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艺术地审视现实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纪实小说一瞥

编辑推荐 艺术地审视现实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纪实小说一瞥


作者:崂山道人 秀才,247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08发表时间:2011-03-06 23:00:03

新时期纪实小说兴起于1984年。这一年,作为纪实小说的先声,青年作家刘亚洲首先在《当代》杂志第四期发表了《海水下面是泥土——李大维讲的故事》。作品通过李大维讲故事的形式,向读者真切而详尽地报道了台湾上层社会的内幕以及军警人物的各色生活,展现了台湾社会的一角。接着,他又发表了报告小说《惊心动魄——女人的名字是弱者吗?》。这两篇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标志着纪实小说的呱呱坠地。
   1985年是纪实小说大发展和走向成熟的一年。新年伊始,青年女作家张辛欣就与桑晔合作,推出了“口述实录文学”《北京人》,它以数十篇作品的显赫声势在全国五家期刊上同时发表,展示出纪实文学的良好势头。而真正打出“纪实小说”旗号的是刘心武,他于这一年的《人民文学》第七期上发表了《五.一九长镜头》,第一次标明了“纪实小说”这一叫法。刘心武的这篇小说及时地捕捉到了重要的新闻事件,使作品具有新闻性和时效性;同时,在这篇作品里,作者将新闻报道、事件评述、哲理分析、逻辑推理等众多的表现方式揉为一体,基本上形成了纪实文学的艺术特点。继而,他又在同年十二期的《人民文学》上发表了另一篇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这篇作品同样引起了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反响。刘心武的这两篇作品堪称一九八四、八五两年纪实小说的代表作,至此,纪实小说从诞生走向了成熟。之后,更出现了系列纪实小说《新大陆人》(王蒙)和《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等作品,纪实小说蓬蓬勃勃地发展了起来。
   纪实小说之所以能够在当时的文坛上异军突起,是有其原因的。首先,它是世界性的文艺思潮的一种反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美国,形成了一种称之为“新新闻主义”的文学流派,这个流派的作家一反传统的虚构小说形式,从新闻报道的局限上开始突破,将新闻性和文学性结合起来,一方面已“非虚构”为前提对所报道的事件进行详尽地采访、分析和概括,另一方面又在具体写作时揉进“虚构性”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景描绘和心理活动等等传统的文学手法,从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样式——新闻体小说,并风靡于世,我国纪实小说的诞生也受到了它的影响。其次,它受读者读书情趣的影响。当时读者的读书心态有显著的变化,大都喜欢阅读一些纪实性的作品,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读者都希望在读书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为了适应这种“尚实”、“求新”的读书心态,作家们开始寻求新的表现现实生活的形式,纪实小说便应时而生了。再次,与当时活跃的文学氛围有关。进入新时期,文学的一些禁锢被打破,思想活跃,创作风格多样化,一些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关注现实、直面现实,借助纪实形式这种更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形式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纪实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有其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自身特点。首先,与传统的虚构小说相比,它最大的特点在于“纪实”二字上。纪实小说所写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真实的,否则就失去了纪实的特质。其次,与传统的虚构小说相比,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传统小说观认为,作者应在作品中努力隐蔽自己,福楼拜有句名言,“小说家不要在作品中露面,就像上帝永远不向人们显示自己的身影”。纪实小说则反其道而行之。纪实小说的作者一般的都努力走进自己的作品中,对所写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主观的分析和评论。因此,纪实小说的“纪实”,是包括“纪”客观之实和作家主观之实两个方面的。
   2011.03.06改于旧作

共 13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纪实小说很好的概括和总结。所谈既有大时代社会特征,又有个人真知灼见,客观理性,其——纪实小说的“纪实”,是包括“纪”客观之实和作家主观之实两个方面的——这样的见解,十分中肯辩证。【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1-03-06 23:01:07
  唤起了我真切的感怀。我正是从阅读文中那些篇目的时代走过来的。很欣赏作者这份理性认知。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