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生命中没有最后一天

精品 生命中没有最后一天


作者:一孔 进士,1098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92发表时间:2010-12-18 16:31:51
摘要:文字中生命中最后一天有几分可信?

某文学网站搞了一个征文比赛,比赛的主题是假如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是个弹性很大的题目,大可以打开人们的思绪,发挥人们的想象力,自然从者如云,和者不断,网页上看起来很热闹。
   就网络文字来说,这样的题目是不错的,写东西总要有东西可写啊,有话可说啊,所以在命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些,要在题目中暗含大量的信息,诱发别人说话。这个题目做到了,通常的情况是,都最后一天了,总该有很多话要说吧,总该有很多事情要做吧!你看一下子吊足了别人的胃口,就等着你一把鼻子一把泪地诉说,然后再变为堆积如山的文字,讴歌着命题者的睿智。
   前不久,江山也搞了一次征文,亚运方面的,后来参与的不多,使得连我等都获了奖。我想原因很简单,就是门槛高了一点。围绕着亚运写小说绝对不好写,写出来的都有牵强附会之感,很难突出亚运的个性,也就是说那样的故事既可以在亚运的背景下发生,也可以在奥运会,甚至是任何一次运动会或者不是运动会的背景下发生。散文就更不好写了,八千字写散文不容易的,写着写着就变成了盘点,和我类似的几篇文字都有盘点乃至凑字之嫌,最后还沾着名额较多的光,入了围,据说还有奖金。
   这不是江山的错,既然是评比性的,就应该有区分度,写不好就以参与的心态去玩一把,不要太在乎是否获奖,获奖了就当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不获奖心甘情愿,而评奖者则要宁缺勿滥,标杆就是要高一点,
   相对而言,《最后一天》这样的题目,就好下手多了,而且也没有字数的限制,还很煽情。在感情泛滥却又没有多少真情的年代里,也许到了最后一天可能全部是真情的积聚与爆发吧!我说的是的确到了最后一天而不是假如,真实和假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也会连带出完全不同的两种心情。
   真实的情况是,所有写字的人都不是用最后一天在写作,就目前的情况来讲,在写完之后,他只会关注明天自己文字的点击及跟贴情况,也想入非非地做着获奖乃至成名成家的春梦。反过来,对于即将离去尤其是明知道自己要再见的人来说,是没有闲心来鼓捣文字的,他们会用最短的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情,即便是拿纸笔的话,多半是用来写遗嘱的,关心的是遗嘱能不能兑现,而不是遗嘱的文彩怎样。
   我听过一个真实的事情,死者正值盛年,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混得也颇得意,却抗不过病魔,在面对注定的死亡时,他没有留任何多余的话,也未作任何的安排,只是把自己最小的儿子喊到跟前,伸出自己已经孱弱的双手从小孩的头上一直往下摸,没有漏掉任何一个地方,在准备着再由下而上时,他的手终于耷拉在床沿上,再也没有多余的动作。
   几十年过去了,他的孩子身上是否还留有他的印记,他的孩子还能否记住他那极度吃力的动作?这是这个人的最后一天,他的留恋与悲情集中在一只嶙峋的手上。
   还有一个真实的例子就似乎不太让人理解了,一个精明的年轻商人,生意做得很好,处理把握事情也都做得很好,为人一直让人称道,然而在三十岁的时候,得了绝症。在临死时,他突然发狠地要求他的妻子不要改嫁,在场上的人全部愕然,直到他的妻子拼命地点头,他才紧闭双眼。
   作为他应该很清楚,这样的招呼是很绵薄无力的,甚至是很无望的,而且作为即将要离去的他是不能掌控妻子的未来的,而无论是怎样的未来对于已经作古的他也毫无意义。他实际上在求她,而他求她的唯一结果是为妻子戴上了一道沉重的枷锁,这道枷锁可能会在他的妻子身上戴很久很久,直至他妻子的死亡。
   是爱得深切,还是自私的集中爆发,或者说他用这样非常不合情理的要求来证明爱原本就是自私的。我不想把命题拖到神秘的层面上,人心难测,的确如此。在和善的外表下,你不会知道别人的内心世界,更不会知道他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会做出什么样特定的动作。对于很多人来讲,生命的过程其实只是伪装的过程,区别只是伪装的程度不一样,以及撕掉伪装的时间不一样,抑或是是不是舍得撕掉那层伪装而已。我无意指责那个过早离世的中年人,但我相信,他那个看似非常不合理的请求恰恰是他扯去伪装的反映,那时,他已经没有顾及自己行为是否吻合主流价值观,是否在意妻子的难堪,他没有时间去管许多了,他只是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说一句自己想说的话,至于话的内容有没有伤及别人,他顾不了许多了。
   好在他不在古时候,否则他会不会让妻子陪葬殉情?
   很多时候,我们的习惯动作是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宁愿毁灭也不会奉送于别人,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人,我们选择的是想方设法不让她幸福。成人之美只是推杯换盏时的外交辞令,或者是没有办法改变结果的情况下的一种就坡下驴。
   所以,在咱们身边,玉石俱焚是一个有血性的褒义词。
   人死为大,所以我们在任何涉及到死者的问题上都会显得特别得小心翼翼,就像在火化的那一刻,我们都会对死者进行整容,放大他们的优点,遮盖他们的缺点。这是外表上的放大,在行为及评价上,我们也会同样的操作,乃至于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特别光鲜的荣誉时,第一反应是那个人是不是死了。
   也无可厚非,这也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中特别仁爱的一个体现,干嘛和死者过不去呢?可是也就是这种仁爱之心让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混淆是非,美化缺陷,漠视错误,包容罪恶。明明是一滩血,偏说是桃花扇。
   还有一句俗话,叫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言是不是绝对的善难说,但是真的可能性更大一点,如上面的例子,鸟的哀鸣倒绝对是真的。包括人发出的声音也应该是哀鸣之类的,世界给予人眷念的东西还是太多太多的。正是因为这种眷念,使得很多人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表现出很不太让人理解的行为。
   活着,好好地活着,尽量真实地好好活着。不管那一天是不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很多人到了生病时或遇到什么突发事故时,会表现出非比寻常的感悟,比如要珍爱生命,要享受生活啊,要善待老婆孩子啊等等。可运气不错,劫难过后,遇难呈祥,又恢复到原来的状况了,该挣钱的还是要拼着老命挣钱,该发展的还是要不择手段地发展。有点像做人,混得好的时候,觉得自己应该学儒家,解救苍生,混得不好的时候,应该学道家,自娱自乐去了,完全是由境遇来决定信仰的,当然,我们应该说,信仰很多时候对于某一些人来讲就是一种托词或桥梁而已。
   所以对于看过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中年人来讲,没有必要考虑什么生命中最后一天的问题。道理很简单:一是大多数人不知道哪天是最后一天,自己到最后一天是什么样子,所以没有办法准备怎样应对。二是即便知道某天就是最后一天了,那就从现在开始,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过,说一些实话,做一点好事,既然生命的长度无法预测,但生命的宽度却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那就拓宽一点宽度吧!别到时候觉着自己又是壮志未酬,又是抱憾终生,全世界都对不住你,然后闭眼都不舒坦,没什么意思的。
   道理很简单,未必能做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只能是一个盲女写出的,《你是我的眼》也只有杨光唱得最动人。
   换个说法,生命中没有最后一天,只有触手可及每一天,能否苟同?

共 27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见分量的文字。所谈十分有意味。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极其珍贵。面对《最后一天》这样的题目,最后一天无法判断,真正的选择永远是一种虚拟。更多的人做一些似是而非的说辞。其实自己也不甚了了。更认同作者“生命中没有最后一天,只有触手可及每一天”这种说法。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这才是真的。【编辑:夏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012018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12-18 16:32:18
  见分量的文字。所谈十分有意味。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极其珍贵。面对《最后一天》这样的题目,最后一天无法判断,真正的选择永远是一种虚拟。更多的人做一些似是而非的说辞。其实自己也不甚了了。更认同作者“生命中没有最后一天,只有触手可及每一天”这种说法。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这才是真的。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