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不对称胜出》第八章 双方的错判

编辑推荐 《不对称胜出》第八章 双方的错判


作者:耕天耘地 进士,975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84发表时间:2011-01-04 13:47:27

美军连续三次战役失败,志愿军三个战役的胜利,让双方都在战略上产生了对战争形势的误判。
   美国总统杜鲁门和美军军政高层对朝鲜战场的形势比较悲观,比较害怕中国军队继续北进,深恐美军挡不住志愿军的新攻势,从而灰溜溜地撤出朝鲜,致使朝鲜半岛落入共产主义阵营。尽管麦克阿瑟对朝鲜战争形势比较乐观,希望扩大战争规模,要求继续增兵朝鲜,只要在增加4个师,中朝军队就将乖乖就范,自由世界就可能完全占领全朝鲜。甚至,他还要求派足够数量的空军进军鸭绿江,轰炸中国东北,彻底切断志愿军的后方补给,摧毁志愿军在中国东北的后方基地。可是,由于麦克阿瑟在三次战役中屡屡误判形势,指挥混乱,让美军连续三次大败,他在美国高层已经完全失去信任,没有人相信他的胡言乱语。由于失败,美国政治家们发生了战略性的判断错误,过高地估计了志愿军的军事实力,过低估计了志愿军面临的困难。在这种错误判断下,杜鲁门做出了主动求和的决定。他认为,就此停战,还可以在朝鲜占据隅之地,不然,那就彻底丢失了朝鲜。在美国对外战争的历史上,主动要求谈判求和,这是第一次,仅有的一次。
   1951年1月13日,美国授意联合国向交战双方提交了先停火后谈判的“五步建议”,并由联合国转交给中国。
   然而,在美国错判形势的时候,中国同样犯了战略性的判断错误,非常遗憾地错过了历史给予的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也是由于连续的胜利,毛泽东对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做出了过高地评价。因此,建立在这种错误评价基础上的对战争形势的战略性评估,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认为,美国接下来可能有两个动向,其一是在我军强劲的攻击势头下,略作抵抗便会退出南朝鲜,从而结束朝鲜战争,实现南北方统一。其二是在大丘、釜山进行抵抗,抵抗失败后撤出南朝鲜。从敌我双方真是实力来看,这两个估计都是不正确的,属于战略上的误判。
   彭德怀虽然一直身在前线,对志愿军的真实情况比较了解,但是他也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认为,入朝以来,志愿军连战皆捷,只要后方补给跟得上,粮弹充足,抓紧休整,等部队恢复了体力,打败美军,解放全朝鲜应该是有把握的。
   鉴于这种错误估计,中国对联合国提出的“五步建议”没有在意,不予理睬。前后方的将帅都对形势做出如此错误的判断,志愿军的战略行动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计划。实际上,如果此时接受停战建议,对中朝双方十分有利。因为这个时候志愿军占领了三七线,停战线肯定会放在三七线,这样,朝鲜的经济中心、战略要低以及大部分国土都将控制在北朝鲜一方,历史将会以另一种面目呈现在世界面前。而且,还可以避免数十万计的中国优秀儿女的无谓牺牲。可惜,由于领导人的失误,历史无可奈何地被扭转,中国人民和志愿军英勇的将士还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况且还没保住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
   根据前后方的一致判断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彭德怀命令志司制定了新的战役计划:“连续作战,一气呵成,全歼敌人,全部解放朝鲜,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与和平。”
   正在志愿军踌躇满志要一蹴而就,一战而定全局的时候。城府颇深又具有战略眼光的李奇微从不断的观察中,发现了中国军队的两个破绽。第一,他惊奇地发现,志愿军对联合国军发动的三次攻势,每次都正好持续了8天,这绝对不可能是志愿军指挥员有意为之,而说明中国原始的后勤保障只能维持部队8天的攻势。中国士兵消耗完身上背的粮食和弹药后,就没有能力再前进一步,不得不停止战斗,这是典型的礼拜攻势,只要顶住中国人7天,在他们弹尽粮绝以后就可以立即发起反攻,打他个措手不及。就算中国人是铁打的巨人,不吃饭可以战斗,但他们没有弹药,总不能拿着木棍同装备现代化的联合国军作战。第二,总结中国人的几次攻势,都是在夜里而且是满月的夜里。这说明中国人只能在夜里打仗,夜里可以避开强大的美国空军攻击,而且在满月的夜里可以靠月光照明,发挥夜战的优势。这是典型的月夜攻势。
   军事家的狡猾和决断此刻在李奇微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窥破天机的李奇微决定立即发动反攻,一举歼灭彭德怀那些缺粮少弹的疲惫之师。反攻代号:霹雳行动。
   在李奇微的调动和部署下,摆在前线参加反攻的部队有7个美军师、8个南朝鲜师、2个英国旅共计27万人。而志愿军一线部队有28万人,其中志愿军21万人,朝鲜人民7万人。虽然多了1万人,但火力和后勤差距太大。况且,人民军的战斗力也实在勉强。志愿军首批入朝的6个军经过连续三次战役,战斗和冻饿伤亡严重,人困马乏,部队的骨干基本已经打光。国内准备补充的4万老兵、8万新兵迟迟未到。19兵团还在东北换装苏式武器,9兵团冻伤减员太大,难以恢复战斗力。
   无论是远在北京的毛泽东,还是身在战场的彭德怀都没有想到李奇微会在这时发起进攻。
   面对美军猛烈地攻势,北朝鲜人再也不敢和中国人争论南进和休整了,现在别说休整了,就是安全撤退都没有机会了。志愿军不但装备上处于劣势,就连兵力上也失去了优势,善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志愿军面临着全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面对被迫进行的恶战,疲惫不堪,武器极差的志愿军无疑将遭受重大伤亡。彭德怀坐不住了,他连夜向毛泽东发去一封电报:“可否以中朝两军拥护有限停战,人民军和志愿军北撤15至30公里,赢得短暂休整和备战时间。”然而,早干什么去了,在美国授意联合国提出“五步建议”的时候干什么去了。现在美军的钢刀架到了脖子上提出停战,机会已经没有了,美国人不是耶稣,他们现在不想停战了。
   可是,彭德怀醒了,毛泽东还没醒。他不仅不同意停战更不同意后撤,甚至要求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战役目标是三六线,要求歼灭部分美军和4、5个南朝鲜师。
   这时的志愿军饥寒交迫,抱着没有子弹的空枪,部队士气虽高但减员严重,恨不得高挂免战牌。气势汹汹的李奇微已经打上门来,三七线眼看都保不住,怎么还能打到三六线去消灭美军和4、5个南朝鲜师。毛泽东还没从自己的错误判断中走出来。
   但是命令必须执行。
   志司决定重点放在东面,这面主要是南朝鲜军,比较好打,彭德怀决定西顶东放。他要韩先楚到西线组织指挥部,顶住西线的美军,千万顶住,不然东线部队连粮食和弹药都来不及补充,西线万一顶不住,东线就攻不了,弄不好就会出现雪崩一样的溃败。
   韩先楚悲壮地低声说,这是一场血战!
   这就是说,这回要硬碰硬和美军打阵地战,这可是志愿军的短处。一己之短,攻敌之长,这仗一开始就透着凶险。但是,敌人已经上来了,退也退不下来,只有咬着牙硬顶。
   先看看志愿军50军。他们在修理山主阵地坚守7天,打垮了土耳其旅,连美军25师也寸步难行。美军为了保障一个排的进攻,先是飞机丢下大量凝固汽油弹,然后用重炮把山头犁一遍,认为山头上再也没有生命存在,便在20挺重机枪、5门大炮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还有志愿军战士奇迹般地站起来,一阵扫射,40多个美国兵霎时倒下一半。
   38军的阵地更是凶险。他们位于东西线敌人的结合部,为了保证东线的反攻,他们必须在汉江南岸背水作战,死死顶住西线敌人主力的进攻,隔断东西线敌人联系。此乃兵家大忌,但万般无奈,只有出此下策。
   西线几乎所有联合国军都在向38军进攻。美骑1师、24师、英27旅、南朝鲜6师、希腊营,各种口径的火炮把山头翻了一遍又一遍,成群的坦克乌压压地朝上爬,一批批战士倒下去。2月4日,美24师在夜间摸到了38军侧后,将113师指挥所团团围住,情况万分危急,千钧一发。338团奉命奔袭反穿插,对美军进行反包围。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美军24师穿插过来的两个营基本被歼,而志愿军338团也没剩下几个人。惨重的伤亡让38军的将士们满腹牢骚:还要不要38军了?要是林总来指挥,绝对不会这样没命的用38军,眼看38军就打绝种了!
   可是,38军肩上担子还在增加。原来和38军在一起担负西线顶住敌人的50军、人民军1军团都要撤过汉江,参加反击,汉江南岸就只剩下38军这支孤军。要是38军顶不住敌人,跨下来,东线反击就会泡汤,而且整个志愿军防线就会全部崩溃,后果不堪设想。打到最后,38军大多数原来200人的连队都已不满40人,每个班还有3、4支步枪能打响。虽然是万岁军,可这回真是伤筋动骨了。
   38军的血没有没有白流,2月11日,东线反击战终于打响,邓华兵团的4个军直扑横成,朝鲜战场的著名战役——横城反击战揭开序幕。
   反击战进行很顺利,志愿军4个军和人民军2个军团迂回穿插,利用敌人间隙大胆深入,一夜间突破南朝鲜三个师的抵抗,歼灭南朝鲜第3、第5师各一部。志愿军352团还消灭了美2师一个正营。
   13日,横城反击战结束。经过两天一夜战斗,志愿军共毙伤俘敌人12000余人,其中南朝鲜军7100人,美军500人。
   横城反击战的胜利给志愿军鼓舞了士气,于是,每个军抽出2个团,6个团的兵力在40军军长温玉成指挥下杀向砥平里。
   砥平里是一个战略要低。志愿军如果占领砥平里,西线美军右翼就会全部暴露,李奇微的战线就会全部龟裂,西线美军将丧失进攻据点,不得不大踏步后撤。战前,名将邓华和韩先楚曾经为了先打横城还是先打砥平里发生争论,邓华主张先打横城,后打砥平里;韩先楚主张先打砥平里,可以实现战役目标,稳定志愿军防线,遏制李奇微的进攻。韩先楚认为,西线阻击付出那么大的牺牲就是为了东线反攻,东线反击的目的是要打开缺口迂回西线美军侧翼,迫使李奇微全线后撤从而稳定战局,砥平里是扭转战局的关键要点。事实证明韩先楚是对的,遗憾的是,彭德怀又一次出现决策错误,他支持了邓华的意见。等到志愿军拿下横城,6个团前来攻击砥平里的时候,老奸巨猾的李奇微也看到了这个要点的重要,拼命向这里调兵,砥平里守军由原来的1个法国营,增加到4个美法步兵营,1个炮兵营,一个坦克营。
   志愿军前来进攻的6个团虽然兵力超过美法军,但是没有重武器,只有十几门迫击炮,总共400发炮弹,不到2分钟,炮弹就全部打光了。战士们用步枪、机枪攻击坦克,效果可想而知。一夜打不下来,只要天一亮,美军飞机铺天盖地而来,只有停止进攻,等待天黑。敌人则借着白天抢修工事,以逸待劳,等待志愿军夜间攻击。志愿军的6个团分属不同的部队,建制混乱。负责一线统一指挥的119师师长徐国夫根本叫不上这些团长的名字,通信手段又落后,作战命令不能在第一时间传达到部队,各团不能相互协调,你打你的锣,我吹我的号,战场指挥陷入混乱。经过三天三夜激战,小小砥平里还是抓在美军手里,志愿军伤亡过大,而且战机已失,即使攻下砥平里,对整个战役态势已经于事无补。彭德怀不得不下令撤退。
   志愿军砥平里之战的失利,把自己的弱点完全暴露在美军面前。从此,美军认准志愿军火力太差,攻击能力太弱,即使穿插突破也难以进行大纵深攻击。美军胆子从此大起来,再也不像前三次战役那样,一遭到志愿军迂回穿插就全线撤退,也开始大胆地固守据点,寸步不让。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一战坚定了美国政府在朝鲜打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砥平里的失败彻底打破了彭德怀稳定战局的希望。东线反击未能达到破坏敌军战役布防的目的,西线的阻击也因此失去所有意义。就是说,邓华和梁兴初都白忙活了。特别是38军,拼命顶住敌人铺天盖地地进攻,遭受重大伤亡,战士们流尽了最后一点血,本以为可以换来战役反击的胜利,挡住美军的进攻,稳定整个防线,可是换来的是一场空。
   一将失算,累死三军!

共 45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纪实笔法叙写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和得失,应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至于战争中的失误,即使再天才的军事家也在所难免,这场战争的的伟大意义是让美帝国主义从此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证明毛泽东“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英明论断。 文章的现实意义是明摆着的:面对气势汹汹的美帝及其走狗在我黄海耀武扬威,我们敢不敢用严厉的手段对待,决定中华民族的命运。【编辑:月儿常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1-01-04 18:29:20
  小说注重从多方面来展现这场战争,其纪实的写法将这场战争真实再现。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2 楼        文友:崔文泰        2011-01-15 23:17:55
  张大哥,我可是跟着看的,第一章刚发一会我就看到了你写的抗美援朝场景.....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