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酒家*散文】角落里的故事

编辑推荐 【酒家*散文】角落里的故事


作者:秋阳冬雪 进士,10585.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59发表时间:2010-12-16 20:11:52

【酒家*散文】角落里的故事 我们知道,纷繁复杂的大千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而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的每个人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演绎着大千世界中的故事,或丑陋或美好。虽然我无法对某件事情作出公平公正的评判,也无权做出这样那样的判断,但是我可以把它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至于展现在人们面前是一只丑陋无比的毛毛虫也好,或者是一只翩翩起舞美丽的蝴蝶也罢,而人们看过之后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自然就会有一个明显的的划分,就像分水岭一般的明确无误。
  
   【我陪婆婆去看病】
   晚上,刚刚吃过晚饭,我跟老公坐在沙发上正在有滋有味地看着“肥皂剧”。正当电视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强烈地吸引着我眼球的时候,茶几上的电话机却适时地传出了“叮铃铃”的脆响。我们家的固定电话除了家里的几个亲戚外,外人是不会打过来的,平时我和老公跟同事之间的联系也只限于手机,只要家里座机响起,十个电话中有九个半都是找我和女儿的,今天不是周末女儿不在家,电话肯定是找我的了。我抬眼看了看老公,他坐在沙发上一付“稳坐钓鱼台”的样子,我只好不情愿地顺手拿起了电话,电话是老家的婆婆打来的,只听婆婆说:“你明天有啥事儿没有?没事儿的话,跟我去上次的门诊拿点儿药吧。”
   “您上次拿的药吃完了吗?效果怎么样啊?”我问。
   “那个老中医的药还挺管用的,我现在不像以前那么喘了,这不,药也吃得差不多了,过两天你二哥他们又要出车,孩子(指的是二哥家的儿子)上学没有人给做饭不行,我跟他爷商量着想趁着他们没出车再去拿趟药。”婆婆诉说着理由。
   “行,我明天跟您去吧。”我口上答应着心里却在想,不就是去拿药吗?我反正也没啥事儿,跟着去就是了,好像不说出那么多理由,我就不跟着去似的,唉!老年人就是这样,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电话端的婆婆似乎还是有些不放心又补充道:“我自己去还真有点儿害怕。”
   我听了婆婆的话愣住了,搞不明白婆婆所说得害怕指的是什么,疑惑地问:“您怕什么呢?人家虽说是社区门诊,不是大医院,可应该也是光明正大的看病的吧?”
   “你明天跟我一起去吧。”婆婆沉吟了一下又说了一遍。
   您放心吧,我明天跟您去就是。”我放下了电话,若有所思。
   老公望了我神情淡然:“怎么了?有啥事儿吗?”他就是这样,即使是自己的父母打来电话或者是父母来家里,也都是我这个儿媳妇的事儿,他总是一付旁观人的样子乐呵呵地坐享其成,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
   “哎,你说咱妈刚才跟我说去拿药,怎么还说自己去害怕呢?莫非那个社区门诊阴森可怕不成?”我拽了一下他的衣服小心翼翼。
   “瞧你说的,老太太这么大岁数了一辈子哪都没去过,肯定是自己去心里发虚贝。”他倒是很了解自己的母亲,瞧我,却在揣测社区门诊是不是个黑店呢,这都想哪去了?怪不得老公平时总是说佩服我的想象能力呢,联想确实是太丰富了。
   婆婆去的那个社区门诊虽说不算偏僻,但是如果没有人指点,我肯定是找不到的,婆婆也是经过村里人的指点,才找到那里的。我真服了老太太“跋山涉水”地来到我们这里的一个社区门诊来看病的精神头儿。
   上次婆婆去看病的时候,是跟一个村子里的老姐妹一起去那里看病的,当时打电话的时候还说错了那个门诊的具体位置,还得我开车过去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地方,最后还是接到了一个好心人打来的电话才找到了那个社区门诊,等到我我赶到的时候婆婆已经看完了病拿好了药,我也只在外面看到了那个门诊的牌子,看上去不过是个普通的小门诊而已,心里还在埋怨婆婆竟跟着村子里人凑热闹,有病不到大医院去看,干吗非要跟着村子里人一起往小门诊跑?这些话自然不能说出口,便憋在了心里。
   我和婆婆一前一后进了社区门诊,我才发现,这个社区门诊的规模并不是很小,除了一间诊室之外,还有独立的一间药房,一间注射室和两间治疗室,再仔细一看却原来这里是区医院的一个分诊处,医护人员都整齐地穿着白色工作服,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分内的工作。看到这儿我的一颗心才稍微踏实了下来。现在在城镇各个社区都开办了社区门诊,主要是为了方便社区周围的人们就近就诊,同时也省去了去大医院挂号排队进行各项检查的费用,当然了如果真的有什么大病,还是要去大医院就诊的。
   不大的诊室内几乎坐满了病人,绝大多数前来就诊的病人都是像婆婆这样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大概这个大夫看老年病比较内行吧?我猜测。这时婆婆已经坐在了西面的椅子上排队等候了,而我则站在一旁还在四处打量着这个诊所的布局。
   医生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胖胖的,慈眉善目,给人以和蔼亲切的感觉,他正在给一个病人把脉问诊。不大的一间诊室,墙壁上挂满了写着各种字样的锦旗,我猜测大概是病人来到这里得到救治之后,为了感谢医生的高明医术而送来的锦旗吧。满满当当的诊室内,除了医生的一张办公桌子及坐的椅子外,就是放在医生跟前的那张检查椅了,那张椅子是医生给病人看病时专门供病人坐的,另外诊室的西面是几张供病人等候的蓝色椅子,现在已经坐满了等候看病的人,东边则是供病人检查也一张检查床了。
   在我们等候的过程中,门外又走进来几位中年的妇女,看年纪也就四十岁左右,她们进得诊室直接就坐到了东边那张检查床上了,这几个妇女跟坐在西面椅上等候看病的几位头发斑白的老年人相比可是要年轻的多了。
   “老姐姐,您看我加在您前面看成吗?我是打车过来的,司机还从外面等着呢,昨天已经检查过了,今天又觉得头晕,我估计拿点儿药就能走用不了多久的。”比婆婆晚进门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娘跟婆婆低声商量着。
   “您先看吧,我等在您后面好了。”如果这位老大娘不加到婆婆前面看病的话,下一位就轮到婆婆看病了,我的婆婆来自农村,有着农村老人的朴实和善良,她哪里禁得住跟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老年人这样低声下气地说服,一颗心瞬间就柔软了下来,自然是爽快地答应下来。
   后面等候的病人都没说什么,病人们按次序等候着看病。
   当那个老大娘看完病起身要去拿药的时候,原本该婆婆看病了,可还等婆婆反应过来(老年人动作起来要缓慢的多),东边检查床上的一位妇女早已一屁股坐到了医生的面前,跟医生说起了她的病情,而跟随她一同来的另外一位中年女人也站在了检查椅的左后边,帮着诉说着病情。
   “怎么还加塞儿呀?该您看了你怎么不去看呢?!怎么能让人家加到您前面去呢?这叫啥事儿呀!”后面的几个老年人看到这样的情形开始抗议,那矛头既指向了加塞儿的人也只指了我的婆婆。
   婆婆满脸尴尬的表情:“人家都坐到那儿了,我还能让人家起过?”
   那个加塞儿的中年女人,根本不去理会这些老年人的抗议,当然对于我婆婆的无奈更加不屑一顾,依然“理所当然”地和医生描述着自己的病情,一付坦坦荡荡的样子。
   我对加塞儿的人虽然很是气氛,却也无可奈何,唯一采取的行动就是一个箭步站到了检查椅右后边,跟那个陪同来的中年女人站在了同一条平行线上,心里恨恨地想,让你一个夹塞儿也就罢了,我看谁还敢往前加塞儿?那时候我竟有了视死如归的感觉。
   “别着急,上午都能帮你们看完的。”医生为了缓和气氛适时打了圆场。
   医生的话让后面抗议的老人们不再吱声了,而一双双浑浊的眼神中却明显表现出了对加塞儿者的极度的不满。
   待到中年妇女快看完病的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站在检查椅左后方那个中年女人,迅速地给一同前来的还坐在检查床上的另外一个女人使了个眼色,那眼神再明白不过,那就是等她们看完接着加进来看病就是。
   “该轮到我们看了,我妈这么大岁数都是按这次须排队看病的。”我气愤地开了口,说话的同时去搀扶椅子上的婆婆;“妈,您站起来吧,该咱们看了。”
   “就是,您要是再不看,我可就加您前面去了。”后面的老太太也说。
   使眼色的女人以及检查床上的女人看到这样的情形,悻悻地说:“让大娘先看,我们不着急。”
   哼!你们不着急?你们简直就是太没有素质了,“年轻轻”的竟然加塞儿到老年人的前面,好意思吗?!这话我自然不能说出口,又一次憋在了心里。
   直到我跟婆婆拿完药,走出门诊大门的时候,我才把心中的怨恨一下子发泄了出来:“这几个人真是臭不自觉!素质太低了!连个尊老爱幼都不懂,连个按次序排队都不懂!还真好意思往前加塞儿,算什么东西!”可能是刚才积怨太多的缘故,说出来都让自己吃惊了,我什么时候这样咒骂过别人呢?
   “先前那个老太太已经那么说了,我也不好意思不让人家先看,遇到个儿加塞儿的倒都埋怨起我来了,要不然我说怎么也得让你跟我来,我自己来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呢。”婆婆一付无辜委屈的样子。
   我顿时醒悟了:却原来并不是这个社区诊所让婆婆“心惊肉跳”不敢自己前往,而是婆婆的善良和朴实斗不过那些不自觉的人啊。
   排队本为的就是维持一种先来后到的公平,可有时候这种公平无形中却被某些人破坏了,竟然还那样理直气壮理所当然,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
  
   【尊严的价值】
   初冬的傍晚,多少有了些许冬天寒冷的味道,微风在这个时候早已失去了温柔的影子而是像“利刃”一般地吹在人们的身上、脸上,为了低档风寒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有些人甚至还戴上了口罩和帽子,把自己捂得那叫一个严严实实,怎么看都像个装在套子里的那个别里科夫了。
   正赶上下班的高峰期,我跟随着人流来到了常去的一个菜市场,准备买点蔬菜回家做晚饭。转着转着就来到了靠近菜市场北口的一个卖菜的摊位,这个菜摊虽说不大,却是各种蔬菜一应俱全,正应了那句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这个菜摊儿离菜市场的出口比较近,再搭上各种蔬菜的一应俱全,卖菜的中年夫妻又极会做买卖,待人热情又周到,也正是这些诸多因素让这个菜摊儿在下班高峰的时候便格外地热闹起来。
   我转到这个菜摊儿的时候,摊位前已经有几个人在这里买菜了,买菜的中年夫妻正忙得不亦乐乎。
   “辣椒多少钱一斤?我问。
   “两块五,有柿子椒,还有尖椒,都是两块五,你可以两样一起买。”我经常来这个摊位买菜,他们早已经清楚了我的习惯,每次我两种辣椒都一起买回家的。
   “给我一个塑料袋,我捡点儿辣椒。”还没等我说完,男人已经热情地递给我一个塑料袋。
   我一边挑选着辣椒,一边又问:“胡罗卜多少钱啊?”
   “胡罗卜一块五,你看多新鲜的胡罗卜,再给你一个塑料袋,胡罗卜可是最有营养了蔬菜了,多吃对身体有好处的,那叫什么,补充维生素。”男人微笑地说。
   我心里暗暗佩服这中年男人,就冲他的热情劲儿,我也要给自己增添营养了。
   我继续挑选了黄瓜和豆角,男人已经麻利地称好了秤,再加上几根香菜,一共九块钱,上秤算账这活儿干的那叫一个利索,几乎可以用漂亮来形容了。
   我一边掏钱一边问:“对了,您那个蒜苗多少钱一斤呢?”
   “蒜苗五块五一斤。”
   “我记得以前是四块五,涨钱了吧?”蔬菜随行入市,一天一个价钱很正常。
   “我这可是好苗,你看看又绿又嫩的。”男人说。
   “我问问价钱,过两天再买吧。”我望了望放在摊位边上的蒜苗,绿绿的确实新鲜。望向蒜苗的同时,我看到了一个穿红色羽绒服的女人正站在蒜苗的跟前,一个白色的大口罩把她的一张脸捂得严严实实,看不出来真实的年龄,也看不清她的容貌。我还奇怪这么冷的天儿这个女人怎么连羽绒服拉锁都没有拉上呢,这个念头也只是在头脑中存留了瞬间便消失殆尽了,也许那只是人家的一个习惯,或者匆忙中没有拉上拉锁而已。
   等我交完钱,刚要迈开步子往市场外走准备回家的时候,忽然间听见卖菜男人一声断喝:“别走!你给我站住!”
   我心里一颤,他是在对我吆喝吗?没有理由呀?正在我发愣的瞬间,男人已经三步并作两步奔到了我的前面,拦住了那个红衣女人。我这才发现,刚刚站在蒜苗跟前的红衣女人此时正在我前面大约几步距离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地往菜市场的北口走,那情形好像后面有个人要抢她的东西,男人此时已经抓住了红衣女人的衣领,一把就将她拽回了自己的摊位跟前。
   “你刚才干什么来着!”男人厉声质问红衣女人。
   “我没干什么呢!”虽然看不清女人的面孔,却听出了女人委屈而颤抖的声音。
   只见男人已经一把从红衣女人的羽绒服里抓出了三把儿整整齐齐的蒜苗。
   “装得还挺像呢?什么都没干?那你告诉我这三把儿蒜苗是怎么回事?啊!你交钱了吗?!”男人愤怒至极的声音。
   那个女人竟然是个偷菜的贼?却原来敞开的羽绒服是为了藏严实偷来的蒜苗?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这样的情形,很难相信这个红衣女人竟然趁着主人帮别人称菜的时机,抓了几把蒜苗藏到了自己的怀里,转身就走。人家卖菜的人在这样的寒冬辛辛苦苦的挣点儿钱容易吗?怎么就会有这样坐享其成,厚颜无耻的人呢?!而且还是个年轻的女人?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时候红衣女子面对着男人从她怀里揪出来的“赃物”却还是努力地狡辩着:“我没有拿你的菜,我没拿!”从口音可以听出她并不是我们本地人。
   “你没拿这是什么!你说!”男人愤怒的揪着她的衣领,推搡着那个女人。
   卖菜的女人也说话了:“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些外地人怎么就这么厚颜无耻,已经被抓到了,还不承认!我呸!”她冲着红衣女人厌恶地吐了口唾沫,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解她心头之恨。
   “报110!”旁边有人给买菜的男人出主意,而男人早已把那三把儿蒜苗仍回了自己的摊位。
   “行,算你有种!你拒不承认,好!看来只能报110了,我就不信警察也管不了你!”男人怒气未消,另一只手去掏自己的手机。
   “求求你,我下次再也不敢了!”红衣女子顿时口气软了下来,像一只被捏软了的柿子。。
   “下次还偷不偷!”男人质问着。
   “不了!不了!”红衣女子的声音已经近似祈求了。
   男人这才松了红衣女子的衣领,叹了口气说:“你走吧,你走吧。”
   我望着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慢慢地缓过神儿来,粗略地在心里计算了一下,三把儿蒜苗,一把儿也就一斤多一点儿,大概的价钱也就是20块钱左右,可为了这价值20块钱的蒜苗,红衣女人失去的什么呢?是自己的尊严啊!难道一个人的尊严就值20块钱吗?

共 558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们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丰富多彩的生活琐事总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启发和收获,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人生哲理。写作者就应当如此,擅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为自己所用。两则生活小随笔,一则写了插队看病,让我们看到当前某些人的素质低下,道德品质亟待提高,第二则写了女人偷菜,让我们领悟到为了区区一斤多菜而置自己的尊严于不顾,此种行径实在可耻。作为一个公民,我们都应当自觉提高自身的素养,努力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活氛围。问好作者。——良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良煦        2010-12-16 20:12:42
  我们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丰富多彩的生活琐事总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启发和收获,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人生哲理。写作者就应当如此,擅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为自己所用。两则生活小随笔,一则写了插队看病,让我们看到当前某些人的素质低下,道德品质亟待提高,第二则写了女人偷菜,让我们领悟到为了区区一斤多菜而置自己的尊严于不顾,此种行径实在可耻。作为一个公民,我们都应当自觉提高自身的素养,努力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活氛围。问好作者。——良煦
姓名:曹浩 QQ:601424074
2 楼        文友:良煦        2010-12-16 20:13:41
  错别字不少,最明显的一个是“一付”,应为“一副”,望作者以后注意。
姓名:曹浩 QQ:601424074
回复2 楼        文友:秋阳冬雪        2010-12-17 07:39:01
  多谢良煦指正,以前一直以为是“一付”这两个字呢,以后改过来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