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芙蓉外史》之《归宗记》(二十三)

编辑推荐 《芙蓉外史》之《归宗记》(二十三) ——第二十五卷 长庵与叔平


作者:陈晓江 进士,633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4发表时间:2011-02-16 19:59:49

《芙蓉外史》之《归宗记》(二十三) 第四章两个人的秘密
  
   叔平觉察到长庵脸色有些不自然,为免得引起更大的误会,打算就此与他摊牌。待回头启程返家时,叔平说:“今天叫你来爬照屏山,主要目的是看看咱们自己四十八都芙蓉里的风景。”
   现在是芙峰乡了,叔平却还翻四十八都的老皇历,长庵觉得有必要跟他说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同时长庵也怀疑叔平在耍什么花招,但倒过来想想又不大可能,为这看风景的事骗我也犯不着,更没有什么意义。看来叔平是个思维复杂的人。
   照屏山回望芙蓉一带,确实另有一派风景。最突出的是芙蓉岩、金子尖等山峰,看起来陡峭多了。同样的地方,角度不同,景色不同;换个角度看,竟有隔世之感。长庵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未加思索竟然脱口而出:“叔平先生哪,听说你在渠口的凤凰山为自己踏了坟地,那可是真的?”
   “长庵兄啊,说起来真叫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啊,平时我也告诫自己要超脱一点,可是在风水方面我还是宁可信其有,因为家族的兴衰……”
   长庵不想听他多做解释:“你把坟地选得那么远,将来你死了,抬棺材的人恐怕要带麦饼上路了。”
   叔平有意转移话题,用手指向对面芙蓉岩说:“看哪,芙蓉岩多壮美呀。相传有个当官的拿着地图在皇帝面前夸自己芙蓉地方的风水,前有腰带水后有纱帽岩,结果皇帝妒忌,朱笔分别在楠溪腰带水和芙蓉纱帽岩的位置上划了一划,第二年发洪水,腰带水冲成直流水,夏雨天打雷,把纱帽之岩劈裂了,成为和尚帽之岩。其实像我们这样远看芙蓉岩才叫游芙蓉岩哪。”
   “这话不假,走到岩脚就不是这番景象了。”
   “严格来说,游得太近了,不算游,隔点距离神游,才会悟出一些道理来。”叔平猜到了长庵怀疑自己是不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为了掩饰尴尬,他再次有意识地远眺芙蓉地盘。
   他把长庵领到一块形如螃蟹壳的大石头上,很自豪地说:“就是这儿了。就是这儿了。你看,站在这儿看芙蓉岩北岩与中央岩之间的凹,那儿有个突出的岩尖,在秋分之日某个特定的时辰阳光照射的点,当然你平时也可以推算出来,然后跟横峻的水口对直……”
   长庵忍不住了:“叔平先生跟我说这个干吗?”
   “呵,现在这是咱们两个人的秘密了。”叔平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发黄的桑皮纸,摊开一看竟是一张《七星八斗图》,“当年云横把它撩在我那儿,他出事以后我把它送给哈声猫,也算物归原主。想不到哈声猫坚决不授,说这是天意。他说等我破解宝藏之谜以后,为了稳当起见得有两个人知道秘密,两个知情者还不能同时出门,一旦其中一人死亡,就得物色另一个人选传下去。现在你看这儿,这辅弼二星位置一变全盘皆变……”
   “行啦行啦行啦。”长庵这下才意识到上大当了。“你今天是测试我,现在测试通过了是不是?你另选他人吧,我对这个秘密不感兴趣。”
   “可是就凭我这简单一说你已经明白了,换句话说你已经知道这秘密了。正如当年哈声猫说的这是天意。当年我接受这《七星八斗图》也是极不情愿的,可是这事摊上了推也推不掉。现在已经有两人知道这个秘密了,我再让别人知道那就是三人知晓,这岂不坏了规矩?”见长庵不语,叔平进一步说,“其实啊,只有你我能够做到这一点,知道宝藏位置却连看也不去看。你说这不是天意是什么?当然,你我都老了,当务之急是寻找可靠的接班人,你找一个我找一个。”
   长庵苦笑一下:“自己上贼船了还不算,还要拉别人?你有能耐,你自己找两个接班人吧,象今天一样逮住一个就算一个。我是没办法可想。”
   “长庵先生,想远一点吧,把目光放远一点吧。原先我也很不愿意,现在倒很有使命感了。”
  
  
   第五章霞美沙岗
  
   长庵有意曲解叔平的意思:“我想得够远,看得够远的了。我似乎看到上古时代咱们芙蓉这一带无边的莲叶,鲤鱼在阳光下自由地跳跃,野牛在莲花丛中浸泡的风光,还看到莲沼岸边山脚有无数的杨柳。”
   叔平说:“说得好。长庵先生,你在瑞安多年,想必听过有首与吊船岩有关的歌谣吧?”
   “丁铃啷,丁铃啷,哪年满水哪年荒。水满温州城头齿,船泊白山系船岩。”
   “正是这一首,你去过瑞安白山的船岩吗?”
   “去过。不过,类似的吊船岩咱们楠溪山还要多,吊船岩上还有铁环。”
   叔平问:“你认为这些吊船岩真的就是吊船用的?”
   “这是一种传说。相传以前洪水滔天,平沉了,水漫到山顶,自然船就吊到山顶的危岩上了。这种传说虽然难以置信,但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咱们楠溪以前的主人是瓯越先民。咱们芙蓉陈氏祖先也是河南的。”
   “是的,”叔平说,“由于多次围剿‘山越’、举国内迁、‘长毛乱,人逃完’等原因出现文化断层,致使每处吊船崖的有关山歌民谣没有流传下来。但众多与海、船有关的高山上的地名倒还可以作为一些佐证:如四海山、七舟洋、大舟洋、小舟洋、岩舟、南岸、十八渡、上埠等……”
   长庵说:“慢着,我的心里又闪现无边莲叶了。你能否描述一下更古老年代的楠溪或者你所说的海与高山?”
   叔平总长于考据,说:“沈括根据对雁荡山的实地观察,首先提出流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的见解。四年后他根据山西太行山石壁层中的螺蚌壳堆积,做出当地为‘昔之海滨’的推断。关于其它地区悬崖上的船形物,宋朝朱熹认为是‘棺柩’,明代张于垒认为是古时候搁浅的船只。徐霞客游武夷山时发现‘架壑舟’。”
   叔平不愧为朴学大师,长庵打心底佩服。长庵还是有些疑虑:“传说,鲤溪大坑三个尖吊船崖,仙人赶着一头猪,有个人看见时惊叫:‘天啊,恁大的猪在走呐!’仙人被凡人‘冲犯’之后就停下来,猪变成石头,就是现在的吊船崖。还有芙蓉岩,相传是麒麟岩,亦是如此,是由仙人赶麒麟被冲犯变成的。今天,听先生这样说,事情倒复杂了。”
   叔平乘兴说:“清光绪八年编纂的《永嘉县志》说:‘夫歧海纪自山经,越沤箸于王会稽,古之权舆也。而好事者远征荒渺,谓有容成遗迹焉。其信然欤?然古册流传不敢没也。自汉东海王开国,僻者通,晦者显。晋宋以降,遂甲东南。故以名胜为古迹之冠,次坊表以景前哲,次冢墓以阐幽光,终之金石,以征文献,旁稽群籍,搜考遗文,藉是以补旧志之阙轶也。后之人流连慨慕,必将有感于斯文。’东海王就是东瓯王,他是勾践第七代裔孙。温州华盖山还是孤屿的时候,相传最早发明历法的黄帝的大臣容成子曾在这里修炼,并留有遗迹。说哪件事就是古之权舆即古代历史萌生开始,是不对的,也正是我们‘好事者’所不敢苟同的。县志只对风土的笼统概述,缺乏源流阐释。古册流传敢不敢没,那是皓首穷经的学者抱残守缺的思维定势,只能说明其不可救药。”
   “你的意思是,那些泥古不化的县志编纂者用古册流传不敢没的定论,为我们设了一道历史的上限和某种礼教的樊篱,但吊船崖的存在,使‘古册流传’的东西显得不无破绽了。”长庵大略懂得叔平的意思。
   叔平说:“从生命进化的时间跨度看,哪怕人类是一些朝生夕死的蜉蝣,但其生生不息不断繁衍,积极进取,不断创造更高等文明的本能,正是人类作为灵长类的难能可贵之处。也许在当时,那些鬋发文身、错臂左衽的瓯越人算是地球上最摩登的文明人了。”
   “我又似乎看到了……”长庵说。
   “什么?”叔平盯着长庵看,意欲细心解读他。
   “海浪拍击沙岗,文身鬋发的先民在滩头敲响木鼓,解开吊船岩上的缆绳,驾起木舟正要远航。”
   ……
  
   回到芙蓉,长庵就着手把毒蛇斗角宰了烧起来两人配酒,再把蛇汤煮粥吃了。酒饱饭足之后开始饮茶,叔平基于对吊船崖的感悟乘兴写了一首《满庭芳•霞美沙岗》词。长庵当即为他谱曲弹奏:
   一路喷香,残阳数点,崖松栖鸦将眠。凹长峰近,白帆载云归。木鼓急急如令,缆拴定,浪摇桅尖。蓦回首,潮退八百,人间数千年。
   遥想,吴钩恨,左衽错臂,瓯越战酣。七洲洋重沉,魂断何方?难寻文身鬋发,船吊处、霞美沙岗。叹尘世,无根行客,万事本无端。
   曲终,叔平久久沉醉在吊船崖的精神世界里。“瓯越先民逐水而居,他们鬋发文身,把身体刻画得像有鳞之物,像蛟龙;他们认为这样入水时蛟龙会以为是它们的同类,人不会受到伤害,不会被吞噬;并由此发展成龙蛇等物的图腾崇拜。通俗地讲,瓯越先民巢居于船上,丧葬方式实际上是生活方式的重演,这可用许多废墟的发掘来证明。而山洞搁浅船中有尸骸也不能证明船就是悬棺,有可能是水葬船只漂来的残留物。也许,古人在大洪水过后,心有余悸,对不可抗拒的洪水敬畏而转为崇拜,船便有了新的意义,演变成航船、悬棺,逐渐修葺以铜环铁环,作为祀鬼神的‘殿’,作为通天的仙境。吊船(巢居)、悬棺(崖葬、水葬)、祭祀(仙境、修饰)等在时间上可能有交叉,不存在时间上的一致性。”
   “说起图腾崇拜,”长庵指指东边,“山那边有个姓沈的村庄还在搞这一套,祭祀祖先时还像四脚动物一样大堂地上一圈圈爬行的。”
   “现在只能这样推测:吊船崖最先是吊船的,丧葬选择了船体形式而后来水退被悬架起来,以及作为祭祀、膜拜再创造的形式也完全可能存在,因为动机与环境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往往创造出非单一的精神寄托境界。”
   长庵提醒他说:“这也是芙蓉人的毛病!孟子云: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
   “那倒未必。”
   为了掩饰尴尬,长庵长叹一声说:“都是无根行客呵。”
   叔平也说:“是啊,咱们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无根行客。”
   “老冉冉其将至兮,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而世人竟然只恐修名之不立。”
   一语道破了叔平的心思,叔平竟然抱头呜呜哭泣起来,良久,弹起自创的《芙蓉洞梦游曲》。
   该曲终了,叔平似乎还未完全从一种伤感的境界里摆脱出来,却还有什么心事未放下,又要钻牛角尖:“活了这把年纪,眼前的事最令人迷惘的是闪魈。那也叫山臊,闪魈爷,五通爷。山臊鬼魅的影子总与我们若即若离。”
   “你说那赤身裸体一尺多长,捕虾蟹偷盗人家食盐的山臊?”
   叔平点头:“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至今仍有人拜闪魈当仙兽的,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却是有影无形的。”沉思片刻还是说,“其实闪魈人也是人。”
   长庵一把抓住叔平的肩膀:“叔平先生哪……”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两人对视一下,又是哈哈大笑。长庵终于还是实话实说:“这次时川向我提出一个关于闪魈人的尖锐问题,想弄清大脚女人董秧、猪都等人诡秘行为及来龙去脉,今天听先生一番话,也懂得个草坯了。另外我也想通了,世界上,无据可考的事多得很,你干吗非要把他搞清楚呢?”
   “你有这个想法也实在难得。我说过,闪魈人也是人,还是实实在在的人,只不过有些生活方式不同,有些行为举动超乎寻常,当然主要是思想境界不同。提起大脚女人,叫人想起已故的云横。云横也可以说算个闪魈人,人家对他褒贬不一,我认为单从人生意义的角度看他还是值得后人好好思索的。真令人痛心啊!”
   “死的已经死了,现在值得思索……或者值得接近……不,值得近距离探索、研究……不,我这样说似乎总不恰当,她能不能过平常人的生活,一种比平常更超脱、更幸福的生活?我说的是董秧。”
   叔平看一眼长庵说:“正如你所说的,我们首先有义务观察、思考一些问题。咱们一起化点心思吧。”
   “探索别人,也是探索自己,心灵是互动的。”
   叔平盯着长庵:“我从你身上看到她的影子,当心我们成为他们,千万不要跑到另外一个平行或交叉的时空里。”边说边抬脚欲走。
   “那也未必就是坏事。”长庵说。
   “愚兄归纳起来还有三个仍然让人感知的古老话题需要与先生深入探讨一下。一个是关于黄金印的事,一个是关于吊船岩的事,一个是关于闪魈的事。”
   “今日一游,我感觉有更重要的事要干。我要将以楠溪流域的地名为名,谱写十八首释儒同声的琴谱,顺便将一些你说的应该隐晦一点的事儿也分别给揉进去。”
   叔平擦擦手掌,跃跃欲试:“好啊,这霞美沙岗算一首的话,还有十七首,这下有活干了。”
   “丽水芙蓉,半月沉江,鹤盛东皋,石桅括苍……”长庵担心叔平打断自己的思路,主动伸出右手,与叔平握手告别。

共 47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当年云横把《七星八斗图》撩在叔平那儿,云横出事后叔平把它送给哈声猫,也算物归原主。哈声猫坚决不授,说这是天意,等叔平破解宝藏之谜以后,为稳当起见得有两个人知道秘密,两个知情者还不能同时出门,一旦其中一人死亡,就得物色另一个人选传下去。叔平基于对吊船崖的感悟乘兴写了一首《满庭芳•霞美沙岗》词,长庵当即为他谱曲弹奏。小说文笔凝练,字里行间也可看出作者深厚的诗词造诣。欣赏!【编辑:上官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竹        2011-02-16 20:00:39
  当年云横把《七星八斗图》撩在叔平那儿,云横出事后叔平把它送给哈声猫,也算物归原主。哈声猫坚决不授,说这是天意,等叔平破解宝藏之谜以后,为稳当起见得有两个人知道秘密,两个知情者还不能同时出门,一旦其中一人死亡,就得物色另一个人选传下去。叔平基于对吊船崖的感悟乘兴写了一首《满庭芳•霞美沙岗》词,长庵当即为他谱曲弹奏。小说文笔凝练,字里行间也可看出作者深厚的诗词造诣。欣赏!
联系QQ:1071086492
2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1-02-17 09:41:47
  小说文笔老练,叙述从容,情节引人入胜,欣赏!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