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芙蓉外史》之《归宗记》(十四)

  《芙蓉外史》之《归宗记》(十四) ——第二十三卷 行医教书


作者:陈晓江 进士,633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825发表时间:2011-01-26 21:47:24

《芙蓉外史》之《归宗记》(十四) 上间店是座风格活泼而独特的木结构建筑。哈声猫对上间店情有独钟,每次上门,都有说不尽的亲切感。上间店的大门安排在房屋东北首,做连轩门台。门廊一旁侧放着一只稻桶,檐坎转角搁着另一只咸菜桶;门廊进来是一个用花岗岩条石压成小龙道的小天井,看起来是一个小四合院。后面一个门廊两边放着一些平时不节不常用的物什。过后门廊进入小道坦,左拐一宝瓶形门洞,进入中央大道坦。大道坦南首一条高墙隔出另一小道坦。正屋道坦东面连着连轩门台,是一溜单层矮屋。小道坦西北角一条疏散通道通向屋外大路,拐角处的后居头是个带天井的二层棂轩,其形制又是一座小四合院,楼上设酒肆雅座。整座屋的南面设一溜灰寮小屋,南游廊还有一条楼梯通向二楼。所有的露天地面除了铺花岗岩石阶条外,都铺砌溪卵石。
   上间店的正中间也即堂屋,俗称上间,特别宽大,因历来都有商店开设,这座屋就被芙蓉人称为上间店。
   相对应的,长塘街南首的长桥商号,就称下间店。芙蓉还有句流行的话叫“上间店将息,下间店奖吃”。上下两间店的主人原先都比较富有,都雇长工的。上间店对长工的劳动强度管理较宽,东西挑累了,长工在半路歇下晒太阳、捉虱都是可以原谅的,只有一次长工投掷石子,主人说他好高游戏,不给工钱;而下间店的主人总尽可能给长工吃饱。穷人到芙蓉打工,上下两间店都各有所好,当年时川的叔叔显文,就是选择下间店做长工的。
   可见,昔日的上间店确确实实风光繁华过。哈声猫兑糖出身,自诩芙蓉人每户人家格齿里几个碗都知道,把药店开在上间店,自然也自以为是非常有眼光的。
   哈声猫租用的是北首正间附带半边上间。这屋的上间产权属南北两边正间的人共有,但又供整座屋的住户红白喜事享用。按规矩,平时正间的住户不能在上间放置固定性的东西。上间的上横头挂着“善庆堂”牌匾。木板表漆已退色了;整个牌匾已被烟熏得黄黑相间,且有蛇皮裂,如流传三四个朝代的古画,所写的“善庆堂”三个金字也已严重退色。匾下一溜十扇照屏隔扇(太师壁),两边各有两扇兼做双扇门通向后宕,当中六扇挂着几张水墨条幅字画,屏前设一张高脚大条案。后宕摆放农具、脸盆架等;后宕双扇门通向后院天井。正间门及栋柱上还有往年做喜事贴上的退了色的红纸对联。楼板札下,挂着几个篮子,看样子是马铃薯什么的种子;另有几个燕窝,为了防止燕粪掉下来,每个燕窝下还有一个倒挂的破箬笠。上间的大门和门槛都没有了,人坐在上间,还可以闻到邻居炒菜做饭的响声和香味。
   哈声猫怕芙蓉人不相信他会医药,还在筹建阶段就将口风放出去,说自己医药是祖传的。芙蓉地方多好事者,这口风一放出,他们就表示怀疑,私下里谈论说:“兑糖客怎么会医药呢?当牛医还差不多。”
   几个秀才干脆上门质问:“我们只晓得你哈声猫几代人都是兑糖卖绡的,有什么祖传的东西,可否说来听听。”
   “我上代几代人兑糖不错,可是我父亲后来嫌兑糖赚头太细,改为肩头担贩,他一担货郎担专门卖药,后来干脆改学医药了。他特别精于制作月桂,一手用砻糠焖出来的桂皮都是一等货。他还与枫林乾寿药店里的人一起为宁波商当伢郎,为他们鉴定月桂等级,我冯氏宗谱上还有我父亲‘业岐黄,精医理,性耿直’的记载呢。”
   这样说来,芙蓉人认为似乎有些道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医药不同儿戏,医得好最好,医术要是不好的话,别怪我们芙蓉这班青衿士子为难你。”
   哈声猫的药店营业场所就设在上间。他没有柜台,也没有与求诊者隔断的设施,两张小圆桌,几条四尺凳凌乱地摆在上间。上间任何人都可以直接进入,甚至鸡狗都可以自由进出。两个药橱摆放在正间,正间兼做卧室,白天也是让人自由进出的。
   药橱抽屉做得非常精密,一个抽屉猛推进去,许多抽屉都被背后相通的气流憋得自动往外蹦出来。哈声猫没投多少资本,做两个药橱,买几个药罐,只备少量常用的诸如甘草、苍术、当归、半夏、川贝、柴胡等等几味药。他打算以本地能够采得到的草药为主医治病人。
   药店开张时没有拣选日子,那些九教三流的朋友一个也没叫来捧场。哈声猫买了几个市面最大的炮仗,打起来让全村的人都听见,起到了在业务半径内广而告之的效果,又表明了驱邪救人的决心。
   开张这一天,有位很有福相的老头早饭过后就找上门来,他说自己着凉了。哈声猫用手蹼蹄搭他的额头测了体温,再号了脉,告诉他:“没事的,你用生姜三片,葱白二根,茶叶一撮煮起来喝了,就会好的。”
   “好好,先生,那需要多少银子给你呢?”老头子显然不在乎钱。
   哈声猫说:“乡里乡亲,就这么看一下还用什么钱呢?”
   送走第一个免费的病人,却一连三天没有病人上门求医。哈声猫自我安慰说:“这医药也是一天驐九猪,九天没猪驐的营生啊。”
   第四天,有个生眼垸的姑娘上门求医。她眼皮红肿厉害,很紧张。哈声猫拿了一条棕丝,给她通气。“是眼角的透气洞塞了,通一下就会好的。”
   姑娘经他一说,也不那么紧张,配合先生把头往前探过去。哈声猫用棕丝在她眼角里抿几下,说:“好了,通一下就会好的。”医药店刚开张不久,这“就会好的”却已成了哈声猫先生的口头禅。姑娘摸钱,哈声猫先生说,“走吧走吧,不用啦不用啦。”姑娘感激万分地走了。
   接着又一连几天没有病人上门求诊。哈声猫觉得有点怪,村里一千多人口,后屋陈延寿堂关闭后,除了一个震斋久病成医、半路出家的土郎中外,再没有其它医药店,而震斋先生很保守,一般不愿替别人看病的,那么多人平时真的连点小毛病都没有吗?显然不可能。莫非都到岩头街笔点先生那儿治病去了?
   哈声猫尽管纳闷,心里却不着急,因为他初衷就不想挣很多钱,平心得福,生意好差不去计较,能够为当地乡亲们解除病痛乃是本份。
   大约药店开张后第十天,有个青少年捂着肚子来求医,说是被水喝伤了,肚子胀。哈声猫在水坑里拔了几丛水菖蒲,煮汤给他喝,青少年的肚子马上就宽松了。当天,村里有个人肚子痛得在地上打滚,亲人打了篼儿,准备抬到温州去治,哈声猫叫他们等一等,等一等。他炒了一包盐压在病人疼痛的肚角,结果痛被止住了。一天内发生这么两件离奇的事,消息传开,都说哈声猫有法力。
   本来这年头村里缺医少药,极需开一爿像样的药铺,可是村民们对传统的医术早已失去信心,上门真正要求治病的很少,需要求神拜佛的却屡屡找上门来,哈声猫也只好搞点《祝由科》的法门替人家治病。他在这方面尝到甜头后,就跟好多人说了掏心话:“不久前,我到苍山尖兑糖,不小心摔进路边一个泥洞里,这泥洞竟有踏笼消息,我一掉进去后就被上面的铁栅盖盖住了。我以为这是笼野兽用的,可怎么弄也不能从里面解脱出来。我本来声音就不好,这下子声音叫得更嘶哑了,我怎么叫喊,外面根本没人应声。听笼外悲风与香驴鼠拨泥的声音,我如一头困兽一样不安地团团转。正在绝望时,有个担水的老头路过,被我叫住了。他用水担钩把铁栅盖砸开,我才得以出来。这时,我口渴极了,便跟老头而去,一直跟到苍山尖周龙庵。我向老头子讨水喝,他嫌我脏,不给,娘娘却开口说:‘给他喝一碗。’我足足喝了一瓜瓢的水,喝了水还毫不客气地坐下来吃了三碗饭。三碗淡饭配豆腐乳,味道却鲜美无比。吃饱后我才想起了什么,泥塑的周氏娘娘怎么会开口说话呢?娘娘的珠冠蟒袍怎么会动起来呢?我知道娘娘显灵了,便跪下来求,求娘娘赐恩。周氏娘娘说:‘看你心地善良,给你一个药方,让你受用一生,同时也恩泽一方土地。听着,你用金丝草、开黄花、地棉三样草药为新生儿开喉,以后他一辈子不用吃苦茶苦药了。’这时,担水老头子说:‘你快快回家吧,家里人等急了。’天上只一刻,地下已七日。冯家湾家里,我在灵床上已躺了七天七夜了。原来我是栗树上打栗时用力过猛,连人带竿摔下来,当场昏死过去了。这一摔我就成了走阴公公,白天在阳间,夜里在阴间审案。从苍山尖回来的当夜,周氏娘娘还托梦给我,叫我到枫林芙蓉庵那条墙坍塌的位置挖开,把那段树根取来,那树根有一百碗点心可以吃。第二天,我为自己圆了梦,这一百碗点心一定是说可以为一百个病人医好病的意思,替人治好病,自然有点心吃。我拿锥锄到枫林芙蓉庵门台外一条塌了的墙脚挖,一阵工夫挖下去,果真有一条陈年的樟树根,这相当于上好的沉香木啊。”
   哈声猫这话传出去,有病无病的人都争先恐后来索取树根片,唯恐自己落在一百碗点心名额之外。从此,哈声猫在上间店坐诊或者带着时川出诊,利市不要,这点心却要别人的,一百碗点心不久便吃超额了。
   天气渐暖,地方上流行红眼病,患者任何西洋进口的眼药水也治不好。哈声猫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试验将芙蓉村祖遗的象牙朝笏磨下一点粉末,滴一丁点水搅和,抹到患者的烂眼睛里,竟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消息传开,红眼的人纷纷去磨象牙朝笏。芙蓉村的老人为了保护这宝贝,只好用银镶了朝笏的两头,阻止别人再磨。
   转眼半年时间过去了,上间店并没有红火起来,尽管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哈声猫师徒俩并没有挣到多少钱,从挣钱的角度看他们相当于瞎折腾。哈声猫不急,时川急了。时川是见过世面的人,他认为上间店藤不死瓜不健的营生主要是因为牌头没有叫响,或者说白一点没有一个硬码的招牌或幌子。
   “那依你说该用什么样的招牌幌子呢?”师傅问徒弟。
   徒弟咬牙说:“就打黄金印的牌!”
   哈声猫同意,并立即付诸行动。上间门头挂一方刻着黄金印印款的木匾,红地阴刻金字;连轩门台外挂出印着黄金印印款的三角旗,带齿金边白地红字。
   原有时川的老鼠缩被治愈的例子在先,黄金印的招牌挂出来后,人们认识到哈声猫治精神失常的病人是非常有效而无可挑剔的。
   哈声猫利用黄金印重金属沉心膈的原理大做文章。画张符箓,盖上芙蓉村里的黄金印,煮了黄金印的汤,然后将符箓烧灰冲进汤里,给病人喝,周边村庄好几个精神病患者居然说好就好了。有个酒鬼醉倒几天醒不过来,师徒俩出诊上门救治。哈声猫煮一碗茶强行灌了醉鬼,然后将盖有芙蓉黄金印的符箓塞在他的枕下,醉鬼也就悠悠醒来。
   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用半升米“捉吓”的本领。有个小姑娘体热如炭火,一连几天不能退烧,哈声猫通过多方打听,知道她的病情是在耕云宗祠摔一跤,吓过心以后引起的,便说她体失东南方,要招魂,要“捉吓”。他讨了半升百家米,做了法,在她摔倒过的位置叫小姑娘的名字,娒,来来来,娒,来来来。
   时川虚抱着一个小姑娘,让空手做出感觉沉重的样子,一路将小姑娘的灵魂抱到她家里,放到小姑娘的肉身上。师傅则把半升米用布罩好,在小姑娘的头上顺三圈倒三圈地转,口中念:“娒,不要吓,娒,不要吓,给天吓,给地吓,娒不吓……”然后用丹竹芯、灯芯、红米与黄金印一起煮汤,喂小姑娘喝下。不多时,小姑娘竟奇迹般地退了烧。
   这以后,哈声猫声名大噪,求医者越来越多,每日进帐不少。
  

共 42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哈声猫兑糖出身,自诩芙蓉人每户人家格齿里几个碗都知道,把药店开在上间店,自然也自以为是非常有眼光。哈声猫怕芙蓉人不相信他会医药,还在筹建阶段就将口风放出去,说自己医药是祖传的。原有时川的老鼠缩被治愈的例子在先,黄金印的招牌挂出来后,人们认识到哈声猫治精神失常的病人是非常有效而无可挑剔的。他用半升米“捉吓”的本领,使声名大噪,求医者越来越多,每日进帐不少。细品精彩小说,期待更新。【编辑:上官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竹        2011-01-26 21:48:12
  哈声猫兑糖出身,自诩芙蓉人每户人家格齿里几个碗都知道,把药店开在上间店,自然也自以为是非常有眼光。哈声猫怕芙蓉人不相信他会医药,还在筹建阶段就将口风放出去,说自己医药是祖传的。原有时川的老鼠缩被治愈的例子在先,黄金印的招牌挂出来后,人们认识到哈声猫治精神失常的病人是非常有效而无可挑剔的。他用半升米“捉吓”的本领,使声名大噪,求医者越来越多,每日进帐不少。细品精彩小说,期待更新。
联系QQ:1071086492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