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从《逆水而行》看霍品多重人格

精品 从《逆水而行》看霍品多重人格


作者:心花一瓣 进士,1013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84发表时间:2011-01-23 20:48:06
摘要: 胡学文老师的小说《逆水而行》以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占用耕地事件里村长霍品与乡长吴石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着力描写了村长霍品和乡长吴石之间因承包鸡心湖的问题而进行的较量,再现了霍品在道德良心与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真实再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风云变幻,生动刻画了在夹缝中生存的村长霍品所遭遇的尴尬和困境。

大凡喜欢逆水而行之人,一是需要底气,三是需要智气,三需要勇气,四是需运气。否则只能不进而退。
   胡文学老师笔下的霍品,就是这么一个有胆有识有智有勇之人。一村之长,充其量也只算是黄豆粒那么大的官,上头,有直接管着他的乡长,下头,有由他吆五喝六的村民。在乡长眼中,霍品是厉害角色;村民眼中,他“跺跺脚,黄村的地皮也跟着颤”。但是,作为村官,他也有犯难的时候,也有犯难的事儿。你瞧,主人公一出场,面临的就是顶顶棘手的大难题:
   “湖水刚刚融化,泛着青色的光泽,在湖水映照下,岸边那排红房子格外刺眼。”当霍品又酸又胀的目光从眼前的鸡心湖上收回,匆匆跑来的刘会计却通知他马上到乡里去开会。霍品只道了一声“知道了”,原地没动的他却把目光再次抛向了让他梦牵魂萦的鸡心湖。与其说是刺眼,倒不如说是揪着霍品的心,牵着霍品的魂。小说故事情节就是从鸡心湖徐徐展开,小说主人公与他顶头上司吴石乡长的矛盾冲突也从这鸡心湖开始。鸡心湖,既言其形,亦言其小。人心不足蛇吞象。在吴石眼中,这即将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小小鸡心湖可是他马上就要吞到肚子里的一块大蛋糕,只差霍品的一个签字!霍品自然心知肚明乡长急三火四催自己至尊乡里的真正用意。
   胡学文老师的小说《逆水而行》以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占用耕地事件里村长霍品与乡长吴石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着力描写了村长霍品和乡长吴石之间因承包鸡心湖的问题而进行的较量,再现了霍品在道德良心与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真实再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风云变幻,生动刻画了在夹缝中生存的村长霍品所遭遇的尴尬和困境。
   《逆水而行》中的霍品,是一个几经沉浮的村长,在乡里决定将黄村鸡心湖的千亩滩地承包给一个老板时,让霍品既要面对诡计多端专横霸道的乡长吴石,又要面对为了维护基本生存被迫抗争的哑女、黄毛等村民。这让他这个当村长的进退维谷,左右为难。逆上而行,乌纱帽难保,忤逆民心,良心不安。
   尽管他一向对吴石乡长的专横霸道愤愤不平。不想听其摆布,任其当枪使,但他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见乡长。
   “吴石抓起一个信封晃晃,这是告你的……吴石说,我给你提个醒儿,你已经栽过一次,再栽就起不来了。当然,你别有思想负担,我会尽力压着,除非压不住。话题一转,问霍品进展如何了。”
   蛇打七寸,心狠手辣的的吴石先发制人。但霍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吴石的威逼利诱,霍品突然一脸气愤,“吴乡长,我正要向你汇报呢,我嘴皮子磨破了,一亩地三十块钱承包费,去哪儿找这么好的事?可就是谁也不同意,我看让派出所出面算了。”一个“突然”的妙用,让我们感知了霍品的世故圆滑,一番苦诉之后,他没忘将烫手的山芋推给了乡长,当然吴石也不是省油的灯,硬的不行,来软的,翠香楼的酒桌上本想将霍口灌得酩酊大罪,趁机让他在承包合同上签字,霍品是何等的机警,为了摆脱吴石的纠缠,他不得不上演了一出当众辱骂服务员的闹剧,才临阵逃脱,使签合同的期限又延迟了一个月。
   霍品用他的狡诈的智慧与吴石左右周旋,企图蒙混过关。与此同时,他还得要举步维艰地劝服着村民。
   “现在,霍品不得不找哑女,和她说地的事。……霍品没有选择,他安慰自己。哑女在他心中占着位置,但与村长的分量不能相提并论。”感情和权利的天平明显失衡,可是当他真的要跟哑女与大牛摊版鸡心湖周围土地的事儿时,“霍品的舌头有点儿硬,那些话不怎么利索,仿佛每个字都带着粗大的刺儿,但意思还是说清了。”
   面对哑女的勃然大怒,宁死不从,“霍品无力地解释,这是上面的决定。上面,一块锋利的玻璃片。”“上面”对霍品而言就是一块冠面堂皇的挡箭牌,极力在为自己开脱,同时又想借此来慑服大牛和哑女。在霍品与大牛、哑女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也是一个权力的既得利益者,他不仅因为“村长”的职务满足了男人的权力欲望,而且也因村长的职务满足男人的女性欲望。在关乎村民基本生存的问题上,他念及着与哑女的那段旧情,但他却不得不昧着良心用权势逼大牛和哑女就范。因为他要紧紧护住再不容易才又戴在了头上的这顶村长的乌纱帽。在情与权的交易上,他宁可不念旧情,也得保住他头上的这顶村长乌纱帽。
   大牛慑服于他的淫威,而哑女呢,却念及了她与霍品的那段旧情。这对苦命的夫妻还是屈从了霍品的决定,扫除了大牛与哑女的障碍,他想要搬掉黄毛和二丫的拦路虎就不成问题,因此到黄毛家,应该说霍村长是满怀信心而来。
   “霍品说,鸡心湖承包了,上面要把湖边的地收回。顿了顿,补充,在别处给你划一块。”霍品仍然没有忘掉把“上面”这虎威棒亮出来。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黄毛喉咙呼哧呼哧响着,死死盯住霍品,想说什么又说不出的样子。霍品觉出他有点抖。”是害怕了吗?绝对不是,因为那死死盯着霍品的目光已经让霍品理不再直,气不再壮。
   “霍品征询着,就这么定了吧,你没意见吧?”口气明显软了,不是命令,而是征询。
   “黄毛大叫,不——!脸上道道暗紫的伤痕几乎跳起来,那是我的地,我就要在那儿种。”黄毛那一声大叫和他脸上几乎跳起来的道道暗紫的伤痕无疑表明了黄毛决绝的态度,“死也不同意!”
   “霍品站起来,说那就这样吧。霍品似乎妥协了,他的话绵软无力,这不是霍品,至少不是进门前的霍品”
   进门前的霍品踌蹰满志,因为他知道对黄毛这样的无名鼠辈,只需抓住他的软肋就可以心想事成。“黄毛的软肋是二丫。霍品只需说你要是抓起来,二丫怎么办?黄毛肯定蔫。但霍品没这么说。”他为什么没有说?因为二丫何尝不是霍品的软肋?对二丫,对黄毛,他一直背负着良心债,因为他总觉得二丫疯成了今天这个地步,与他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二丫抽打着黄毛,也抽打着霍品。霍品摸摸自己的脸,别人看不见,他自己清楚伤在哪儿。”二丫抽打的是他的灵魂,是他做人的道德与良智。并且他也知道,黄毛家在鸡心湖附近的那块地对他和二丫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也是二丫的命根子。疯癫无常的二丫只在那块地里情绪才能得以平静,才能露出笑脸,黄毛和二丫才能过平静的生活。正因为如此,他给黄毛留的话,是弦外有音:你的地,你就是不让征,谁也没有办法。
   由此可见,霍品到底还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他可以不念与哑女的旧情,但不想违背做人的道德和良心。不得不导演了一出“苦肉计”,让人将自己装进麻袋丢到乡政府门前。意想不到的是,承包公司又改了主意,为了多个景点,湖边的地村民又可以耕种了。主意只是一句话,但对村长霍品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情。现代性的不确定性在黄村发生了,但承担这一切的却一定是民众和霍品这个最基层的干部。它类似一场闹剧,但剧情中的非主角们却经历了一场难以言说的苦痛。但没有人向他们解释,更不要说承担责任了。胡学文老师对农村生活流程的熟悉和呈现,使《逆水而行》有了深刻鲜明的主旨和发人深省的意蕴。
   在胡学文老师的笔下,霍品还算是一个颇具人情味的村长,对村民,作为一村之长,他有着护犊之情,他知道当官就得为村民做主。当村民的利益遭到威胁时,他义不容辞,与乡长吴石斗智斗勇,敢于“逆水而行”,“违背乡里的大政方针”拖着不在承包合同上签字。应该说,他深深地眷恋着生于斯食于斯的这片热土,他不想对不起与他朝夕相处的乡亲,他清醒地意识到失去赖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对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曲意奉承着他的顶头上司,却不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危害村民的事情。但同时,霍品也并非一个清正廉明的村官。处在道德良心与现实利益之间,他也患得患失,心存私念,阳奉阴违,首鼠两端。他终日里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生怕吴石揪住了他的小辫子,摘了他的乌纱帽。他有着很强的权力欲,他喜欢“跺跺脚,黄村的地皮也跟着颤”的感觉,他明白,想保住头上的乌纱帽,就绝对不能跟吴石撕破面皮,吴石领教过吴石的厉害,因此他心里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一旦忤逆了吴大乡长的心意,就会“会被杀得片甲不留”。也正因为如此,霍品习惯于在吴石面前虚与委蛇,在与吴石过招中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一方面他不得不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做那些不同意承包鸡心湖的村民的工作,以使吴石认为他的工作是努力的。但另一方面他又采用拖的办法,甚至不惜用“苦肉计”来对付吴石的威逼利诱。一方面他对帮助自己二度拿到村长位子的方福包庇袒护,任其欺侮弱小;另一方面他面对受到伤害的二丫和黄毛,又时时产生一种道德的反省和良心的谴责,他感到“这事如一把锋利的刀窝在心里,时不时划开一道血口子”。这种自我斗争、内心冲突,使我们感到人物内心世界的纠结与挣扎。
   平时读过不少农村题材的小说,在作者的笔下,其中不乏有一心为公清正廉明的好写,也不缺道德败坏的社会蛀虫。然而霍品这一形象却很难用一个正面或反面的角色来定位,他在白道上走,也在黑道上混。他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具有多重性格的村官形象,从这一极其复杂的人物形象身上,折射了当下中国农村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使人们对农民的精神状态、生活处境有一个理性的认知与冷峻思考。
   在胡学文老师笔下所铺陈的这一幅农村画卷再现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图景,他用犀利的笔锋将底层民众的内心矛盾与精神突围渲染得淋漓尽致,从而让我们透过纷繁复杂乡村生活,穿越事件的表象特征,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体验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却感知生活于农村最底层平民百姓酸甜苦辢的五味人生。胡学文老师用他心灵的标尺,丈量着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用他道德的天平,掂量着天理良心的份量。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没有一个是简单透明的,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着自己满腹的辛酸和委屈,但身处的劣势地位,让他们委曲求全,苟且偷生。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恰恰是当今复杂艰难的时世中一个个人物的缩影。品读着小说,我总可以从我的父老乡亲中找到作品中人物的原型。因为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的人物与我所熟悉的生活是那么贴近,与我所熟悉的人物又是那么吻合。我想这也正是《逆水而行》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并让我的情感深深产生共鸣的原因所在。
   小说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塑造了霍品这个村长的形象。他对上级弹性顺从,对村民恩威并施,对是非曲直自有他朴素的理解与判断,对乡情利益有狡黠的智慧和应对的技巧,同时,他又那么在意他头顶上的那顶微不足道的“乌纱帽”,在意自己在黄村的权威。霍品的性格呈现了胆大心细和委屈懦弱相纠葛、刚正直率和首鼠两端相结合的“小人物”特征。故事把一个村长的辛酸,堕落,隐忍,迷惑,压抑,抗争,心理的反复挣扎描写的淋漓尽致,文中的各色人物都是源于生活的本真,给人一种真实的存在感。时代变迁,我们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态去看发展与生存?观念与思想的悖论能否存在契合?小说结尾,刘会计找到霍品,告知他吴乡长让他去。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事情的结局到底会怎样?霍品会和乡长站在一起,同意在承包书上签字吗?他会不会在利益的驱使下最终丧失自己的道德底线?小说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我想,既然胡老师以《逆水行舟》为小说来命题,霍品一路逆水跋涉而来,这次他“逆水而行”自然已成定局。但面对乡长最后的摊牌,霍品能顶住吗?小说留给读者留下深深的思考和长长的回味。

共 44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对小说《逆水而行》的理解细致,深刻,笔触饱满,深厚,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多重人格的剖析,将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心理状态,社会背景等一一呈现于读者面前,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在文字中,可以感知小说作者的笔力,体悟小说透视出的社会现实,从而有所思考,反思,回味。【编辑:梅暗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124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梅暗香        2011-01-23 20:48:18
  作者对小说《逆水而行》的理解细致,深刻,笔触饱满,深厚,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多重人格的剖析,将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心理状态,社会背景等一一呈现于读者面前,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在文字中,可以感知小说作者的笔力,体悟小说透视出的社会现实,从而有所思考,反思,回味。
爱哭爱笑,爱静爱闹。
2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1-01-23 21:27:55
  学习心花老师的小说赏析,集人物形象和小说情节于一体,环环相扣,深入主题,分析透彻,笔力稳健,学习了!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3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1-01-24 22:27:14
  笔功深厚,文风严谨。对原作的人物把握准确,体现了作者的认真对待作品,对待文章评论的态度。学习。
4 楼        文友:灵魂升腾        2011-01-24 23:08:05
  学习了,握手心花老师~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