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父亲的春联

精品 父亲的春联


作者:风景依稀 童生,83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15发表时间:2011-01-06 23:50:14

父亲的字写得好,无论软笔还是硬笔,都是十里八乡公认的好。在身份证还没实行的那些年,父亲那一手俊逸潇洒、刚健有力的字,曾经随着他开出的证明和介绍信,走向全国各地,同时也反馈给了他很多赞美和骄傲。这么多年一直想模仿父亲的字体,可惜就是不得要领,倒是弟弟有点父亲的真传,可还是相差甚远。
   字写得好,就有资格写春联。春联,我们这里俗语称之为门对。小时候,一到腊月,远村近邻的就都送来门对纸,央请父亲写门对。于是,家里就好多天满地的门对乱摊,冬季里墨迹不容易干,就要一个个平铺开来,甚至连吃饭都没有桌凳可用,因为都去为门对服务了。
   母亲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可对父亲写门对却是推崇备至的,每逢父亲写字时,家里再忙也从不干扰父亲。我们也每每以帮父亲打下手为借口逃脱了很多家务活。
   父亲写字时,我们总是虔诚的守在旁边,抢着去给他做帮手。父亲挥毫时都是站立着,弓着腰,叉开腿,把气力运于悬空的手腕上。最喜欢看父亲写字的那最后一个落笔,缓缓地而又是笔力雄厚的,有放有收,一竖一点一捺都好像被父亲赋予了生命,真是纸上的舞蹈啊。而我们这时都是屏息以待的,只等父亲写好了,就争先恐后跑过去,然后轻手轻脚地托起墨迹尚在流动的纸张,小心翼翼的平铺在地上。父亲写大门对时,因为桌面太小,为了防止纸张垂下墨迹流淌,是需要我们在前面配合他慢慢托着纸张的。他写好一个字,我们就缓缓抽动一节,不能快也不能慢,快了他字还没有酝酿好,慢了,跟不上他的笔力,就没有一气呵成的效果。这个光荣的任务一般都是我来执行的。门对越写越多,家里有限的地面铺不下了,我们姐妹几个就忙着去检查哪副字干了,然后收卷起来,好腾出地面。全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天知道那时怎么就有那么大的热情,那可都是义务劳动啊。
   父亲总是很郑重的按门的尺寸和人家的要求规划裁好纸,大门对、后门对、房门对、还有吊挂、碗橱对、灶王对、开门封等等,都是毫不含糊的各有各的标准。父亲还会根据不同人家的情况给其设计春联上的字句,他有好几本《春联集锦》。我最喜欢参与选春联了,每当我的选择得到父亲的首肯时,都暗自得意许久。选春联不但要考虑到词句的喜庆和合适与否,还要考虑笔画、字体写出来的效果。为此,我们经常偷换了春联中的一二个字,因为基本符意,所以贴在门上从没人发觉。还记得父亲最喜欢用的一副横批是“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主门对写好了,其他的就容易了。灶王台上写的是千篇一律的“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碗橱上则写“常吃常常有,渐吃渐渐多”,也算是困难日子里的美好期盼吧。写门对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开门封,看剩下的纸张大小量才使用,写的无非是“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那是最直白的发财梦啊。
   关于春联的一个特别的记忆是:年幼的弟弟放小焰火,一不注意把谁家的门对给烧坏了,结果父亲义务劳动不说,还偷偷赔了人家的纸张。
   那时,村里除了一家做豆腐的,腊月里就我家最热闹。送门对纸的,取门对的,商讨写法的,帮着裁纸的,顺带拉家常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啊。经常有路远的,还要留家里吃饭。所以那段时间用门庭若市来形容我家也不为过的。
   父亲还会自己做屏条。他用厚白纸裁成街上卖的屏条的尺寸,拿个碗倒扣在纸上等距离沿着碗四周画圆圈,圈内写字,圈外用毛糙的笔头均匀地点上淡淡的颜料,纸卷两头再做好纸轴。挂在墙上那效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山寨得很逼真。
   现在,父亲虽然年纪大了,可还是有几个他的忠实字迷每年腊月巴巴的送来红纸,他们非父亲写的门对不用了。这也算是对父亲无偿奉献这么多年的一个肯定吧。
   父亲在基层干了很多年村干部。至今记得父亲曾为自己写的那副春联:年过半百身犹健,两袖清风心自宽。对仗虽不工整,却是父亲的真实写照。
   也许,写春联对于父亲来说,虽没有物质上的回报,但对一生不得志的父亲来说却有很多精神上的慰藉吧。其实,父亲的春联又何止给了父亲以精神食粮呢,它也永远是我记忆里的一方乐园呀。至今想起来,我还陶醉在那满屋的纸墨气息里……

共 16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真实的记忆,唤起人由衷的感怀。写春联的过程,在作者笔下表达得活灵活现,蛮有趣味,读来亲切有加。【编辑:夏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1010704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1-01-06 23:50:41
  真实的记忆,唤起人由衷的感怀。写春联的过程,在作者笔下表达得活灵活现,蛮有趣味,读来亲切有加。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1 楼        文友:风景依稀        2011-01-08 13:13:59
  谢谢夏冰的认可!
2 楼        文友:        2011-01-07 21:55:43
  父亲的春联,自娱的同时又能与人方便,这对父亲应是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与享受,但对子女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以至多年以后,此情此景,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问好!
小蚂蚁
回复2 楼        文友:风景依稀        2011-01-08 13:13:38
  谢谢朋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