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不对称胜出》第十一章 经营防御战

编辑推荐 《不对称胜出》第十一章 经营防御战


作者:耕天耘地 进士,975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44发表时间:2011-03-05 10:25:53

残酷、悲壮、惨烈而又规模巨大的第五次战役,对中国志愿军全军上下是一个不小的震动,也引起了北京统帅部的高度关注。毛泽东亲自召见回国办事的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参谋长解方,详细询问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希望及时总结经验改变打法。毛泽东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多次想以战役性的迂回包围一次歼灭美军几个师,却次次难以如愿,甚至包围了美军一个营、一个团也不能达到全歼,只有27军成建制的歼灭过美军一个团,而且是朝鲜战争仅有的成建制歼灭一个团。这和中国军队在国内一次数万、数十万地歼灭敌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毛泽东在菊香书屋里来回走动,不停吸烟,浓浓烟雾弥漫在房间里,将他笼罩起来。5月26日,毛泽东经过艰苦的思考,提笔给在朝鲜的彭德怀发来一封长电:
   德怀同志:
   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师,甚至一个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在现时美军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已达到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现在,我第一线有八个军,每个军歼敌一个整营,共有八个整营,这就给敌人很大的打击了。假如每次每军能歼敌两个整营,共有十六个整营,那对敌人打击就更大了。如果这样做办不到,则还是要求每次每军只歼敌一个整营为宜。这就是说,打美英军和打伪军不同,打伪军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的大包围,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还不要实行这样的大包围,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每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之。这样,再打三四个战役,即每个美英师,都再有三四个整营被干净歼灭,则士气非降低不可,其信心非动摇不可,那时就可以作一次歼灭一个整师,或两三个师的计划了。过去我们打蒋介石的新一军、新六军、五军、十八军和桂系的第七军,就是经过这种小歼灭战的路程。但是还不够,还必须经过几次战役才能完成小歼灭战的阶段,进到大歼灭战的阶段。至于打的地点,只要敌人肯进,越在北面一点越好,只要不超过平壤、元山线就行了。以上请你考虑电告。
   毛泽东
   五月二十六日
   与此同时,他对陈赓、解方又当面作了阐述:“打这么大不行,打这么大会影响经济稳定,打仗的规模要和经济问题相适应。一次使用三四个军,也可多一点,其他部队整补待机,有机会就打。如此轮番作战,在夏秋冬季将敌削弱,则明春可进行大规模的攻势。这叫零敲牛皮糖。”
   彭德怀也在总结第五次战役的教训,思考朝鲜战场的新战法。接到毛泽东的电报,他非常赞成毛泽东的意见,立即痛快回电:“军事方针指示是完全正确的,当按照执行。”
   半个月之后,正当志愿军将士积极准备实行新打法的时候,6月10日,美国政府通过中立国和苏联,提出在朝鲜谈判停战的要求。这似乎让人感到有点突然。实际上是,美国也有难言之隐。自从志愿军入朝参战以来,经过五次大的战役,“联合国军”损失23万人,被迫从鸭绿江撤到三八线。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战死,迪安将军被俘,“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被解职。美国政府深刻感到“朝鲜战争是一个无底洞,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最可怕的是许多美国青年倒在冰冷的朝鲜,这对重视人权,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美国人来说,实在是不可饶恕的。国内反对战争,要求结束战争的呼声一再高涨,使得美国政府压力巨大。经过五次战役的反复较量,战争双方的军事力量趋于平衡,战线相对稳定。“联合国军”投入朝鲜的兵力已由战争初期的42万人,增加到69万人。其中美军40万人,南朝鲜军23万人,英法加拿大等国军队6万人。志愿军和人民军总兵力也由41万人增加到112万人,人民军34万人。虽然在技术装备上仍然处于劣势,但“联合国军”士气低落,兵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后备力量,成为其致命弱点,抵消了技术装备上的优势。这就使双方综合力量旗鼓相当,形成了战略相持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杜鲁门政府做出了在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条件下结束朝鲜战争的决定。
   彭德怀认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方针是完全必要的。我能掌握和平旗帜,对朝鲜和中国均有利。坚持以三八线为界,双方均过得去。如美军坚持现占领区,我即准备8月反击,如敌北犯甚急,我第3、第19兵团准备不及,即以担任一线防御部队加二梯队4个军于八月中旬进行中等性的战役。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随即按照彭德怀的构想,拟定第六次战役的作战计划。具体部署是:第一,以第一梯队10个军发起战役反击,集中兵力歼灭美军第3师和土耳其旅。第二、伺机包围歼灭美25师两个团和南朝鲜军第2师,另以5个师作为战役预备队。此计划,准备待朝鲜雨季过后于8月份实施,并上报军委。这就是至今史学界仍在争论不休的“第六次战役计划”。毛泽东于7月26日复电同意这个计划,电报指出:“在停战协定没有签订、战争没有真正停止以前,我军积极准备9月攻势是完全必要的。”这就说,第六次战役主要的不是何时发起,而是蓄势待发,给美军造成压力,借以配合停战谈判。
   7月27日,彭德怀下达作战命令,准备出动志愿军13个军和人民军4个军团,以及航空兵22个团,一举攻破“联合国军”防线,然后打到三八线以南。8月份开始,大军枕戈待旦,箭在弦上,进入临战状态。但是,名将邓华此时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如果就地停战,志愿军并不吃亏。虽然美军占领的东线地区比较大,但是全是山区,人烟稀少,土地贫瘠。西线中朝方面占领的地区虽然相对较小,但是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离汉城又近,对敌人造成的威胁一样很大。前几天在前线用望远镜看到,美军正加紧修筑钢筋水泥工事,敌人的防线设置层层铁丝网,阵地前布设了雷区、燃烧桶,掩蔽部异常坚固,还设置了路障并计算好的了炮兵的射击诸元。当前敌人已经形成了强大纵深坚固的防线,其工事都是半永久性,搞的是现代化的立体防御,防御能力不可和前五次战役相比。志愿军如果以现有力量和装备发起攻击,可能出现三种结果:第一攻破了敌阵,歼灭了敌人。第二攻破了敌阵,赶走了敌人。第三不能攻破敌阵,被迫撤出战斗。三种结果伤亡和消耗都不会小,尤其第三种,将使志愿军陷入局部被动局面。相反,如果敌人离开现有阵地,大举向志愿军进攻,以现有力量是可以将其打垮的,而且还可能歼灭其一部,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小。
   彭德怀汲取上次战役拒不听从洪学智正确建议导致重大损失的教训,认真思考了邓华的建议,认为邓的建议有道理。他让邓华起草一个书面报告给毛泽东,询问一下第六次战役是不是不要急着发动。而且,邓华在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虽然不做战役反击,但是必须进行战术反击,收复地盘,推进接触线,详细了解敌人阵地的坚固程度。
   报告送回国内,送达毛泽东的宽大办公桌上。毛泽东召集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慎重研究,以军委名义发电给志愿军总部,指示9月作战计划“加紧准备,而不发动”。稍后,毛泽东电令彭德怀“9月份是否能进行此种战术反击”。
   这个时候的“联合国军”为了增加其谈判筹码,开始对中朝军队进行夏季局部进攻,接着又是秋季局部攻势。志愿军和人民军按照毛泽东确定的零敲牛皮糖战术,和邓华建议的战术反击计划,进行了3个月作战,共歼敌16万人。“联合国军”两次局部攻势没有占到便宜,认为是“得不偿失”,随即于11月27日同中朝联军达成军事分界线协议。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和停战谈判的要求,战争形势由运动战转移到阵地战,志愿军的作战原则转移到打小歼灭战上。第六次战役就此搁浅,并从此再也没有被提起。
   第六次战役虽然没有发动,但却达到了威慑敌人的目的,有利的促进了停战谈判的进行。李奇微当时已经得知志愿军正大肆进行备战活动,心神惶恐。他对刚到朝鲜接替沃克第8集团军司令时,志愿军的凌厉攻势记忆犹新,认为中共新近进入朝鲜大批增援部队,人力、装备、物资足以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有可能进行第六次战役。李奇微这个战略态势估计报到华盛顿,杜鲁门政府内部议论纷纷,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强烈要求停战的呼声很高,并一直要求参谋长联系会议检讨韩战的全部战略。至此,没有实施的第六次战役计划对美军形成了巨大压力,使得李奇微束手束脚,难以施展全部军力。在后来的谈判中,虽然美方采取一切无赖的手法拖延停战谈判,但始终不敢破裂谈判。他们为了配合谈判采取种种手段向中朝方施加军事压力,却不敢发动哪怕一次全面攻势,怕的就是志愿军实施进攻,忌讳的就是那个神秘的第六次战役。

共 34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第五次战役的惨痛教训引起了北京统帅部高度关注,毛泽东深思熟虑后致电彭,下达了方针指示。美提出在朝鲜谈判停战要求,彭觉得能掌握和平旗帜,对朝鲜中国均有利,随后听从邓华战术反击计划,结合毛泽东零敲牛皮糖战术,3月歼敌16万人。神秘的第六次战役起到了威慑敌人的目的,有利促进了停战谈判的进行。细品此文,宛如在品一首斗志昂扬的史诗。欣赏学习了。【编辑:上官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竹        2011-03-05 10:33:08
  精湛浑厚的文字,热血沸腾的战事,数风流人物叱咤战场的血染风采,在文中皆可领略。
联系QQ:1071086492
2 楼        文友:司药        2011-03-09 23:04:28
  “残酷、悲壮、惨烈而又规模巨大的第五次战役,对中国志愿军全军上下是一个不小的震动,也引起了北京统帅部的高度关注。”哎,流了多少血,终于我们的最高统帅知道,他铁打的志愿军战士打碎的身躯里,流出的不是铁而是热腾腾的血。于是,有了冷静思谋下的主席长信:借鉴第五次战役经验,放弃求大的“面子工程”转而小战役、小胜利,以小做大,以最终形成撼动军心的气场。于是,有了“箭在弦上,第六次战役何时降临”的威摄力。
   美国政府深刻感到“朝鲜战争是一个无底洞,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国内还百废待兴,人力财力不济,却在异国他乡“为人打工”。这笔账,虽然有其“保家卫国”的历史背景,但,时过境迁,还是让见识短浅的药,很难接受。尤其是再见“人性”这两个字,药更是“走不动路”了。如果说,美国人的“人性”是永远的政治幼稚,那么,我们强硬的政治成熟里,到今天,人性还停留在幼稚园,永远长不大。一个漠视人性的政党,难。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