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海蓝·杂文】人性中的善与恶

编辑推荐 【海蓝·杂文】人性中的善与恶 ——《完美女人》创作谈


作者:锦妤 榜眼,2980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14发表时间:2011-03-30 18:17:06

【海蓝·杂文】人性中的善与恶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几千年留下的宝贵财富。据说也有人针锋相对说人之初性本恶,更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无……无论是哪种争论都说明了人性的复杂。
  
   人之初其实并不复杂,刚刚出生的婴儿还没有经历人生的种种,你也看不出他(她)身上潜在的父母基因,更不知道后天家庭、单位、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境域,我要说的是成长以后人性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复杂,虽不能和大家相提并论,只是井底之蛙的一点陋见。
  
   我喜欢看法制类节目,从中也选取过好多小说中的素材,其中有一个栏目叫《忏悔录》讲得是重大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案发后的种种悔恨心态,我注意到了其中的女性犯人。
  
   这些女性的杀人犯中,我归纳出了三条:一:家暴型,长期受丈夫的虐待,还寄予一点点的希望,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无论丈夫是出轨还是赌博,女性总是用隐忍来抵抗丈夫的施暴,就算二奶、小三住到自己的床上,也还抱有微弱的希望。直到一切化为泡影,最后忍无可忍,举起屠刀……二:贤惠型,本来心无旁骛地照顾家和孩子,原本的幸福忽然被第三者打破,无论如何哀求与隐忍丈夫都不回头的,除了离婚没有第二条路可选的。只能举起屠刀来个你不让我好,我也不让你逍遥的鱼死网破结局……三:出轨型,为了你我丢尽的颜面;为了你我抛家舍业;为了你我离开了丈夫和孩子,最终还是没有想要的结果,于是……
  
   当然社会是复杂的,这类事件也不可能只有这样的归结,总体上应该这是占多数。尤其是这类节目之前的报道,很值得人玩味。节目开始总爱用这样的话做开场白:XXX(女性)是一个平时连鸡都不敢杀,连蚂蚱都不忍心踩的女子,如今却成了毁灭良知的杀人犯……可能是为了说明这个女人原本的善良和后来的巨大转变。试想,杀人犯就应该天天杀鸡宰羊吗?如果天天杀鸡宰羊的职业者就一定敢杀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说这样解说是为了增加反差的砝码,但实属文不对题。
  
   我要说的是,善良与邪恶每个人身上都有,当然善良占据着你灵魂的主体。然而邪恶就像是隐匿期间冬眠的毒蛇,它潜伏在你的身体里,时时刻刻等待着复苏……所以你必须时时刻刻保持着你善良的本性,不让这个无处不在的邪恶吐出信子,残害周围的亲人和朋友。
  
   人人都有邪恶的念头。看过一部小说,记不得是谁写的了,大意是说,如果发给你一把枪,如果你可以随便就结果两个人的性命,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两个太少。我胆怯却又得意地暗自算了一下……比如小时候被母亲误解后的责骂和殴打,就想长大以后会如何如何;上学后在教室里,被老师当众将写错的作业本丢到脸上,就幻想着将老师如何解决掉;大学里谈恋爱时,硬生生被好友抢走,于是,又想着怎么才能把情敌……太可怕了,这样说也许太严重了,但确实在脑海中一闪而过,这只是一个幻想,如果它能成为现实的话,这个世界该多可怕!
  
   邪恶当然与一个人的所处的环境和成长有关,但它还和一个不可忽视的看不见的东西有关,那就是权利。我们是平头百姓,充其量也就在脑子里想想。如果再偏激一点就成了罪犯,但绝对是少数。但如果我们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大人物,那么邪恶也许会走得更远,其危害程度就更大,更具破坏性。
  
   一个人怎么从善良走向邪恶?外因和内因都起着怎样的作用?我来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吕稚,就是开国皇帝刘邦的原配夫人,史上称为吕后的女人。
   据史书记载,吕后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嫁给刘邦后,贤惠能干。是刘邦不可或缺的贤内助。如果刘邦能安分守己,我相信没人知道这个历史上还会有这么个臭名昭著的女人,她的一生就在于她嫁给了一个由地痞到皇帝的传奇人物刘邦。
  
   在刘邦和项羽多年争战中,她在兵荒马乱中几次处于险象环生的危险境地,这让她有了胆实,在戎马生涯中,她也逐渐学会保护自己,在权利角逐中,她逐渐明白,进攻有时是最好的防守。
  
   回到皇宫,她成了万人瞩目皇后。这个天下第一女人应该心满意足了吧?儿子是太子,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母。说出来的话也是一言九鼎,可堵心的事太多。
  
  
   首先,她成了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每日看着老公与嫔妃恩恩爱爱,让这个从小就跟随刘邦的女人如何心平气和?尤其是小于老公32岁的戚夫人,年轻貌美如花似玉,生了个儿子都是“如意”。刘邦因爱而废,想要夺走属于吕后的所有——废太子立如意;废皇后而拥立戚夫人。这夺储、夺夫之恨哪个女人可以束手待毙?尤其像吕后这样,经历过风雨磨难,大起大落的女人。她迅速行动起来,先求张良再求商山四皓……一场属于她的浩劫因为她的果敢和智慧,终于化为乌有。这惊心动魄的一目,如何让她心安理得?她要巩固,她要扫清一切可能阻碍她的人。当一切硝烟散尽之时,她内心的仇恨以百倍的速度增长,她要用最恶毒的手段来报复曾经带给她一切灾难的女人……
  
   试想一下,如果历史可以改写,戚夫人当了权,她会怎样对待吕后?这个不用想,答案就在哪摆着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儿在下乡的村庄里相识,她们住在老乡的东厢房。随着回城的人越来越多,房子里只剩下她们俩,两人情同姐妹,有一块饼干都要分着吃。不幸的是,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心高气傲的公主落选了,才貌平平的丑小鸭占了上风。公主因爱生恨,因嫉妒产生邪恶的心理,如果,她这时候能脱离这个环境,或者又爱上其它优秀男性,这一切都将烟消云散。然而,她每天都必须面对这样无情的环境,每天都面对心爱的人把爱给予她最好的朋友……久而久之爱演变成恨。她找到爱慕她的当地的一个“地懒子”教唆他只要“坏”了“丑小鸭”她不惜献身……于是,悲剧上演了,这个地懒子不仅残害了“丑小鸭”也把“公主”玩弄了……
  
   这是一个身边的故事:我有一要好同事,堪称中规中矩的女人。丈夫有了外遇,开始她还能隐忍着,后来丈夫的恶行越来越露骨猖獗,她心中的恶开始显现。一开始她还规劝,后来她今天想把那个女人用硫酸泼了,明天想如何把丈夫废了。她几乎沉醉在这种设计上,琢磨出不下十多种“方案”,每次遇见她她都精心勾画着女人消失或丈夫回归的种种……几年后,我在一次同事的喜事上碰到她,她完全变了模样,原来脸上的忧郁和愁绪全然不见了,完全是个幸福小女人的模样。我试着问她和丈夫的关系,她一脸阳光地说,离了,我又嫁人了,嫁了一个懂我、呵护我男人……
  
   善良与邪恶只在一线之间,如果他们的关系还在恶化下去,我不敢说她敢不敢实施她心中泛起的恶,虽然她也是胆小之人。
  
   想要好好的解读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于是,有了我的小说《完美女人》。我试图做一个解说,就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如何沉沦,沉沦后如何面对自己的良知……我设计她用最完美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以掩饰内心的慌恐。用最有说服力的完美形象来化解内心的不安。然而这一切总归不是人的本性,像是绷紧的弦,终有一天会断的……
  
   我不断在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意义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答案藏在何处,人心向善是一个不可动摇的法则。人不是为自己活着的动物,付出比得到更贴近生命的本质。

共 28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如何解读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人如何由善良迈向丑恶的深渊,除了本身的性格缺陷外,更深一层的恐怕就是欲望在作祟,而女人则更倾向于爱与恨的交织当中,作者用一部小说试图层层剥露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这种由爱及恨的转变很复杂也夹杂着矛盾。作者在文章中渗进了自己的思想,尤其是最后,很难忘记的一段文字“我不断在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意义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答案藏在何处,人心向善是一个不可动摇的法则。人不是为自己活着的动物,付出比得到更贴近生命的本质。”问好作者,推荐!【编辑:乐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知        2011-03-30 18:21:13
  如何解读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人如何由善良迈向丑恶的深渊,除了本身的性格缺陷外,更深一层的恐怕就是欲望在作祟,而女人则更倾向于爱与恨的交织当中,作者用一部小说试图层层剥露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这种由爱及恨的转变很复杂也夹杂着矛盾。作者在文章中渗进了自己的思想,尤其是最后,很难忘记的一段文字“我不断在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意义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答案藏在何处,人心向善是一个不可动摇的法则。人不是为自己活着的动物,付出比得到更贴近生命的本质。”问好作者,推荐!【编辑:乐知】
天马行空独往来, 曲高和寡何故悲, 沧海桑田终有限, 一粒粟中见精神。
回复1 楼        文友:锦妤        2011-03-31 06:47:42
  感谢乐知!
2 楼        文友:乐知        2011-03-30 19:51:02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人的善与恶多数时间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而这个状态被认定是恶,就是坏人;被认定为善,就是好人。在遭遇某个重大事件或者事变之后,瞬间发生质变,善恶随之改变。正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天马行空独往来, 曲高和寡何故悲, 沧海桑田终有限, 一粒粟中见精神。
回复2 楼        文友:锦妤        2011-03-31 06:48:05
  解读起来比我的深刻多了,怎么样写一篇吧?呵呵。
3 楼        文友:红叶秋        2011-03-30 20:43:58
  很深沉的思索,善恶本来就是一念之差。所以,自制、包容、感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很欣赏。问好朋友!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
回复3 楼        文友:锦妤        2011-03-31 06:48:18
  谢谢红叶的欣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