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读《山居笔记》前面两章有感

  读《山居笔记》前面两章有感


作者:潇湘浪子 举人,579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66发表时间:2011-01-12 23:24:32

文\朱金龙
   这两天,抽时间认真地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的前面两章,就让我从先生的笔记中,感受了文字独有的魅力。先生对于明末与清初的那段历史,是智者见智的。
   对于明朝,我相信大家都熟悉的。从开国皇帝洪武帝朱元璋开始,经过明惠帝朱允文、永乐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炽、洪熙帝朱高炽、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钰、成化帝朱见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燳、嘉靖帝朱厚熜、隆庆帝朱载垕、万历帝朱翊钧、泰昌帝朱常洛、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关于开国皇帝的勤证爱民,我不反对这一称号,或者他是来自百姓,又或许是因为他是祖宗,当然要为子孙留下万里江山,因此他拿残杀忠臣,清除异已,有福不能同享做为代价,目的就是为了大明江山,说得多么冠冕堂皇,不赶尽杀绝,他也怕别人起来搞造反。
   在现代引用一句话说:就是双面不是人。不管说得多么伟大,目的都一个样,就是有私心,不过这种私心和国家安全挂在一起,就显得有力了。只是他死后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子孙把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尽情挥霍,间接也败坏他苦心积累的名声。
   永乐帝朱棣,他在明初起到了奠基大明皇朝的基础:
   发展经常,为经过出现的资本萌芽打好基础。
   发展教育,为大明皇朝提供未来栋梁之才。
   建立厂卫特务,原意是为了,防止反动派,做出一些不利朝廷的事,却没有想到,就是因为他的这一政策,导致在明中后期,成为颠覆明朝政权的一枚炸弹。
   郑和下西洋,表面上是为了开阔海外经过,目的也是为了塞住悠悠众口,据历史记载:他派出的东厂,残杀建文的旧部,用鲜血查出明惠帝逃离中原,已逃往海外,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郑和是朱棣的家奴,也是太监出生,像到国外搞经济开发一样,使者的身份当然要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编撰永乐大典,这里应记一公。不过有一点是朱元璋始料不到的是,朱棣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永乐盛世,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当时蒙元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宁,它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只是他十分残暴,历史上仅有的灭十族,就是他的杰作,
   宣德帝朱瞻基是位守成之人,对守护祖宗留下的疆土,发挥一定的作用。
   正德以荒诞出名,嘉靖以荒淫无度、舞弄权术、推崇道教,寻求长生不老为主,导致党权争斗严重,因此爆发的农民暴乱最多等等。余下的天启帝朱由校,俗称木匠皇帝,兴趣想当木匠,性格体弱多病,软弱无能,因此政权落在魏忠贤的手中,他产除异已,培植自己的势力,弄得民不聊生,因此后期的明朝,已经漏洞百出。所以,水非一日之冻。
   在后来的南明小朝廷中,那些皇帝荒淫无度,从李香君和候朝宗的事件来看,他们两人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他们抱国的忠心,日月可鉴,可惜却选错朝廷,选错了皇帝。
   可以看出,一种人在面临着国破家亡时,还不知死活,还有心情是调戏、逼迫良家少女,这种人是最无药可救的。
   如果按照即位来说,在位最久的也仅仅是嘉靖帝在位45年,最短的在位一个月,有时国家领导人的更换频繁,对国家经济以及其他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他们的即位时间的年龄在10年到20年之间。
   这些和清朝比起来,明摆是弱了许多。清朝顺治帝8岁即位以来,推行满汉一家,努力学习汉族人的文化知识,在朝廷中,重用汉人,可惜的是由于爱妃董鄂氏之死,深受打击,转而消极厌世,然后就出家,也受不了爱人的离去,死时24岁。
   康熙帝三岁丧母,八岁丧父,由奶奶带大,因此,他比任何人更珍惜亲情。他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十六岁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重视教育,痛恨贪官污吏。六次下江南体察民情,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他在位的时间是61年。
   乾隆帝弘历,自小就受到祖父康熙的教育,据历史记载:康熙这么多孙子中,最疼爱的就是弘历,两爷孙,常常一起用膳,一起就寝,因此,从小得到康熙的真传,也正因为如此,为后面的乾隆盛世打开基础。他即位时,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他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能组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他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当时的环境决定他,一人之力,能以改变当时那种朝局。
   道光帝是一名勤政爱民的皇帝,只是他当皇帝时,碰到了列强的屈起,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因此第一份不平等的条约,在他当政时签定。他在祖庙的面前,跪了下来,痛心疾首,能跪下来,至少说明他意识到国家灭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但在明朝的皇帝中,就算面临着列强的侵犯,他们还知道怎么去向祖宗认错,因为澳门事件就是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
   因此,看问题,虽然说,一个朝代的兴起到令一个朝代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但如果我们仅仅以历史的角度去评论一个朝代一个皇帝的功与过的话,这样的观点我认为是片面的。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因为牵一而会动全身。在一个朝廷中,形成一种格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打破这种格局,需要很大的魄力,但在当时的环境中,很多原因牵制了当朝者三思而后行。

共 25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针对《山居笔记》,谈自己见解,对明清两朝帝王做客观辨析,最终得出“在一个朝廷中,形成一种格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样的结论,令人信服。【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1-01-12 23:24:50
  针对《山居笔记》,谈自己见解,对明清两朝帝王做客观辨析,最终得出“在一个朝廷中,形成一种格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样的结论,令人信服。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2 楼        文友:夏冰        2011-01-12 23:26:22
  文中有“发展经常,为经过出现的资本萌芽打好基础。”一句,其中“发展经常”和“为经过出现”何意?是别字缘故吧?请告知,好做修改。问候!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3 楼        文友:铁禾        2011-01-14 16:12:23
  《山居笔记》是本好书,值得认真读读~
铁禾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