偶时的心曲,是角斗时的战书;是裙衩的低眉软语,是须眉的壮志豪情……长期以来困惑人类的问题也被自然带出——“诗歌也许只是人类的矫情”,仅一句话,或许又可概括出上面所有答案的内核。
  
  
  
   未等读者咀嚼这个困惑太久,诗人又抛出了一个让人觉得颇为无奈的结论——“我们抛弃或者忘记诗歌/是有理由的”。为了说明这个结论,诗人用了一个比喻,把读者又带回到诗的开头,读者此时才恍然大悟:关于“生命初期野性荒蛮”的描述,是诗人费尽心思埋下的伏笔,“冰晶之水”只能照出人类“原始的狰狞”。如果诗歌就是那汪“冰缝里汩汩流响的春泉”,是“生命的福音”,临泉照出的只是野性荒蛮的面目,那么人类“抛弃或者忘记诗歌”,还真是“有理由的”——谁也不想看见自己面目狰狞、野性不羁。但是,这肯定不是那汪清泉的错,错的是什么?读者心中一定有了答案。
  
  
  
   最后一节,诗人趁着刚才绵里藏刀的结论,又一次试图穷尽“庄子式的诘问”——“那么今天呢/诗歌仍只能呈现这些吗”?这样的诘问,真要找出一个“正确答案”,也许反而让人觉得无趣。
  
  
  
   诗人当然也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他只列出一些状态——“满足私欲后的矫情/独自蜷缩的清醒/咀嚼着失乐园的心境/抑或是满目疮痍里的一片歌舞升平”。这几句话,非常有含量,读者至少可以领会到两层含义。一层,提示生存的现状:私欲泛滥、生存艰辛、家园难保、灾难频现,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人类正面临的悲剧。另一层,说明诗歌的现状:风花雪月、独醒者哲思、消极悲怀、粉饰太平,这是“诗歌的抒情”,却也正是“人类的骄情”。这两层意思放在一起叙述,呈现出情绪上的纠结——诗歌的无奈,缘自生存状态的无奈。
  
  
  
   于是,一个更大的命题自然而然地摆到了读者面前:人类为何还是处于一种原始的荒蛮状态?如何善待自己,善待生命?如何才能让一切令人不快的“狰狞”消失,让诗歌不再承载这些疼痛?
  
   诗到此收笔,读者却仍可以感觉到余音绕梁,久久挥之不去。诗人的痛,其实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切肤之痛。
  
  
  
  
  
  
  
   说起诗歌的痛,想起前一阵我与博友安子的交流。他在我博文【雅品】面对一只丢失的皮鞋后留言:
  
  
  
   “‘要我说,写诗并不难’,当您真正懂得什么是诗的时候,也许您就不会这么说了。”
  
   我回复他:“您说的有道理。我刚起步,是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我写这句话的时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吧,毕竟,我还没有修练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功夫,那就不妨先骗一下自己--此山没有虎,这样我才能迈动脚步,呵呵。欢迎您来访,一看就是个大家,请多指教。感谢提醒。”
  
  
  
   这个回复把先生叫了回来,他接着说:“先生过谦。诗是痛苦的。祝好!”
  
   我明白他话里有话,特别是“诗是痛苦的”。于是我又回复:“我明白,您这句话‘诗是痛苦的’,承载着很多的内涵。诗的痛苦,在于诗歌价值方面的纠结,包括诗的表现形式及它的效能。诗的痛苦,还在于诗人本身的纠结,如何在诗中藏身,又如何在诗中再生,只要仍在写诗,就会永远纠结着。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请朋友指教。”
  
  
  
   又把他叫了回来:“是的,您的悟性很强!这种痛苦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直至他(她)不再是诗人。同时“痛苦”的面还要更广,比如身体的、思想的等。”
  
  
  
   我又回复:“谢谢夸奖。其实,文学创作大多面临这样的苦痛,只是诗歌的痛苦更甚一些,所以我才尊敬诗人。我已体会到这种痛,是不是也离这个行当不远了?请常来啊,多指教,与您交流,胜读一沓书。”
  
  
  
   这几个回合的对话,让我悟出:诗歌创作者(让我们权且称之为“歌者”)其实真是痛苦的。创作本身就痛苦,因为要映射现实,就要规避一些可能引起的风险,歌者常常在生理、心理上的面临双重压力。这种痛恐怕真要伴随他们的一生。
  
  
  
   另外,说句比较俗气的话:我不信,目前的市场上,“诗歌”会比“通俗小说”更畅销。
  
  
  
  
  
  
  
   既然诗歌有痛苦,歌者也有痛苦,为什么还有人那么执着于斯呢?也许是诗歌本身的魅力使然吧。就像上面这首诗“先民的嗜血和诗的抒情”,诗人用不大的篇幅,容纳进很多的内涵,本是件快意之事,而读者,则可以在诗所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中,感受诗人跳动的脉搏、灵动的思想,不也是很惬意的事吗?
  
  
   另一位博友在我文后留言:“咏梅,你为什么一定要学诗呢?诗很难懂的。”
  
   我回复:“你为什么一定要挣钱呢?钱很难搞哦。”一样的道理。
  
  
   这位博友还留言道:“还是咏梅诗评好,你说,明明能说清楚的东西,为什么偏要看不懂呢?不解,纳闷中~~”
  
   我回复:“呵呵,我写的你看明白了?诗讲的是节奏、韵,以及,是一种特别的美。我能看懂啊,好多人也能的。就像金钱,有现金,也得有支票、借记卡、信用卡,各有用途,各有千秋,你说是不是?旅游时就不便带现金,可是有些地方没现金也不成。”也是一样的道理。
  
  
   借用蓝布衣诗刊置顶“告示”中的一段话,结束这篇博文:
  
   【蓝布衣诗刊】因其平民出身却登高雅之堂,旨在让诗歌回归平民。提倡写美的诗歌、写大家能懂的诗歌。凡有井水处,皆能诵柳词。正说明民众的一种认可。为此种认可。我们努力着

共 36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人的痛,其实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切肤之痛。”因其痛,才有其诗。有其诗,才发乎其情,感天动人。尤其是诗歌后的小评,更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和回味 ——【编辑:笑醉雪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夕阳ann        2010-12-14 13:40:58
  请作者以后注意排版,句与句之间不要空行,段落之间只空一行。另外此篇文章是对诗歌的点评,最好投稿到“散文或杂文栏目”。
以文会友
2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0-12-16 20:51:33
  写诗,并因此而快乐着!触摸文字的感觉,一如让文字穿透魂灵。茫茫尘世,与文字共舞!学习!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