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视角文艺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视角小说] 前无古人(《龙魂长歌》之第七部)

精品 [视角小说] 前无古人(《龙魂长歌》之第七部)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219发表时间:2011-04-29 08:35:01
摘要: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日益觉醒,新的历史大动作正在酝酿,时势造出大批英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风云人物殊途同归,纷纷登上历史前台,为救国救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战。他们的丰功伟绩可歌可敬,他们的胆略气魄前无古人,他们的开创精神万古长青。

前无古人
  
   (《龙魂长歌》之第七部)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日益觉醒,新的历史大动作正在酝酿,时势造出大批英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风云人物殊途同归,纷纷登上历史前台,为救国救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战。他们的丰功伟绩可歌可敬,他们的胆略气魄前无古人,他们的开创精神万古长青。
  
  
   第71章一枝独秀
  
   陈独秀(1879—1942)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城北的一间小平房里。
   陈独秀自幼丧父,是一个奇怪的孩子,担任候补知县、性情怪癖的祖父承担起对他启蒙教育的责任。那时的读书就是背书,背书背不出便动手打手心。祖父恨不得陈独秀一年之中把四书五经都读完。因此,陈独秀常常挨打,可他无论挨了怎样的打,总是一声不哭。祖父说: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
   祖父不止一次愤怒而伤感地骂道:“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
   祖父看人看得很准,这个孩子长大后果然成为20世纪中国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1896年,17岁的陈独秀神奇地考取了第一名秀才。据他自己说,他把《昭明文选》上鸟兽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文不接下文地填了一篇皇皇大文,没料到他“那篇不通的文章,竟蒙住了不通的大师”。1897年入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早年参加反清和反帝活动,被清政府追捕,1901年去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回国后任教安徽公学。
   1903年陈独秀参加拒俄运动,同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日报》。
   1903年,25岁的陈独秀留学日本。当时,清国湖北留日学生学监姚煜生活腐败、思想顽固,拼命压制进步学生。一怒之下,三名热血青年闯入姚的房间,将他按在地上,由张继抱腰,邹容捧头,陈独秀挥剪,咔嚓一声便剪去了姚的辫子。这一瞬间对陈独秀而言,极富象征意义——他的一生所走的道路在这一剪中就选定了。他为之终身奋斗的,便是剪去国民灵魂中的“辫子”。头上的辫子易剪,灵魂中的辫子却不易剪。因而,这条道路是一条悲壮之路。辛亥前后十余年,陈独秀一肩行李、一把雨伞,足迹遍及江淮南北,到处物色革命同志。在诸多活动中,他以办报刊为核心。
   1904年创办《安徽俗话报》,编辑、排版、校核、分发、邮寄,他一一亲自动手。三餐食粥,臭虫满被,亦不以为苦。他先后办报刊数十种,“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全改观。”这并无任何自夸的成分。新文化运动前夕,陈独秀堪称新派独一无二的思想领袖,那时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人的影响力远远赶不上他。在《除三害》一文中,陈氏指出中国的三害是“官僚、军人、政客”,真是一针见血,比韩非之《五蠹》更能切中时弊。而五十年代的所谓“三害”,与之相比只能算笑柄。陈氏又云:“社会中坚分子应该挺身出头,组织有政见的有良心的依赖国民为后援的政党,来扫荡无政见无良心的依赖特殊势力为后援的政党。”他开始认识到政党的重要性,然而他本质上是个性情中人,是不能为政党所容的,即使是他自己缔造的政党。后《安徽俗话报》编辑部迁至芜湖,宣传革命思想。
   1905年创建安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清秘密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906年再度赴日,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返国后,任杭州陆军小学堂教员,秘密参加反清活动。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
   辛亥革命后,1912年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和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改名《新青年》,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新青年》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并担任文科学长(相当于系主任)。在此期间积极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教育,主张学习西方新教育。
   1918年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积极参加并领导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在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的两年,作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1919年6月11日的新世界屋顶花园。那天晚上,陈独秀西装革履,向下层露台上看电影的群众散发《北京市民宣言》。
   陈独秀因此被捕入狱,被关押98天。国内外的报纸和通讯社对此纷纷报道。全国各地、各阶层人士都动员起来,对其展开营救。那时的陈独秀已经41岁了,人到中年,却毫无暮气。
   书法名家沈尹默先生,早年就是受了陈独秀的一语“刺激”,而发愤练字,终成一代大师的。当时陈与沈还不熟悉,但性格率直、快人快语的陈独秀初次相见,就当面说:“昨在刘三壁上见了你写的诗,诗很好,而字则其俗在骨。可谓诗在天上,字在地下!”刘三则是江南名士刘季平也,其时刘三和苏曼殊以及陈独秀、沈尹默等,都是东瀛留学归来常在一起诗酒风流的名士。沈尹默并不因陈的批评为忤,相反后来沈入北大任教,还把陈推荐给了蔡元培校长,并委以文科学长之职,足见旧时学人谦虚宽博之胸怀。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陈独秀自己的书法则是碑帖结合,写得汪洋闳肆、兼备众体。我们今天所见的陈氏翰墨中,以书札、诗稿为多,其中大多为率性而作的狂放大草书,铜板铁琶,大江东去。正如那副著名的对子“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一样,录的是怀素《自叙帖》中的句子,写得颇也颠张醉素,奔蛇走虺。雷闪电掣之势,跃然纸上。据说此联为陈独秀于南京模范监狱中所书,那时在狱中他还写过一副著名的对联是“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当场书赠刘海粟的。这两幅书法均写得结体开张,线条生辣,章法极具作者固有的率直豪迈个性,当然,也充分显示他书法上深厚的传统功力。
   在北大毕业时师生一起照了张相,前排的老师中陈独秀恰好和梁漱溟坐在一起。梁漱溟很谨慎,把脚收在椅子下面;陈独秀很豪放,把脚一直伸到梁漱溟的前面。相片出来以后,班长给陈先生送去,他一看,说:“照得很好,就是梁先生的脚伸得太远一点。”班长忍不住地说:“这是您的脚呀。”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俗称“南陈北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当然,陈先生写字也并非都把“脚”伸得很远,他暮年书赠台静农的一幅行楷诗笺,录自己的《对月忆金陵旧游》:“匆匆二十年前事,燕子矶边忆旧游,何处渔歌惊梦醒,一江凉月载孤舟。”通篇气格高古苍莽,线条厚拙凝劲,读罢掩卷,犹似余音袅袅,韵味无穷。陈独秀早年用功于篆字,当年曾以行草写赠冯友兰的一幅四尺立轴,体势雄健浑成,使我惊异,不特见其功力,更见此老襟怀,真不可测。
   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1920年12月,任广东省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曾试图改革当时的教育。
   1921年3月24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时期,他多次独自、或与少数同志联名反对共产国际领导层发出的一些明显的投降政策,但都遭到苏共和共产国际当权派的政治弹压。
   1924年著文主张收回教育权,支持教会学校学生的斗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因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被撤销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职务。
   从1923年到1927年的5年中,苏共中央政治局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开过122次会,作出过738个决议,平均两天半一个。大事如孙中山在世时为实现国共合作,要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小事如蒋介石执掌国民党大权以后,什么时候派什么人去找蒋介石谈话,谈话要注意什么等,都有指示。
   陈独秀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苏共中央用这么多决议把他捆住,还派了共产国际代表指导、督促他执行,他受不了,曾发过脾气,说:“摆什么资格,不要‘国际’帮助,我们也可以独立干革命。”但他是共产党员,有铁的纪律管着,下级要服从上级,没办法,有不同看法,也得服从莫斯科,只好当一个当家做不了主的人。结果出了事,反而叫他来代苏共中央受过,太不公平了。共产国际的代表召开“八七会议”,甚至不敢让陈独秀参加会议。陈要到会上来,把莫斯科来的决议指示都实事求是摊出来,会还收得了场吗?于是只能缺席审判,把陈独秀搞下去了事。
   在1925年到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中,多次反对共产国际的国共合作指示(为了保证合作,共产国际要求共产党员留在国民党内),但是由于缺乏有系统的、独立的阶级纲领指导,使得陈独秀等一次次被共产国际领导层错误的行政指令压下去。最激烈的一次是在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陈独秀在党报上发表公开信,单方面宣布退出国民党,引起党内外轰动,因为共产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服从后者的纪律,是共产国际为确保国共合作的既定战略路线的中心政策(共产国际为何执行这一政策的部分原因参见百度百科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的词条)。但不久后共产国际领导层发来的指令,使大多数中共党员继续坚持旧政策,而包括陈独秀在内的异议分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要与这种路线彻底决裂,另立独立路线的无产阶级政党,因为他们并没有形成完全有别于共产国际的另一种国际国内革命纲领,更不了解当时国际领导层内部托洛茨基一派与斯大林一派正在就同一个中国革命问题进行激烈的纲领斗争。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陈独秀等少数共产党人的异议外,其他大多数中共党员(包括毛泽东)都没有对共产国际指令,提出哪怕一鳞半爪的反对意见和公开质疑。这就导致了中国共产党员虽然是中国革命的实际领导者,却是为国民党做苦力的政治局面。
   1927年大革命失败对中国共产党造成了强烈冲击,大批优秀干部(包括陈独秀的两个儿子)在反革命屠杀中丧失,1927年到30年代初的失败浪潮使中共在城市工人中的影响力严重削弱.。对这次革命失败负有第一责任的共产国际领导层(以斯大林和布哈林为首)以落后指导先进,以沙文指挥共产,把全部责任推卸在它的中国支部——中共的头上,中共又把主要责任推卸在总书记陈独秀头上,指责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撤销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这个栽赃陷害也是中共党史上最大的冤案。斯大林、布哈林一类洋人始终是洋人,他哪有闲心去考虑别人的利
   其后,陈独秀在苦闷中反思,开始接受国际托洛茨基派的观点,要求中共中央接受托派路线,即反对斯大林主义荒唐透顶的左倾暴动路线,同时也反对盲目向农村发展力量甚至把游击队高抬为红军(诚然,不仅陈独秀而且当时相当多数国际国内共产党人都低估了农民运动),而主张以国民会议为中心,主张从民权民主斗争开始重新聚集力量。1929年11月,因为中东路事件,共产国际远东局从一开始就明确要求中共中央要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并组织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和拥护苏联的群众示威。对此,中共中央毫不犹豫地做出了积极的响应。他们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并在8月1日“反帝日”举行示威,而且争取发动上海工人总罢工。对于中共中央的做法,陈独秀专门致信中共中央提出批评,主张在这个时候片面宣传“拥护苏联”“于我们不利”,绝不能简单地认为“广大群众都认同苏联是中国解放的朋友”。《陈独秀给中共中央的信》,1929年7月28日一封,8月11日一封一封。为此,并鉴于陈独秀等人事实上根本反对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中共中央很快正式决议将陈独秀等人开除出党。中共中央明确认为,陈独秀等人在中东路问题上的意见,“是党内一些动摇的机会主义分子的立场的最露骨的表现。”,陈独秀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12月,与彭述之等81人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机会主义领导层。同时,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1937年,在上海淞沪会战中,支持抗战,谴责蒋介石卖国独裁,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狱,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在武汉联络民主人士和抗日军队,试图组织“不拥国、不阿共”的第三势力。此时的陈独秀已偏离了托派纲领,并遭到多数中国托派的反对,但仍与托派组织保持关系直至逝世也未曾脱离过这种组织和思想、政治关系。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从此与中共彻底决裂。晚年陈独秀最终的立场是要求建立民主的政权,开始对共产主义理论进行反思。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作为二十多年来一直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的革命战士于四川江津病逝。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共 123410 字 25 页 首页1234...25
转到
【编者按】是的,作者采用了大气和细腻的文笔在历史的痕影里来展现了这么一个宏大的中国革命的近代史事件——“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日益觉醒,新的历史大动作正在酝酿,时势造出大批英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风云人物殊途同归,纷纷登上历史前台,为救国救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战。他们的丰功伟绩可歌可敬,他们的胆略气魄前无古人,他们的开创精神万古长青。”这些人物就这样栩栩着我们社会的进程和发展步调,内容丰富,细节悬念,情感丰满,历史事例真实感人,读起来真的使人感奋和深思,是一部历史和爱国的作品。推荐阅读。谢谢老兄的优秀之作品。[庞广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429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庞广龙        2011-04-29 08:36:40
  是的,作者采用了大气和细腻的文笔在历史的痕影里来展现了这么一个宏大的中国革命的近代史事件——“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日益觉醒,新的历史大动作正在酝酿,时势造出大批英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风云人物殊途同归,纷纷登上历史前台,为救国救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战。他们的丰功伟绩可歌可敬,他们的胆略气魄前无古人,他们的开创精神万古长青。”这些人物就这样栩栩着我们社会的进程和发展步调,内容丰富,细节悬念,情感丰满,历史事例真实感人,读起来真的使人感奋和深思,是一部历史和爱国的作品。推荐阅读。谢谢老兄的优秀之作品。
流浪汉。五十年代末出生,壮族,插青,公务员。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文学创作协会作家诗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有千多件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有30多件作品获奖;出版个人专集2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