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散文随笔】晏婴之善

精品 【菊韵☆散文随笔】晏婴之善


作者:厚土逍遥 举人,381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91发表时间:2011-04-26 16:16:51

【菊韵☆散文随笔】晏婴之善 二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期,一度强盛的齐国,无师自通,缔造了“强拆”这种物事。这物事,看成“事件”也可以,因为它具备了泾渭分明的两方当事人,强势一方的当事人属于国家高层领导——齐国宰相晏子;弱势一方则是他的邻居,一些普通得没有名字的黎民。然而在晏婴毫无私心也绝不贪婪、以人为本的公仆心主导下,“事件”朝着民生方向发展,获得了一个在今天看来仍算美好的结局。
   大致情形如此:或许是从国家颜面的高度着眼,宰相晏子该有一幢像样的官邸,但他一直拒绝齐景公的美意不愿改变。为了实现国家计划,齐景公心系“国计”而对民生有所忽略,趁着晏子出访晋国的机会,他派人强行拆除了与晏子毗邻而居的那些百姓的民房,把晏子的住宅扩建成了又宽敞又气派的官邸。晏子访问归来,一切已成定局。但他并没有被感动。出于礼节,他先是拜谢了这来自国君的赏赐,然后,毫不犹豫地拆除了它,接着按原样重修民宅,再次召回那些被赶走的拆迁户。而他对自己的住宅,也同样还原成了狭小潮湿、周围嘈杂不堪的老样。他的理由很朴实:住在一个地方是否舒畅,关键在于毗邻的邻居,而不是自己的房子。
   当然,为了让齐景公有个台阶可下,在这过程中他还请了一位叫做陈桓子的人去“攻关”,帮忙斡旋,才最终获得了齐景公的首肯。
   以上内容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卷第六),《景公毁晏子邻以益其宅晏子因陈桓子以辞第二十二》那一节,全文篇幅很短:晏子使晋,景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且谚曰:“非宅是卜,维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为了让自己的江山固若金汤,并非明君的齐景公对身为宰相的晏子,关怀也算是周详备至的了:发现他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就给他封地;发现他的生活窘迫,就用钱财资助他;发现他的专车破败,多次坚持给他更换;觉得他的妻子老丑,甚至把爱女许给他……仅仅是在住房问题上,也予以了不遗余力的关照:安排他搬家,住更好的房子,趁他出访时拆掉他的旧房进行扩建,甚至于让他把居所修建到宫廷内……可惜对这些来自国家最高领导的赏赐,同样身居庙堂之高却异常清贫的晏子没有一样接受,全都无一例外地委婉拒绝了。
   我们一般知道晏子敏捷过人的应变能力,其实,他还是一位忠于君王、勤于国事、热爱人民的具有公仆意识的好官。对处境,他知足常乐,不贪心,努力克己奉公;对上级的威权,他不阿谀、不惧怕;对于百姓,他满怀怜悯,不逞强权,不作威福,能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艰难处境。这位行事低调的国家宰辅,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感化了自己那位曾经不可一世的专职马车司机,使他洗心革面,最终也锻炼成了一位对官家有用的公职人员。
   在传记里,晏子是一位几乎没有任何瑕疵的完人,完美到让人对《晏子春秋》的记述生疑的地步。然而,哪怕是着意美化晏子,至多也不过是对细节的润饰,我们宁愿相信故事的框架是真实的,些微的疑问,都未免显得有点多余。他不贪婪、不昏庸、不暴戾,对上不卑,对下不亢,凭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百姓的热爱,先后效力于齐国的灵公、庄公、景公三位君王,时间长达五十余年。景公的老子庄公傲慢无知,听不进晏子的良言相劝,处处为难晏子,多次削减他的封爵和食邑,致使他辞官而去。随着晏子的辞官,紧接着在齐国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便是佞臣崔杼针对庄公的弑君暴行。以被弑的庄公为镜鉴,继位的景公不得不时时倚仗晏子。为了权力的久远,景公竭力隐忍,哪怕心怀不满,对晏子也只得“言听计从”,直到晏子死而后已。
   无法否认,两千五百多年来,像晏子这样的好官实在太少,封建时代自不必说,即使我们所处的这个崭新时代,被崇高信仰装满了大脑的人民公仆们,其公仆意识能望其项背者又有多少?
   在《阅微草堂笔记》里,纪晓岚辑录了一则轶闻:沧州刘上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自往驱之。方盛陈人妖异路之理,忽檐际朗然曰:“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勿多言取困。”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
   转换成直白些的说法,大意是:一位刘姓举人家的书房突然被一只狐狸占据,大白天都敢与人说话。很多人在与狐狸对话时纷纷被瓦砾石块打中,却看不见狐狸的身影。一位以清廉著称的好官叫董思任,听说后就主动去刘家帮助驱赶狐狸。董姓官员义正词严地指责狐狸,告诫人妖不同道的道理,房檐上突然高声发话:“先生做官很爱百姓,也不贪钱,所以我不敢打先生。可是先生爱百姓是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不贪钱是惧怕以后招致祸患,所以我也不躲您。先生还是算了吧,不要再多饶舌自讨麻烦。”董姓官员无话可答,只好又羞又恼地回去了,弄得好几天都不痛快。
   人们一般不善于追问好官之所以“好”的出发点,只看他的现实表现;狐们则似乎乐于探幽发微,除了看表现,还要看一个好官之所以“好”的内心动因,以此作为敬重或不屑的标准。用狐狸的标准去衡量那位遥远的晏子,凭着他的种种为国操劳的感人事迹,我们实在无法把他和沽名钓誉之徒并列起来,如果只为了一个好名声,那样的“造价”实在是太高了。
   往事已越千年,再来环视周遭,我们发现,在林立的司法和监管体系里面,许多被崇高信仰熏陶过的所谓人民公仆,却热衷于唯我独尊飞扬跋扈,为中饱私囊不择手段。因为贪腐而进铁窗、甚至被处以极刑的案例时有所闻。但这没能让那些贪得无厌者引以为戒,他们不断吸取倒台者的前车之鉴,研究如何更巧妙地伸手,不断在“贪”上狠下功夫。前腐后继的新闻铺天盖地,明知伸手必被捉,但总爱犯伸手被捉的低智商错误。
   再看晏子,我们不妨发出一问:缺乏“崇高信仰”的他何以能成为鞠躬尽瘁的好官?没有司法部门的威慑,没有纪检部门的监督,没有政治学习的环境,也拒绝了改善生活处境的所有便利,他靠什么来约束自己?
   也许那只狐狸精给出了答案:因为一丝善念。有善念方能自律自觉,有善念才能鞠躬尽瘁!

共 24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人们一般不善于追问好官之所以“好”的出发点,只看他的现实表现;狐们则似乎乐于探幽发微,用狐狸的标准去衡量那位遥远的晏子,凭着他的种种为国操劳的感人事迹,我们实在无法把他和沽名钓誉之徒并列起来,如果只为了一个好名声,那样的“造价”实在是太高了。往事已越千年,再来环视周遭,我们发现,在林立的司法和监管体系里面,许多被崇高信仰熏陶过的所谓人民公仆,却热衷于唯我独尊飞扬跋扈,为中饱私囊不择手段。因为贪腐而进铁窗、甚至被处以极刑的案例时有所闻。再看晏子,我们不妨发出一问:缺乏“崇高信仰”的他何以能成为鞠躬尽瘁的好官?作者对晏婴之善 的理解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文字极富功底。赞!【编辑:紫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425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橦        2011-04-26 16:17:16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人们一般不善于追问好官之所以“好”的出发点,只看他的现实表现;狐们则似乎乐于探幽发微,用狐狸的标准去衡量那位遥远的晏子,凭着他的种种为国操劳的感人事迹,我们实在无法把他和沽名钓誉之徒并列起来,如果只为了一个好名声,那样的“造价”实在是太高了。往事已越千年,再来环视周遭,我们发现,在林立的司法和监管体系里面,许多被崇高信仰熏陶过的所谓人民公仆,却热衷于唯我独尊飞扬跋扈,为中饱私囊不择手段。因为贪腐而进铁窗、甚至被处以极刑的案例时有所闻。再看晏子,我们不妨发出一问:缺乏“崇高信仰”的他何以能成为鞠躬尽瘁的好官?作者对晏婴之善 的理解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文字极富功底。
万物有序,享受生命的过程。
2 楼        文友:紫橦        2011-04-26 16:18:06
  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欣赏,学习!
万物有序,享受生命的过程。
3 楼        文友:※疏影※        2011-04-26 17:26:00
  现在的官员们要有晏婴一半的善心,那也是百姓之福了!欣赏学习!问好厚土老师!
4 楼        文友:叶雨        2011-04-26 18:29:22
  呵呵,都和“善”干上了,最近社团写关于善的文稿还真不少啊。逍遥这篇散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远古的晏子,在那个没有司法没有纪检监督的年代里,竟然有晏子这样的高官,我想不仅仅是“善念”吧,那也是修德的结果。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