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年味

精品 年味


作者:欣雨文萃 进士,1029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55发表时间:2011-01-18 21:40:06
摘要:三十晚上,是一年中小孩子最向往的。太阳落山前,跟着爸爸贴门神、贴福字、贴春联、贴“抬头见喜”的条幅……

过了腊月初八,年味渐渐的浓了起来。记得小时候,还是一九四几年那些年代,快到了腊八,奶奶就经常念叨着:“今儿个是旧历几号了?”那时的纪年用的是“民国”,所以奶奶每每提起农历时,就会用“旧历”、“古历”、“腊月”等叫法。“农历”这个词是共和国成立后渐渐用起来的。
   只要听到奶奶不停地数着日子,我们就特别高兴。奶奶和妈妈也就忙活起来。爸爸下班回来,也总比平常多提回了一些东西。
   奶奶在腊八后,就忙着给全家上上下下做新鞋。开始,用爸爸买回来的麻杆子,劈开、上水、理成一把把的,用一个丁字型的棒槌,把散乱的麻丝扭成麻绳。然后就是把洗干净的旧衣服剪成一大块一大块的,加上一些新的布,在一块大板子上,用白面粉打的浆糊把这些布粘上一层又一层,等太阳晒干后,就成为做鞋帮子和鞋底的原材料,然后,按照家里人脚的大小,剪成一大堆鞋帮和鞋底。从这时起,奶奶和妈妈就日夜不停地纳鞋底、缝鞋帮,妈妈还在家中女性的鞋帮子上绣上各种花。
   等鞋子做好后,我们就挨着个试穿,走几步就翻抬起脚底看看,生怕弄脏了,奶奶就总是满意地笑着,眼睛中闪着泪花,说:“怕脏了,就把腿扛起来走路。”我们把自己的新鞋脱下来,放在自己认为最好最保险的的地方,每天都要看看。姐姐妹妹们,还每天都托着新鞋欣赏那鞋子前脸上绣的花。不像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没有这些自家做鞋的概念了,当然也就没有了这样的年味,都到商场去买,而且,还得是名牌。不过,共性的是,那时是父辈们辛苦动手,现在是父辈们辛苦赚钱,可是,孩子们的感觉大不一样了。
   奶奶、妈妈做完鞋子后,就到了小年了。等到晚上,爸爸回来,全家人就开始了送灶王爷的仪式。
   这天的白天,奶奶总给我们讲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故事。据奶奶说,灶王爷每年在小年这一天,都要到天上去,他的责任是在一年里头监视地上的千家万户做了哪些善事,有没有丑恶的行为,有没有害人……我们就问奶奶,全国有四万万八千万人,大概合一万万人家,他看得过来吗?奶奶说,‘天上才一日,地上几千年’么,灶王爷日行八万里,灵着那,随便一看,就知道这个人家怎么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丝不差。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一生不能做恶,一定要做善事。这也就给我们种下了做人的理念,虽然祭灶有点迷信色彩,但是,潜在的影响是如何做人。
   晚上,吃饭前,全家人围在灶堂,爸爸把买回来的点心(蜜供、萨其马)、水果、糖瓜、糖仁、关东糖供放在灶王爷的图画前,全家人一起行三拜九叩大礼,然后把图画从墙上摘下来,奶奶就把糖瓜使劲地在铸铁炉子的肚皮上抹,嘴里不停地说:“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好话多说,坏话别说。”我们知道,糖瓜抹在了炉肚子上,就封住了灶王爷的嘴,甜甜的,准能说好话。其实,小时候,在送灶王的时候,我们小孩子迫不及待的是等着图画送入炉子点着后,好吃那些供品。
   奶奶则准时在腊八泡起了腊八蒜,到年卅,就绿绿的,特别好吃。初十,爸爸就带着我们逛厂甸或者白塔寺了。请门神、买红纸准备写对联、买年画、买门上贴的带有“吉庆有余”的挂千,还要买几刀窗户纸,再就是每个孩子回家时,大都扛着一串一米多长的糖葫芦,顶上还有一个风车,咕咕咕的,响个不停。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中的年味一天比一天浓。
   每天早上起来后,我们就会背着奶奶教过的儿歌,干着早已习惯的“分配”给自己的事情。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碾糜薯;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每到念完了奶奶教的这几句后,我们都会大声的一齐叫喊我们续给的话:“……大年初一扭一扭,扭出屁来大伙儿瞅!”
   二十六、七,妈妈做的几样菜肴,现在还记忆犹新,而且得到了真传,还会做。一个是“豆儿酱”,是用肉皮熬出浓浓的汤以后,再加入新的肉皮、黄豆、青豆、豆腐干继续熬,等熬好以后,把芹菜放在大盆子中,倒入滚烫的汤,然后就放在院子里冻起来,实际上就是肉冻儿,特别好吃。第二种菜食叫做“芥末墩儿”、“甜菜墩儿”。是用大白菜、胡萝卜切成片,一层一层撒上糖,最后压实倒上醋。前者洒上芥末水,后者不洒。这是一种解酒菜和解腻的菜肴,泻火、去痰,大家不妨一试。蒸的馒头、桃形饼、桃形馒头,都点上红色的梅花印——用竹子劈开竹干头上的部分,形成五个枝子围着中间一个枝头,蘸上玫瑰花瓣做的玫瑰红,点在蒸品的上面而成。
   三十晚上,是一年中小孩子最向往的。太阳落山前,跟着爸爸贴门神、贴福字、贴春联、贴“抬头见喜”的条幅。条案上摆着各式糖果和点心,像什么糖瓜、杂拌(什锦果脯)、黑白瓜子、干鲜果品等等。条案上方挂起了祖先的遗像,入座前全家向祖宗磕头拜年。然后,小的一桌,大人一桌。记得我最爱吃的是米粉肉、糖醋鲤鱼、粉条酸菜炖猪肉、五香鸡、酿羊肉等等。到了子夜,端上了饺子。那时的饺子馅是猪肉白菜、猪肉乾菜、猪肉乾豆角、粉条酸菜、猪肉韭菜等等。最好吃的是干菜的,可惜,不知道那干菜是怎么晒的,是什么菜晒的,忘了,没有传下来。
   吃过饺子后,我们子辈们的男孩子,就跟着父亲到胡同口“烧包袱”,就是用黄纸糊的两个大口袋,上面分别写上祖父祖母的名字,包袱里面装着金银纸做的元宝、纸衣服鞋帽、纸串钱等等,父亲还点上两支烟卷,给亡故的祖辈送去一年的花销和衣物。接着,我们就回到院子里,放起烟花爆竹。
   记得,住在北京禄米仓36号时,有三层院子,大杂院,几十户人家,一位叫赵三哥的住在我家对面,他是我们的孩子头,院子里的人家都很和睦,乒乒乓乓,院子里不同的花炮一起点燃,煞是热闹。小时候过年的事,真是说不完。

共 22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浓浓的年味,在字里行间发散出来,让人感受到了那份亲切,温馨。文字朴质,记述细腻,并能适当做自我感悟,令人思索,令人回味,很不错。【编辑:夏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118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1-01-18 21:40:50
  浓浓的年味,在字里行间发散出来,让人感受到了那份亲切,温馨。文字朴质,记述细腻,并能适当做自我感悟,令人思索,令人回味,很不错。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2 楼        文友:        2011-01-20 19:34:52
  腊八后纳鞋,小年送灶王爷,腊八蒜、豆儿酱,小时候的年事总是一套一套总也说不完。于是年的气氛也就在这些忙碌中愈渐浓厚起来。也很怀念小时候的年。
小蚂蚁
回复2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1-01-20 20:24:28
  啊,说不完忆不尽的年味,是啊。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