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芙蓉外史》陈继鹰精彩片段预告

  《芙蓉外史》陈继鹰精彩片段预告 ——《荒年记》、《争斗记》、《还乡记》


作者:陈晓江 进士,633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0发表时间:2011-04-04 08:33:37

《芙蓉外史》第四部《荒年记》
  
   第三十七卷炼钢归来好投机
  
   第二章过年卖鸡
  
   年关将近,继鹰从大岙回家,看妻子忧心忡忡,还是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玉菊说:“回来就好,工地上失了许多人,孩子与二嬷又是这个样子,你在外我也天天劳心。”
   儿子哭得很凶,继鹰问玉菊要不要紧,玉菊说最好年底再去一趟温州,医生就是这样嘱咐的。
   良久不见继鹰开口说话,玉菊欲言又止。继鹰硬着头皮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不要打黄金印的主意。”
   “得了吧,我还从来没见过你家的什么黄金印呢。”玉菊恼火起来,显然继鹰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别月光影当铜番钱了,每次说起来倒是我逼你卖黄金印似的。以后你在我前面别提它!”
   “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能让黄金印落入外人手里。”继鹰强调说,“如果我们把黄金印毁了,弄丢了,就是死十次也不能在祖宗面前谢罪。”
   “得了吧,现在粮食贵,黄金印可能回落到原先五升桶大麦的价值了。”看丈夫一脸凝重、若有所失的样子,玉菊意识到可能言重了,伤他自尊了,便不好意思起来,想了想还是狠了狠心说,“昨天妈送了一只大荒鸡来,说是给咱们过年的,这会儿关在鸡埘里。我想把它卖了。过年时就这样宰了吃,可惜。”
   继鹰去鸡埘里看了看大荒鸡,也有些舍不得,却又无可奈何:“可这荒鸡时间养长了也不行,弄不好还不到嘴哩。”
   “这倒不怕,”玉菊很自信地说,“我自己不吃,大队里哪个领导干部还敢打它的主意?只是咱们吃了也是白吃了,现在缺钱花,是不是……”
   “我是担心没粮食喂它,没几天就瘦了,还怕发鸡……”继鹰还不敢说这个“瘟”字,怕多嘴冲犯着什么,“唉,还是卖了算了。”
   说来说去,这荒鸡还是舍不得在过年时宰了给自己吃,家里正缺钱,而这鸡是值钱的东西。两夫妻下了决心,把鸡卖了,这日子过一天算一天,过年时再说,过年过年年年过,没有鸡吃每人同样会大一岁的。继鹰夫妇抱着儿子到温州八仙楼看病,顺便搭船把鸡也挈到温州卖。
   寒风夹着泥砂肆意呼啸着,吹打着温州破旧的街市。街上行人稀少,街头巷尾衰草连绵,靠墙脚处衰草更是平膝高地立着。继鹰把老婆和儿子安顿在八仙楼看病后,自己到东门涨桥头大榕树下卖鸡。傍晚时分,有一个老头要买鸡,讲了价,卖1.8元。老人付钱时继鹰哭了,哭得很伤心。
   老人奇怪:“青年人你卖鸡我买鸡,价也是你自己讲的,干吗哭呀,舍不得卖就算了。”
   继鹰哭得更伤心,呜咽着说:“这鸡本来是留着过年的,因儿子生病,没法……”
   老人的眼角也湿了,两人僵了片刻,老人说:“这样吧,鸡还给你,这钱也给你。”
   “那不行,凭白得人钱财,绝对不行。”
   “那你这一哭,我这鸡也吃得不相安,还是还给你吧,我说过,这钱你留着。”
   “不行不行。”
   “不行又怎么着?”
   ……
   两人推来搡去,天都快暗了,最后老人说要再贴他5角,鸡他拿走。
   继鹰含泪把这2.3元钱拿来,在温州尽数给儿子买药了。
  
   《芙蓉外史》第五部《争斗记》
  
   第四十四卷硬骨头战斗队
  
   第二章硬骨头战斗队
  
   继鹰在温州市府里找到北京造反队。他与一个头头模样的人谈上了话。继鹰问:“咱种田人土佬,呃,讲话直来直去的,讲来讲去你这个北京造反队是做什么用的?”
   一个温州人作了翻译,另一个头头模样的人回答说:“这么说吧,现在那个走资派、当权派,那个那个走资本主义道路,压迫人民,我们要组织造反派向他们开火。”
   “你们有能耐,我们老实农民,都是贫雇农出身的,没有能力,怎样开火呢?”
   头头提示说:“这还不容易,你那边被压迫的人多不多?”
   “多啊。”
   “这就好办了。你去把这些被压迫的人串连起来,组成个什么战斗队就可以了。”
   “枪呢?”
   头头笑了:“不用枪用口辩呀,摆事实真相,摆道理呀。”
   继鹰听出点眉目,一听用口辩心想就有三分舒服,却故意把头摇得像卖绡鼓一样:“不敢,不敢,被他们打了怎么办?”
   “放心,我们北京造反队支持你,哪,这里我们写封信给你带去。”
   继鹰拿着北京造反队的信,也不知道该送给谁看,但他知道这是护身符,是尚方宝剑,是锦囊妙计,总之关键时刻拿出来一定可以救命的。一路上琢磨着,要串连被压迫的人倒有的是,要取个响亮合乎政治形势的名称倒难了,大家都是大老粗,名称取俗了,首先就给人家耻笑,别人一定会说,大老粗就是大老粗嘛,取个战斗队的名称也把别人的头颈筋听闪了。
   安澜亭到清水埠的瓯江渡轮里,两个卖肉人粗着嗓门在谈话,声音压过渡轮机房哒哒哒的马达声。“我阿爸真霉,今天煺头老猪娘,骨头真硬,斫肉刀刀口都剁卷了还劈不开。”
   “啊,对了,”继鹰心里说,“我阿爸他奶奶的就取‘硬骨头’的名,就叫‘硬骨头战斗队’”。
  
   第四十八卷劫数难逃
  
   第五章土佬的演讲
  
   驻扎在永临炮联指挥部正召开全体队员动员大会。会议由瞎鼻少岚主持,金联华等笔头快的、杭州谈判归来的人上台作报告。
   金联华说:“这次杭州谈判归来,呃,”他说得慢,显然有股知识分子特有的腔调,“上级省里谈判精神向大家贯彻一下。这次形势大好,谈判取得初步取得大联合的胜利和进步。在毛主席光辉精神照耀之下,必须两派联合起来,共同对敌,不要讲拉山头主义,不要讲宗派主义,这些派性只是林彪一手策划的,不须要听这些叛国分子讲,我们必须联合,抓革命促生产。文化大革命本身是一场群众运动,大家要高姿态高智慧,不能群众斗群众,敌人捏枪我们捏笔,这是斗争的大方向,这是人民内部矛盾,不能捏枪相对……”
   他向群众作宣传报告,谈炮联哪一场谈判胜利,哪一场谈判失败,接下去大家要走的大方向,政策、行动要注意些什么等等。他文才好,十点钟讲起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也不觉词拙。桥下大队书记靳岗山想把继鹰推到前沿,怂恿继鹰上台说几句,“继鹰你从杭州谈判归来的,你也讲讲看嘛,不会讲就把杭州的情况简单向炮联广大队员讲讲,鼓鼓士气呐。”
   会议主持人瞎鼻少岚注意到他俩了。这时,几千人的会场闹哄哄的越来越吵,有人嚷肚子饿死了,还讲啊?不许吃饭啦?瞎鼻少岚说:“你们别急,这里还有一个人,是种田出身的,也是杭州谈判归来的,他没有几句话的,让他讲停当了再吃饭吧。”
   继鹰上台站着,笑着说:“这次我杭州走来,要我上台讲几句。同时少岚同志叫我讲,我也逼牢爬上讲。实质你看我是个种田人,跟你们一色的,墨黑,矮墩墩的一个土佬,同时我目不识丁,讲话文不对题,我有多少讲多少,不比金联华同志一套都有政策性文字性,我是讲不来的。”
   继鹰与金联华知识分子的讲法全两样,金注重政策,讲理论文章,继鹰土头土脑,讲话土里土气,可是两种讲法两种人听,这里70%是土头土脑的人,土头土脑的人喜欢继鹰土里土气的话。会场里嚷肚子饿的人也都静下来。
   “我讲这次杭州谈判两派盯得很紧,经常手背起拳捶起,拍桌板,你们在家背枪,我们在谈判桌上也是武斗一样的。我们叫他们保皇派,他们叫我们保守派。经常谈判桌斗得相当闹,差不多要打起来,被带队潘森林尽力解劝。解劝后,我们这班人,金联华、缪思维专门组织文字斗争,我与潘亮文字写不起,经常躺着睡觉,有时也在杭州游山玩水。特别是我也开了眼界,也看到电视。”
   台下有人问:“继鹰,电视是什么玩意啊?说来听听,说来听听。”
   “隔远看像箱儿,里面映出来,别人指着说南平同志在电视里讲话哩,这才晓得这就是南平,他长介拉削的。我看看有个怀疑,结果跑到箱儿后面寻,没有,咦,为什么会映得出来?我不懂,问缪思维,你是个大学生,电视怎样映出的?一班人笑得哈哈响。”
   台下2000多听众气都笑逆牢,有些人说:“是应该寻寻看,算不定人在什么角落里呢。”
   继鹰说:“我角落斗里都寻了。有起事情还不信,南平同志在省委讲话,我在莫干山,汽车都需要几个小时驶,怎么会被映到这箱儿里呢?我还是要想想凑。”
   台下有人高叫:“继鹰,这些事情,你种田王去见见眼界也好。”
   “还见眼界,到现在人也寻不着呢,还见眼界,这是给我一个苦恼呐,嗨,还说见眼界。这样我最苦恼……另外还有个事最好笑,你们猜笑什么?”台下有人交头接耳,谈论继鹰其人其事。继鹰看台型还扎牢,便乘机吹一番。
   “省革委会成立,我……”他顿一顿说,“我也是省人民代表。我坐在主席台上,有11万人示威游行,都从主席台前面走过的,我这时心花大开,想起来如酒醉朦胧一样,胡思乱想大大的都搬出来。想什么?今天十几万人,有些长也长过格,短也短过格,可能有些人生好漂亮过格,有些人难看丑陋也过格。到这程度我看到一万多人,也没有生好过格、难看过格的。”
   台下又有人插嘴高叫:“继鹰你怎不看仔细,总有个生好的嘛。”
   “断个断个,一个也没有。”
   台下拍掌笑,笑得前翻后仰,持续几分钟。有人叫不好了,不好了,肚筋笑抽了,肚筋笑抽了。
   “最突出还有一起事情。我想啊呀,这次有十几万人,人生好生丑我不看了,不看了。我专看有谁会放豪光的。听说修行的人会放豪光,这十几万人总有几个会放豪光的吧?看看看,几千个人看了,又看累了,断个断个。我另外又想到一件事,啊天,有个问题要注意,农村里有许多人讲一万个人有万样生的相貌,十万个人十万个样,我专看相貌生得一色的人,究竟一色的有没有。总算今天人最多了,可是,十一万人看了没有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即使有点相像的,长短也不一色,黑白点也不是一色。”
   会场里的2000多人似乎肚也不饿了。有人提问,继鹰你一定上电视了是不是,上电视是个什么样的官啊?继鹰说自己头太小,上不了电视当不了官,台下有人说头太小没关系,只有烂秧没有烂稻,上了电视当了官就越当越像个人物啦。
   “现在言正归传。”继鹰说,“……
  
   继鹰这番话,鼓动人心,大家认为正式是场革命行动,下面群众干劲相当大,军心稳定起来。继鹰在永临宿五天,各处农村战斗队员围得他寸步难行,都寻他讲。他像展览会上的讲解员对一批批前来参观的学生反复讲解一样,讲五天五夜,嗓音都讲哑了。人们到处处谈论陈继鹰的事迹,谈论硬骨头战斗队。一开始,大家都尊称陈继鹰为硬骨头,后来大家互相打招呼也都硬骨头起来,硬骨头成为同志的代名词。靳岗山等人派战斗队员把继鹰保护起来,只担心给反逆联暗中谋杀了。
   从这次会议开了以后,反逆联对继鹰痛恨入骨,认为你继鹰先参加反逆联,竟然谋反杀出来参加炮联,对反逆联整个内部情况都有所了解,杭州谈判更是用土办法来进攻,带口号,说“你这些贼、他妈的”等等,可恶。不久,劳武(罗浮)总指的人提出口号要除灭陈继鹰,溪南村更是示威性地在村口大公路上挂出大幅标语:坚决打倒陈继鹰!除灭陈继鹰!不除陈继鹰决不罢休!
  
   《芙蓉外史》第六部《还乡记》
  
   第五十二卷创业
  
   第一章担炭
  
   三个孩子中,他最痛爱的是女儿莲台。女儿已是十多岁的小姑娘了,长得如花似玉,近来也爱打扮起来,嚷着要一条花裤,花布样子她自己都到岩头供销合作社里看停当了。继鹰寻思,家里有分配来的布票,这花布凭布票每尺还要2角1分,一条裤料三尺布,这几角番钱要到哪儿去借呢?
   正在犯难之际,时舫招呼他:“继鹰,担炭去哎。”
   继鹰未多作考虑,半夜时分就跟队去了。待走出五里路过了岩头双浚头才想起,以前大办钢铁的时候,自己被调到担炭连,却因人矮、路窄,自己的炭担子在路边碰碰磕磕的,几乎无法担。为了女儿的三尺花布还是咬咬牙跟大伙儿继续走。路上,继鹰忍不住又问时舫:“这一担炭能有多少钱赚?”他心里考虑的是自己刚受过重伤,腰椎恢复不好,尽量少担,但起码要有一条花裤的赚头。
   时舫说:“这要看你担多担少的。”
   “龙马脚那个光景呢?”
   “一般两三个番钱吧。”
   到了炭柴山上,只见满山的树木被砍得狗啃了一样杂乱,炭窑就筑在这烂额的青山之中。在炭窑头,大家先将各自带来的一斤米倒到大铝锅里做饭。炭窑头的火力很猛,二岩灶里的青柴只用几粒现成的炭火就引旺了。
   继鹰气都未怎么透直,有人着手去棚里端碗。大伙儿纷纷折柴梗作箸,然后揭开锅盖看看米饭生熟。显然不会有菜,而要光吃淡饭了。轮到继鹰打饭,他却只打了半八角碗饭。别人都感到奇怪,并用惊异的目光打量他,这继鹰老实人也会做鬼?一般饭量大的人第一碗打少一点,把第一碗快速吃完后,再满满地打第二碗,待第一碗打满碗的人吃完第一碗再打第二碗的时候,往往锅里的饭已打空了。因此,第一碗打少点的,通常是不吃亏的明智选择。继鹰是否想打满满的第二碗呢?别人知道他世代牛客出身的,一个家族都能吃,尤其是他的哥哥继马,简直是坑缸狗肚,一餐能吃毛重十三斤的一格饭盂番薯干饭外加两个麦饼,不信继鹰不是个饭桶!
  

共 778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章节分别为长篇巨作《芙蓉外史》之《荒年记》、《争斗记》、《还乡记》中陈继鹰的精彩片段,珠玉满盘,璀璨汇集。小说文笔精湛老练,人物形象饱满,语言生动,贴近生活。欣赏!【编辑:上官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竹        2011-04-04 08:37:04
  《芙蓉外史》就如一坛陈年的佳酿,值得细品回味。
联系QQ:1071086492
回复1 楼        文友:陈晓江        2011-04-04 18:01:25
  问候上官兄。
2 楼        文友:陈晓江        2011-04-04 13:54:50
  陈继鹰一生笑话不断,在《芙蓉外史》中他算是重量级的人物,但磨炼最彻底的还是他的叔叔陈时川。陈时川才是贯穿全书的最关键人物。敬请关注渐渐恢复记忆的陈时川。
作家、书画家,《辞海》纠错专家。微信chen4401
3 楼        文友:陈晓江        2011-04-04 18:00:48
  “现在粮食贵,黄金印可能回落到原先五升桶大麦的价值了。”《芙蓉外史》也是中国老百姓的饥饿史。
作家、书画家,《辞海》纠错专家。微信chen4401
4 楼        文友:陈晓江        2011-04-04 18:08:06
  这里所写的继鹰精彩片段,都有真实的故事模型的,所以写来非常真切,经得起推敲。
作家、书画家,《辞海》纠错专家。微信chen4401
5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1-04-04 23:04:54
  期盼着!这部小说如史书般的厚重深沉。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回复5 楼        文友:陈晓江        2011-04-05 20:04:39
  问候月兄!
回复5 楼        文友:陈晓江        2011-04-05 20:08:46
  全书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不倾向任何一个党派,不粉饰某个时代。
回复5 楼        文友:陈晓江        2011-04-05 20:15:08
  有人说现代某些机构编的史料95%是假的,而《芙蓉外史》则95%是真的,如果不考虑故事串珠和人物化名的话。
6 楼        文友:陈晓江        2011-04-05 20:20:27
  当年继鹰温州东门涨桥头大榕树下卖鸡的地方正是现在世界闻名的红日亭施舍粥的位置,想来颇有沧桑感。
作家、书画家,《辞海》纠错专家。微信chen4401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