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帝王散文】大山和他的母亲

精品 【帝王散文】大山和他的母亲


作者:秦云安 布衣,20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42发表时间:2011-01-28 20:25:09

【帝王散文】大山和他的母亲 大山的母亲活到八十八岁了,没有病,但身体渐渐消瘦的不能起床了。在床上躺了一年,有他姐姐照看。姐给他来过几封信,都说母亲很想见他。
   大山这几年实在脱不开身,三个儿子,一个高中快要考大学;一个初中毕业,面临中考;一个在上小学,需要他辅导,再说经济十分拮据。又因他很忙,当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因为农村的学校缺老师,他还教着两个初中班的语文课。在万般无奈之下,大山还是叫他的妻子带着小儿子,回家看母亲了。
   妻子返疆后对他说:我们到家,老太太躺在床上。我们一进家门,姐带我们到老太太床前,她已经骨瘦如柴了,母亲抓住小儿子的手,好久不放,连声叫:“儿子,你回来了。”等松开手时,她走了。妻子说:“本来老人家是抓住孙子的手,为什么连声叫‘儿子,你回来了呢?’这情景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大山泪流满面解释说:“母亲虽说是抓住孙子的手,但心中想着的还是她的儿子的。”
   母亲就这样离开人世了,往后的日子里,大山常在睡梦中看见一个缠着裹布的小脚女人,从山脚的水田到山腰的菜地,从山腰的菜地到山顶打柴禾,来回爬滚于高山之间。母亲的辛苦,他永远铭记在心,终生忘记不得。
   上世纪三十年代,母亲生下姐姐和他,当大山呱呱坠地那一刻,母亲忍着剧痛,猛地站起来,仰天长叹一声:我有儿子了,我在人面前能抬头,能伸腰了。大山成了祖宗的独苗,全家的宝贝,母亲的希望。
   大山的父亲年轻时因走山路不慎摔成重伤,一家人的重担全压在他母亲的身上。对于大山深处的人家来说,一个小脚女人拖着一家人,生活的煎熬就可想而知了。何况那时交通十分不便,赶一趟集,来回十多公里,要花一天的功夫。
   从他能记忆时起,他父亲成天坐在一把竹椅上,孩子们在地上爬着。父亲总是望着西落的太阳说:“孩子,你妈快回来了。”
   姐姐大他三岁,随时要擦去他拉屎的屁股,简单地洗去他尿湿的裤子,为的是怕母亲干活回来骂她,骂她没有照看好弟弟。
   母亲对父亲,就只要有一个丈夫撑着,和人说话有股正气。其他别无所求,她也不埋怨,认为是命中注定。
   穷人家偏又来了雪上加霜,就在大山四岁那年,父亲病故了。他记得,母亲伤心地痛哭了。但看见他在父亲尸体旁边站着,抚摸着他的脸蛋,不哭了。大山现在想来,母亲看见他,就看见了希望。看见希望,他就有了生活的勇气,有了对未来的憧憬。
   村邻们曾几次劝他母亲改嫁,他母亲说:“有了儿子,有了根,有了奔头,我哪里也不去,就守在这大山里。”
   南方的大山,放眼一望,郁郁葱葱,那绿色,连着蓝天。山青水秀,风景如画。但细致来讲,贫穷落后,没有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是难以想象那艰苦的。吃的是靠自己生产,山脚下有他祖上留下的五分薄田,每年种着水稻。在半山腰他母亲开了三小块不连片的山地,种包谷、大麦、豌豆和一些蔬菜。山顶上是不去的,有的生活了一辈子还没有上过山顶呢。但母亲为了生活,常常去山的高处打柴禾,一天一趟,背不动,就将柴禾打成捆,往下滚。当大山听到“嚯嚯嚯”山上滚柴禾的声音时,他就知道母亲要回来了。
   这柴禾不是自家烧的,自家烧的是些干草。母亲到高处打的柴禾是干竹,背到集上卖的,这对于一个裹脚女人是何等的难啊。
   一个月母亲要去集市卖几趟柴禾,给孩子们买回穿的、用的、玩的等等。吃的是瓜菜半年粮。山脚下那块五分田的水稻,只够吃三个月。
   他家住在山腰上,他记得有五家人家,互不相连,团结和睦,世代相传。如有急事,一呼一应,邻舍们便来了,帮个忙,已成了习惯。
   外公外婆他们住在坝上。大山曾两次问过他母亲:为啥不带他到外婆家玩玩。母亲说:“你外公外婆早去世了,就在世,他们很穷。”
   有人告诉他:“你外公外婆家很穷才把你母亲卖到这大山来的。因为你祖父那时在外做生意有钱。”他知道母亲的心酸,从此,再不提此事了。
   渐渐地大山长到八岁了,母亲留下他姐在家和她一起干活,千方百计送他到坝上读书。他家离坝上较远,母亲早晨给他准备好馍,送他下山,中午在学校吃,下午去接他。到小学毕业,他随接在坝上上初中。那时他已十五岁了,早不要母亲早送晚接了。星期六他回家什么重活都抢着替母亲干,母亲见他长大了,是个英俊少年,她脸上常挂着微笑,精神觉得比以前更好了。再说时代变了,共产党来了,家乡解放了,深山见了太阳。
   母亲的希望一天天的变成现实。有一天,母亲把他叫到跟前说:“孩子,你是大山的儿子,你要为大山争气。到外面去念书,不用担心我。只要你努力学习,能成大业来报效这大山,我这一辈子就无限的幸福了。”
   大山理解母亲的心情,就在这一年,他初中毕业,考上石油学校。母亲还是从前那样除了干农活外,上山打柴禾。听说她多次爬上山顶,望着她儿子远去的地方,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
   大山记得每学期,他母亲总是提前给他凑够八十元钱,足够他一学期的花销了(因为石油学校伙食和学杂费是全免的)。他从没感到经济上的困难而延误学业。
   就在他毕业分配到新疆某油田工作时,他姐成婚了,是从外地招来的一个女婿。母亲对他姐说“我不能一个人,你弟弟不在,需要你在家。”姐姐也听话。
   大山在新疆油田是个技术员,五十年代末每月工资可以拿到八十元,他一想起母亲抚养他的艰辛,他哪能舍得花钱呢?每月他要给家里寄回去一定数字的钱。邻舍们都高兴的说:“深山里出状元了。”并称赞他母亲,勤劳善良,有胆有识,有能耐,培养出那么好的儿子,是深山人的骄傲。
   大山也曾几次回家看母亲,老人家一天天老了,但仍喜欢在山里转来转去。大山也曾多次接他母亲到新疆来,但他执意不,说:“只要你在外面工作好就好了,我还是爱这大山,每当想起我的儿子,我仿佛看见这山,这水,这树,这草都在向我招手,对我微笑。”
   他姐夫是个木匠,人老实,在外做工,那时也能挣钱,每月有余钱给他母亲。但他母亲说啥也不要,她说:“我儿子寄回来的钱,我都用不完,哪能用你们的。”为此,他姐来信说:“弟弟,母亲心中全装着你,我每天在她身边。她都好象没有我一样,甚至连我们的钱也不要了,这是为什么?难道我不是她生的吗?”大山回姐的信说:“姐,不是像你所说的,如果你在外,我在家,母亲自然想着你的。”他这是安慰他姐的话,实际上,他母亲全都向着他,确实也一点不向着他姐。
   母亲去世多年后,大山退休了,第一次带着全家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别有一番感慨。一进家门,他姐很高兴,迎上来说:“弟弟。母亲没了,这房子她老人家在世时说过,全归你。”大山说“我外面有房住,我也不可能回来住的,这房子本该归你呀!姐,你怎么这么说呢!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你忘了吗?”
   他姐含着眼泪不说了,她进屋去拿出一个纸包来给他说:“弟,‘这个’,你一定要收下,母亲在世时再三嘱咐我,一定要亲自交在你手中。”又说:“这是你多年寄回来的钱,母亲没用完,还是给你。”
   他打开一看,这三万元钱,是自己花,是存银行,还是给他的儿女们呢?他一时难以处理。他又想起他母亲,看到这深山,最后他决定捐献给生他养他的大山故乡。
   这是大山对母亲的永久的怀念。

共 28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文。描述了一种故乡中的母子情深,功成名就不忘本,飞黄腾达子子孙。【编辑:龙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128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龙啸        2011-01-28 20:54:37
  好文。描述了一种故乡中的母子情深,功成名就不忘本,飞黄腾达子子孙。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